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诗词 > 正文

[中介学习经验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必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的教科书与课程系统给了学生一种学习方式的引导,在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的同时,创设了各种情景,学生可以利用这一切,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改进学习方式。当前的教育改革涉及了各个层面的问题,如课程、教科书、教法、评价、师资培养等。如何检视当前学校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进而突破现阶段课堂教学的瓶颈?笔者认为,可以借鉴“中介学习经验”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历程,并反思课堂教学的症结点,以达到课程改革的理想目标。
   一、中介学习经验理论
   中介学习是以色列心理学家弗恩斯坦提出的有关人类思维的理论。中介学习经验的主要观点是认知可变性理论。弗恩斯坦经过大量的实证性研究,认为除非有很严重的遗传和器质性缺陷,人类在任何年龄和发展阶段对可变性都是开放的,这一看法从根本上改变了前人对于智力性质的认定。弗恩斯坦认为,智力的本质是可塑的“状态”,而非稳定的“特征”。通过中介学习经验产生的可塑性能够改变人的认知结构。学习经验可分为两类:一是直接学习经验,学习者通过与环境刺激直接互动而获得。二是中介学习经验,学习者通过“中介人”与环境刺激发生互动而获得。中介学习经验理论认为机体与环境因素如遗传、早期经验、社会经济地位、教育机会等是“远因”,而中介学习经验是“近因”,它制约着远因的作用,远因对个体认知发展差异的影响必须通过近因才能产生。造成儿童智力落后的直接原因是中介学习经验的缺乏,因此可以通过“近因”的改变来促进学习。
   弗恩斯坦创造性地提出了“中介者”的概念,他认为中介学习经验是环境和有机体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即环境所发出的刺激通过“中介者”(如父母、家人、教师)改变和选择后,再与儿童发生相互作用。当中介者介入到学习者和环境刺激时,使得世界更容易被儿童所理解。而每当个人为传送或促成理解,谨慎地介入到刺激和学习者之间时,就会出现“中介学习”。 当教会儿童思维过程和思维策略时,他们就能学会怎样从学校和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机会中获益,逐渐成为主动的、有效的、独立的学习者。
   二、中介学习经验理论与教学相关的主张
   中介学习经验是导致个体认知差异的关键所在。儿童通过这种方式习得适当行为、学习定势、操作(在心理上组织、改变和使用来自内外环境的信息),从而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对直接刺激做出反应。其中,中介学习经验的作用是赋予有机体各种定向和策略,这些定向和策略又凝结为定势和习惯,成为认知机能的前提条件。认知发展差异的远因和近因的关系表明:如果采用了适当的中介学习经验策略,使阻碍中介的因素得到克服或回避,就有可能恢复正常的生长模式。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认知机能缺陷是可以逆转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和其他教育者必须扮演中介者的角色,为学生创造获得中介学习经验的条件。中介者的作用不同于一般教师的概念,中介者不仅关心解决眼前的问题,而且关心学习者如何采用方法来解决问题,眼前的问题只是一个涉及调节学习者思维过程的手段。
   在课堂上教师作为中介者的作用不在于帮助学生解决眼前的问题,而在于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学生不仅反思问题的答案,而且反思答案是如何得到的,以及如何从中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眼前的问题只是介入学生思维过程的一个契机。
   三、中介学习经验理论在课堂教学渗透的课例分析
   小学数学中“等候时间”问题是人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七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旨在向学生渗透运用运筹思想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例3是关于排队论的问题,教科书出示了一个码头卸货的情景:码头上同时有3艘货船需要卸货,但是只能一船一船地卸货,并且每艘船卸货所需的时间各不相同,那么按照怎样的顺序卸货能使三艘货船等候的总时间最少呢?学生可以计算出每种方案中三艘货船的等候时间的总和各是多少,从而找出最优的卸货顺序。
   排队论是关于随机服务系统的理论,其中的一项研究是怎样使服务对象的等待时间最少。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但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过排队等候的经历,所以,教学中教师常用这个学生熟悉的情景为切入口,通过演绎、例举、观察、分析,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等候时间的总和”,从而归纳出按怎样的顺序安排才会使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
   1.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言机会,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
   要解决任何一个问题,必须有相关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当人们面临新情景、新问题,试图去解决它时,必须把它与自己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当发现已有知识不足以解决面临的新问题时,就必须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训练相关的技能。但是,学生带进课堂的知识并不都能促进新知的理解,有些知识甚至会成为学习新课程的障碍。比如在“等候时间”问题上,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过排队等候的经历,他们对等候时间、总等候时间等概念可能持有与教科书不一致的潜在理解方式,这就会干扰学生对情景的分析。而且原先的知识结构是隐性地发挥着作用,学生发现结果错了,但不知道错在何处,即便经教师提示改正,也不易克服习惯思维,须经过一番练习巩固。
   教师在教案设计中,应该不断地设计问题向学生提出,引发学生的回答与讨论。通过发问与讨论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概念澄清、思维路径以及学习成效。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也能够启发学生思考,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此外,教师还能从问答中反思自身的教学,知道学生吸收效果如何,并观察学生的反应,以进行修正。提问能从各个角度暴露出学生对难点问题的错误理解方式和思维过程,使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提高学习的成效。
   本例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等候时间总和”的概念有明确认识,而且要让所有学生都明白“等候时间总和”中的这个“和”,既包括卸货时间,也包括其他船的等候时间。
