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说课稿 > 正文

《声声慢》说课稿

时间:2017-05-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声声慢》说课稿

《声声慢》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声声慢》,我说课的内容由五部分组成,一是说教材,二是说教法,三是说学法,四是说教学过程,五是教学小结与作业。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声声慢》选

自高中语文第三册

第二单元,这个单

元的主要内容是鉴

赏唐诗宋词,宋代

是词的鼎盛时期,

名家辈出,风格各

异。 本单元的教学

重点是在整体把握

诗词思想内容的基

础上品味诗词的语

言,把握诗歌的意

境和感情,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词的能力。

词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欣赏时要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之美,也要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和诗句中蕴含的感情。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2.教学目标

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学应以三维目标为中心,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觉感知——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层深入地鉴赏诗歌; 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

(3)、情感目标: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通过结合作者的生平事迹和她的人生经历及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词中所述的思想,感受作者内心的愁苦及创作之因,并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背诵此词。

(2)、教学难点:这首词选择的意象很符合传统的审美视角,挖掘词中意象的丰富而又复杂的内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三)说教法

1.教学方法

①诵读感悟法

诗词教学贵在多读。读书之法,在于循序渐进,熟读精思。在整体构思指导下,要引导学生掌握粗读,精读,抓住重点词语分析的方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学法上要求学生重诵读、求合作。朗读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而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集体作用,集思广益,深化认知,锻炼能力,培养合作精神。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郁,我要认真引导学生诵读,在诵读中体验女词人孤凄愁绝的情感。让学生在诵读中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诵读的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

②.“自主合作探究”法。

在教学中设计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胆质疑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③ 教学手段及教学媒体的运用

多媒体和mp3的展示 ,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借助图片、音乐等教学手段,营造一种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学法指导:

意象意境感情

(四)说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 轻拂中华历史的尘烟纱缦,咀嚼古往今来的悲怀愁情,三千年古代文学长河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恐怕当数女词人李清照了。她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她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的许多愁”,她还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说不尽的愁”。

(1)课前事先让学生收集李清照的生平事迹,了解她的人生经历。为下面的讲解和提问作铺垫。

(2)学生试读这首词

根据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试着读课文,考虑语调,语速及感情基调。

(3)听录音范读或老师范读上阕

让学生与自己前面的试读对比一下,找出自己的不足。

(4)提问学生朗读 纠正读音,纠正节奏,调整感情。

新课标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学生习得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具有唤起形象、表达情感、加强理解、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朗读来达到理解内容、记诵积累的目的。

2.讲解与提问

(1)问题:《声声慢》这首词中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愁)

明确: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国、思乡 浓愁、哀愁--沉哀凄苦

(2)都说“一般愁字别样情”,多愁善感的诗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千般浓、万般深的“愁”该怎样抒发呢?

请同学们齐读此词,找出1)课文中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

明确:1)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词人通过这两句,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愁情。这次第,是指什么时候呢?让我们走进李清照的生平,去了解她写此词时的情形。(展示李清照生平大事记)

李清照大事记: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一生中最安宁、

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年,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

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8月18日去世,

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

与张汝舟离婚。李清照被判刑两年。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孑然一身,悲苦

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李清照写此词时是1151年,由上表中可知是在经历了一些什么境遇下写此词的?(亡国之恨 丧夫之痛 孤独之苦)《声声慢》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正是在此情形下,词人在《声声慢》中写下了自己的愁思。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作者的经历和生活的时代背景,去体会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那么作者是如何入愁的呢?回到我们的第二个问题:找出奠定全词感情基调的句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李清照在寻觅什么?她当时的境况怎样?

(当时李清照的境况时国破家亡、夫死,自己颠沛流离。她可能在寻觅往昔欢乐的岁月,流亡前的他太平生活,还有丈夫在世时的爱情等等,但却又不知道去哪里寻找。从这个动作中看出了她的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诗人寻找到曾经的快乐、幸福了吗?冷冷清清是指哪里冷清?

