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实习报告 > 正文

熊胆下神坛:查下熊胆计多少钱一盒

时间:2019-01-2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无痛很舒服”,这是最近网络“舒服体”语言的来源。说这话的是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事件源于中药协会近日在北京就“活熊取胆”问题召开媒体沟通会,会上房书亭描述说,他曾亲眼见过活熊取胆,“取胆汁过程就像开自来水管一样简单,自然、无痛,完了之后,熊就痛痛快快地出去玩了。我感觉没什么异样,甚至还很舒服”。这话一出,引起舆论一片哗然。媒体、民众纷纷一边倒地大加质疑与讽刺。网友称,熊舒不舒服,你怎么知道?媒体更是大喊:舒不舒服,熊说了算!
  千年入药
  “干燥,呈长扁卵形,上部狭细,下部膨大,长10~20厘米,宽5~8厘米。表面呈灰黑色或棕黑色。显光泽,有皱褶,囊皮薄,迎光视之,上部常呈半透明状。质坚硬,破开后,断面纤维性……”这是书中对熊胆的描述。列位看官没见过熊胆的,暂且靠这些描述想象一二。
  就是这从文字上看来无甚惊奇的东西,却有着昂贵的身价。它被古老的东方传统医学入药使用已有千年历史。它是动物原药材界的“五大天王”之一――与虎骨、麝香、牛黄、犀牛角齐名。
  熊胆的药用价值早在《唐本草》中已有明确记载。《本草纲目》 《黄帝内经》 《千金方》 《药性论》等诸多医药典籍也对熊胆的药用价值作了注解:
  熊胆属于中药中清热解毒药中的一种,其性寒,味苦,入肝、胆、心经,主要被用来清热、明目、镇静、退热、退黄、抗炎,对高热、抽搐有止惊作用,在抗肿瘤方面也有一定药效,总的来说,其用途较广,作用多。而现代药理学则证实:熊胆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抑制肝纤维化、保护肝脏、预防胆结石及溶解胆石等功效。其中,可提炼的有效成分包括熊去氧胆酸。
  熊心累累
  熊胆,药物好用,药材难求。熊胆主要取自黑熊或棕熊体内。从古至今,因为对熊胆的需求,人类发明了一系列取胆的方法。
  杀熊取胆是最为残忍与原始的方法。一般于冬季捕熊,捕获后,剖腹取胆,割时先将胆口扎紧,割取后小心剥去胆囊外附着的油脂,用木板夹扁,悬挂于通风处阴干,或置石灰缸中干燥。不宜晒干或烘干,以防腐臭。
  直到20年前,亚洲各国(如韩国、中国、越南)才开始寻找其他的方法来结束这种残忍的做法。这种方法就是活熊取胆。本次闹得沸沸扬扬的归真堂,便是开发活熊取胆市场的一家公司。简单来说,活熊取胆就是在熊的身上开一个引流口,并长期存留,定期从熊的胆囊中引流胆汁。胆汁制成熊胆粉入药。
  非用不可?
  这次归真堂的活熊取胆事件,争论的焦点落在:熊胆该不该被取代?越来越多人开始质疑,有那么多药,真的非要用熊胆不可吗?
  从传统医学的角度来看,熊胆曾经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动物性药材。但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实际操作中,在因症施药的情况下,熊胆能被许多中草药所取代使用。而《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四大中医经典所提到的病症中,一些可以用其他中草药取代熊胆的药方,都会用中草药来取代熊胆,这是古代社会对野生熊类资源的一种保护性举措。也说明,熊胆起到的作用并非无可取代。对此,中医与西医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资深中医韩医生:在行医经历中很少开出熊胆这味药,因为这味药比较贵,一般老百姓消费不起,我都是开一些便宜的中草药代替。有报道显示,熊胆粉的价格高达7000元/公斤。在中药中,有很多动物入药的例子,这些药材的药效普遍较好。但这些药材一般都很贵,医生会用一些其他便宜的药材代替。不用这些动物药材,也没有什么不妥的。
  主任中医师丁教授:熊胆做成的药在临床上使用并不多。熊胆主要可退热、退黄、抗炎,对高热、抽搐有止惊作用,还有在抗肿瘤方面也有一定药效,总的来说用途较广,作用多,但没有什么药效是不可被取代的,化学合成药、植物药材中都可以找到替代品,有的价格便宜,效果也很好。如果取消活熊取胆的方式,取消天然熊胆入药,我认为对临床用药不会有很大影响,包括医生选药、患者疗效上,都不会受此影响。
  西医人士:熊胆中的主要成分是胆汁酸,包括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胆酸、去氧胆酸等,其他成分包括胆色素、氨基酸、胆固醇等。其中,熊去氧胆酸是特有成分。现代医学并不使用熊胆或熊胆粉,因为可使用人工合成的熊去氧胆酸。
  替身何在
  熊胆虽好,但性价比太低。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人们不断给它物色各种替身。
  中华国医医药协会香港地球仁协会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至少有54种草药具有与熊胆相似的功效,包括常春藤、蒲公英、菊花、鼠尾草、大黄、夏枯草、钩藤、菊花、蝉蜕、石决明、玳瑁等。这些草药作为熊胆替代品,既便宜又有效。
  2008年年初,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助理教授冯奕斌及其同事就开始进行熊胆的中草药替代品研究,他们将黄柏、黄连和黄芩三种中药同熊胆及熊胆中提取出的活性成分作了比较,发现这三种中药抑制肝癌细胞增生和扩散的功效都比熊胆理想。
