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散文 > 正文

石榴花的散文

时间:2017-05-2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第十六课 石榴的故事

第十六课石榴的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学习提示中要求掌握的生字“渴、涩、艳、俗、脾、栽、博、素、”等生字,会读会写、理解意思,会组成词语。掌握“饱满、娇艳、习俗、栽、博得、广泛、贮存、贪婪、歹心、窈窕、比喻、形容、赠送、繁花、处理、难为情、描述”等常用词语,了解其意义和使用特点,能够模仿课文中句型造句、句式造句。

2、学习本课学习提示中列出的“以?著称”“以??相赠”“所以??,”“由于??”“以免??”等句型句式,熟悉其中关联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够模仿造句。

过程与方法:

1.能用普通话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1、课文2及拓展阅读短文,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2.指导学生按照“学习提示”中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

3.重视习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模仿课文文体范例进行不少于200字的习作。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本课阅读拓展材料《数学巨著——几何原本》,初步了解一些数学和物理等理科学科学习中等常用的知识和术语,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对石榴在历史传说中的描写,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智慧战胜贪婪的故事。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会用生字词组词造句。

2、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用自己的话叙述。

3、通过对石榴在历史传说中的描写,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智慧战胜贪婪的故事。 教学难点:

1、通过对石榴在历史传说中的描写,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智慧战胜贪婪的故事。

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

教学方法:老师领读,学生跟读:老师解释词语,学生造句。

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课本,黑板

教学课时:5课时

第十六课石榴的故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1、通过预习、检查、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的贪婪、歹心、窈窕、比喻、形容等词语,特别是重点常用词语,要求会读、完全理解并运用。 过程与方法:能用生字词组词造句。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词语学习,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与深层含义。

课时重点:学习本课的词语,要求会读、理解意思。重点掌握常用词语,要求会读、完全理解并运用。

课时难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会用生字词组词造句。

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示标导入

1、演示实物“石榴”,问:这是什么?

交流板书课题:石榴(简单识记“榴”字)

2、谈话,观察石榴,什么样儿的?什么颜色的?

你对石榴还有哪些了解?

3、揭示课题:16、石榴的故事

二、查学诊断

1.大声齐读课题。

2.听写新课的词语。

3.老师抽读几个学生读词语并纠正。

三、导学施教

1、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三遍课题。

2、 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一两名学生读词语。

3、 板书词语。

4、 老师范读,领读、齐读,抽读。老师及时纠正发音上的错误。

5、 讲解词语同时,让学生口头造句

6、 形近字学习。让同学比较形近字,理解意思,在造句中理解词义。

形近字有:载----裁

组词范例:栽树、栽培、栽种、栽花、移栽、栽跟头。

四、练测促学

1、让学生做课后相关词语练习。(P165-166页1-2题)

2、老师根据本班的学生实际进行练习,强化基础知识,养成训练。

(强化基础知识:笔画笔顺、规范字体、强调发音、翘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后鼻音。养成训练:养成查字典、思考并提出问题、查阅资料的习惯。)

五、反馈延伸:1、进一步熟读所以的词语,要能流利地读、写、运用。

六、板书设计:

七、布置作业:预习作业:1、熟读课文。2、思考课后P157页的习题六。

书面作业:抄写词语并用重点词语造句。

八、课后反思:

第十六课石榴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知识与能力:1、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

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

过程与方法:2、把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情感与价值观:

3、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4、通过对石榴在历史传说中的描写,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智慧战胜贪婪的故事。 课时重、难点:

1、能初步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用汉语直接思维并能用汉语回答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用课文材料发展社交能力

教学过程:

一、示标导入

1、课文《石榴的故事》是以“石榴与新疆”为主题的一篇优美的散文,通过对石榴在历史传说中的描写,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智慧战胜贪婪的故事。自古以来,石榴被赋予许多美好的象征,连许多姑娘起名都要以“阿娜尔”为荣。那么,你对石榴还有哪些了解呢?

