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入团申请书 > 正文

浅谈审计风险产生的途径及对策:审计风险相关论文

时间:2019-01-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如果审计程序和方法选择不当,会造成审计时间延长,成本增加;也可能会遗漏一些重要的审计内容,未能觉察重大的错弊所为,未能收集到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使审计结论与实际不符,导致审计风险。然而,虽然审计人员不能完全消除审计风险,但是通过自身努力,寻找事物发展中的风险点,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将风险降到最低却是可能的。因此,研究审计风险产生的各种因素,对审计人员提高审计准确性,避免审计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审计风险产生的途径进行探讨,并对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提出基本的对策。
  关键词:审计风险审计准确性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未能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由于审计工作中的不确定因素,审计风险在某种角度上说是不可避免的。由于被审单位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审计目的不同,采用哪些审计程序和选用哪些审计方法才恰当并不容易确定。
  经济的发展和审计环境的复杂化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风险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
  
   一、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要途径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师审计后性质不恰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在独立审计初期,审计方法为详细审计方式,即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账簿逐笔核查,目的为揭错查弊;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活动繁杂,出现了抽样审计,即根据会计报表项目余额抽取部分会计资料样本,进而根据审查结果推断总体,这种方式难免会以偏概全。近来,又出现了既揭示会计准则遵行性又披露错误和舞弊的双重审计模式,这意味着审计责任范围的逐渐扩大,同时也意味着注册会计师执业风险的扩大。
  首先,从注册会计师本身来看,审计风险贯穿于其审计活动的始终。在选择客户时,有被被审计单位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业务的不确定性导致的选择风险;拟定审计计划时,有计划不充分引致作出错误审计决策的计划风险;派遣审计人员时,有委派人员不胜任而导致的能力风险;在搜集审计证据时,有收集不到足够有效资料的证据风险;运用抽样技术时,有样本数量和样本选择不当的抽样风险;编制审计报告时,有审计意见发表不当的报告风险等。每一种风险都是多因素的集合,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增加最终的审计风险。
  其次,被审计单位经营失败时,也会连累到审计人员。众所周知,资本投人或借给企业后,就面临着某种程度的经营风险。所谓经营风险是指企业由于经济或经营条件,如经济萧条、决策失误或竞争激烈等,无力偿还借款或无法达到投资人期望收益的状态,反映经营风险的极端就是经营失败。常见的情况是,在审计中虽遵守公认审计准则,但由于未能发现错报而提出错误的审计意见,即导致了审计风险的实现。大多数会计职业界人士也认为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未能尽到应有的谨慎,就属于审计失败。尽管因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很难确定审计人员是否一贯地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但是,注册会计师如果出现失误,往往会便会计师事务所蒙受损失。因为当某一公司破产或无力偿还债务时,报表使用者往往指责审计失败而控告会计师事务所,特别是当最近提出的审计意见表明财务报表公允表达时,情况更是这样。
  再次,被审计单位的严重欺诈、违法也是加重审计风险的一个根源。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下属 "审计人员职责委员会"建议:"独立审计人员应考虑防止客户欺诈的控制措施的恰当性,且有责任查找欺诈行为,并要求揭示出那些通常凭借应有的执业谨慎能予以揭露的欺诈行为。"这表明审计责任范围己从单一的披露违反公共会计准则演变成既揭示错误和舞弊,又揭示违反公共会计准则的双重模式。那种以为CPA只是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不是也不可能去揭露舞弊之说日见衰微。远的如国际商业信贷银行案、巴林银行案,近的"红光实业案"都表明,被审计单位因财务陷入困境而招致查办,或因严重违法而遭到惩罚。
  
   二、控制审计风险的措施
  (一)协调相关法律之间的矛盾,完善相关的法律。对于相关法律之间的矛盾,立法机构应对相关法律的相关条款进行修订,或颁布相关司法解释,明确审理与注册会计师执业有关案件的法律依据,使相关的法律协调一致,加大法律的威慑力。遏止注册会计师的违法造假活动,从而减少审计风险。
  (二)通过全面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快信息处理的速度,提高审计质量。同时不断完善计算机网络审计技术,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降低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追踪被审计单位的每一笔可疑的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通过收发电子邮件,与有关第三方取得联系,进行电子函证、电子查询,可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另外,审计财务报告系统的应用,也便于审计人员随时垂询企业最新的财务报告,实现审计的实时跟踪性。
  (三)审计人员在采用抽样审计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慎重选择审计样本,使样本能充分代表总体的特征。在设计和选择样本,评价抽样结果时,应当结合专业判断关注期后事项审计,使报告使用者了解资产负债表日后企业经营的重大变更事项。应尽可能关注至报告发出日的所有期后事项,在审计报告中作必要的披露,保证企业与报表使用者之间信息及时沟通。
  (四)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合格的审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财、税方面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要强,而且还要精通计算机网络知识,成为网络时代的复合型人才。另外,审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是一名审计人员独立、公证审计的关键。为了避免审计过程中败德行为的出现,必须培养审计人员公正、廉洁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为经济利益、绳头小利所动,认真履行职责,客观、公正地实施审计。
  (五)建立有效的事前评估、事中控制、事后评价的风险管理系统。
  事前风险评估就是要求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中,应对客户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分析、判断、评估,并以此为出发点,制定审计策略和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审计计划,使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这主要包括客户和客户管理当局两个方面,客户主要有经营环境因素分析、组织结构因素分析;管理当局方面主要有管理者的品行、能力分析和管理者变更情况分析等。事中风险的控制,主要指选择减轻风险的技术和方法建立减轻风险的程序,以规避、降低、转移审计风险。审计风险的控制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接受客户的风险控制、选派审计人员的风险控制、审计计划的风险控制、审计证据的风险控制、编制审计报告的风险控制、审计质量检查的风险控制等。事后审计风险的评价,主要是指对上述审计人员所做工作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并为以后的审计工作提供经验和教训。
  
  参考文献:
  [1] 刘水英. 浅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J]. 公用事业财会, 2008,(01) .
  [2] 李鹏辉. 浅析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 网络财富, 2010,(06) .
  [3] 吴鹤,张旭.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成因及对策研究[J].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4) .
  [4] 周景冉. 浅析审计风险控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05) .
  [5] 陆永宏,崔凯宁. 审计风险及其形成因素探析[J]. 会计师, 2010,(05) .
  [6] 成焕玲. 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策分析[J]. 新西部(下半月), 2010,(03) .
  [7] 何金林. 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03) .
  [8] 李亚如. 关于审计风险准则的认识与思考[J]. 工业审计与会计, 2008,(04) .
  [9] 刘小林. 论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 中国城市经济, 2010,(05) .
  (责任编辑:杨辉)

标签:浅谈 对策 审计 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