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设问句 > 正文

社会环境――阻碍中学历史教育目的实现|中学调查报告目的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一、 中学历史教育目标及评价?   中学历史教育的目的服从于总的教育目的。中学历史教育的目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历史教育的目的是:向学生灌输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的“历史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1986年国家教委公布了《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把中学历史教育的目的和任务规定为: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培养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2000年8月,教育部颁布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这部大纲传达了历史教育目的转轨的信息,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突出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注意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对教学内容作了重大调整,强调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历史意识,国际意识,公民意识,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提高人文素养。?
  历史教育是有目的的,为实现目的进行课程安排、编审教材、实施教学的活动。历史教育教学评价是一个对历史教育目的是否实现,实现程度,对课程安排是否合理,对教材编审是否科学,对教学目的是否实现及效果进行评价的整体系统。历史教育评价应该包括对教育目标及其社会价值的评价,课程标准及其实施效果的评价。教学评价一般包括教业评价和学业评价。但是,在当今不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对历史教育教学的评价体系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对教育目标,历史课程标准的评价是不存在的。对教业,学业的评价初中主要集中在终结性的中考上,高中主要集中在高考上。这种畸形发展的评价链不仅不能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而且迫使历史教学和历史学习朝向追求成绩的方向发展,从而导致教学和教育目标的背离。教育目的最终体现在他的社会价值上,不对教育的社会价值及其有效程度作科学的评价,如何保证教育的意义。?
  
  二、 阻碍中学历史教育目的实现的因素?
  人是社会的人,学校是社会中的学校,学校培养的学生同时也受社会大环境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而且最终要走入社会这个大熔炉中去参与实践。他们在学校所学知识,所接受的思想观念,也要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接受实践的检验。如果与社会实践是一致的,他们会坚持,如果与社会实践不一致,那么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去更正或改变。尤其是思想道德观念的更正改变。这种变化是与青少年的生理心理不成熟有关的,更是学校教育教学目标与社会环境中负面因素的潜移默化影响相矛盾的结果。?
  1?中学生身心发展因素?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与其教育发展目的和自身发展需求是有矛盾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教育目的的实现。同时由于中学生是积极能动的独立个体,因为心理上的缺陷,他们易受社会环境中的负面影响,这也阻碍着教育目的的实现。?
  中学生包括初中生和高中生,年龄一般在12~18周岁。他们在认知能力,情感情绪,行为能力方面都还没成熟,因此易受环境负面影响。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思维活跃,乐于交往,求知欲和好奇心强。但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在辨别是非、区分良莠方面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青少年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使他们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亡、民族的兴衰。?
  2?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指出除自然环境之外的个体所直接接触的全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家庭生活以及同邻里、亲戚、朋友的交往等。人一生下来就,就受着环境的影响,在环境的影响下获得身心发展。接受一定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形成各种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尤其是社会环境中的负面因素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
  社会环境中的内容不仅广泛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深刻而长远。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环境中的负面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我国经济保持着世界上最快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贫富差距也以惊人的速度扩大,迄今为止体现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超出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高达0.496。“看病难,看病贵”,“就业失业问题”和“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是最突出的三个社会问题。“贫富悬殊,收入差距扩大”,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最大热点问题。?
  
  三、构建和谐社会优化社会教育环境?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整个社会的伟大理想,也是中学生健康成长根本需要。和谐社会良好社会环境有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因此,必须在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上加紧优化社会环境,充分关心和关注中学生的身心发展,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2?进一步优化学校环境,完善学校教育。加强对中小学学校的投资,改善提高学校硬件设施,提高入学率,扩大上学比例。以保证青少年正常连续良好的教育,实现社会化。不使他们过早地流入社会而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加强校风班风建设。良好的校风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他将使学校的主体成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荣辱。为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等等。以班级为单位,良好的班风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团结协作的精神。根据社会生活的变化和青少年身心实际状况,不断地调整学校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突出社会生活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3?营造和谐社区环境。社区是以一定的生产关系为基础组成的人群,它有固定的区域,有一定特点的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在感情和心理上有地方观念和思想意识。社区环境一般是由政府出面组织教育、宣传、文化、公安、司法、妇联等部门成立社区教育委员会,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通过做出一系列工作努力才能实现的。社区环境也是社会环境一部分,但比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要大而复杂。社会宏观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实际上就是通过一个一个社区环境实现的。?
  只有协调学校环境与社会环境、社区环境、家庭环境的关系,使四方的教育目标一致,教育行为一致,使多方教育形成合力,保持一致性,才能真正实现中学生的历史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整体的教育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培育更多更优秀的各行各业的人才。

标签:目的 社会环境 阻碍 中学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