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说明书 > 正文

大学生涯规划书1000字 [基于单亲家庭成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由单亲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在近几年日益增多,由于他们特殊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更容易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心理上产生种种问题。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单亲大学生成长中的功能和作用,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配合的教育网络,使单亲家庭大学生健康乐观地成长,更好地适应社会。
   【关键词】 单亲家庭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界2011年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1Z040.
  
  前 言
  根据中国民政部规划财务司的统计,2010年,我国有196.1万对夫妻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并从近5年的情况看,离婚人数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增幅高达7.65%。社会离婚率的持续增长使中国已经有并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单亲家庭中生活。
  随着单亲家庭的日益增多,单亲家庭以及由它所引致的社会问题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欧美国家,单亲家庭已成为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丹麦、爱尔兰、瑞典、英国的单亲家庭已占到全部家庭的18%~19%,在美国,单亲家庭更是占到全部家庭的25%,所以,西方国家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而在中国,对于单亲家庭,特别是单亲家庭大学生这一既不属于未成年群体,又不完全成熟的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尚缺乏系统性。因此,面临着校园中逐年增加的单亲家庭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心理上的种种问题,如何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健康乐观地成长,更好地适应社会,已成为当今高校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
  我国高校单亲家庭大学生现状分析
  1.单亲家庭
  单亲家庭概念的提出,产生于欧美国家对当代婚姻现实状况的考察,即:欧美国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离婚高峰,促成了大量离婚式单亲家庭的出现。此后,许多学者也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单亲家庭的概念进行界定。
  综合国内外学者们对单亲家庭的界定及中国的现状,我国现阶段单亲家庭主要存在以下四种形态:一是丧偶式单亲家庭:家庭内部配偶一方去世,另一方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所形成;二是离婚式单亲家庭:夫妻双方经法定程序解除婚约,父母一方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三是未婚式单亲家庭:未婚男女未办理法律手续同居后,所生的子女与父母一方共同生活,这种形式的单亲家庭以未婚母亲同非婚生子女共同生活较为常见;四是分居式单亲家庭:保留夫妻名分,在一定程度上夫妻的权利、义务得以保留,但夫妻不居住在一起的家庭。
  2.单亲家庭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特点
  单亲家庭的子女,面临着亲情残缺或教养失衡问题,特别是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们,他们在心理、思想、性格、社会适应能力甚至健康等方面都有别于双亲家庭的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更容易遇到障碍,也更容易产生很多问题。
  (1)心理素质脆弱,心理障碍突出
  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沟通能力较差,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心理障碍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孤独、自卑心理严重。作为单亲家庭最大的受害者,失去父爱或母爱,从而造成他们内心孤独、自卑、忧郁、缺乏安全感和无所适从。二是抑郁、冷漠心理明显。部分单亲家庭大学生自我封闭,甚至会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冷漠、反感、敌对的心理。三是嫉妒、叛逆心理作怪。他们不相信并排斥周围的人,常常表现出性情暴躁,遇事更多地通过打架、斗殴等行为来解决,甚至做出自残、自杀或杀人等更为严重的事情。四是神经型或精神性心理疾病,一些单亲家庭大学生由于自身的特殊经历而患有一些严重的心理失常病症,甚至是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精神疾病,并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单亲家庭大学生中患有这些心理疾病的人越来越多。
  (2)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缺失
  调查统计发现有36.5%的单亲家庭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了解甚少,有32.2%的单亲家庭大学生很少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有34.6%的单亲家庭大学生对入党没有追求,有28.3%的单亲家庭大学生对自己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大学生逃课问题严重已成为各高校普遍头痛的事情,在逃课大学生中,单亲家庭大学生所占比例较高。这说明单亲家庭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缺失问题相对更为严重,应引起高校乃至全社会的关注。
  (3)价值观念扭曲,品格修养不良
  部分单亲家庭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出现了严重的扭曲,主要表现为四方面:一是价值主体过于自我化。在行动的取向上缺少奉献精神,以自我为核心。二是价值取向功利化。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面前部分单亲家庭大学生滑向了享乐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价值观。三是价值目标庸俗化。部分单亲家庭大学生在享乐主义价值观影响下,生活情趣趋于低级化、庸俗化,不仅会接触一些不健康的书刊、影视作品,沉迷网吧,甚至存在一些越轨行为。四是价值目标短期化。由于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认识不足,从而表现出目光短浅,追求行为短期化。此外,相对于双亲大学生而言,单亲家庭大学生受自身成长经历的影响,在品格修养上更易存在缺陷。很多单亲家庭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不是积极主动地寻求帮助和解决,而是选择自暴自弃。
  (4)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社会责任意识较差
  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社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很多单亲家庭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较弱,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较低,缺乏自身的社会角色意识,因此在接触社会过程中往往遇到很多障碍。一些单亲家庭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牢骚满腹,但缺少社会责任心,没有民族自豪感和集体主义荣誉感,对别人的困难和痛苦缺少关爱和怜悯,甚至对社会、对他人产生抵触情绪。个别单亲家庭大学生因在社会中受到过挫折而对社会、对国家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往往通过破坏公共财物、破坏社会秩序等消极手段发泄自己的情绪,这无论对其自身素质的完善还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不利的,因此应引起关注。