   从课堂的实际反映来看,学生学习的难点在于对几个关键概念,如“等候时间”、“总等候时间”的理解。对这些新概念的解释和界定,除了在解题前由教师进行一般性的介绍,还必须对学生在演练时暴露出来的理解错误反复澄清,才可让这些概念牢固地被学生掌握。因为学生的回答显示,这些概念的规范性的内容与学生平时的口语表达并不一致,这就会使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在数学概念的掌握中,很多错误都是与语言的理解有关,因此在数学课、尤其是小学数学课上教师必须要培养起学生严谨规范的语言表述,并能敏感地体察学生日常语言使用习惯给学科概念的理解带来的干扰。
   在本例中,许多学生在计算等候时间时没把本船的卸货时间算上,只计算了等候前船的时间。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等候就指的是白等的时间,轮到给自己干活就不算是等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是这样理解的,比如排队买煎饼,人们通常会说“人真多,等了半小时”,把这句话转换成严格的语言表述则是“人真多,等了半个小时才轮到给我做”。而实际等候的全部时间不但是轮候到自己的半个小时,还包括给自己加工煎饼的时间长度。所以我们寻常说的“等候”一词大多是不包括为自己服务的时间的。在这里,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然状态下语言的潜在意义,然后指出它与数学概念的不同之处,这样才会使学生恍然大悟“原来问题出在这里”,不至于在思考时下意识地使用了日常的理解方法。
   2.做好中介工作,重新组织教科书,采用合理教法。
   有些课程的难度跨越较大,这本身对教学是不利的,不利于教师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掌握新知。但是从发展中介学习经验教学法的角度看,这既是个挑战,也是个机会。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了解,重新组织教科书内容,形成适应性强的教学方法,搭好学生和学习材料之间的桥梁。对于难度较大的课程,教师在教案设计时应做到内容具有逻辑性且结构具有完整性。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应让学生由旧经验连接到新经验、由简单思考上升到复杂思考,唯有使教案设计具备逻辑性与结构性,才能使教学更加完善。
   应用中介学习经验理论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重新认识教师与教科书的关系。教师与教科书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教师的角色要由知识的传播者变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可以根据新教科书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习题,给学生恰当的引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时间。
   教师要成为合格的“中介者”还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中的习题。当习题呈现的问题情景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时,教师可以将其改造为学生熟悉的事物;当习题的内容、数据信息等与学生实际状况有差距时,教师可作适当调整,是使之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和生活情景,达到易于理解的效果。在教学方案设计中,可以充分运用数字化的视听设备,使学生能够形象、生动、直观地理解学习材料和基本概念。比如,讲授“等候时间”一课,贯穿课堂的主要教学媒体就是PowerPoint的运用。将教学内容以如此的方式展现,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增进学生的理解力,起到提升学习成效的作用。
   3.教授思维的过程和方法。
   传统的学校教育,偏重于知识与事实的记忆背诵,而忽略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中介学习经验理论认为智力的核心是思维,人类个体之间智力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思维结构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教学的突破口。思维培养离不开教师,教师应在组织教学时注重学生思维过程和方法的训练。
   人的认识从感觉开始,再从感觉上升到概念,最终形成思想。教授思维的过程就是使学生从对学习材料的感受和操作开始,而后上升到语言和概念,最后形成正确的心理习惯。最初的感受和操作阶段处在一种比较直观的水平上;语言和概念阶段,引入了术语、定义、证明等,上升到了一个较为形式化的水平上;最后应使学生洞察事物的本质,让学习的材料经过消化,吸收到学生的知识的体系中,融入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个阶段一方面铺平了通向应用的道路,另一方面又打开了通向更高级的思维的道路。
   本例“等候时间”问题所属的“数学广角”知识单元的特点是解决问题与知识教学紧密结合。其意图是,一节课中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又让学生经历了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只以知识教学为重,必须加强对问题本质和解题思路的分析,并通过相应的练习加深学生对思维方法的掌握。
   通过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数学教的不是题目,而是如何通过数学现象看到背后的数学思维。在做题时要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深入探究数学现象的原因,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这样才能提高思维的品质。
   4.促进迁移。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习得经验后,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应用所习得的经验来解决某种问题。迁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表现,学生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思考,建构出有效的思维方法,并且能确实地将教学内容应用在生活上。
   为了提高迁移的质量,首先,在学习例题后,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分析解题过程,总结学习策略,构建思维模式。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迁移意识:迁移不但包括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还包括与情感、态度或社会交往过程相关联的内容,例如,意识到需要团队合作、需要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等。其次,通过练习题可以增加学生对问题广度和深度的了解,使学生巩固解题方法和策略。一个概念或一种思维方法的扎实掌握要经过反复的正面讲解与纠错训练。在练习过程中错误暴露得越典型越有利于师生共同反思学习难点,以加深对概念、策略和法则等的理解。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学到的内容应用到现实生活。这样学生就能成功地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更广泛的生活领域乃至今后的职业、情感、社会交往和家庭关系等方面。
   了解学习者如何学习,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正是中介学习经验理论应用于教学的基本主张。只要教师作为“中介者”给予学生恰当的中介学习经验,就能够激发个体的学习潜能,从而达到促进学习方式转变的目标。

标签:渗透 中介 理论 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