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生活 > 正文

跨国公司对接海西|跨国公司治理:文化对接的瓶颈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为搭建海峡西岸经济区与跨国公司及各类投资企业对接交流平台,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与福州市人民政府于2010年5月13-14日在福州市举办“2010国际投资合作(福州)峰会―跨国公司对接海西”活动。
  除跨国公司、商协会、国际组织及金融投资机构外,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外管局、证监会、银监会等国家部委官员、福州等沿海省市投资管理部门领导出席了峰会。
  自国务院确立海西战略以来,海峡西岸经济区愈来愈受到跨国公司的青睐,包括美国通用、马士基、戴尔、戴姆勒、微软、宝马等跨国公司纷纷涌入海峡西岸经济区。
  统计数据表明,一季度,福建省共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50项,同比增长33.7%;合同外资按历史可比口径为27.1亿美元,同比增长66.2%。
  分析人士表示,福建省利用外资规模在不断扩大,也暴露出投资地区分布失衡、投资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因此,福建应当进一步加强投资导向,拓宽利用外资的渠道,改善投资环境。同时,主动对接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跨国公司涌向海西
  
  5月12-14日,华南美国商会29位会员企业高层代表赴福建考察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机遇。预计华南美国商会将在海西投资1.67亿美元亿美元以上。
  华南美国商会由150多家跨国企业的高层组成,这些跨国企业覆盖行业类别包括:精密仪器制造、机械、建筑、食品、汽车、检测、人力资源、法律服务、金融、清洁能源等。
  自国务院确立海西战略以来,海峡西岸经济区愈来愈受到国际资本投资商的青睐。世界航运巨鳄马士基集团近日在厦门嵩屿集装箱码头上举行总投资达32亿元人民币的投产庆典。
  嵩屿集装箱码头拥有三个集装箱深水泊位,能够停靠第六代超大集装箱船舶,并配备了先进的码头机械设备,预计年吞吐量可达260万标箱。该码头的投产运营,将为厦门、福州及周边地区的对外贸易开启一条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通道,对厦门真正跻身于世界级集装箱码头具有里程碑意义。
  不久前,伊士曼柯达公司宣布将在厦门投资扩建亚太区运营支持中心,未来在亚洲及澳大利亚、新西兰地区的客户服务及技术支持工作将全部集中到厦门,进一步加强中国在柯达全球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接下来,柯达还会将其在东南亚的物流中心转至厦门,以便为柯达在亚洲业务的增长提供支持。
  多年来,柯达公司和中国政府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厦门是柯达在中国的运营基地。此次的合作,一定会为柯达的发展、厦门的经济和亚太地区的客户创造一个多赢的结果。
  去年7月底,位于福建省闽侯县青口投资区的“福建戴姆勒汽车”正式投产,主要生产梅赛德斯-奔驰品牌20座以下轻型商务车,并从事相关零部件的设计、生产,规划年产6万辆,初期年产4万辆。
  戴姆勒汽车落户青口后,美国英提而汽车配件公司、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荻原株式会社、泰国山友集团等世界著名汽车配套生产企业也纷至沓来,青口汽车产业集群逐步成形。
  目前青口生产的汽车配件除满足本地汽车企业需要外,还大量供应国内外汽车生产企业,青口正积极筹划申请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 
  去年6月中旬,由国际投资大鳄财富指数资本集团和英国伯飞达公司联合打造的投资公司――财富伯飞达(简称“财富伯飞达”)在厦门成立,现已募集5亿元港币作为首期资金,将主要用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高成长民营中小企业的股权投资以及并购重组、境内外上市咨询辅导等业务。
  事实上,行动迅速的国外资本投资商不止财富指数一家。欧肯资本有限公司(简称“欧肯资本”)等国际风投商也加大力度挑选和拉拢福建中小企业。
  欧肯资本副总裁江玫女士表示,欧肯资本握有的投资资本约有100亿元人民币,由于海西经济圈逐渐浮出水面,最近欧肯资本加大了物色福建中小企业到海外上市的力度。
  另外,美国华平基金、红杉资本、星际资本、IDG创业等45家国际资本投资商,正积极与海西200多家成长型企业负责人就“企业今后如何在海外进行资本运作”等相关问题进行接洽,以挑选“潜力股”。
  对此,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开明表示,国际资本集团的有效运作有助于增强海西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拓宽其发展空间,进而推动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
  从2004年福建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伊始,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如美国通用、波音、戴尔,日本的日立、松下、东芝、富士通,德国宝马和法国的阿尔卡特公司,瑞士的ABB,韩国LG和荷兰的飞利浦公司等都在闽投资兴业。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省出台《福建省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机构的若干规定》(下称《规定》)。根据《规定》,外商在闽投资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将享受政府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
  业内人士认为,《规定》出台有助于福建充分利用国外的研发资金和技术资源,促进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企加快了国内研发布局的步伐。继2006年在厦门设立福建微软技术中心之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又将于近期在泉州设立全国首家“微软软件创新中心”。
  