  资深中医韩医生:清热、明目、镇静的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用别的中草药也可以达到。熊胆并不是什么不可替代的特效药,没有哪种病是必须用熊胆来治疗的。比如清热,可以用连翘、黄连等代替熊胆;明目,可以用决明子、菊花、青葙子等代替;镇静,可以使用枣仁、龙齿、朱砂、珍珠母等。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熊胆中最独特的熊去氧胆酸可人工合成并大量生产,技术难度不大。熊去氧胆酸,1954年日本研发生产,目前我国也有很多家药厂生产,价格也很便宜。
  西医人士:世界上大部分地方都没有用熊胆治疗疾病的习惯。不用熊胆也可以治病,根据疾病的不同,可以用熊去氧胆酸、退热药、抗生素或是其他药物来替代。
  人工造胆
  在活熊取胆闹得沸沸扬扬的同时,人工熊胆这一话题浮上水面。
  目前我国麝香和牛黄都有人工制品,而熊胆至今还没有人工制品。事实上,人工熊胆的研制从上世纪80年代便开始立项,2007年就已经研制出人工熊胆,却一直未获审批。难道,是人工熊胆不可行吗?
  早在1954年,日本的化学家就已能用胆酸合成熊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是被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唯一可用于治疗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的药物。而熊去氧胆酸在治疗胆石症上具有有效率较低、不能替代手术治疗的缺点。
  人工合成的熊去氧胆酸纯度高、杂质少、浓度完全可控,无论是疗效还是安全性,都优于熊胆和熊胆粉。在欧美,人工合成的熊胆制品已经成为上市药品。而且,据相关药品专家透露,国外医药公司人工合成熊去氧胆酸的专利已经到期,其他医药公司已经可以仿制生产该药品而无须付专利费。我国国内的医药公司已经开始生产,价格也比国外的便宜很多。
  病胆之患
  在活熊取胆被动物保护组织质疑虐待动物的同时,活熊取胆的安全隐患也值得商榷。
  沈阳医科大学原副校长姜琦:活熊中取出的胆汁和优质天然熊胆相差甚远,因为引流熊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与真正的天然熊截然不同,引流熊的胆汁在肝肠循环不足,加之长期引流使引流口发生了生理变化,质量很不稳定。
  主任中医师丁教授:活熊取胆肯定有创伤,创口长期不愈合就容易发炎,为此会给熊使用抗生素,那么取胆制成的药的功效就会打折扣。亚洲动物基金会公关教育部负责人表示,曾多次在养熊场的黑熊胆汁中发现抗生素残留。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保护副研究员解焱:非正常地、持续地抽取熊的胆汁,对熊的健康肯定是有影响的,而病熊的胆汁能有多少疗效?持续活熊取胆的黑熊,患肝癌概率很高,从这样的病熊身体里抽取的胆汁,疗效很难保证,甚至还可能有不良反应。
  另据媒体报道,成都军区总医院对四川龙桥黑熊救护中心提供的取胆黑熊标本进行了病理学研究。该医院病理科汪盛贤主任在研究报告中指出:通过对取胆黑熊肝脏及胆囊标本的病理学观察,100%的取胆黑熊患有不同程度的肝胆系统疾病。出于对消费者安全的考虑,我们认为人工取胆获得的熊胆制品可能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根据四川龙桥黑熊救护中心的兽医报告,为了控制炎症,黑熊被施以大剂量的抗生素,有些甚至是兽用而不能人用的抗生素,极有可能存在抗生素残留的胆汁很可能对患者造成健康伤害。
  过度用胆
  北京中医药大学高学敏教授称,如果熊胆被去掉,许多急救药将消失,153种含熊胆的中成药也将不存在。然而,生活中,普通老百姓因为生病而用上熊胆药物的依然还是少数。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找到别的药物来治疗。而《南方都市报》的报道则指出,目前熊胆粉的需求已经饱和,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熊胆药品早已超出了“治病”的范畴。
  熊胆制品有四个去向:
  第一个是高档礼盒。包括归真堂产品在内的诸多熊胆制品,其包装都是极尽奢华。可以想象,这些产品并非治病救人的药品,而是馈赠他人的礼物。
  第二个销路是走私,旅游季节会有大批韩国人到养熊场去。
  第三大销路才是医院。在普通药店,熊胆一个月总销售额不过几百元,可见并不是普通消费者的广泛选择。而医药代表把它们推销进了医院,有的消费者是“被消费”的。
  第四是日用品、保健品。如熊胆酒、熊胆茶,甚至熊胆面膜、熊胆牙膏、熊胆洗发水、熊胆含片、熊胆眼药水、润喉糖……这正是熊胆企业获取高额利润的有效途径。
  这不禁让人质疑,目前的熊胆市场过度开发,熊胆被过度使用,早已超出治病救人的珍稀药材入药的初衷。
  
  编后:
  熊胆入药不再是唯一,而熊胆如今更多地沦为商家获取高额利润的工具,作为噱头而四处泛滥。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活熊取胆早已在欧美被禁,而我国商家却闻风而上,更不难理解为何人工熊胆研发三十年,却遭受重重阻碍,面世遥遥无期。层层利益链条之下的人工熊胆,何日能见天日,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能够把目光转向更多可以替代熊胆的其他药物身上,何必执著于那“珍稀”二字?熊胆不是传说,熊胆只是一味普通中药,熊胆替身很多,熊胆可以不用。

标签:熊胆 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