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实习报告 > 正文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浅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力资源配置】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本研究全面调查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力资源现状,发现经济区人力资源存在受教育程度较低、产业配置与职业配置结构欠合理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希望有助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力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充分有效地利用,有利于广西经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力资源;配置结构
  作者简介:谢一颗(1983―),女,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国民经济运行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F240;F2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2.02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2-03-03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力资源现状
   1.人力资源受教育程度
   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手段之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教育的落后主要表现在:大学专科及以上的受教育人数占比较低,除南宁市其他3个地市都低于全国水平。每万人口中接受小学、初中文化教育的人数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接受高中和中专文化教育人数在地区上表现极不均衡,特别是钦州每万人口中只有800人接受高中和中专文化教育,比全国平均水平少了315人。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北部湾经济区4个地市只有南宁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3个地市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这个方面可以看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力资源整体素质较差。
   2.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力资源配置结构状况
   (1)人力资源产业配置结构。近几年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第一产业呈现不断下降趋势,而第二产业不断上升,第三产业变化不大。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从2003年的25.8:29:45.18转变为2008年的18.87:38.17:42.96。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第二产业占据一定分量既是需要的,也是必然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第三产业高于第二产业,与广西经济实际发展不符合。一般来说,第二产业中的一些重要性的基础工业及一些关系民生的加工工业如广西的制糖产业等等,这些第二产业的发展可以支撑广西自治区的经济命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转变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发展较快,而第一产业发展较慢促成的。如2004年第三产业增长率为16.16%,2005年增长率达到了11.58%。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可以表明人力资源结构与经济发展状况的适配情况。他们是相互联系也是相互制约的,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就业结构,但由于现实因素有时候使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出现偏离影响,不过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也是判断就业结构是否合理的一个标准。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测试产业结构效益的一种重要的量化指标。其主要反映的就是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之间的一种不对称状态。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表现得比较明显,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为:18.87:38.17:42.96,而就业结构则为56.08:17.4:26.49,偏离系数分别为:1.73、-0.52和-0.39。一般的,偏离系数在(-0.5,+0.5)之间是比较正常的,如果在(-0.8,+0.8)以外则偏离度较为严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就业结构偏离度主要表现在第一产业上,偏离系数为1.73。因此,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业产业化任务都很艰巨。
   (2)人力资源职业配置结构。对比2000年与2008年职业结构可以发现,200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本表现为:“农林牧渔生产人员”所占比重最高,达到73.58%;排在第二位的是“批发、零售、贸易、餐饮和制造业的从业人员”分别占6.85%、5.88%;排在第三位的是“文教艺术广播电影电视、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机关团体从业人员”,分别为3.12%、2.12%、2.06%。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职业结构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由里向外依次是专业技术人员(地质勘查水利管理、房地产、科研综合技术服务)、服务人员(采掘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供应、卫生体育事业福利、建筑、社会服务)、机关、企事业负责人与有关人员(机关团体、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商业人员(制造业人员、批发零售贸易餐饮)、农林牧渔人员。
   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人力资源总量上的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呈现出总供给远远大于总需求。二是人力资源区域配置的不合理,总人口分布情况为乡村比重超过城镇18%,而人力资源在农村和城镇上的分布却相差不大。三是人力资源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不在合理范围之内,特别表现在第一产业上其偏离度系数为1.73与(-0.5,+0.5)的范围相差较大。四是人力资源的职业结构,主要表现为专业技术从业人员比重偏低,虽然2008年与2000年相比,职业结构得到一定的改善但与发达地区相比相差甚远。
   (3)人力资源城乡配置结构。人力资源的城乡配置是以一个经济区的人口及结构、数量为基础,以当地的相关人口政策及劳动力政策为依据,从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人力资源有效配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化水平处于初级阶段,在城乡分布上农业户口占比重比较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总人口的分布特点是乡村人口数大于城镇人口数,乡村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为59%,农业户口占总户口的70%。人口在城乡分布不均衡,人力资源的分布与人口在城乡的分布具有相似性。人力资源在乡村分布的比重有54%而在城镇的比重为45%,相差不大。
   二、影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力资源配置的主要因素分析
   1.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不强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数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总量占人口数量的6.44%,在学历分布上,研究生学历极少。在职称分布上,中级职称以上人数占人才总量的28.70%,占人口总量的1.85%。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总量偏低,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偏少。从而导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企业研发能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最终导致产业缺乏吸引力、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影响到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专业技术人员在三大产业中的分布极不均衡,四市专业技术人员在第一、二、三产业中的比重分别为2.4%、13.28%、84.32%。说明第一产业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在第二产业中的比重四市,分别为17%、14.26%、9.8%、12.18%。说明四市第二产业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2.人力资源流动机制不畅