二、查学诊断

抽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原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源网:石榴花的散文)

三、导学施教

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读了课文,你了解了课文介绍了有关石榴的哪些信息?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

板书:16、石榴的故事

喜欢

栽种历史

石榴果、石榴花、产地

历史故事

象征意义

2、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问题1:人们为什么喜欢石榴? 学生读课文,思考,回答。

明确:因为维吾尔人非强喜欢石榴,因为石榴是一种观赏性植物,树姿优美,果实香甜,营养丰富,榴花娇艳美丽,可以盆栽,所以,生活在新疆的人们喜欢在自己家中栽种石榴树。

3、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

石榴的栽种历史有多长?新疆什么时候开始栽种石榴的?什么时候传到内地的?

学生读课文,思考,回答。

明确:新疆栽种石榴的历史大约有两千多年了。公元前2世纪前后,新疆就开始种植石榴。石榴传入内地后,博得了人们的广泛欢迎和赞美。

4、新疆栽种石榴的历史可真长啊。石榴传入内地后,博得了人们的广泛欢迎和赞美。

让我们带着欢迎和赞美的口吻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朗读。新疆栽种石榴的历史大约有两千多年了。公元前2世纪前后,新疆就开始种植石榴。石榴传入内地后,博得了人们的广泛欢迎和赞美。

5、大家为什么这么喜欢石榴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就来读读课文第三段中的文字,体会一下作者对石榴无比喜爱的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思考题1:新疆石榴有什么特点?

思考题2:石榴的产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思考题3:在新疆,哪里的石榴最有名?

思考题4: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读课文,思考,回答。

四、练测促学

思考题1:新疆的石榴果型独特,籽粒晶莹、饱满,甜酸可口,还可入药。非常耐贮存。

思考题2:新疆石榴的产地主要在南疆的叶城、策勒、和田、莎车、喀什等地, 思考题3:其中以叶城县伯西热克乡和疏附县博施克然木乡种植石榴的历史最悠久,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叶城素有“石榴之乡”的美称。

思考题4:叶城的石榴以个儿大、果皮薄、籽粒大、味甜汁多而著称。

五、反馈延伸

1、找出课文中描写石榴花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石榴花的魅力。

学生找出,齐读。

2、读课文,读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来。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学生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第十六课 石榴的故事

喜欢

栽种历史

石榴果、石榴花、产地

历史故事

象征意义

七、布置作业

1、课文小结,梳理前两段内容。

2、作业: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概内容。

做练习二、三题。

八、课后反思:

篇二:咏物抒怀类散文

咏物抒怀类散文写作指导

最近,布置一篇习作:以“雪”“桥”“叶”“明月”“春雨”“路灯”等为题写一篇咏物抒怀的散文。孩子一听,立即惊呼起来:“写散文?”的确,在他们印象里,只写过记叙文,要么写人,要么记事;偶尔抒情,也只是建立在具体物象上的小片段而已。比如,由蜡烛的“蜡炬成灰泪始干”想到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其实,这就是散文,怎样指导学生写作咏物抒怀类散文呢?

一、 由虚到实,聚焦特定景物

咏物抒怀类散文少不了写景状物,因为任何感情都是来自对个体景致细节的感受,否则便是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它们往往都有一个特定的情景、画面或事物,事实上题目本身就在强调一个特定的意象。比如,雪、桥、叶、明月、春雨、路灯等。它们看上去很抽象,是虚幻的,或者不够明确,不够集中,到底是哪里的雪,哪里的桥,哪里的叶;另外,变换一个视角,这里的明月悬挂在哪些人的星空,这里的春雨滋润哪些人的心田,我们必须清楚,一旦确定一个写作对象,紧接着要做的就是聚焦该景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景物的特征清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使人能见其形,闻其声。比如鲁迅的名篇《雪》,就写到“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指向非常明确。看,“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最快乐,最美好的事情有两个,其一,“赏雪景”,可以看到“血红的宝珠山茶”“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冷绿的杂草”;其二,塑雪罗汉,“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把母亲脂粉奁中的胭脂涂在嘴唇上,一个奇异无比的白雪大罗汉顿时呈现在孩子们面前,熠熠生辉。而后是“朔方的雪”,这里的雪“永远如粉,如沙,它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偶尔,晴空万里,北风呼啸,它们顿时“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着,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奇异壮观的景象令人惊叹,这无疑就是作者要高声赞美的雪,心中的雪。

