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实施方案 > 正文

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

时间:2017-05-2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阶段实施方案(定稿)

xxxxx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阶段实施方案

(2011年——2013年)

为认真贯彻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

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我xx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xx的要求,结合我xx水资源紧缺的实际和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和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机制,综合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科技和工程等措施,强力推进以设施农业为标志的高效节水可持续灌溉体系,刚性减少灌溉面积,优化水资源配置结构,实现以地定水,退耕还水,限采地下水,最终实现xxxxx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进xxxxx新兴工业化进程。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水和谐。正确处理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用水的关系,优先保障公民基本生活用水,合理保留生态水;坚持以地定水,合理规划灌溉规模,彻底改变对水资源掠夺性的开发和浪费,通过提高用水(转载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网: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效率和效益满足经济社会用水增长。

2、坚持制度创新,促进自觉节水。建设节水型社会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来规范水资源供需关系变化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关系的变化,形成以利益为主导的节水机制,使节水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3、坚持政府主导,促进公众参与。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加强建设节水型社会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政策、资金支持;同时要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水资源管理,使建设节水型社会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4、坚持统筹协调,促进优化配置。统筹考虑供水用水排水与治污,统筹考虑城乡用水、部门用水,把节水与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全过程与全面节水。

5、坚持科技进步,促进高效用水。充分发挥科技的先导作用,开发推广节水新科技、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把先进节水技术与常规节水技术相结合,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6、坚持流域统筹,促进区域推动。以流域为单元明晰和分配初始用水权,为区域用水权分配提供依据;根据区域水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从实际出发,流域统筹,区域推动,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三、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阶段的工作目标

1、总体目标

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阶段,通过各种手段,加大宣传力度,使节水意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尽快建立水资源的宏观控制和定额管理指标体系,以农业退地节水为重点,减少

灌溉面积,降低灌溉定额;严格控制新打机电井,注重坎尔井的保护与开发,扭转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和坎尔井大量干涸的趋势;逐步提高水价,基本建立有利于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水价形成机制;因地制宜地实施一批有代表性的节水示范项目,为整体推进积累经验;在各大水源选择典型区域建立初始水权分配机制和水市场管理制度,明晰初始水权,规范水权交易;初步形成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引导、用水户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到试点期末(2013年),初步建立起节水型社会的基本构架。

2、主要指标

(1)社会综合指标:2013年总用水量控制在 13.76亿m,人均综合用水量2168m,万元GDP用水量351m,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60%。

(2)第一产业指标:2013年农业总用水量控制在12.41亿m以内,亩均灌溉用水量控制在756m/亩以内,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8,节水灌溉面积比例达到30%。

(3)第二产业指标:2013年工业用水总量控制在0.98亿m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控制在64m/万元以内,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54%,污水处理率达到20%,污水回用率达到30%。

(4)第三产业及居民生活用水指标:至2013年,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控制在90L/天〃人,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国家饮用水II类标准,供水管网漏失率控制在14%以内;新建民用建筑节水器具率达到100%,加快原有建筑节水器具3333333

普及推广工作,使城镇综合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40%;加大城镇用水计量管理力度,使城镇居民用水户装表计量率达到100%,农业居民用水户装表计量率达到90%,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用水效率达到75%。

(5)水生态环境目标:至2013年,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7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20%,工业和生活污水回用量达到500万m。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100%,严禁废污水排入河流、湖泊,地下水超采率由现状的166%降低到140%,向艾丁湖下泄生态用水量保证达到0.44亿m。

四、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阶段的主要任务

1、成立xxxxx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需要各级领导和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以及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为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卓有成效,成立“xxxxx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同时充分发挥“活水”战略专家组的咨询、指导作用。

2、建立xxxxx水资源统一管理体系

逐步建立分级管理、职责明确、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节水管理体制。明确由xx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主管全xx的节约用水工作。为了加强全xx节约用水工作,应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统一管理,在城区建立“xx-县市-行业-企业”四级工业用水管理网络和“xx-县市-街道-小区”的四级生活用水管理网络,农村建立“xx-县市-灌区(重点节水园区)”三级农业用水管理网络。 33

3、建立绩效考核责任制

要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目标与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有关部门,纳入xx及县(市)各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实行和建立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汇报制度、检查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实现权、责、能的统一,做到责任到人,有人问责,有人追责,确保节水型社会建设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阶段的主要项目

1、农业节水项目

通过实施农业节水项目,全面推广和使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新建、规范和改造节水灌溉工程。(1)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努力完成煤窑沟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第二期工程、柯柯亚大型灌区、阿拉沟大型灌区和塔尔朗中型灌区、 大草湖中型灌区、二塘沟中型灌区、白杨河中型灌区及小型灌区配套改造项目,改造干、支渠436.5公里。(2)设施农业和高效节水工程:共建设6万座设施农业,发展24.6万亩滴灌,累计封井324眼,减地14万亩。

