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说课稿 > 正文

【“野蛮”的资产管理者】基层管理态度野蛮

时间:2019-02-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每当人们谈论“资产管理”时,“高利润”和“高收入”的光鲜特征总会率先跳出人们的脑海,而其最重要的特性――信息和责任的对称却总为人所忽视,这种忽视正是目前中国直接融资市场低效和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个最明显的表现是,近期创业板股票以不可理喻的高估值发行上市,正是证券承销商、PE基金和公募基金争相为其伴唱而演出的一幕荒谬的“双簧戏”。
  
  超越普通的经济关系
  
  资产管理行业并非仅仅是替人理财这么简单,它承担着把握和支持未来发展趋势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资产管理者要对承载未来收益的现有资产进行估值,而这一估值工作正可谓是一个伟大的责任。不然就请想一想美国次债危机中由买方和评级公司的估值错误所酿成的严重后果。正是通过正确估值而力求把握和支持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中,资产管理者和投资者才形成了一种超越普通经济关系的信任关系。
  试想,在今天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有几个人会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交给任何一个其他人来全权支配,哪怕是他或她最亲爱的人?而当我们购买基金或其他理财产品时,我们所做的恰恰是这件在平日里不可思议的事情。虽然这种信任是任何一个服务行业都具有的性质之一,例如我们必须对餐馆的食材和汽车维修时的付厂配件有所信任才能产生消费,但资产管理业毕竟是用钱赚钱的特殊行业,所以人们对信任的敏感度更高。
  图中展现了为什么资产管理业中的信任更加重要,因为资金传递过程和信息传递过程具有一种不对称性。
  如图1所示,资金的流向从投资者开始,经过资产管理机构、证券销售机构、证券承销机构,一直传递到证券发行机构;而关于证券发行机构的信息则从证券发行机构通过证券承销机构、证券销售机构,然后传递到资产管理机构时就几近停滞了。投资者对于资产管理者的投资行为总是知之甚少,她们对资产管理者的信任几乎是无条件的。因为相比餐馆这样的传统服务行业,资产管理者很少有机会把自己的决策依据像餐馆前的鱼缸一样充分展示给自己的客户。这就造成了资产管理行业独有的一种特性――相对业绩比较。
  
  “相对业绩比较”的野蛮
  
  就“相对业绩比较”本身而言,它并不是一个完全错误的业绩衡量方法,只是这个方法比较容易被垄断行业的参与者人为扭曲和滥用。在一个畸形的行业中,“相对业绩比较”法也最容易体现出这个行业的畸形。
  最好的案例就是中国股票型公募基金的2011年业绩――全盘亏损。据统计,即使就公募基金整体而言,64家公募基金公司2011年投资也巨亏了5004亿元。全世界资产管理行业都很少有这样的先例,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即便在有史以来最可怕的次债危机中,美国也仍然有很多像Pimco、Esiman、高盛、索罗斯和鲍尔森这样的共同基金,使投资者和对冲基金从中获益匪浅。
  而在中国所谓的创业板市场中,我们看到的却是这样一个可悲的事实:资产管理业滥用垄断权力为金融腐败买单,一帮由优势人群构成的Pre-IPO基金合力打造出的过高的发行市盈率就是为腐败买单的最好例证。
  中国的公募基金正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在短短365天内让老百姓“合理合法”损失5000亿元的行业。这5000亿元相当于中国GDP总值的1.25%左右。如果这个数字还不够让你觉得震撼的话,那么看看表1中展现出的这个惊人事实:公募基金2011年给客户们赔的钱超过了中国GDP最低的4个省,同时相当于中信、招商、浦发三家股份制银行的总体净资产。显然,我们难以想象这三家银行同时倒闭给国人带来的震撼,但在股市中,几乎没有人真正在乎公募基金给“珍贵的客户”带来的这些“真金白银”的损失。
  这一情况早就不是新闻,因为投资者在“全军覆没”的格局下无从选择,也无法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对于一个垄断的资产管理行业而言,“相对业绩比较”的逻辑,可以让他们堂而皇之地声称“市场不好你怪谁呀”这样一个“野蛮而合理”的理由。
  
  为何还把钱交给资产管理者
  
  归根结底,由于管理缺失和行业参与者整体思想认识的局限,本应对称的信息和责任并未到场。如果向广大投资者发问卷调查“是否相信你的公募基金的管理者”,我想肯定回答的比率可能还不如对汽车销售和房屋中介的评价。
  那么,实际上事情就变成了这个样子:一个人把自己的积蓄的一大部分交给一个他/她完全陌生的人,并对这个陌生人说:“请你帮我用我的血汗钱去赚钱。而且,无论你是赚了还是赔了,我都愿意支付你一定的回报。”这多么荒谬啊。
  当投资者把钱交给一个资产管理者时,这个投资者必须知道自己为什么把钱交给这个资产管理者。这好像是句废话,但有多少中国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我买基金呀!我投资股票呀!公募基金有品牌呀!”
  对此,我忍不住呐喊:“请对自己的投资负责”。要知道,一旦选择了资产管理者,之后投资者能做的就只有投资受益或受损后的被动选择。投资者始终应去判断,他将选择的资产管理者是否值得信任。
  对中小投资者而言,这一要求好像很高。因为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并没给中小投资者以足够了解备选的资产管理者的渠道和氛围,其中尤以公募基金为最差,而由于竞争,很多私募基金在信息透明度方面做得更好。但是,私募基金的门槛过高,导致很多中小投资者无法享受自己的权利。可以预见,投资者对资产管理者的了解过程将是未来资产管理行业一个最需要改进的地方。■(作者为北京凯世富乐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新浪微博@乔嘉SteveQ)
  

标签:管理者 野蛮 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