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说说大全 > 正文

传统节日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民族文化传统节日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主讲人:郑敬东现任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重庆市三峡文化研究会、重庆市秘书学会、重庆市写作学会副会长等职务;是我国长江三峡文化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著名写作学、秘书学理论家。现已主编并出版了《中国三峡文化概论》、《长江三峡旅游文化》和《长江三峡交通文化》3部三峡文化研究的学术专著。
  传统节庆活动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活化石”,是这个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和展示的最佳平台。只有广大人民过好传统节日,从精神到心理得到满足,节日遗产才能传承下去,这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脉的最好保护。
  春节
  原名为元日,相关的庆祝活动在夏代已经开始。作为岁首大节,它确立在汉朝。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行《太初历》,确定以夏历的正月初一为岁首。每年的最后一天,就是除夕。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是节日体系中的核心大节,持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其主要习俗有:忙年、办年货。从旧历腊月初开始忙碌起来准备过年,将吃、穿、用、玩准备齐,推汤圆、打糍粑、买鞭炮、扎龙灯。特别是杀年猪、吃刨猪汤最为热闹。
  打扬尘、贴春联。腊月二十六以前家家户户大扫除,并在门框上贴上喜庆祝福的对联。有的还要敬灶神、贴门神。
  团年、守岁。腊月三十为团年日,亲人团聚,极为隆重。菜肴中一定要有鸡、鱼、芹、韭,谐音“吉”、“余”、“勤”、“久”。是夜即除夕,俗称“年三十夜”,即所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家家都守岁,大人给小孩发“压岁钱”。
  出行、拜年。正月初一,出行(不是外出)意在开门大吉,招财进宝。由晚辈给长辈一一拜年。全家吃汤圆,叫“进元宝”。初二起串门走亲戚,化解积怨,联络感情。
  元霄节,又叫“过大年”。“上灯”、“玩灯”、“观灯”、舞龙、舞狮。
  春节文化内涵的核心内容即是“仁”和“中”两个字。仁者爱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体现的是亲情、爱情和友情。“中”字即中庸,包含阴阳平衡、不偏不倚、讲大局、讲均衡、讲团结、讲和谐、讲矛盾的化解。
  春节蕴涵的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相亲相爱、团结和谐的意义,成为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也使它成为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
  端午节
  端午节始于战国末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重五节、盂兰节、蒲节,是中华民族的三大节日之一。该节日是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因此,也称为“诗人节”。
  端午节的主要内容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蒲艾、饮雄黄酒、戴香袋等习俗,而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赛龙舟等多种体育竞技活动已从我国走向世界。屈原故乡秭归一带至今仍习惯过三个端阳节共20天。五月初五为头端阳,五月十五为大端阳,五月二十五为末端阳,以这种特殊的形式缅怀屈原。
  端午节文化内涵的核心内容即是一个“忠”字。古代重忠君,现代即忠诚于自己的国家、民族,爱国信念。
  清明节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了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是传统节日中少有的依阳历而确定的节日,固定在每年公历的4月5日前后。清明节习俗主要包括祭祖、扫墓、吃凉食品和外出踏青等。其文化内涵的核心内容即是一个“孝”字。“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之一,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表现为敬老爱老、父慈子孝、家庭和睦、民族团结、国家兴旺。
  每到清明节,我国均要在黄帝陵、炎帝陵举行大型公祭活动,海内外华人从祭祀的仪式中能体会到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祭祀先人一直是中华民族民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清明时节,上坟祭扫先人显示了“慎终追远”的传统,大批旅居海外的华人、港澳台同胞也纷纷赶回故土,寻根祭祖。
  中秋节
  在中国的民俗节日体系中,中秋节形成较晚。唐宋时期,以赏月为中心节俗的中秋节出现,明清时期,中秋上升为民俗大节。
  中秋节时亲人团聚、朋友聚会,赏明月、品月饼、叙情谊。
  其文化内涵的核心内容即是一个“和”字。和即和谐、和睦、和美、和气,家和、夫妻和、万事和。中秋是中国秋季的传统大节,中秋正为花好月圆之时,人们由天上的月圆联想到人事的团圆,因此中秋在古代被视为“团圆节”。传统中秋节俗十分重视亲情的培育与表达,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最重庆》:和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过春节有什么不同的习俗?
  最大的区别是,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比如重庆一带的土家族就不吃汤圆,而是吃糍粑。过年有杀年猪这个习惯,过去没有冰箱,猪肉吃不完怎么办呢?南方地区气候较潮湿,冬天并不太冷,为了储存吃不完的猪肉,老百姓将其做成腊肉、香肠等食品挂在灶头上,慢慢地成为了极具南方特点的年货。
  《最重庆》:西方国家有没有类似中国春节这样隆重的节日,有什么不同?
  每年的圣诞节就是他们最重要的节日,圣诞节来源于宗教,而我国过年的习俗来自于民间,所以形式和意义都有很多区别,但有些地方却很相似,比如在西方,圣诞老人要送礼物给小孩,而在中国,是长辈发压岁钱给小孩。
  《最重庆》:重庆有没有具有自己特色的节日?
  传说中,大禹外出治水多年未归,他的妻子和儿子分别变成了重庆南岸的呼归石和弹子石,为了纪念大禹,每年春节期间,洪崖洞、湖广会馆都会举行大禹王庙会。丰都每年的鬼城文化节,也是从地方文化中衍生而来。
  本栏目由《最重庆》杂志携手“三峡大讲坛?渝中讲台”联合举办。1996年至2011年,渝中区图书馆已举办讲座827场。在举办讲座的十余年间,上万余听众受益,现日渐成为全区创建学习型城区的品牌文化活动,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影响,受到听众朋友广泛好评。

标签:活化石 传统节日 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