(3)坎尔井修复保护工程:对全xx246条有水坎儿井进行加固保护,对水源条件好的、对农牧民生产生活极其重要的31条可恢复干涸坎儿井进行恢复保护。(4)地表水、地下水水文监测与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xxx市、xx两套水环境监测与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地下水和灌区水情自动测报,农业、工业、生活各业用水与城市主要用水户用、排水实时监测与管理。(5)计量设施工程建设:包括末级渠道量水设

篇二:节水型单位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办公室建设节水型单位实施方案

为了切实推进节水型单位建设,充分发挥***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的表率作用,根据《**》(**〔2015〕**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办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十八大中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为指导,以建设节水型单位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要求,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核心,强化节水宣传教育,提高节水自觉意识,在办公室建立节约用水的长效管理机制,减少水资源浪费,形成人人珍惜水资源,人人懂得节水知识的良好氛围。

二、目标和任务

1、推广先进节水技术和管理方法。

2、全面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节水意识,在办公室形成“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争做区委节约用水的表率。

3、推广节水设施,扩大节水器具的使用率。

三、具体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节水意识

1、在卫生间、洗手处张贴节约用水温馨提示语,营造节水型单位创建活动的良好氛围。

2、借助“时间水日”、“中国水日”、“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等时间组织干部参加节用活动,增强节约用水意识。

3、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国家有关用水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介绍节水常识,倡导“爱水、惜水、节水”的社会风尚。

(二)加强用水管理

1、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及时安排人员维修损坏的供水管网和设施,定期检查更换水龙头、管道阀门、冲水阀等排、给水器具,防止 “跑、冒、滴、漏”浪费现象发生。杜绝“长流水”现象。

2、加强水资源的循环使用,倡导二次用水、多次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使办公室人员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3、禁止使用公用水龙头清洗私人家用物品及私家车。

(三)推广节水技术和设施

推广应用节水技术,改造水房、卫生间用水设施,逐步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和设施,安装使用国家标准的节水型水龙头、节水型冲便器,使节水器具使用率达到100%。

四、组织领导

成立节水型单位建设工作小组,负责节水型单位建设、日

常节水器具维护、水资源知识宣传等工作,人员分工如下:

组 长: **办公室

副组长: **办公室

**办公室

工作人员:**负责编发节水宣传知识,上报节水简报 **负责节水器具管理,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负责上报有关节水型单位创建信息

**负责节水型单位创建档案管理

五、保障措施

1、广泛宣传、增强意识。

深入开展节约用水活动,积极教育引导办公室人员提高节约用水的自觉性,让节约成为习惯、成为生活方式,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氛围,自觉成为建设节水型公共机构的宣传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2、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和完善各项节水管理制度,建立有利于节水的制约和激励机制,以制度约束用水行为。制定相关节约用水标准,量化、细化责任目标和任务指标,确定专人做好具体工作,确保领导到位、管理人员到位、工作职责到位。

3、强化监督、确保实效。

规范用水行为,采取多种形式,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有效解决措施,堵塞漏洞,坚决制止一切浪费用水的行为,确保区委办节水工作取得实效。

***办公室

2015年**月**日

篇三:敦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

敦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温家宝总理关于高度重视加强敦煌文物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批示精神,切实加强敦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尽快遏制敦煌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势头,治理维系良好的绿洲生态环境,保障敦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经敦煌市委、市政府积极努力,多方争取,敦煌市于2006年11月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30个试点县市之一,实施时间为2007年-2010年。为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特编制此方案。

一、区域背景

(一)基本概况

敦煌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地处库姆塔格大沙漠东北边缘,四周被沙漠戈壁包围。东邻瓜州县,西部和北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接壤,南部接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总面积3.12万km2,其中绿洲面积1400km2,仅占总面积的4.5%。全市辖5镇4乡,现状总人口18.8万人(含青海石油管理局敦煌生活基地5.4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9.96万人,城市人口8.84万人,城镇化率为45%。2006年全市实现GDP244481万元,一、二、三产比例为27.6:19.1:53.3,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940元,属传统农业灌溉区,是甘肃省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现有各类文物景点24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莫高窟、玉门关、 悬泉置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2006年接待中外游客120.1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0236万元。

(二)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

党河是敦煌市唯一地表河流。党河灌区地表水资源量2.98亿m3。目前,已建成中型水库1座,有效库容3100万m3。建成干、支、斗农渠1247条

2288.73km,引水渠首工程1座,各类机井3180眼,全市灌溉面积41.72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56,自来水入户率达84%。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敦煌年平均气温9.3℃,年均降水量39.9毫米,蒸发量2486毫米,蒸发量是降水量的62倍。党河灌区人均可利用地表水资源量为1445m3,亩均净用水量为399m3。全市农业灌溉实际总计缺水8258万m3,只能靠开采地下水来弥补农业生产用水不足,加之每年还要提取1707万m3地下水,用于城乡公共、生活、工业、牲畜等方面,全市实际每年地下水开采量高达9965万m3,已远远超过了敦煌市地下水开采限度,并且随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加,水资源短缺状况还将进一步加剧。

