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说明文 > 正文

_习作在真实开放中成就精彩

时间:2019-01-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习作中写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把内心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强调“亲历”和“真实”。而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基本沿袭着“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改评”的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训练学生作文技巧虽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学生写作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完成任务和获取高分,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缺乏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感受。文章语言空乏,缺少创新与个性。唯有开放习作训练形式,倡导学生写“亲历”、写“真实”,并进行多元构思,学生在习作中才会不断涌现出一篇篇“灵性之作”、“创新之作”、“个性之作”。
  一、用真实的习作情境成就学生作文的灵性
  “真实的情境”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思维特征及认知水平,精心创设的情境。学生自然地融于情境,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找出知识间的联系。“从丰富生活源头做起”,把“真实的情境”引入作文课堂,在这样的境界中,儿童非常容易将情境的声、色、形这些浸染着情感的表象与相应的词沟通,产生“视觉经验的词语化”,进而达到“不容自遏地说”的“情动而辞发”境界,把“真实的情境”引入作文课堂,能促进学生不断有灵感产生,成就学生习作的灵性。
  (一)观察情境,让作文内容丰实,有血有肉。
  观察情境就是观察世界,即观察大自然、社会生活、艺术作品或具体的实物。如:春天到了,带孩子们走出教室到小花园寻找春天,感受春风拂面,阳光和煦的明媚春光;下雨了,让孩子们趴在窗口观察雨景和行人的反应;秋游时,让他们看看秋天的田野,感悟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再如养蚕,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养兔子,观察它的分娩及小兔进食的过程;种蒜头,观察它的变化过程……有了观察的基础,学生就有了真实的材料,真实的体验,作文也就有血有肉了。
  (二)置身情境,让作文情感真挚,有声有色。
  活动是孩子们的天性,通过设定的活动有感而作,也是提高习作兴趣的一个好办法。如,我结合“六一”游园会让学生进行习作,活动结束后大家都积极交流活动中精彩难忘的情节,通过对自己的活动,以及其他同学的语言、动作和情绪等的叙述,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很快完成了作文,而且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有了真实的体验,真实的情感,作文自然显得有声有色。
  (三)实践情境,让作文语言活泼,有情有趣。
  新课程改革诞生了一门新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这也为习作教学提供了许多契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内容与方式都是开放的,他们在自主选择,亲身经历的过程中体验和感受生活,涉及生活、社会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与活动中捕捉习作素材,进而促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如,九月份节日比较集中,有重阳节、教师节、中秋节,还连着国庆节,这一个月的综合实践活动,我把其定为“感恩”系列。找相关的资料,探究节日的由来,交流神奇的传说,吟诵美好的诗歌。去敬老院送温暖,带去欢声笑语;制作各式贺卡,把祝福送给亲朋好友;了解月饼的来历,去超市调查月饼的形状、口味、销售情况;了解伟大祖国的历史,展望更加灿烂的明天……由于这些活动内容离我们的生活很近,触手可及,因此每一个孩子都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每一次活动后,我都会引导学生进行习作,由于写的是亲身经历的事情、景物,他们都能信手拈来、下笔千言。记自己的亲身经历,记自己想说的话,语言平实无华,但字里行间流露的是真情真趣。
  二、用多元的习作思维造就学生作文的创性
  创新是人类发展的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我们在创新作文教学时,鼓励学生多元思维,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就能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培养学生作文的独创性。
  (一)逆向思维,让作文匠心独运。
  逆向思维,是指采用与通常情况下的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非常奇特又绝妙的创新思维方法,如果我们创新作文教学能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方法,写出来的文章就有独创性,以达到立意深刻的目的。如,指导学生写《爱》一文,我就启发学生: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爱,有爱才有温暖,才有幸福的生活,才有美好的未来……有的学生说,我多么希望得到爱,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缺少爱――无论是父母的,还是老师的,或者是人与人的;也有学生说,我得到了爱,因为生活中已经有人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它带来了信心、力量和勇气。而最令人赞美的是,一位学生用了逆向思维:我不需要父母或老师过分的爱,因为过分的爱限制了我的发展,过分的爱使我与同学朋友之间产生隔阂,希望父母不溺爱,老师能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这样的立意避免了单一与狭窄,显得新颖、独特,胜人一筹。
  (二)多向思维,让作文别出心裁。
  多向思维实际上就是上述两种思维的形式和其他发散形式的综合,它要求激发思维的活力,从正反、上下、内外、前后等多方面思考问题,寻求解答问题的答案,它能散发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对于考场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多学生的思路狭窄,思维僵化。因此,非常有必要培养学生纵横驰骋,多加思考的习惯,让其思绪在广阔的天地里遨游,达到奇、新、美的境界。
  三、用丰富的习作形式铸就学生作文的个性
  在教学实践中,若能开放作文的形式,则能充分调动儿童的习作积极性。不拘一格的作文形式,真正达到新课程提出的“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的要求,铸就了学生作文的个性。
  (一)“作文信”。
  以写信代替作文,把作文的内容、要求转化到书信的写作中,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因为写信可以比较自由地倾注自己的感情,容易写出真情实感。如:写《一件难忘的事》,这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题目,既可以写富有意义的人或事,又可以写令自己惭愧、得意、激动、兴奋的人或事,但是学生觉得题目不新鲜,提不起劲。换一种方法,把作文要求稍作改变,即请学生给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写一封信,诉说令你难忘的一两件事。写给自己熟悉的人,学生觉得比较亲切,字里行间蕴含着童趣、童真,令人感动。
  (二)“作文诗”。
  儿歌、儿童诗一直以节奏轻快、语言活泼、朗朗上口等特点深受学生喜爱,模拟创作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比如,学完了《快乐的足球赛》一课,就可以尝试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模仿着写儿童诗。写人、写事、写物均可,每行字数不限,能押韵最好。想到自己也能成为“小诗人”,学生习作兴趣盎然。
  此外,还可以写“演讲稿”,把说和写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己写稿的基础上,开展演讲活动;写“小剧本”,发动学生将有意义的见闻编成相声、话剧、小品……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养成勤于动笔记录生活、乐于专注有感而作、善于表达喜怒哀乐的写作习惯,让学生逐步形成多元构思作文的思维方式,学生把学习生活和日常交往中的快乐、苦恼等感受,乃至对生活中酸甜苦辣的细微体验,主动诉诸恰当的语言文字,写出的文章自然有血有肉、有声有色、有情有趣。

标签:习作 成就 真实 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