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生活 > 正文

中国装备制造业欧洲投资策略分析:中国装备制造业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欧债危机的蔓延,让欧洲经济深陷泥潭。需求的不足以及利润的下滑让欧洲的装备制造业受到不小的冲击。对于缺少核心技术以及研发能力的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来说,通过投资建厂以及收购当地项目等方式投资欧洲,不失为一个进入欧洲市场的好时机。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 绿地投资 跨国并购
  一、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现状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十一五”以来,在高速增长的需求拉动下,我国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成绩显著,机械产品水平取得长足进步。2009年,我国机械工业销售额达到1.5万亿美元,超过日本的1.2万亿美元和美国的1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机械制造第一大国。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我国机械工业总产值136466亿元,同比增长25.93%。1至9月,机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18423亿元,同比增长26.16%;利润总额8060亿元,同比增长18.25%。在列入快报统计的119种主要产品中,105种产品的产量同比增长。
  虽然我国已经成为装备制造业大国,但还存在产业大而不强、基础制造水平落后、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等问题。机械行业中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严重不足等矛盾非常突出。在关键部件、先进装备、精密制造工艺及高性能材料等方面,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为电力、石化、冶金、铁路等行业提供的主要装备,关键技术依赖引进。要想从产能第一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制造强国,不仅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也要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加快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步伐。中国经济正处在产业升级和结构性转型的重要阶段,装备制造业也需要以更高的效率来完成核心技术以及产业链的升级。
  二、投资欧洲正当其时
  对于欧洲装备制造业来说,这个冬天无疑是格外寒冷的。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随后爆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正在一点点蚕食欧洲经济复苏的信心。据数据编撰机构Markit的最新统计显示,欧元区11月Markit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46.4,创2009年7月以来最低。而这已是欧元区制造业PMI连续第四个月低于50的荣枯分界水平。该指数高于50,表明经济活动有所增加;低于50,表明经济活动有所减少。
  种种迹象表明,欧债危机已从金融层面影响到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且欧债危机可能不会在短期内找到解决之道,企业的资金短缺、利润下滑或无可避免。一批老牌的欧洲装备制造业企业,尤其是家族性质的制造企业,在经营中陷入了困境,这些企业往往在某个特定领域拥有尖端技术、专利以及研发能力。而欧洲一些国家政府,为了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也放宽了对外国投资者的要求,并出台了相关的鼓励政策。因此,欧洲经济疲软对中国的机械装备制造企业来说正是投资良机,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荣融认为,中国企业可利用收购当地项目以及建立合资公司等方式进入欧洲,扩张海外市场。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希望通过投资,将“欧洲制造”这一象征高质量和高科技的产品特征,创新型人才、技术和基础设施优势,融入到自己的品牌中去,摆脱低成本、低附加值的旧有模式,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打通在欧洲的商业渠道,提高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仅从2010年10月到2011年3月的半年期间,中国企业在欧洲承诺的直接投资就达到643亿美元,比之前11个季度的可比数据高出了一倍多,同时也相当于2008年以来流入欧洲的所有投资贸易额的一半。中国2010年在欧洲投资68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占当年中国对外投资的10%。据普华永道统计,截至今年12月,制造业占中国海外投资主体的53.4%,制造型企业已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力军。
  三、投资模式比较
  国际直接投资一般来说主要有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两种基本方式。“绿地投资”又称创建投资,是指跨国公司等投资主体在东道国境内依照东道国的法律设置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所有权归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早期跨国公司的海外拓展业务基本上都是绿地投资这种方式。
