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实习报告 > 正文

让学生在探究中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思想和方法 基础
  一、学会等待让课堂成为灵动的课堂
  在许多的课堂上,老师为了完成预先设定的教学任务而追求一帆风顺,教学环节一一俱全。不给学生充分探索的时间,交流和评价的时间。或是为学生不断的铺垫,使学生较快的得出结果,表面上似乎效果很好,但其实暗藏着危机,题目稍稍转弯一下,学生有可能就不知所措了。这就是学生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摸索,不会有深刻的体验,就不能举一反三。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这期间学生可以交流,也可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评价。在这个时候学生可以获得良好的体验,自己发现知识的过程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把学生变为主动要学,那才是教育的最理想的境界。
  二、让学生暴露错误的思维过程
  有一些老师在课前精心设计好教案,并把容易出错的地方给学生以提示,特别是一些公开课上,尽量不让学生犯错,或是不让差生回答问题,尽量表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殊不知吃一錾长一智的道理。学生犯过的错,他会印象很深,他会反思思维过程,下次遇到此类情况时就会知道该怎么做了。如果在老师的提示之下做出来了,但考试的时候谁来提醒他,也许他就会犯了错误。所以我们老师要不能老是不放心学生,该放手的就放手,有一句名言就是不是老师讲会的,而是学生自己学会的,我们老师确实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要一味的去讲,让他自己去探索摸索得到的经验要比你老师直接告诉他的要好得多。学生本来就是在不断地犯错中成长起来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文化氛围,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我们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还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李庾南老师在公开课上喊最差的学生回答问题,并帮助他得到了答案,那个学生很受鼓舞。这对我的促动很大。我认为一个好的老师就必须做到这一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不同的学生都能从老师那儿的鼓励;教师应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在他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发展。
  三、加强实践操作,凸显探究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加强学生的操作实践,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地,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而且还能培养科学创新精神。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亲身体验中建立对数学的情感,?强对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在交流中提高和经验积累。因此实践操作应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一种较为优化的教学策略。
  现在的中考题中呈现一些动手操作题,如图形翻折,平移,旋转,如要能很好地完成,学生必须要有操作经验才能掌握这些图形的特征。
  案例2:在学习“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课中,设计这样的实践活动题:准备几根硬木条
  (1)取出三根硬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你能推动它吗?
  (2)取出四根硬木条钉成一个四边形,这个四边形的形状能改变吗?钉成一个五边形,六边形……又会怎样?
  (3)上面的现象能得到什么呢?
  在操作中及时让学生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见解,同时不仅仅局限在操作层面上,而且上升到思维层面。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应注意两点:
  (1)要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不能留于形式,否则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操作活动并非多多益善,因为它必定课堂的一些时间,只有那些适合用操作活动的才能让学生动手。当学生直观思维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应该使学生在表象基础上及时抽象,由直观向高一层次的抽象转化。
  四、利用《几何画板》,搭建探究的平台
  借助于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功能和图文处理能力,运用几何画板构建动画实验室,创设问题情境,点击鼠标,出现动画效果,让学生通过对动画演示的观看,发现和归纳结论。这比老师单调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总之新课程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为之努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南莫中学)
  编辑/游嘉宜

标签:探究 成长 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