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说明文 > 正文

阅读教学应归还学生的话语权 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

时间:2019-01-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话语权,简单地说,就是有自由说话、发表观点的权利。从某种意义上讲,话语权就是控制舆论的权力。话语权掌握在谁手里,也就决定了社会舆论的走向。现在借用这个概念,把它运用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上,谈谈我们的学生是否应该有话语权,以及我们是否应该归还他们的“话语权”!
  首先,我们要明确:学生是应该拥有话语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取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放手,将话语权真正地还给学生。
  学生有话语权,是我们教者拥有崭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的反映。现代教学观认为,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学是教学生会学习。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鼓励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更要大胆地质疑问题,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与讨论当中来,从而真正体现出他们的学习主体地位。
  学生有话语权,是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的体现。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起到的是主导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以及文本进行对话,教师要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多采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在这样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话语权。
  由此可见,学生拥有“话语权”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关系着学生的长远发展,关系着学生的终身发展,说得稍微严重些,关系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怎样做才可以将“话语权”归还给学生呢?
  首先,教师应站在教育教学的前沿,创设情境,营造愉悦、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话语欲”。
  我们都知道,新课程改革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构焕发生命活力的有效课堂教学,它的实施过程是围绕着学生的主动学习而展开的。为此,在教育教学中,应围绕着“问题”创设情境,营造愉悦、轻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将学生的“话语欲”点燃就显得尤为重要。
  将视频引入课堂。教学《木兰诗》时,笔者将电影《花木兰》搬进了课堂,在观赏了电影之后,再请学生们研读诗文,结合诗句说说木兰到底“美在何处”,这样学生们就能畅所欲言,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浓墨重彩地描绘出来,课堂气氛很是热烈,收效甚好。
  将辩论移入课堂。学习《西游记》这一名著阅读专题时,笔者在班级里举行了以“心目中的孙悟空”为主题的辩论赛,通过正方与反方的激烈争辩,学生不仅理解了人物形象,而且还掌握了方法:如何正确地评价人物。
  将竞赛植入课堂。教学《再别康桥》时,在欣赏画面、理解诗人的情感之后,笔者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读比赛。在此起彼伏的“才艺展示”中,学生获取了审美乐趣。
  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的手段和方式是多样的,这要求我们教者精心备课,尤其要注重“学情”,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话语欲”。
  其次,教师必须善于运用“刺激”手段,让学生如临其境,归还学生的“话语权”。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格思里认为:“学习就是在刺激要素与肌肉动作之间建立的联结,联结形成,学习也就完成,这是一种全与无的联结。”后来,埃斯特斯继承和发展了格思里的观点,认为“学习情景是由大量然而有限定的刺激要素所组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创造系列情境刺激,将学生的“话语冲动”激发出来,从而达到乐学、会学的效果。
  教育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具体的教育教学内容学会运用一些刺激。
  语言刺激。在教学《荷塘月色》分析艺术特色时,有位老师随口吟出几句:“月色迷蒙,先生用平平仄仄的脚印将月色融进荷塘,荷香便琴声般自那夜漂浮至今,洗濯着少年的梦呓。”短短几句,再现了《荷塘月色》的美好氛围,表现了教师与作者同频共振的情趣,把学生带进了荷花、池塘、月色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色,唤醒了学生的审美体验。
  实验刺激。教学《死海》时,准备好烧杯、食盐、水、鸡蛋等,请学生到讲台动手做实验:当盐的浓度达到一定的比例时,鸡蛋就会飘浮在水面上。文中“死海不死”的成因在实验中得到解答。试验刺激了学生的思维也提高了他们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刺激。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教学《背影》时,笔者对学生说:“父爱是深沉的,是伟大的,正是因为父爱,我们才得以健康成长。读了《背影》后,你能从文中找一些语言来读一读,并能联系自己谈一谈体会吗?”学生们沉入文本,但不久之后便是学生们声情并茂地朗读与讲述……
  正是因为教师运用了语言、实验、情感等刺激手段,学生们的阅读情趣受到了激发,探究问题时的深度、广度等有了拓展,尤其是对问题的阐释或质疑无需老师“苦口婆心”地灌输,而由学生们自主合作地探究,在讨论、争辩中得到了落实。
  第三,教师还必须要学会“赶鸭子上架”,将归还给学生的“话语权”落到实处。
  我们都知道,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尽管我们运用刺激手段,营造了民主、和谐的氛围,但是仍有部分学生游离于“群体”或“课堂”之外,这些学生的“话语权”还是没有得到体现。
  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积极鼓励与支持学生的问题讨论,在讨论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问题探究表现,不论对与错,都应给予积极的认同与表扬,不能消极观望,更不能打击学生对问题探究的积极性,要使学生勇敢地积极探讨和讨论问题,而不是遇到困难就退却或是封闭自己。
  所以,阅读教学时,针对那些“沉稳”而又“儒雅”的学生,教者可以提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给他们,让他们大声说,说完后让全班同学为他们鼓掌,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分组讨论时,也可以指定那些学生准备代表全组发言,这样让他们“无路可退”。
  当然,“赶鸭子上架”,要注意因人而异,要注意氛围,更要注意方法和策略。学生不愿意“讲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不够自信,他们自认为对问题的解释没有十足的把握,甚至害怕同学的“讥笑”,所以,在“赶”时,我们要适当地“扶”一下,必要的时候,应多给予他们微笑和友好的等待,更不能吝啬激励和表扬。
  阅读教学中归还学生的“话语权”,并不是一句时髦性的口号,也不是一时冲动的心血来潮,而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教育教学策略。我们教师要站在新课程理论的前沿,采用科学高效的教育教学方法,用我们的爱心和责任心将“话语权”真正地归还给学生,那我们的教育教学前景就会一片光明。
  (作者单位:淮安市楚州文通中学)

标签:归还 话语权 阅读教学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