(寻觅的结果不但没寻回失去的东西,环境的冷清反而让人的心境更添寂寞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诗人最后的心理感受是怎样的?

(凄苦无告)

开头这14个叠词奠定了全词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

二、分析意象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当词人带着满眼忧愁来看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请问作者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自读课文,找出意象。(淡酒、秋风、过雁、黄花、细雨、梧桐)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什么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请同学们回忆出词人以前的作品中出现过黄花的诗句。“黄花”一般喻指什么呢?

(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对于满地黄花堆积,你们怎么理解?

(花开得盛:花凋谢在地。理解为花开之盛则是以乐景哀情反衬;理解为花凋谢在地则是以花喻人正衬,写出词人的凄苦忧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含梧桐的诗句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

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含雨的诗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由此我们可知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由此我们可知梧桐一叶知秋 牵愁惹恨。梧桐大多表凄苦之情,以梧桐写悲秋,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 。

雨是最契合文人失意与愁苦的自然物象,具有特定的感情内涵。

(2)、闺怨主题是唐宋诗词创作的一个传统题材,“闺怨词”是专门表现妇女生活和情感的一类词。但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男性替妇女表达情感,虽别有一番风味,但终归和妇女复杂、内隐的心理隔了一层。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因此她的词就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她的作品写自己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世界,视角和笔触比男性词人更敏感、细腻。词中是如何体现?

① 李清照的情感世界时独特的,她的艺术表现方式也是独特的,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德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典型地表现出年老寡居所独有的生活情感和寂寞心境。

② 《声声慢》连用14个叠字,从动作、环境到心理感受多层次地表现出寡居老人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回顾寻觅的恍惚悲凉更是千古创格。语言独具特点,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她提炼熔铸,就别开生面,精妙清亮,风韵天然。(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定下一种愁惨而凄厉的基调。)

总结巩固

通过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并

将其与作品结合,我们可以

知道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

寓江南时所作,南渡不久,

李清照死了丈夫,此后一直

都在孤苦令仃的转徙生活中

苦受煎熬,饱受颠沛流离的

人生苦难,本词就是她孤苦无依的生活境况和极度哀伤

的内心痛苦的真实写照。在

这首词里,作者巧妙的运用

铺叙手法、描绘了饮酒、听

雁、观花、听雨等一系列生

活细节,集中表现了词人难

以言传的凄楚悲伤的感情。而词中大量叠字的运用,更加强了这种哀愁情感的渲染。 本词用铺叙的手法写景抒情,并用一连串叠字来渲染这种感情,时分真切感人。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课堂总结,让学生明白词人作品里所描述的心情,理解了“愁”的丰富内涵。

7.探究性作业:

根据所学知识,搜集相关作品,比较分析

篇二:声声慢 说课稿

《声声慢》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声声慢》,我说课的内容由五部分组成,一是说教材,二是说教法,三是说学法,四是说教学过程,五是教学小结与作业。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声声慢》选自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鉴赏唐诗宋词,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感情,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词的能力。欣赏诗词要在反复的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和诗句中蕴含的感情。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2.教学目标

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学应以三维目标为中心,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2)、能力目标: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

(3)、情感目标: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通过与《一剪梅》的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感受“闲愁”与“家国之愁”的区别.

(2)、教学难点:这首词选择的意象很符合传统的审美视角,挖掘词中意象的丰富而又复杂的内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三)说教法

1.教学方法

①〈1〉诵读感悟法

诗词教学贵在多读。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郁,我要认真引导学生诵读,在诵读中体验女词人孤凄愁绝的情感。让学生在诵读中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诵读的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

②.“自主合作探究”法。

在教学中设计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胆质疑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③.比较法

通过与《一剪梅》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在诵读、分析、联系比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

④.教学手段及教学媒体的运用

多媒体和mp3的展示 ,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借助图片、音乐等教学手段,营造一种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学法指导:

