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说课稿 > 正文

力的平衡说课稿

时间:2017-05-3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7.3 力的平衡说课稿

力的平衡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物理组3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力的平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首先进行教材分析。

力的平衡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二力平衡是力学中的重点之一,二力平衡的条件更是重中之重,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是对第六章的延伸,同时也为后面的力学知识奠定基础。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平衡状态的概念,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能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物理学中的控制变量法,能够把具体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使学生的认识过程有一个质的飞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讨论生活中力的平衡现象,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的科学精神。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现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学难点是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接下来说一下教法与学法。

根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我打算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探究法以及任务驱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本节课的教学。

学法方面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创新等学习方式逐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实验探究的学习能力。 我接下来要说的是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匀速下落的降落伞,并向学生提问降落伞为什么可以匀速下落呢,让学生思考问题从而导入新课的学习。

这一环节通过视频播放、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第二个环节: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我会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物体的平衡状态以及平衡力的概念,并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找出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和作用在物体上的平衡力。

为了把握重点,接下来采用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

首先启发学生思考: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物体才能处于平衡状态?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并让汇报猜想和假设。

然后引导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并制定实验计划。

组织学生按照实验计划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

首先让学生观察两个盘子中装有质量相同的砝码时纸片的状态,以及纸片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力两个力的方向;

其次将纸片转动一个小角度,观察纸片的状态;

最后在其中一侧增加砝码,而另一侧保持不变,观察纸片的状态。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分析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总结归纳出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

力的平衡说课稿

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板书)。

再设置几个选择填空练习题,通过小循环多反馈加深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接着通过微课

播放二力平衡的应用,请学生上台画出静止在桌面上饮料瓶的受力示意图。

这一环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实验探究中掌握了教材的重点内容,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与实验探究能力。

第三个环节: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我将紧扣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哪些问题?二力平衡需要哪些条件?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探究的呢?

这一环节学生一边复述学习收获,我一边通过PPT课件展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第四个环节:巩固提升、布置作业

为了巩固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我布置以下作业:

必做题:教材作业1-3题;选做题:教材请提问部分

两个不同层次的作业题,既可以让全体学生复习巩固所学内容,还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另外通过让学生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现实意义。

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

为了使教学内容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更好的突出重点,我设计以上教学板书。 以上是我对力的平衡这节课的教学分析与设计,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力的平衡

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篇二:共点力的平衡说课稿

第三章第五节:《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一章是在牛顿运动定律之后,所以教学中可以将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当作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来处理,因为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一般可视为质点,这样得出平衡条件比较简捷,同前一章的联系较为紧密。但在教学中就注意学生中可能存在的“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肯定是静止的”的错误认识,为了全面认识物体的平衡,教材在例题的安排上注意了这一点。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2、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演示实验,推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得出过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四、说教学方法及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讲练法教学用具:演示物体一个,弹簧秤三个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的物体有的处于平衡状态,有的处于非平衡状态;其中物体的平衡状态比较常见,而且很有实际意义。那么: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处于平衡状态呢?本章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问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二)、新课教学

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1)复习什么是共点力:

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叫做共点力。

(2)介绍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

a:一个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b:请学生举例:哪些物体属于在共点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c:同学们刚才举的例子中,有的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有的物体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那么,在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处于平衡状态呢?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1)理论推导:

从牛顿第二定律知道: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即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

即F合=0

(2)平衡条件的实验验证:

a:请三位同学把三个弹簧秤的挂钩挂到同一个物体,分别向三个方向弹簧秤,记下弹簧秤的示数和方向。 注意:用力不能太大,以免超出弹性限度。

b:请同学们按各力的大小和方向作出力的图示,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三个力的合力。

c:请几位同学说明作图得到的结果:

这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在误差范围内);

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四)、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是F合=0;

2:平衡状态的二个特征是:

①a=0;

②速度v恒定;

3、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在正交分解时常采用:

①Fx合=0;②Fy合=0

(五)、作业

一个物体受到五个共点力F1、F2、F3、F4、F5的作用,处于平平衡。 1:如果将F3撤去,而其他力保持不变,则F1、F2、F4、F5的合力是多大?方向如何? 2:如果将F2、F5两个力撤去,而其余力保持不变,则F1、F3、F4的合力在什么范围内?

