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说明书 > 正文

数学课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培养创新能力

时间:2019-01-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式人才,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的摇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教学创新。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创新潜能,引导他们主动探究问题的。综合中外学生差异和能力区别,中国学生学习刻苦,知识牢固,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而美国学生动手能力、创新精神明显高于我们。究其原因,是我们过去教育重知识而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学生负担过重,磨灭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题海战术抹杀了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始终处于机械被动学习之中。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教育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它冲破了长期以来的旧观念,充分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以学生发展为重点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下面就数学课堂改革、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创新欲望
  旧的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繁、难、偏,脱离学生实际,难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创造欲。鉴此,教师必须精心创造教学情境,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内部动力升华为兴趣。教学内容设计要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充分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促使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如冀教版课标教材“认识正方形”教学,可创设下列情境,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体现多媒体教学声画并茂的优势。设计如下环节,分别用两个小动物压缩长方形长边,会变成什么图形?进一步拉伸又会变成什么图形?这样设计,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认识了学习数学的价值,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状态,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感知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为学生探索正方形特征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素质教育关键是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创新。数学教学是师生互助交往共同发展过程,学生只有自主探索,才能使学生在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求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大胆去观察、猜测、实验、验证、推理、交流。如,教学“圆柱体公式推导”,先引导学生由已知到未知提出挑战性问题:“圆柱体是曲面体,怎么计算它的体积?能不能利用圆面积计算方法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接着分组实际操作准备学具,把圆柱体分成16等份,学生自主探究形体变换规律。在充分感知基础上归纳出圆柱体计算公式。整个过程为学生提供了观察、实验活动体验。从而将模糊、杂乱的教学思想清晰和条理化,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精心设计开放练习,激励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学生发挥最大潜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开放空间,对变通学生思维,创造性训练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特别是在课堂训练中,应更多设计开放性练习,促使学生在探索中创新。如冀教课标教材“认识正方形”练习设计,长15厘米。宽9厘米的长方形,剪成最大正方形,剪得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厘米?剪下的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接着剪剩下长方形,还可以剪成什么图形。这样一题多用开放式练习,使学生思维有了广阔的空间,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充分发表意见,诱发了各种思维,有效激励了学生创新思维。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个性思维得到良好发展
  学生思维存在明显差异,教师教学中指导质量将直接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人格差异,因此教师必须调控知识深度和广度,采用各种各样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对不同学生、不同性格提出不同要求。建立多元化认知结构,依据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表现形式与思维方法的不同,营造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见解,展示自己个性特征,对于差生,教师要给予及时帮助,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唤起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诱发他们积极去思维。
  总之,课程改革已在全国普遍展开,如何寻求一条适应学生主动发展,主动创新,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在教学中挖掘蕴藏的无限创造的潜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所创见,有所创造,培养出一批批适应于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教育者的重要使命。通过我们数学教学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标签:创新意识 课中 培养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