   配第克拉克定理说明了人力资源的流动不仅仅与一个地区的人均收入有关,更重要的因素是产业结构的变化。人力资源的流动与产业结构的变动呈现出一种密切的关系,就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当一个地区的经济有所发展,其产业结构必然随之升级,就业结构也有所改善。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的初步发展,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结构为18.87:38.17:42.96,第三产业的比重最大。这种产业结构如果是一个发达地区,那么是合理并且理想的。然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这种第三产业占比较其他产业的比重还高,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这是由经济区的第二产业还未完全发展起来所导致的。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系数表明第一产业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偏离系数为1.73过大,说明存在很大部分的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系数为-0.52也在偏离度系数的合理范围之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力资源应该先承接广东等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强经济区的经济基础。使得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力资源的就业结构能与产业结构达到合理的适配范围,有利于整个自治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3.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缓慢
   根据托达罗人力资源迁移理论,城乡收入差距是农村人力资源发生迁移流动的主要原因。2008年,北部湾经济区城乡收入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以地级市为单位统计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性收入是农民人均收入的3倍以上,其中相差最大的是南宁市,为3.5以上。因此,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人力资源向城市流动趋势还将长期存在。
   在人力资源的流动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是吸引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之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城乡收入差距较明显,本应该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力因素,而在广西北部湾人力资源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较缓慢主要是因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劳动力在接受就业培训时对培训工种的选择有着广泛的需求,以适应社会用工单位诸多工种的不同挑选,但具体在每个县、乡区域内,培训单位因受师资、设备、场地等条件的限制,开设的培训工种类别较少,与接受培训者对培训工种的广泛选择愿望有较大的差距,导致接受培训者找不到合适的培训工种而放弃接受培训,从而直接加入外出务工的行列。农村劳动力特别是新生劳动力接受培训的要求强烈,但农村家庭经济贫困的普遍状况制约了其接受培训的良好愿望,政府财政有限的经费补贴和适当的优惠政策,只惠及少部分人员。由于以上原因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适应城镇就业岗位的要求,也使得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人力资源未能实现优化配置的目的。
   三、提升广西北郊湾经济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
   1.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经人事部门统计,未来15年的时间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不管是人才总量还是在人才的产业分布上都有所增加和改善。到201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全社会人才总量达到115万人,2015年将达到168万,预计增长46%。2010年口径内与口径外人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13%、17.4%。2015年口径内与口径外人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79%、14.13%。随着经济的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人才需求方面,更加需要具有高学历、高职称或高技能的人才资源。立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4个地市的经济特点,选择产业人才开发重点。人才开发归根结底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经济结构决定人才开发的类型。防城港市第二产业占据主要地位,那么人才开发的优先目标是为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引进、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技术专才,帮助搞好企业管理和技术攻坚以及新产品开发,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2.建立人力资源“洼地”,大量吸引高素质人才
   经济区的初步建立,必须要大量引进各种经济要素,人力资源要素就是重要要素之一。建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人力资源“洼地”,实现人才“洼地”效应。由于广西属于西部地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交通、城市等公共设施还未完全建立。吸引人才的方案必须降低引进人才的要求,同时实施较发达地区更加优惠的政策。如引进自治区政府为高层次、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提供相应的实验室和科研、项目、教学启动经费,发给一次性安家补助费和津贴、商业保险金;同时还为人才解决住房问题和家属工作随调、子女入学等问题。积极创造有利的高端人才引进环境的同时,还应提高当地基层人才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技能。
   3.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较大,主要表现在第一产业上。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主要依靠城镇化的建设,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必须把推动城镇化进程放在重要位置。
   (1)加快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第二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区的劳动生产力。在将来的几年中,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4个地市中将建立石油化工基地,主要基地在钦州和北海两地;防城港以其丰富的港口资源建立以钢铁为主的工业厂;南宁打造以高新产业为基础以电子产业为主导的“硅谷”;北海与钦州将以林浆纸一体化给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带来曙光。
   (2)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及发展港区经济。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港口总体发展目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4个地市中防城港、钦州、北海具有丰富的港口资源。形成以防城港为主要港口与钦州港、北海港协调发展。港口产业以矿石、石油、煤矿、集装箱等大宗型货物运输需求为主。以港区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经济发展,将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又一个亮点。
  
  
  参考文献:
  [1] 郑新立.提高人力资源能力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2] 高桂平、王勇.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 陆根尧.经济增长中的人力资本效应[M].北京:中华计划出版社.2004.
  [4] 肖六亿.劳动力流动的原驱动力:技术进步[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标签:北部湾 经济区 广西 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