二、 由面到点,扣住景物特征

一旦明确要写的景物,具体到某个地区、某个时期,或某个特点场景,我们就要细致入微地刻画,由面过渡到点,紧扣其特征。原因很简单,这类景物比较普遍,不少地方都有,同时,这类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是靠景物特征来展现的。就拿茅盾写的《白杨礼赞》来说,着重写北方白杨树的不平凡,侧重三个方面:生长环境不平凡,外部形态不平凡,内在气质不平凡。尽管土壤不肥沃,但它依旧有“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尽管环境恶劣,有北方风雪的侵袭,它却始终“保持着倔强挺立”。

这就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不被人重视”,但“力争上游”“努力向上”“不折不挠”的外部特征、内在气质无疑震撼了作者,也震撼了每一位读者。试想一下,还有谁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义无反顾、坚守阵地?还有谁不高声赞美白杨树,乃至具有白杨树精神的西北农民和守卫他们家乡的英勇哨兵?还有谁不深受感染,顽强拼搏、奋发向上?

三、 由看到想,融入自身情感

咏物抒怀散文是一种主观色彩非常浓的文学样式,它主要以抒写人的生活和生命的感受与感悟为主旨,写景抒情,咏物言志,从而与叙事或其他文体区分开来。放眼世界,令我们浮想联翩、触目伤怀的景物的确不少。“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随处可见,但我们不仅仅是“传声筒”“复印机”,我们应当展开联想,在此基础上由物及人,引出赞美、讴歌的对象。常见的是在记叙、描写中插入作者的看法,或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性议论。这些看法和议论,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的思想意义举个例子,郭沫若写的《石榴》,一方面写石榴形态美,包括枝干和叶片、花朵、果实;另一方面写石榴的精神美,面对“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在于突现石榴花敢于同骄阳做斗争、毫不示弱的崇高追求,而这恰恰是作者喜爱它的深层次原因,难怪作者惊呼“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联系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1942年,中国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年代,在严冬即将到来的日子,郭沫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火红的石榴画面,其实就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火一样的热情,乐观豪迈的气质,不甘示弱的抗争精神。有了这种精神,经过“夏天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定会品尝到鲜美可口的果实,表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坚定执著的人生追求。

总之,写好咏物抒怀类散文,首先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其次要细心观察,透过景物特征看内在本质,最后在描写过程中,适当赋予景物以人性化的情感色彩。

篇三:7年级 第十六课《石榴的故事》

第十六课石榴的故事

教学目标:

知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学习提示中要求掌握的生字“渴、涩、艳、俗、脾、栽、博、素、贮、贪、婪、歹、窈、窕、喻、赠、繁、殊、绝、尊、摘、鲜、幽、乐、魅、翼、享”等生字,会读会写、理解意思,会组成词语。掌握“饱满、娇艳、习俗、栽、博得、广泛、贮存、贪婪、歹心、窈窕、比喻、形容、赠送、繁花、处理、难为情、纯洁、普遍、专程、敏捷、保鲜、体验、魅力、持续、感染、欣慰、小心翼翼、恍然大悟、描述”等常用词语,了解其意义和使用特点,能够模仿课文中句型造句、句式造句。

2、学习本课学习提示中列出的“以…著称”“以……相赠”“所以……,”“由于……”“以免……”等句型句式,熟悉其中关联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够模仿造句。

过程与方法:

4、能用普通话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1、课文2及拓展阅读短文,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3.指导学生按照“学习提示”中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

4.重视习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模仿课文文体范例进行不少于200字的习作。

5、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本课阅读拓展材料《数学巨著——几何原本》,初步了解一些数学和物理等理科学科学习中等常用的知识和术语,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对石榴在历史传说中的描写,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智慧战胜贪婪的故事。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会用生字词组词造句。

2、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用自己的话叙述。

3、通过对石榴在历史传说中的描写,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智慧战胜贪婪的故事。

教学难点:

1、通过对石榴在历史传说中的描写,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智慧战胜贪婪的故事。

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

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

教学用具:课文图片、录音机、磁带、小黑板

教学课时:6课时

课前准备(含预习布置):

1.朗读课文。2.查字典,扫除阅读障碍。3.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授课时间 累计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内容: 检查课文一《会变色的报春花》的词语学习

课时目标:

知知识与能力:1、通过预习、检查、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的词语,特别是重点常用词语,要求会读、完全理解并运用。

过程与方法:2、能用生字词组词造句。

情感与价值观: 3、通过词语学习,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与深层含义。

课时重点:学习本课的词语,要求会读、理解意思。重点掌握常用词语,要求会读、完全理解并运用。

课时难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会用生字词组词造句。

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演示实物“石榴”,问:这是什么?