意象 意境 感情

(四)说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

轻拂中华历史的尘烟纱缦,咀嚼古往今来的悲怀愁情,三千年古代文学长河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恐怕当数女词人李清照了。她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她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的许多愁”,她还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说不尽的愁”。

2 比较阅读《声声慢》与《一剪梅》

(1)学生试读这两首词

根据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试着读课文,考虑语调,语速及感情基调。

(2)听录音范读或老师范读上阕

让学生与自己前面的试读对比一下,找出自己的不足。

(3)提问学生朗读其中一首

纠正读音,纠正节奏,调整感情。

问题:《声声慢》这首词中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愁)那么此词中表现的“愁”与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一剪梅》中的“愁”是否一样呢?((板书:一般愁字别样情)

同:不同:《一剪梅》中是一种“闲愁”,《 声声慢》则胜于“愁”。 “闲愁”自是相思之情,独居生活的孤单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明确: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国、思乡 浓愁、哀愁--沉哀凄苦

设计意图:通过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对比阅读,让学生明白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风格和不同情感。

都说“一般愁字别样情”,多愁善感的诗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千般浓、万般深的“愁”该怎样抒发呢?

请同学们齐读此词,找出1)课文中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

明确:1)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人通过这两句,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愁情。这次第,是指什么时候呢?让我们走进李清照的生平,去了解她写此词时的情形。(展示李清照生平大事记)

李清照大事记: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一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年,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8月18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李清照被判刑两年。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孑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李清照写此词时是1151年,由上表中可知是在经历了一些什么境遇下写此词的?(亡国之恨 丧夫之痛 孤独之苦)正是在此情形下,词人在《声声慢》中写下了自己的愁思。 那么作者是如何入愁的呢?回到我们的第二个问题:找出奠定全词感情基调的句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李清照在寻觅什么?她当时的境况怎样?(当时李清照的境况时国破家亡、夫死,自己颠沛流离。她可能在寻觅往昔欢乐的岁月,流亡前的他太平生活,还有丈夫在世时的爱情等等,但却又不知道去哪里寻找。从这个动作中看出了她的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诗人寻找到曾经的快乐、幸福了吗?冷冷清清是指哪里冷清?(寻觅的结果不但没寻回失去的东西,环境的冷清反而让人的心境更添寂寞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诗人最后的心理感受是怎样的?(凄苦无告)

开头这14个叠词奠定了全词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

二分析意象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当词人带着满眼忧愁来看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请问作者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自读课文,找出意象。(淡酒、秋风、过雁、黄花、细雨、梧桐)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什么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请同学们回忆出词人以前的作品中出现过黄花的诗句。“黄花”一般喻指什么呢?(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对于满地黄花堆积,你们怎么理解?(花开得盛:花凋谢在地。理解为花开之盛则是以乐景哀情反衬;理解为花凋谢在地则是以花喻人正衬,写出词人的凄苦忧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含梧桐的诗句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含雨的诗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由此我们可知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由此我们可知梧桐一叶知秋 牵愁惹恨。梧桐大多表凄苦之情,以梧桐写悲秋,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 。

雨是最契合文人失意与愁苦的自然物象,具有特定的感情内涵。

6.总结巩固

通过对比,我们清晰看到了词人早晚期词作迥然不同的风格。我们看见了一个一生都被“愁”所困的女词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调。早年的“愁”是“闺怨”、“离愁”、“相思之愁”,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晚年的“愁”则是在经理了孤独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之后的“欲说还休”的愁,是一种沉甸甸的深沉的愁。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课堂总结,让学生明白词人早晚期词作风格的差异,理解了“愁”的丰富内涵。

7.探究性作业:

根据所学知识,搜集相关作品,比较分析

柳永、李煜、李清照三位诗人表现其“愁绪”的作品中“愁”的不同含义。

设计意图: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作业设计可以呈现多元化的形式,探究性作业的形式符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篇三:声声慢说课稿