  单亲家庭大学生现状的成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残缺
  单亲家庭大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大多与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有关。一方面,家庭结构的巨变,父爱或母爱的缺失,会直接影响单亲家庭大学生对自己和家庭的正确认识,随之而然出现了一些问题。另一方面,家长教育方式不当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孩子正常的情感、情绪生活,也是单亲家庭大学生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由于缺乏与父母正常、必要的沟通,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缓解,这也促成了问题的产生。
  2.社会教育的偏颇
  社会对单亲家庭的排斥和歧视,对单亲家庭大学生也产生不同程度的负效应。他们(特别是离婚式单亲家庭)的困境并没有像其他弱势群体一样受到其他成员的关注和同情;相反,社会往往把其视为青少年犯罪、社会道德败坏等社会问题的源头加以贬低和反对,并且把单亲家庭所存在的困境归因于当事人的道德和个人行为选择的必然结果,从而把他们排除在政策调节和援助对象之外。
  3.学校教育的失调
  相对于贫困生、后进生,单亲家庭学生的问题似乎并不是很突出,所以辅导员在正常情况下关注较少。这种情况下,部分单亲家庭大学生就会误认为辅导员不管也不关注他们。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即使有问题也不愿意主动与辅导员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各种问题的及时解决。
  4.个人心理素质的低下
  一项调查分析表明,凡是存在问题的单亲家庭大学生,绝大多数人的性格都是属于内向不稳定型的,属于黏液质或抑郁质,即他们的心理有一定的易损伤性和对生活事件的易感受性。因此,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强弱,也是导致各种问题出现的内在因素之一。
  单亲家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人生阶段,而单亲家庭大学生在高校中又是一个特殊群体学生,由于他们在家庭中缺少关爱和亲情,内心倍感孤独,渴望友谊和交流,但又不善交往,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烦恼和困惑。高校如果不重视单亲家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会导致他们行为偏差,甚至走向极端。
  1.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单亲大学生成长中的功能和作用
  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单亲家庭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增强政治观念、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更好地认识和适应社会。并且必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号召力和感染力,学会与学生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准确地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坚决避免空洞的说教。另外,要因材施教,有意识地针对单亲家庭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工作,注重调动单亲家庭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实现思想上的认同和情感上的升华。
  2.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给予需要的学生“隐性帮助”
  从学生入学起就开始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档案,了解和掌握各班单亲家庭学生人数,通过对其生活状况的隐性调查,掌握其家庭状况,单亲的原因,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给予帮助,保护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在心理上,根据他们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引导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并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肯定自我、建立自信心,从而在各方面不断进步。同时也要坦诚地接受自己的短处,努力克服缺点,不断完善自己,逐步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引导单亲大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高校应努力建设完善校园文化设施,充分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单亲家庭大学生在环境熏染和文化活动中强化积极行为,弱化消极行为。并且有些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应从单亲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出发,创造出和谐的文化氛围,帮助他们培养人格魅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要充分发挥纪念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大历史事件等隐性“教材”的功能和作用,广泛深入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单亲家庭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4.构建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网络
  对于单亲家庭家庭的学生,不仅仅是学校、教师应负起教育责任,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关怀。其一,单亲家庭孩子的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其二,政府和社会,不仅要在经济、政策法律上给单亲家庭保障,更要在精神上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为其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和社会支持。其三,大众传媒和公共舆论也应发挥支持作用。
  重视对单亲家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面对单亲家庭大学生种种问题及特点,单靠任何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区的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配合的教育网络,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健,陈一筠. 家庭与社会保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分册)[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3]李婵. 社会学视野下的单亲家庭[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4(10).
  [4]王雪军.单亲大学生社会化问题及发展趋势[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
  [5]刘舒敏.单亲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J].怀化学院学报.2007(6).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陕西西安

标签:思想政治教育 单亲家庭 成长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