交流板书课题:石榴(简单识记“榴”字)

2、谈话,观察石榴,什么样儿的?什么颜色的?

你对石榴还有哪些了解?

3、揭示课题:16、石榴的故事

齐读课题

二、新授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小声地把课文读一遍。

要求:1、边读边找出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并把它圈出来,做上标记。

2、《石榴的故事》讲了关于石榴的哪些情况?请你自己轻声读读课文,用一、两句话概括。

3、学生交流:通过对石榴在历史传说中的描写,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智慧战胜贪婪的故事。 板书:

16、石榴的故事

历史故事

三、按不同的学习方式,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1、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一两名学生读词语。

2、(板 书 ) 词语。

3、老师范读,领读、齐读、抽读,老师及时纠正发音上的错误。

4、讲解词语同时,让学生口头造句

5、疑难生字

渴、涩、艳、俗、脾、栽、博、素、贮、贪、婪、歹、窈、窕、喻、赠、繁、殊、绝、尊、摘、鲜、幽、乐、魅、翼、享

6、疑难词语

饱满、娇艳、习俗、栽、博得、广泛、贮存、贪婪、歹心、窈窕、比喻、形容、赠送、繁花、处理、难为情、纯洁、普遍、专程、敏捷、保鲜、体验、魅力、持续、感染、欣慰、小心翼翼、恍然大悟、描述

7、句型学习

1、 石榴花娇艳美丽,可以盆栽,所以,生活在新疆的人们喜欢在自己家长栽种石榴树。 以为这里风景优美,所以游人很多。

我和他同学六年,所以对他比较熟悉。

2、叶城的石榴以个儿大、果皮薄、籽粒大、味甜汁多著称。

(1)杭州以西湖美景而著称于世。

(2)新疆吐鲁番以盛产葡萄著称。

3、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新疆的石榴普遍比内地的大而甜。

(1)由于医护人员精心护理,他的病很快就好了。

(2)由于学习太忙,我没能经常给姐姐写信。

4、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有以石榴为礼物,赠送客人或互相赠送的习俗。

(1)他们以环境保护问题为中心展开了热烈讨论。

(2)青少年应以杨利伟为榜样,努力学习,为国争光。

四、检查步骤

1、听写词语或指定一两个学生朗读,其他人听写。

2、做练习一至四题。

3、造句练习:分小组用学习提示二三四中出现的词语造句。

4、在小组中讨论不懂、不会运用的词语,由小组成员集体考虑如何运用,如有困难,由全班共同讨论解决。

5、各组挑出几个自己认为较难的词语让其他组造句,看哪个组用疑难词语造句又多又好。

五、小结本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进一步熟读所以的词语,要能流利地读、写、运用。

2、生字词每个抄写三遍, 用学习提示三、四重点词语造句。

课后反思:

授课时间累计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知识与能力:1、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

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

过程与方法:2、把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情感与价值观:

3、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4、通过对石榴在历史传说中的描写,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智慧战胜贪婪的故事。

课时重点:通过对石榴在历史传说中的描写,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智慧战胜贪婪的故事。 课时难点:通过对石榴在历史传说中的描写,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智慧战胜贪婪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文《石榴的故事》是以“石榴与新疆”为主题的一篇优美的散文,通过对石榴在历史传说中的描写,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智慧战胜贪婪的故事。自古以来,石榴被赋予许多美好的象征,连许多姑娘起名都要以“阿娜尔”为荣。那么,你对石榴还有哪些了解呢?

二、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读了课文,你了解了课文介绍了石榴的哪些信息?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

板书:16、石榴的故事

喜欢

栽种历史

石榴果、石榴花、产地

历史故事

象征意义

2、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问题1:人们为什么喜欢石榴?