《声声慢》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声声慢》。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五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必修四第二单元编选的是宋词,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著名词人的作品。四人中苏轼和辛弃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人物,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四人在词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教材编者可谓用心良苦,编选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词来学习,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本单元教学,课上努力做到学生、教师、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在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后,教给鉴赏词的方法。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理解。因为必修五模块没有古典诗词的学习内容,所以本单元的学习还应引导学生总结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方法,为以后学习诗歌与散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文特点

闺怨主题是唐诗宋词创作的一个传统题材,“闺怨词”是专门表现妇女生活和情感的一类词。但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男性替妇女表

达情感,虽别有一番风味,但终归和妇女复杂、内隐的心理隔了一层。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写自己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世界,视角和笔触比男性词人更敏感、细腻。《声声慢》即是此类作品的代表作。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其艺术表现方式是独特的,李清照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

二、学情介绍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部分宋词,当时的学习要求只是读一读,背一背,了解大意,体会情感而已。进入高中阶段,这种要求显然是不够的,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要把他们放在整个宋词的发展脉络中进行观照、比较他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鉴赏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高一的学生心理上摆脱了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可塑性极强。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如果在课堂上能帮助每一位学生习得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那将是他们终身受用不尽的财富。根据以上的考虑,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觉感知——深入探究——情感提升”来逐

层深入地鉴赏诗歌。

(3)情感目标: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体会词人情感的变化。

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如下:

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

三、教学方法

①首先是诵读法。诗词教学,无论采取哪一种教法,都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作品背诵下来。因为背诵是鉴赏的前提,不能充分的诵读就谈不上深入的鉴赏。教师可以做示范背诵,让学生明白背诵的重要性。总之,能卓有成效地进行诵读训练,从中体验女词人孤凄愁绝的情感。就可以说完成了教学目标的一半,决不能等闲视之。

②“情境法”教学。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借助音乐等教学手段,营造一种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③比较法。通过与《一剪梅》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在多诵读、多分析、多联系比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构想:通过多媒体的展示,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以对联“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贯穿全文,结合词人生平大事,比

照前期代表作《一剪梅》中的愁,通过意象的解读领会此词的“愁”的内涵。

四、学习方法

教学相长,教与学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学法上我希望自己能把学生学习宋词的热情煽得旺旺的,能点燃他们兴趣的熊熊之火,使学生喜欢宋词,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合作,在思想的碰撞中经历生疑、矛盾、挣扎、释惑的学习乐趣。

②朗读法。让学生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使难以理解的文字变为易懂的,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领悟能力,从而感染学生,使他们更进一步的接受美的熏陶。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现在,我们先来听李清照前期代表作《如梦令》(引领学生回忆朗读,配有短小欢快的音乐)

读《如梦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清照呢?

明确:开朗活泼快乐

是的,因为少女时代的清照是快乐幸福的,所以她写出了清新明快的词作。随着时间的流逝,李清照在后期却写出了与《如梦令》风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词——《声声慢》。下面,我们先一起来读读这首词。

这首词中,李清照的情绪若用一个字概括,是何字?(愁)(板

书:声声慢---李清照)

设计意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气氛,让学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声声慢》说课稿),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激发学生的情感。

2、朗读训练,初步感知。

以朗诵为起点,在与录音的对比中寻找突破。通过学生齐读、录音朗读、个人朗读等形式,熟悉文本和领会情感。引导学生把握朗读的节奏和轻重读音,注意感受朗读中的情感基调——哀婉凄凉。

都说“一般愁字别样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千般浓、万般深的“愁”该怎样抒发呢?请同学们齐读此词,找出课文中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

明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人通过这句,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愁情。这次第,是指什么时候呢?让我们走进李清照的生平,去了解她写此词时的情形。(展示李清照生平大事记)

李清照生平大事记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一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年,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8月18日去世,终年49

标签:说课稿 声声慢 李清照《声声慢》 《声声慢》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