  而随着全球化带来的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跨国并购近年来在国际直接投资中占得份额逐年增加。跨国并购是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总称,是指一国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使运营活动的股份收买下来,从而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行为。
  从1998年开始,政府积极推行“走出去”战略,中国年对外直接投资金额迅速攀升至数10亿元。2004年以前,中国企业直接投资多以绿地投资为主。随着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企业面对的全球化竞争压力明显增加,迫使他们加快了跨国化的步伐,以及全球第五次跨国并购浪潮的兴起,跨国并购迅速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进入方式。
  四、绿地投资
  绿地投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建立国际独资企业,其形式有国外分公司,国外子公司和国外避税地公司;二是建立国际合资企业,其形式有股权式合资企业和契约式合资企业。这种投资方式有利于选择符合公司全球战略目标的生产规模和投资区位,在项目进展、营销策略、利润分配等各方面掌握更多主动权,与母公司保持一致的市场目标。同时由于其为东道国带来了就业机会和税收,在市场准入以及政策法律上受到的限制也会降低。三一重工在德国设立分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作为国内工程机械领域的龙头企业,三一重工对于海外市场的大蛋糕觊觎已久。长期以来“中国制造”的低端印象,一直让三一重工在欧洲市场上止步不前。而得益于经济危机下欧洲制造业的萎缩,三一重工及时抓住了德国北威州抛来的橄榄枝,在2008年5月,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接受了北威州的邀请,在北威州的经济文化中心科隆市注册成立了德国分公司,投资1亿欧元,在离科隆约40公里的贝德堡投资建厂并成立一个研发中心,整个产业园区占地面积24.8公顷。到2011年底三一重工德国公司的员工已达200人左右,其中80%以上是德国本土员工,并计划在未来5年内为当地创造600个就业。
  德国是世界制造业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其工人拥有的技术水平也是享誉世界。三一重工在德国投资设厂,不仅可以借此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加强研发实力,还可以深入欧洲市场,可谓一举二得。据悉,三一重工计划2012年投资5000万美元左右,在波兰建设机械装备厂。除此之外,三一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在印度、巴西和美国建立了工厂。在2011年英国《金融时报》全球500强排行榜中,三一重工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首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积极的海外投资策略,为其销售业绩的增长提供了支持。
  五、跨国并购
  相比于绿地投资,跨国并购的特点在于可以迅速获得目标企 业原有的营销渠道、市场份额、品牌等很多战略性资产,节省了投资筹建厂房等时间成本,是一种快速进入目标市场的方法。根据并购模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境外并购品牌投资模式、股权投资以及股权置投资模式。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11年11月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3120亿美元。1―11月,以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162亿美元,占同期投资总额的32.4%。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采用并购方式进军海外市场。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总经理宋宁认为,实施跨国并购,引进技术源头企业,这是助力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进行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哈量收购德国凯狮就是其中一个成功的案例。
  成立了五十余载的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已并入中国通用技术集团,简称“哈量”)是我国“一五”期间由原苏联援建的重点工程,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当时中国的四大工具厂之一。为了扩大海外市场的占有率,2005年,哈量以950万欧元并购了深陷经营困境的德国凯狮公司。该公司拥有多项世界领先的专利技术,以及在欧洲完善的营销网络。
  收购后,哈量不仅获得了凯狮品牌在世界范围内的独家使用权、专利权等,还获得了包括两项重大发明在内的21项专利技术,在产品研发能力方面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3920大型齿轮测量中心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德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生产这类产品的国家。
  同时,凯狮还为哈量打开了通往欧洲市场的大门。到2008年末,哈量集团刀调仪等两大类产品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92%、66%。2011年上半年哈量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002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2%;实现利润总额3750万元,同比增长45%。目前,哈量集团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精密工量具制造企业。