学生读课文,思考,回答。

明确:因为维吾尔人非强喜欢石榴,因为石榴是一种观赏性植物,树姿优美,果实香甜,营养丰富,榴花娇艳美丽,可以盆栽,所以,生活在新疆的人们喜欢在自己家中栽种石榴树。

3、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

石榴的栽种历史有多长?新疆什么时候开始栽种石榴的?什么时候传到内地的? 学生读课文,思考,回答。

明确:新疆栽种石榴的历史大约有两千多年了。公元前2世纪前后,新疆就开始种植石榴。石榴传入内地后,博得了人们的广泛欢迎和赞美。

4、新疆栽种石榴的历史可真长啊。石榴传入内地后,博得了人们的广泛欢迎和赞美。 让我们带着欢迎和赞美的口吻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朗读。新疆栽种石榴的历史大约有两千多年了。公元前2世纪前后,新疆就开始种植石榴。石榴传入内地后,博得了人们的广泛欢迎和赞美。

5、大家为什么这么喜欢石榴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就来读读课文第三段中的文字,体会一下作者对石榴无比喜爱的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思考题1:新疆石榴有什么特点?

思考题2:石榴的产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思考题3:在新疆,哪里的石榴最有名?

思考题4: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读课文,思考,回答。

交流汇报。

思考题1:新疆的石榴果型独特,籽粒晶莹、饱满,甜酸可口,还可入药。非常耐贮存。 思考题2:新疆石榴的产地主要在南疆的叶城、策勒、和田、莎车、喀什等地,

思考题3:其中以叶城县伯西热克乡和疏附县博施克然木乡种植石榴的历史最悠久,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叶城素有“石榴之乡”的美称。

思考题4:叶城的石榴以个儿大、果皮薄、籽粒大、味甜汁多而著称。

三、找出课文中描写石榴花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石榴花的魅力。

学生找出,齐读。

四、读课文,读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来。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学生读课文。

五、小结。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课文小结,梳理前两段内容。

2、作业: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概内容。

做练习二、三题。

板书 第十六课 石榴的故事

喜欢

栽种历史

石榴果、石榴花、产地

历史故事

象征意义

课后反思:

授课时间: 总计课时:

第三课时

知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课句型,要求能结合情景使用,能够模仿造句。

过程与方法:

2、能用普通话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1、课文2及拓展阅读短文,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情感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体会老师的爱心和所讲的道理。

教学重点:能用普通话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1、课文2及拓展阅读短文,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体会老师的爱心和所讲的道理。

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

课文不仅介绍了石榴的栽种历史、新疆的石榴果、产地、特征而且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历史故事呢。今天大家就随老师去看看。

二、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读课文,讲一讲关于石榴的故事:在新疆流传着一个关于石榴的什么故事?

(1)学生读课文,与同桌复述故事。

(2)指名学生读课文,

(3)指名学生复述历史故事。

三、自由朗读课文第4、5、6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思考题1:国王是怎么发现农夫家院子里的石榴的?

思考题2:国王产生把石榴树全部挖走的想法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题3:农夫猜到国王想挖走石榴树的想法后,是如何保住石榴树的?

思考题4:国王为什么纳闷儿?

学生读课文,思考,汇报交流。

明确:思考题1:曾经有一个国王去打猎。因为天气很热,口渴的国王好不容易走到一个果园前,连马都没有下,就进了一个农夫的院子,大喊道:院子里有谁?农夫走出来,一件事国王,马上问他问好。国王说:“有果子吗?快拿来!我口渴得很。”农夫马上给她拿出了两个大石榴。

思考题2:国王吃的味道甜美无比,心想:我是国王,这样好的石榴应该杰在我的果园里,而不应该杰在这穷人的园子里!应该把这里的石榴树全部挖走,移到我宫中的花园里去。 思考题3:聪明的农夫看见国王贪婪的目光,猜到了国王的想法。又拿出几个石榴给国王吃。国王一吃,特别酸涩。于是他大发雷霆。那个农夫不慌不忙地说:“尊敬的国王,这就是刚才您吃的那种石榴,他们都结在一棵树上,绝对没有两种。”国王更生气了,说:“你也太胆大了,连国王都敢欺骗么?”那个农夫说:“尊敬的国王,要是这样,错就不在我身上了。常听人们说:如果谁的心坏了,起了歹心,甜的石榴吃起来也是苦的.”

思考题4:同一棵石榴树上结出不同的果子。

四、自由朗读课文第7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在维吾尔族姑娘中,为什么叫“阿娜尔古丽”的特别多?

标签:石榴花 散文 石榴花图片 石榴花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