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说课稿 > 正文

[办好人民满意高考的深刻意蕴] 意蕴深刻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高考承担着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使命,承载着广大学生和家长对美好生活的热切企盼,关涉民情、民意、民生,备受社会关注。因此,做好高考工作,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考既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解民情、顺民意、保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
   一、人民满意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根本性质和党的宗旨决定了党除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重要思想。强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不能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迟早都要垮台。”在今年“七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总书记的讲话全文1.4万字中有136次用到“人民”一词、30次用到“群众”一词,平均不到100个字就用一次“人民”或“群众”。这个使用频率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人民群众在我们党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说明了密切党群关系在新形势下的极端重要性。
   二、人民满意是检验高考工作的根本标准
   高考是重大民生问题之一,必须以人民满意为根本标准。一是高考的受益人群是人民群众。高考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基本教育考试制度。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参加高考人数和录取率都有了大幅度提高。据统计,1977年参加高考的人数为570万,录取人数为27万人,录取率仅为4.9%;而到2010年,高考报名人数达到946万,录取人数为657万,录取率达到69.5%,录取人数增长了20多倍。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发展成为大众教育,涉及高考的每项工作的每个环节都牵动着人民群众的心,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二是高考影响着公共教育体系构建和中华民族的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国计,也是民生。高考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连接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桥梁。高考不但影响着我国教育体系的建设,影响着教育教学制度的改革,影响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影响着中华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影响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三是高考直接关系到广大考生的前途命运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高考在某种意义上还是决定着青年人前途命运的大事。在当今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彻底改变之前,许多农村偏远地区的考生,是通过高考跳出落后环境、改变自己命运的。几乎每一个知识分子都与高考有着密切关系,绝大多数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都是通过高考而受到高等教育,从而成为栋梁之才的。四是高考影响着社会和谐稳定。正是因为高考关系到人们的前途命运,人民群众对高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高考日益成为敏感性强、社会风险性大的工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闪失,都会引起群众不满,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破坏社会和谐稳定大局,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以人民满意的标准来改进高考工作
   “人民满意”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考,应该明确人民满意的标准是什么,怎么才能达到人民满意。
   “人民满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受到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的,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有其特定的内涵和标准。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对高考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对高考的满意标准也会有所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希望孩子有大学上,能够考上大学是很光荣、很满足事情。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对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家长们已不满足于孩子有大学上,而是要求上好大学、进名牌大学,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获得优质的教育培养,以获得更好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还会有更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个性化需求。因此,人民满意是一个逐渐实现的、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高考工作要真正做到让人民满意,必须了解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根据人民群众的要求不断改进工作,把人民满意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考就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实现教育资源共有、共享。有人曾经说,恢复高考是一个里程碑,不仅仅因为复苏和繁荣了教育,为国家选拔了真正的人才,更重要是为广大青年享受高等教育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高考的恢复,既是知识的价值和知识分子地位的恢复,也是教育公平的恢复。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资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普遍存在,要解决好有限的教育资源与人们众多教育需求的矛盾,就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资源分配方式。高考制度的恢复,为教育资源合理分配提供了相对公平的规则。高考以德才兼备为标准、以考试为手段、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通过公平竞争来确定谁享受高等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和破坏,体现了公开、平等、竞争的精神,实现了教育评价和人才选拔上的相对公平。恢复高考30多年来,高考制度之所以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和拥护,就是因为其公平性和公正性:一方面实现了机会面前人人平等。高等教育资源对全体公民平等开放。凡中国公民,不论居住在城市还是乡村,不管社会地位高下,只要符合规定的资格条件,都有同等机会和平等权利参与竞争;另一方面是实现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按分数高低录取,对每个考生一视同仁。只要考得好,农村的孩子照样上北大、清华;如果达不到规定分数线,什么“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照样与大学无缘。高考这种的科学性、公平性、权威性得到了社会和民众最广泛的认可。在新形势下,高考作为国家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关注。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制度日趋完善,人们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要求公共资源配置更加具有普惠性、公平性、公共性,对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高考的公平性、录取的公正性、信息的公开性等都提出了更强烈的要求。一般来讲,人民群众要求的公平公正主要体现在高考的起点公平公正、过程的公平公正和结果的公平公正三个方面。一是要有公平公正的高考制度。制度来源于公共意志,是公共产品,具有公共性。起点公平主要体现在制度公平,制度公平才能保证整体的公平,才是最大的社会公平。要通过制度规定来保证每个考生有平等的考试机会、有客观的高考评判标准和公平竞争的机制。二是要有公平的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和考试环境,是指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对于每个考生提供相对公平的环境、条件等。三是要有公平的录取办法。这就是要求录取工作的客观公平公正性。近年来,我国高考工作不断改革,朝着更加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比如,扩大西部偏远地区招生名额、调整部属高校属地招生名额,使各地招生更加均衡发展;改革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方式,考生可以根据考试成绩报志愿,实行平行志愿录取,细化录取批次,给考生更多选择机会等,力求做到公平或比较公平。
   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考要体现多元化、多层次发展,充分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当今,人民群众的需求是多层次、多元化的,高考的模式也不能是单一的、不变的,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一是考试方式要多样化。要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的形式,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给学生多次选择的机会。二是考试内容要多元化,不仅注重知识检测,而向着注重考查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向发展。要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以高等学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完善国家考试科目试题库,保证国家考试的科学性、导向性和规范性。同时,规范地方自主命题,提高自主命题的质量,提升自主命题的水平。三是高考的录取形式多渠道。在注重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学历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满足不同层次考生的要求。逐步实施高等教育分类入学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入学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扩大知名院校自主招生的范围,对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依据面试或者测试结果自主录取;对于高中阶段全面发展、表现优异的学生,推荐录取;对于符合条件、自愿到国家需要的行业、地区就业的学生,签订协议实行定向录取等。
   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考就要进一步完善招生管理服务体系,确保高考工作有序进行。一是要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近些年,招生考试环境日趋复杂,高科技舞弊成为高考安全的最大威胁。一些不法之徒制造、贩卖、利用高科技器材进行考试舞弊的势头愈演愈烈,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为维护公平公正的高考秩序,就必须强化政府行为,落实责任,形成各级政府主导指挥、各相关职能部门密切协作、调动社会各种资源和力量齐抓共管的立体化工作系统和管理机制。二是深入实施“阳光工程”。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考,必须要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一核心,把维护广大考生的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要全面谋划、分层设计、突出重点,建立完善规章办法,推进管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使“阳光工程”成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抓住信息公开这个关键,狠抓各项工作细节落实,充分运用“阳光”这个武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须要自觉接受纪检监察、人大政协、舆论媒体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把主动公开和接受监督相结台,认真受理举报,促进招生工作规范、公正。

标签:高考 意蕴 办好 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