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实施方案 > 正文

【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时间:2019-01-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放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关键是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升每一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效果的课堂教学是通过在课上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从认知和情感上均得到发展。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工作中,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
  一、重视创造情境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积极的学习热情,对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动积极的学习热情,既能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切实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创造情境模式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创造情境模式需明确目的
  每一节课都有固定的教学任务。创造良好的情境模式,一定要有利于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教学思维、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新课标规定的目标创造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模式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所创造的情境模式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如果是情境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需要具体、有启发性和创新点,不能含糊的提出诸如“你学到了什么知识”等平平常常的问题。
  2.教学情境应当结合现实生活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通过身边的实际案例以及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积极性。在现实的日常生活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在创造情境模式时也应该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在某堂数学课上,教师设计了体现我县经济发展状况的情境模式:下图是我县2007年至2010年私家车拥有量统计图。
   教师可以根据统计图应用数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增长率等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3.情境的设计应该多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
  教学的情境模式有很多种,如问题情境、竞争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等。情境的设计应该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程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来设计。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将学习娱乐融于一体进行情境的设计;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设计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相互协作的情境问题,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设计认知冲突情境,让学生主动提问
  教师要把握好新教材的特点,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让教学过程围绕着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展开,始终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激活和开放状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例如,在讲授《面积与面积单位》时,可以先设计一个比赛:让两个学生分别涂染一个小长方形和整个黑板面,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涂小长方形比涂整个黑板面容易得多,很自然地引入到“面积单位”的概念上,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教师引入面积单位“平方分米”后,通过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形成“1平方分米”的意识概念,然后让全体学生用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纸板测量教室地面的面积,有问题的同学可以向老师求助。当有几个学生向老师寻求帮助:“老师,这张纸太小了,有没有更大一点儿的?”抓住这个机会,教师因势利导回答:“需要大一点儿的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于较大的面积单位――平方米有更深的认识,会这样被学生在游戏中发现、体验、理解、接受。正如著名的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主张数学教育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思考。在教学中只要为学生设计一个现实的、有趣的、有用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便会唤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根据能力差异设计不同情境提高学生整体参与度
  在现实教学中,本人针对各种数学新课标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从实际出发,有题可做。如,在数学的分数应用题时,出示了这样四个题目:1.车站堆放36吨货物,运走了二分之一,运走了多少吨?2.车站堆放一批货物,运走了二分之一,恰好是18吨,这批货物有多少吨?3.车站堆放一批货物,运走了三分之一,还剩25.2吨。这批货物有多少吨?4.车站堆放一批货物,第一次运走了全部二分之一,第二次运走了全部三分之一,共运了7.2吨,这批货物有多少吨?在练习时,让学习程度中下等的学生做第1、2题,中上水平的同学在做完1、2题后,再开动脑筋做第3、4题。这样,不仅使多数学生能“吃得了”,而且满足少数学生“吃的饱”。这样的分层练习不但在课堂上进行,在课后的练习中,也应该采用同样的方法,给有能力、学习好的学生留一些难题,差一些的学生留一些较简单的习题。
  四、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反思是以追求教学实践科学性为动力的。新课标的特点就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我们上每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的“反思”中学习。反思的主要内容包括:思考过程、解题思路、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分析过程、思维方法等。通过不断的反思、学习可以使得教师获得更好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和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学作为具有明确目的性的一种认知活动,其效果是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新课标进行怎样的改革,“有效的课堂”是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情境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标签:创设 实效 情境 提高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