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实施方案 > 正文

WMO教育培训政策变化对我国气象教育培训的影响|教育培训政策

时间:2019-01-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世界气象组织的教育培训计划协调和指导各会员国在气象教育培训领域的工作。2011年第十六次世界气象大会后,其教育培训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对我国的气象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将产生一定影响。
  关键词:世界气象组织;政策;气象;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世界气象组织(以下简称wMO)是联合国专门机构,现有189个国家会员和地区会员。
  2011年第十六次世界气象大会之后,WMO的教育培训政策和培训标准发生了重要改变,对我国的气象培训工作产生重大影响。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需要我们按照WMO标准来进行相关工作,通过开展符合WMO标准的国际培训,使我们的气象教育培训工作不但符合WMO的标准,更能够引领WMO在该领域的工作,成为该领域的开拓者,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我们作为气象教育培训大国的作用。同时,通过对非洲一些国家开展援外培训,使气象教育培训真正成为宣传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理念和成就的平台,传播知识和友谊的桥梁。
  一、WMO教育培训计划
  教育培训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协助会员的国家气象水文部门培养可完成气象、水文和政府规定的相关服务所需能力的员工,协助其履行国际义务,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其业务人员达到国际认可的标准,完成其在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的活动和业务,为会员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气象和水文服务支持。
  二、WMO教育培训政策新变化
  (一)wMO培训新标准
  长期以来wMO指导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是《气象和业务水文人员教育培训指南》,该文件定义了WMO气象水文从业人员的分类,并分别对不同类别人员的教育培训课程提出要求,给出各主要科目参考教学大纲、上岗资格课程和初期从业标准。
  2011年世界气象大会通过决议,出版《技术规则》,主要规定各会员气象业务的“标准”及“推荐”的规范和程序两种。按照《WMO公约》要求,会员如无力实施大会通过的技术决议中某些要求时,须通知秘书长,说明其不能实施是暂时的还是长久的,并陈述其理由。“标准”是WMO对会员所提要求的最高级别,各会员必须遵循或执行。
  此次WMO大会将气象学家和气象技术员的定义及基础教学大纲,从原来要求级别较低的“指南”变成最高级别要求的“标准”,较之前的规定在性质上是一个质的飞跃。
  (二)气象学家和气象技术员的定义及教学基本要求
  气象学家:成功修完大学水平气象学家基础教学计划的人。
  气象技术员:成功修完气象技术员基础教学计划的人。
  世界气象组织指出,“完成大学学位水平的气象学计划应当是区分气象学家和气象技术员的一个重要因素。”
  世界气象组织指出达到“气象学家”基本资质的推荐途径:顺利完成气象学学士学位,或通过气象学研究生课程学习;非气象专业者,教育机构须证明其学习课程达到了学士学位的要求。
  对非气象专业的理工科学生,如果学位课包括数学和物理等基础课程,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可以通过气象研究生学习达到相关标准而成为气象学家。同时教育机构,例如一些国家气象局或区域培训机构,如果能够证明其学习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达到了大学程度要求,无论课程完成后获得学位与否,学员都可以成为气象学家。
  获得“气象技术员”资质的途径:通过技校、学院、大学气象专业的正规教育,或通过气象观测和测量的职业培训。
  (三)会员落实大会决议的时限要求
  按照WMO大会通过的决议,自2013年12月1日起, 《技术规则》第一卷B4章将生效,各会员国的教育培训需遵照该章节进行。
  (四)职业能力的要求
  此次教育培训政策修订的重点是气象业务人员分类及必修课程要求。对于气象业务领域各岗位的职业能力,即岗位要求,WMO要求各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在各自领域中有关人员核心工作的能力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指南,建议所有的技术委员会优先将此任务纳入工作计划。
  (五)航空气象预报员的资质及岗位要求
  航空气象计划是wMO重中之重的计划之一,鉴于航空气象预报是确保航空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WMO航空气象委员会是目前唯一对航空气象预报员提出明确上岗能力要求的技术委员会。
  wMO已经批准将航空气象预报和观测人员的能力标准纳入《技术规则》,标志其成为一项强制要求。WMO航空气象委员会规定“每个缔约国须确保指定的气象权威机构符合提供国际航空服务的气象人员资质和培训的要求”。
  由于部分会员在规定日期达到要求可能会遇到困难,考虑了各地区、各国基础设施的差异,WMO在岗位资质的要求上给予了一定的灵活性。虽然此次大会表示,航空气象预报员目前不必是按WMO要求定义的气象学家,但国际民航组织(ICAO),按照其质量管理体系,为了保证所提供航空气象预报服务的质量,要求航空气象预报员从2016年11月起必须是wMO气象学家,并使其成为一项标准。此外,按照ICAO的规定,到2013年11月(2013年12月起),所有国际航空气象服务提供方必须能够向ICAO及各自的国家监管机构证明其航空气象人员达到了航空气象委员会制定的岗位能力标准。
  三、对我国气象继续教育和培训的启示
  (一)深入分析研究WMO政策新变化,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气象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相应的调整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是国内唯一的气象业务人员继续教育和高层次岗位培训国家级基地。对于预报员及气象行业相关上岗培训及岗位培训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初步建立了领导干部培训基地、气象预报预测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面向气象业务和管理骨干的高层次继续教育稳步推进,初步形成了以预报员岗位系列、领导干部培训系列以及气象新技术新方法等为代表的核心班型。