2、用水结构不合理,水资源利用经济效益低下。敦煌是传统的农业县市,农业用水占社会总用水的85.37%,加之棉花仍是全市的主要经济作物,节水

高效作物推广步伐还比较缓慢,没有形成一定规模,造成用水结构不合理,水资源经济效益低下。

3、地下水排补失衡,地下水位急剧下降。随着党河、疏勒河下游相继断流,以及党河渠系水利用率不断提高,地表水渗漏减少,地下水的补给严重不足。同时,为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全市每年都大量提取地下水9965万m3,造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据观测,敦煌地区地下水位从1975年-2001年共计下降了10.77米,目前仍以每年0.24米的速度急剧下降。

4、"绿色屏障"逐渐退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由于水资源严重短缺和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敦煌市原有的10000余亩咸水湖和1000余亩淡水湖80%已不存在。目前全市仅存天然林130万亩、草场31万亩、湿地270万亩,分别比解放初期减少了40%、77%和28%,并面临着干枯的威胁。同时,土壤沙化、盐渍化日益严重,近年来绿洲外围沙化面积增加了近20万亩。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义

(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的社会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关系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

(二)是解决敦煌绿洲生态危机,实现敦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水资源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敦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敦煌面临着成为第二个楼兰的严重威胁。只有立足建设节水型社会,科学节水,合理用水,才能保证敦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保护敦煌自然人文景观,建设国际旅游名城的必然选择

随着敦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乡人口的逐年增加,敦煌资源性缺水的矛盾日益突出,地表水严重不足,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人类文化遗产莫高窟和自然奇观鸣沙山·月牙泉受到了严重威胁,特别是月牙泉正面临着干涸的威胁。建设节水型社会,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限制地下水开采量,才能使域内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得到妥善保护和永续利用。

(四)是工程水利、资源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有效途径

水利现代化的核心就是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敦煌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必须走节水型社会之路,在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的同时,特别强调对水资源的配置、节

约和保护,注重流域生态建设,以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五)是对缺水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有力示范

结合敦煌区域的实际和特殊性,探索完善水权分配、水资源优化配置、科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以寻求在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的承载力如何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途径,这不仅对我省缺水地区经济发展有直接的指导意义,而且会对我国广大的干旱地区起到示范作用。

三、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目标,以水资源管理为主要内容,将现代水权和水价理论同敦煌实际相结合,在积极培育和强化公众节水意识的基础上,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

四、基本原则

(一)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正确认识节水型社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节水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与生态用水、近期与长远等各种利益关系。在充分论证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全面规划、合理配置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实现区域经济社会更高层次上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坚持以人为本、优化配置、统筹协调的原则。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把确保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放在第一位。

(三)坚持政府调控、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合理确定取用水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严格执行取水许可、排水许可、计划用水等制度。要改革创新用水机制,加大水价改革力度,充分发挥水价在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经济杠杆作用,增强全社会的节水意识,使节水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四)坚持统一管理、以水定产、城乡协调的原则。要在查清全市水资源现状情况的基础上,实现水务一体化管理,优化配置水资源,以水定产业结构布局,以水定发展方向,理顺农业节水与工业、服务业节水,城镇节水与农村节水的关系。

(五)坚持完善机制、配套措施、分工协作的原则。建设节水型社会必须把水资源管理放在突出位置,在完成不同层次的初始水权分配的基础上,深化取水与排污许可制度,通过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配套,先进技术与常规技术

结合,多部门明确分工,通力协作,全面实现建设目标。

(六)坚持分类指导、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原则。对节水型社会建设进行系统规划,有计划、有层次地逐步推进,并在推进过程中注重发挥示范区、示范点的带动作用。

五、总体目标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总体目标是:初步建立区域一体化管理体制,建立较为完善的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制度,形成政府调控、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的节水运行机制和科学合理配置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格局,坚决遏制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势头,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到2010年,全市生活、工业、农业、生态用水比例由现在的1.5:5.1:91.5:2.0调整为1.6:5:76.5:16.9,国民经济用水结构趋于合理。全市年用水总量控制在34706万m3以内,综合运用各类措施,实现年节水7038万m3,党河灌区地下水年开采量压缩4253万m3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50%;城镇生活节水器具普及率由现状18%提高到50%;废污水处理率达到 50%以上。

六、主要内容

(一)管理措施

1、管理体制建设。逐步建立分级管理、职责明确、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实现全社会水资源开发利用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实行地表水和地下水统一管理和城乡水务一体化。

2、运行机制建设。建立以用水和纳污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主要建立包括水资源论证、初始水权分配、用水定额管理、公众参与管理等制度在内的较为完善的支撑体系。

3、法制及规划体系建设。制定并出台一系列节水型社会配套管理办法和决议、决定,依法科学管理,加大落实和监督力度。编制符合敦煌实际、操作性强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规划、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经济结构调整规划、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规划、城市节水规划、工业节水规划、农业节水规划、旅游节水规划等。

4、参与机制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不单纯是水务部门的工作,而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因此,各部门合作和公众参与是节水型社会建设成败的关键。参与机制建设重点是要制定和建立部门协作制度、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制度、水价听证会制度、水信息社会公布制度等。

(二)经济措施

标签:实施方案 节水型 社会 节水型社会建设总结 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