篇三: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说课稿1

高中物理备课组“同课异构”活动说课稿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的应用

刘发清

课前分析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一物理第四章第二节内容,是高中物理的重难点,也是历年高考常考的部分,本节综合了前面重力、弹力、摩擦力和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等知识,同时也为学习电磁学知识奠定了基础。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与电学、磁学联系紧密,也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 学情分析:

本节为高一上学期的内容,由于学生刚开始学习高中物理,学生的过渡阶段还没有完成,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有待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学生在学习中存在课前预习不到位、学习方法单一、分析问题简单、归纳总结不到位、空间想象能力差的问题。

3、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通过学习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条件及能够运用直角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正交分解法会解决物体的平衡问题。 根据上述目标确定本节的重点为:学会正确受力分析、共点力平衡的特点及一般解法。

难点:选用合适的解题方法求解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问题。 课堂设计及实施

针对以上对教材、学情、学习目标、重难点分析,我认为高一阶段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应把重点细化、难点分解,多点拨、多指导、多总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条理性的思维习惯及严谨作图的习

惯。本着“细节决定成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两句至理名言的指点,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本节课注重体现学案的作用。学案中设计了:

基础知识填空:

目的是通过基础知识填空使学生初步知道共点力及平衡状态的定义,以及二力平衡问题和简单的多力平衡问题的解题步骤,同时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通过授课可看出学案的导学部分充分发挥了作用,学生对基本题型能够独立完成且掌握较好,为本节课的知识拓展和能力提升提供了自然过渡的平台。

基本题型探究:

题型一:目的是让学生根据上节课的内容,运用一题多解解决简单的三力平衡问题,分析比较各方法在解决这类题型时的优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由于本题型的解体的方法有四种,所以在学案中我提前给出本题型的四种解题方法,并加上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主动思考,用多种方法的去完成问题。通过一题多解让学生的能力横向得到提高,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的知识纵向得到拓展。从而学生的知识、能力相互交融,在解题方法上能“一颗红心,多手准备”;当学生将多题归一,形成题型模块,解题思想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在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学生在拓展2中判断各力的变化情况时,虽然大多数学生都能用数学三角函数的变化来解决各力的变化情况,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但是学生对便捷方法的选择不是太明确,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对几种方法的比较,学生能够应用矢量三角形来解决该类题型,

让学生体会到作图为解题带来的便捷和直观,从而突破本节的难点。

题型二:在设计上体现正交分解法在这节课中的地位,但学生在运用该方法解决具体问题时常常会感觉数据的处理比物理知识的应用更加困难,原因在于没有用心去观察、对比。所以我在设计学案时事先给出提示,即该题可建两种不同的直角坐标系。让学生在学案的预习过程中用心观察,感受到直角坐标系选择的是否恰当直接决定该题的数据处理量的繁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设计学生活动即让学生先进行大量的运算,然后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用合适的建系方法给出简便的解答过程,让学生感觉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然后进行针对性点拨,从而突出重点。

题型三:结合题型一、二设计了题型三,让学生再次感受到选择合适、恰当的方法给解决物理问题带来的便捷与快乐。使学生从知识、能力上都有一个更高的提升。

自我检测:

通过自我检测,及时反馈学生掌握情况。

课堂小结:

通过师生互动,理清知识脉络,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自我评价:

完成以上环节以后,让学生填写自我评价,并把自己的学案交上来,老师通过批改,了解每位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存在的疑难问题,以便于进行课后辅导和及时改进下一课时的学案。

课后作业:

针对学生课堂的掌握情况,专题专练。

板书设计:

? 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基本步骤:

? 选取研究对象

? 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 建立适当的坐标,对力进行合成或分解

? 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

教学反思:

1、方法上:

横向延伸,采用一题多解,使学生考虑问题更为完善。纵向拓展,使难度有阶梯性,由浅入深,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高,由简到难,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的理念。

2、课堂的组织实施上:

通过小组积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高,能积极主动的思考,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课堂中的总结先由小组讨论、汇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归纳总结能力提高,达到了预期的能力目标。

3、 教学中的不足:

对学生的前期掌握认识不足,所以在学案的设计过程中,基础知识过于简单,对学生的能力的锻炼没有起到作用。

题型三的选择不是很恰当,没有达到预期设定的使学生从知识、能力上都

标签:平衡 说课稿 化学平衡说课稿 力的分解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