  气象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包含高等教育的气象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在继续教育机构完成的岗前培训以及后续的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继续教育是气象从业人员更好完成岗位职责不可或缺的。
  目前我国主要高等院校气象相关专业的教学大纲以及气象继续教育机构的上岗培训教学计划,已经基本涵盖了WMO对气象预报有关岗位的基础教学大纲,因此按时完成WMO对气象学家和气象技术员的教学要求不存在困难。
  中国气象局于2010年开始实行天气预报员资格证书制度,新任预报员上岗培训与资格考试(试点)是气象部门业务岗位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的重要举措。这些举措与WMO对教育培训的要求完全一致,甚至超前。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需要按照WMO标准来进行相关工作,并通过开展符合WMO标准的国际培训扩大中国作为气象大国的国际影响。因此应认真研究WMO教育培训政策的变化,对照我国气象高等教育及业务岗位培训教学大纲与WMO有关规定的异同,进行适当的调整,在WMO规定时限前完成有关工作。
  同时,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推动其它岗位的上岗 培训工作,使我国的气象教育培训工作不但符合WMO的标准,更能够引领WMO在该领域的工作,成为该领域的开拓者,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我国作为气象教育培训大国的作用。
  (二)面向气象全行业需求和需要,建立气象业务培训国家标准
  鉴于大会通过的气象人员定义及其相应的教学大纲将成为WMO标准,各会员须根据新定义制定相应的学术资格,并协同本国教育和培训主管部门、教育和培训机构对课程进行规范。因此建议国家气象主管部门和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及教育培训机构尽快认真研究并贯彻执行。
  由于气象各业务领域岗位分类数目多,要求各不相同,wMO暂时没有制定各岗位能力标准,有关部门应密切跟踪相关进展,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在此期前,建议认真研究WMO教育培训的新政策,按照要求制定相应教学大纲,制定中国相关岗位资质和上岗条件,与国家人力资源主管部门联合形成面向全行业的岗位资质管理制度。同时,将气象业务人员培训的相关标准列入气象标准工作计划,制订相关标准,以标准来规范推进全行业气象业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加强气象部门与教育主管机构的合作
  按照WMO要求,如果会员的国家教育体系并未认证某些课程,区域培训中心应该承担评审课程的职责,以达到培养气象学家和气象技术员的条件。同时WMO希望常任代表(会员国家气象局局长)牵头与相关的国家和区域机构协商,以确定所在国气象学家的学术资质,希望常任代表与所在国家教育和培训机构合作,确保气象毕业生达到WMO要求。
  据此,建议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相应政策,对国家级气象教育培训机构和高等学校气象相关专业教学提出建议。建议国家气象主管机构与国家高等教育主管机构加强沟通与合作,及时了解WMO在教育培训领域的政策调整,通过管理机构之间的合作推动气象高等教育教学布局和教学内容的不断完善,以便高等学校的气象教育、国家气象教育培训机构的业务培训和气象业务人员的上岗能力要求有很好的衔接。
  (四)在业务培训中心注重岗位能力的提高
  WMO强调业务培训应以能力培训和岗位要求为主,着重强调学习成果,重点放在学员获得的技能,而不是教学大纲所涵盖知识。该要求十分符合继续教育的宗旨,即岗位能力培训是业务培训的重点。尽管WMO各岗位的能力标准暂时没有出台,但这将是今后WMO及各会员气象教育培训领域的重点工作之一,以岗位能力为目标的培训,是继续教育区别于高等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
  (五)加大国家气象干部培训学院的国际培训力度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是WMO区域培训中心北京分部,经过多年发展,在国内气象教育培训中发挥引领作用,通过举办对非洲一些国家的援外国际培训班、积极参与WMO教育培训计划的各种活动、保持和WMO的联系等举措,其国际影响力也在明显提升。随着中国气象事业国际影响的不断扩大,需要进一步充分发挥国际培训的联系和宣传平台作用,增加中国气象教育培训在WMO的影响力,使气象教育培训真正成为宣传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理念和成就的平台,传播知识和友谊的桥梁。
  (六)充分发挥国家级气象培训机构的作用,加大社会培训和科普教育的普及,提高全社会的科技素质
  大气无国界,知识造就人才。由于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发,国际国内社会各界对气象知识的学习需求和愿望越来越强烈,建议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和分析WMO教育培训政策的新变化,同时气象教育培训机构要承担起气象知识传播和普及的任务。因此,在开展气象人才的学历教育、业务岗位培训的同时,相关机构应该加强对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大中小学气象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气象科学的认识和了解,正确看待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问题,了解气象、气候、气候变化及其衍生的自然灾害及应急应对知识,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能力及参与度,使科学知识真正转化为生产力,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世界气象组织,世界气象组织公约[s].WMO,2007.
  [2]世界气象组织,常用气象标准和推荐规范[s].世界气象组织,1998.
  [5]范红.WTO教育培训系列出版物简介[J].气象标准化通讯,2011,(1).

标签:教育培训 气象 变化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