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设问句 > 正文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影响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私学的创始人。在古代史上,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他的思想早就传及亚洲各国,今天他是为世界所公认的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他对后世的教育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我们今天要谈的,正是这种教育思想对我们现代教育的影响,同时透过这层余光,窥视一下我们的现代教育。 ?
  孔子的教育思想历经几千年,至今对教育还产生重要的影响。他主张“有教无类”,打破教育的贵族化;他重视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教学内容上,他强调社会的需要和人格的形成,把道德和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在教学方法上,他提倡启发式教学,强调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同时,他的“诲人不倦”、以身作则、教学相长,又为教师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孔子有弟子三千,这一点未必属实,但孔子弟子的来源是非常广泛的,这却是事实。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束修”是一条腊肉干,是当时贽见老师的礼物,只要有愿行束修之礼的,也就是愿意在孔子门下接受教育的,孔子是不会拒绝的。这样,孔门中的弟子来自各行各业的都有,入师门后从事各种职业的都有。“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论语•述而》)这就是说,只要人愿意进步,我们就应该接受它,不管其曾经怎样,现在把自己收拾得整整齐齐,以求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我们就不应该放弃他。孔子私学中,弟子品类不齐,各色人物都有,实是“有教无类” 的活标本。孔子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每个人在受教育上是均等的, 无论是贫民或贵族,无论是才人或愚夫,无论君子或小人。这种思想在当时无疑是进步的。而在今天看来,仍具有进步意义。只要人愿意进步,我们就应该接受他,不应该放弃他,这是一个教育家博大的胸怀。在大谈师风师德的今天,我们是否从这位教育家身上得到什么呢?一颗博大的爱心或许已包含了许多许多。而时至今日,又有多少人能有这样的包容之心?今天在我们大喊教育改革的同时,应该回头来看看,还有多少青少年被学校拒之门外?九年义务教育是否落到了实处?我在城区内一所中学任教,每年都目睹一些学生中的“顽固分子”被谴送回家,面对这些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老师摇头:这样的学生难教啊!学校也是一脸的无奈,不把他们“开除”,学校的升学率怎么提高?而三年下来,因厌学而自动退学的也大有人在,最后参加中考的所剩无几,反正也不懂,考了照样没书读。试问:这种淘汰式的教育怎能体现教育的平等?我们的教育就是一个不断淘汰的过程,到了最后,上高中念大学的是那些学习中的佼佼者,而其他人,学校则把他们抛向社会,而他们又将何去何从?找工作,没知识没文凭,年龄又小,不工作,又闲着没事干。青少年犯罪正在日益增长,这就是被抛弃的直接后果。这就是我们当前的教育状况。有幸看到一个教师节的颁奖晚会,其中上海交通学校的校长说的一段话耐人寻味。他说:“教育应该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不是一个筛子。教育的目的不是筛选。我们学校的学生正是被层层筛选筛下来的,而他们身上有着许多的闪光点,我们正是通过不断挖掘他们的优点和特长,使他们在社会上找到了立足之地。”的确,教育不是淘汰的过程,教育应该全民化。希望我们的教育不再是有层次的阶梯,希望我们的教育能像几千年前的孔子时代,做到接纳、包容、兼收。这样,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振兴中华的重任才能付诸众生。?
  以孔子为创始人的儒家,其教育方法的最本质特征是启发式的教育”,“成人”、“成德”关键还是要依靠主体自身。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亦不复也。”(《论语•述而》)这是说启发只是“成人”、“成德”式的教育的助缘,如果求学之人不能举一反三,也就没有什么更可以说的了。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对老师提出质疑,甚至于互相争论。如子路就常常对孔子之行径提出质疑,甚至指责。再如宰我曾对三年之丧发生怀疑,孔子也只是问以不行三年之丧于心安否,宰我告以安,孔子则说如果心安,那就算了。因为三年之丧本来是出于心所不能已的哀伤之情,连这种哀情都没有,勉强服三年之丧又有什么意义呢?再如孔子称赞颜渊好学,指出其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老师讲什么总是耐心地听,似乎无所质疑,很愚笨的样子,但回去一个人静静地思索,往往能有进一步的发明。正因为这样,子贡自承不如,因为颜渊可以“闻一而知十”。另外,孔子经常让学生说明自己的志向,或赞许或批评,但也只是“各言尔志”罢了,说之何妨?曾点在言自己的志向时,鼓瑟铿锵而作答,一派狂者的气象,但所言之志深得孔子嘉许。由此可见孔门教法之一斑。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孔子注重启发,注重思考,尤其是在教的问题上,这是一个原则,不能使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礼记•学记》中说:?
  “君子之教渝也,开而弗达,开而弗达则思。” “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师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这也就是教师所举的一隅,也就是《孟子•尽心下》篇所谓:?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这是一种活泼的教育方法,而不是呆板的死记硬背式的机械传授。?
  我们不难看到,在孔子的启发式的教育方法里,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民主和自由已渗入其中。学生可以对老师提出质疑,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针对疑难,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互相促进。这不这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吗?在几千年前古人就提出的观点,在今天却成为一种先进的理论,成为新型教育的象征。为什么这么久以来,我们一直在黑暗中摸索而茫然不知所措?“填鸭式”、“满堂灌”为什么与我们形影相随?我们常常为我们的古代四大发明引以为豪,我们常常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骄傲,而现在在科学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在科技领域日新月异的现在,我们是否还应回味在那古人留下的余香之中?试看,近现代有多少重大的发明创造为我所属?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我们的教育确确实实存在问题。长久以来,我们过多的强调知识的机械复制而忽略了知识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我们的学生缺乏创造的能力。是我们的课堂约束了他们的思维,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的能力。我们的课堂缺少民主、平等和自由,也缺少了它应有的活力和生命力。孔子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留给我们的深刻思考和有益启示,是否值得我们好好考究琢磨一番了??
  孔子作为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代表,他的思想中有很多内容是消极的乃至反动的。正如陈景磐先生所说,“就其整个思想体系来说,它乃是维护封建的等级宗法制度,成为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制度的精神支柱,是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因此,很多人都认为,对待孔子的教育思想,要批判的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然而,对于精华部分,我们是否真的吸收应用了?我们的教育将何去何从?希望不要让我们的祖宗失望,也希望我们能让古代教育家的灿烂思想再次在中华大地上熠熠闪光!

标签:孔子 现代教育 思想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