  成功的并购不仅可以让企业完善整个产品链,借助更高的平台迅速扩张,还会带来很多协同效应。2008年中联重科公司联合其战略投资者,斥资2.71亿欧元,获得了全球排名第三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大利CIFA公司100%的股权。通过这一并购,中联重科把CIFA在混凝土泵车领域领先于其他企业的行业尖端技术拿到了手,并利用CIFA的产品渠道将自己的产品打入西欧、中东市场。经过三年多的整合,在全球混凝土设备市场架设起越来越明显的产品、技术、品牌、市场等优势,中联重科也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混凝土设备制造商。同时,2011年1―10月,CIFA公司业绩也同比增长39%。CIFA还在中国建立了供应链基地,实现零部件中国化制造,然后在意大利工厂组装,将成本节省15%的成本,从而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市场资源整合、优势互补。
  越来越多的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意识到,想要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必须掌握最尖端的技术。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让欧洲经济深陷泥沼,很多欧洲企业的价值被低估,中国企业可以利用这次机会收购那些具有专利技术优势的中小企业。2011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共发生境外并购107宗,较去年同比增长14%;其中工业类企业并购宗数增幅逾100%。
  六、影响因素
  在选择投资模式时,企业不仅需要考虑自身战略目标、经济实力,以及所处行业的特点,还要对东道国整体环境做全面的考察。
  企业战略是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长远目标,它对企业的中层活动和基层活动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战略目标一旦制定,企业的整体营销策划、市场拓展就要围绕着这一目标展开。比如同为工程机械领域的巨头,三一重工选择了在德国本土建厂,从源头改变中国制造产品低端的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而中联重科对于CIFA的收购,完善了其产品链,并快速获得了CIFA的市场和营销渠道。
  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也会影响投资模式以及投资对象的选择。中国的装备制造业虽然目前在产能上具有优势,但产品主要在中低端市场,关键设备的生产能力和技术研发水平都与发达国家相差很多。因此在选择投资东道国和收购目标是,企业应当以引进核心技术为主,防止对产能提升的片面追求。
  东道国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环境对于企业的投资策略亦有很大的影响。对东道国政府是否支持该产业的发展,该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未来趋势,在环保以及人力资源方面的法规等都需要做深入的了解。国内的企业通常看中的是欧洲企业的研发团队和市场份额,想在收购后生产线转移到中国,但这样可能会遇到东道国工会的拒绝。中国企业要全面考察东道国的投资和劳工政策,设计有利的投资架构和退出渠道,充分进行商务、法务等的尽职调查,才能有效规避海外投资风险。
  七、建议
  避免投机心理。装备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根基,切不可因为海外市场价格低廉而跟风、甚至攀比投资。根据行业的特殊性,企业在进行投资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其长远的战略目标,并结合市场需求,对投资项目审慎选择。
  建立海外并购备案制度,避免恶意竞价。有时存在着多家中国企业共同竞标一家外国企业的情况,这样不仅抬高了收购成本,还会让外国企业提高谈判条件,取消原本打算一起出售的技术转让以及专利等。应建立备案制度,各方互相协调,以争取最大利益。
  注重可持续发展。一些企业因为追求市场份额盲目投资并购,结果是无法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导致并购失败甚至是企业自身资金链的断裂。在收购欧洲装备制造业企业时,企业需要考虑到其陷入经营困境的原因。如国被收购企业的产品结构、技术水平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有严重缺陷的话,中国企业并购后也不易在短时间内扭转。
  组件专业团队。欧洲国家的法律、文化外部环境等都与中国有很大不同,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有专业的团队进行尽职调查。跨国投资和并购的程序复杂,涉及到被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银行贷款、员工安置以及养老等很多问题,都需要有法律、金融等专业人士的支持。
  八、总结
  无论是绿地投资还是跨国并购,由于其牵扯金额巨大,市场情况复杂,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必须要将自身的经营情况和战略目标进行仔细权衡,切不能盲目追求产能提升。尤其是对于我国装备制造业而言,当前最需要的是核心技术以及关键部件和设备的制造能力的提升。
  在投资之前,要对东道国的投资环境、目标市场、技术水平以及法律法规等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在选择并购目标是,除了其核心技术外,也要考虑其议价的合理性,以及企业并购后的消化吸收能力,真正做到让技术“引进来”,产品“走出去”。
  参考文献:
  [1]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标签:欧洲 中国 投资策略 装备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