  海西效应逐渐显现
  
  受金融危机影响,外商投资普遍“缩水”,但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特有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后劲正得到广泛的认可,“海西效应”也日益显现。
  随着海西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国外资本在后危机时代看好这块热土,加速在福建省投资布局的步伐。来自福建省外经贸厅的统计数据表明,一季度,全省共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50项,同比增长33.7%;合同外资按历史可比口径为27.1亿美元,同比增长66.2%,按验资口径为17.3亿美元,同比增长87%。
  福建省外经贸厅有关人士表示,今年初以来福建省各地引进外资形势喜人,不少地方合同外资同比实现了3位数的增长,有的地方一季度就已超额完成全年计划任务。
  福建省外资的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海西建设的扎实推进,海西效应的不断拓展。福建省各级各部门抓住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海西建设和国际经济回升向好的有利契机,完善招商引资奖惩机制,创新招商引资工作,强化专业招商队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福建省各地努力转变发展方式,外资增长不仅速度快,而且质量高。新批外资项目中,大项目比重在不断扩大,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有87项,同比增长77.6%;合同外资14.7亿美元,同比增长90.8%。制造业中,福建省优势产业的电子信息和纺织鞋服业合同外资明显增长。一季度,全省制造业合同外资8.9亿美元,同比增长68%。其中电子信息业合同外资2.2亿美元,同比增长3.3倍;纺织鞋服业合同外资2.8亿美元,同比增长4.6倍。
  此外,生产性服务业合同外资增长快,比重加大。一季度,全省服务贸易业合同外资7.1亿美元,同比增长1.5倍,高出同期全省合同外资增幅66.6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批发零售、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合同外资持续增长,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业3746万美元,同比增长7倍;批发零售业2.7亿美元,同比增长6.9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4亿美元,同比增长3.4倍。
  目前,福建省在谈项目外资项目明显增加,吸引外资后劲较大。截至4月1日,全省共有列入跟踪的在谈重大外资项目332项,拟用外资11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3项,拟利用外资额增加46.6亿美元,这批项目的逐步落地,将进一步支撑今年合同外资的持续增长。
  今年1月份,厦门市合同利用外资金额为3.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03倍;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0.12%。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厦门市利用外资曾面临严峻困难。全年合同利用外资13.65亿美元,下降28.03%;实际利用外资16.87亿美元,下降17.41%。
  但进入2009年年底,厦门市利用外资连续高位增长。2009年12月份,全市新批准外商投资项目44个,与上月相比增长46.7%,比上年同期增长83.3%。
  分析人士认为,厦门利用外资止跌回增主要原因是“海西效应”。自国务院确立海西战略后,厦门市委、市政府随即出台了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厦门市将在未来的3-10年内先行先试,建成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最具竞争力城市、科技创新型城市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城市等,给外商尤其是台商极大信心。
  除了资金之外,外资带来的还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提升福建省的产业综合实力。东南汽车、冠捷电子、华映光电、友达光电、戴尔电脑、炼化一体化、戴姆勒汽车等一批在行业中“呼风唤雨”的外资项目相继在福建诞生,使福建省的产业结构迅速升级。围绕这项项目,福建省产业链不断延伸完善,产业集聚度日益增强。
  外资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福建省已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4.2万多家,从业人员201.3万人,占全省城镇就业总数的一半多,成为福建省城镇居民就业的主渠道。
  福建省外经贸厅有关人士表示,下一步福建省将抓紧落实目前在谈的千万元以上项目,推进一批重大外资项目。此外,要通过吸引外资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对外资并购的推动和引导,加快承接外资并购项目的编制和生成,在今年“5?18”前推出100家承接并购类对外招商项目,有针对性地对港澳台华人华侨资本和投资基金进行推介,帮助福建省优质中小企业嫁接外资,做强做大。
  
  海西引进外资需升级
  
  近年来,海峡西岸经济区,特别是福建省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然而,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改革的深入,投资地区分布失衡、资金来源不合理、投资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也充分暴露出来。
  外商投资地区分布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外商在福建的投资主要分布于福建沿海地区,如福州、厦门、泉州,其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的92%,而内陆地区实际利用外资仅占8%。
  福建吸引外资来源结构仍然保持单一化格局。虽然来福建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近60个,但其主要来源于港台等地区,海外华侨、港台实际投资金额占福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90%左右。而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福建的投资很少,这种外资来源结构单一化的格局,使福建外资来源狭窄,对经济发展极为不利。
  有关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引进外资工作中对中方官员和企业领导人员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造成了国有企业在同外商合资合作过程中存在资产尤其是无形资产的流失。
  因此,福建应当进一步加强投资导向,拓宽利用外资的渠道,改善投资环境,增强自身吸引力,以促进福建的经济发展。同时,主动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对进一步调整福建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有关专家指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全球外包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逐步改善,但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缓慢;第三产业发展快速,但其结构不合理影响国际服务外包的承接。营造更有竞争力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环境,积极承接跨国公司的生产外包和国际服务外包,不断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产业集聚能力,是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升级的重要思路。
  在新一轮的产业转移中,福建要抓住国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机遇,积极引进外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从产业发展现状出发,搞好产业间升级,强化以汽车、石化、机械装备为主导的三大支柱产业发展,实现产业间顺向升级;福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都分布在沿海地区,实现沿海地区中低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升级已是当务之急;随着越来越多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转移到中国,福建要及早做好应对承接国际研发中心转移的准备,并借此机会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实现价值链升级。
  相对于利用外资,通过承接国际外包业务可能更能提高福建产业技术水平。一般而言,发包方对承包方的技术水平有较高要求,承接国际外包业务本身就是对承包技术和管理水平的考量和促进,只有那些达到一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企业才能争取到外包业务;由于外包业务发包方和承包方在技术方面合作一般都较密切,因此发包方一般会向承包方转让一些技术。在发达国家发包企业技术不断进步情况下,福建通过积极承接国际外包可能更能迫使企业改进技术,提高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更能切实提高企业技术管理水平。
  福建应当高度重视吸纳服务业国际转移,进入国际服务业外包市场。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同属福建两大软肋,加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力度,放宽某些服务行业市场准入条件,改善服务业发展环境,根据服务外包发展趋势和特点,制定鼓励服务外包行业目录,为跨国企业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创造优良的软、硬件环境,是促进福建省服务业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提升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是当前加快承接外商投资和国际外包的重点。福建在加大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同时,整合、优化和提升现有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使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在承载优质项目、促进产业集聚、优化企业间生产协作流程和提高配套能力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
  跨国公司作为当今国际产业转移主体,固然看中引资优惠措施,但各地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和高效的办事效率也越来越成为影响跨国公司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政府提供一个高效、务实、公平的产业投资环境,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和资金融通等方面提供切实帮助,比单纯的优惠政策更能够吸引外资、提高引资成功率。因此,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努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必须不断改进软环境和体制环境方面存在的不足,营造一个更有竞争力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大好环境。FIC

标签:对接 跨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