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述职报告 > 正文

【连云港市海关特殊监管区现状及发展方向探讨】连云港市海关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连云港市共有海关特殊监管区7个,其中6个为企业自有的保税仓库或保税物流中心。真正意义上的正在运作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只有连云港出口加工区。   连云港出口加工区于2003年3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2003年7月15日通过国务院八部委联合验收并封关运作。近年来,连云港出口加工区不断加大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基础设施配套日臻完善、环境品质得到较大提升,园区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大开发、大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主要工作成就及做法
  连云港出口加工区封关运作以来,一直坚持“三为主、一致力”的发展方针,即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物流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区内海关、检验检疫、物流、报关等办事机构健全,各项管理规定、服务措施和操作实务相继出台,初步形成了以新型材料、信息基础、医疗用品、装备制造为主的产业导向。
  (一)建设了一个项目承载平台,硬件设施配套完善。连云港出口加工区规划面积2.97平方公里,分一期、二期两部分开发,一期占地面积0.51平方公里,已于2003年7月封关运作;二期占地面积1.98平方公里,2009年12月通过验收。按照海关总署对出口加工区的监管要求,我区高标准、高规格的完成了基础设施和监管设施建设:区内实现了道路、供电、供水、排水、排污、供气、电话、电视、宽带和场地平整的“九通一平”;建设了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隔离围网、监管仓库、查验场地、永久性检查卡口等监管设施;建有现代化标准厂房26栋、面积16万平方米。
  (二)引进了一批外向型企业,外资企业成为主导。区内共引进项目28个,其中外资项目18个,投资总额2.88亿美元(合同外资1.3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878万美元。区内主要有总投资5400万美元的韩国重山风力设备有限公司、总投资1750万美元的艾业无纺布制品有限公司等投产项目15个;有总投资3000万美元的万航物流、总投资1200万美元的加拿大丹枫建材等在建项目12个。
  (三)培育了一个开放型经济体,进出口贸易稳步增长。封关运作以来,出口加工区进出口贸易稳步增长,进出口总额由2004年的432万美元增至2009年的1.6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由164万美元增至1.2亿美元,进口总额由268万美元增至4017万美元。
  封关运作以来,出口加工区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3亿元;完成税收总额2476万元,其中工商税收1276万元,海关税收及代征税1199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额6.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3.6万元;批准投资企业28个,实际运营企业 16个,其中加工贸易企业22个,仓储物流企业6个;批准投资额2.8亿美元,其中合同利用外资1.3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878万美元,实有外资企业18个;进出口总额6.1亿美元,其中出口4.5亿美元,进口1.6亿美元。
  (四)搭建了一个保税物流基地,物流业务多元发展。2008年底,国务院批准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连云港出口加工区成为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一。出口加工区管理局围绕“扶优引强、服务制胜、多元发展”的思路,不断加快建设保税物流平台,重点扶持潜力型物流企业,多触角扩大保税物流业务。区内建有保税物流仓库1.3万平方米,搭建了出口加工区辅助管理系统信息平台。累计引进保税物流、检测维修项目7个,其中投产保税物流项目4个,投产检测维修项目1个。出口加工区初步成为以保税加工为主,保税物流为辅,以及研发、检测、维修业务等功能齐全的综合型保税区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区内企业生产链条短、与区外企业关联度低,辐射和扩散作用不明显。连云港出口加工区现有的加工贸易企业多为“两头在外”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企业,如艾业无纺布制品有限公司、倚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主要依靠从国外进口生产性原辅材料,产品全部出口,只是在国内采购部份辅助性生产和消耗性材料。区内企业普遍存在加工环节少,生产链条短,增值率低,与区外企业关联度差等状况,出口加工区起不到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扩散作用。
  (二)产业导向需进一步明确,项目质量有待提高。从产业导向和实际运作情况看,较为适合进入出口加工区的企业有三大类:一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激烈,接到订单后要求短时间交货的企业;二是原材料、零部件品种繁杂,在区外运用加工贸易手册极为繁琐的企业;三是出口产品的龙头企业,产品总装在加工区,配套在区外。其中,龙头企业对出口加工区功能优势的发挥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效应尤其突出,而我区目前落户的项目以中小规模为主,在行业上比较分散,有医疗用品、电池组装、机械模具,也有发电设备、新型材料等,没有形成“航母级”的龙头企业和支柱型产业集群。
  (三)企业市场发生转型,二期封关面临困难。出口加工区二期于2005年开工建设,招商引资工作也同步开展。项目在选择进入加工区二期之初,都明确表示符合以产品出口为主的加工区相关政策。但经过几年发展,合力玻璃纤维、中澳铝业、中亚塑料等投产企业,于2009年开始陆续将产品销售转向国内市场。一直以风力塔架出口为主的重山风力设备有限公司,也于今年开展了国内市场调研,并计划开拓国内市场。现加工区二期已投产的企业均倾向暂缓封关,仅在建的保税物流项目希望封关,出口加工区二期封关面临较大障碍。
  
  三、 “十二五”发展目方向探讨
  (一)园区产业布局及发展定位
  1、园区产业布局
  “十二五”期间,连云港出口加工区将立足于建设全国一流出口加工区的目标,以资本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制造业、科技信息密集型的保税物流业和知识密集型的研发行业为主,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精密机械、保税物流等四大产业,着力引进投资额高、投资强度大、出口额高、附加值高的大型工业项目;加快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吸引跨国生产商、贸易商以及物流企业设立区域性物流中心,形成物流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
  2、产业发展定位
  连云港出口加工区将与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在规划上统筹协调,功能上互补,政策上融合,配套上同步,竞争上错位,使连云港出口加工区的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与开发区的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新型装备制造等“四新”产业实现叠加放大效应,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先进出口加工和国际贸易企业集聚的苏北地区高端产业示范区和现代物流服务中心区。
  (二)园区产业发展思路及重点
  1、建立高效服务平台,打造精细化服务优势
  按照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秩序井然、通关便捷的园区发展目标,建立含园区开发、建设管理、服务受理的高效平台,充分发挥海关、检验检疫等政府部门的优势,加强沟通、协调配合,争创具有亚欧桥头堡特色的一流出口加工区。
  完善企业服务机制,建立顺畅的信息沟通渠道。建立企业联系人制度,确保企业与管理局信息传递畅通无阻,严格办理时限和办理成效,做到件件有回复,事事有结果。完善部门合作机制,实现与职能机构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建立定期企业回访、定期政企联席会以及定期信息发布会等制度,使企业在生产经营、通关报关、市场把握上都能得到适时的、前瞻性的政策指导,不断帮助企业降低通关成本,为园区营造有利企业发展的软环境。完善公共服务机制,营造和谐社区氛围。搭建区内企业与银行、航空、货代、社区等联系平台,增进金融机构、代理机构、社区与区内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引进商业服务设施,积极开展政企联谊文体活动等,努力丰富企业员工社会、文化生活。
  2、全面拓展保税物流功能,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随着保税物流及研发、检测、维修功能的拓展,出口加工区由单一的加工贸易实体经济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拉长、物流成本降低、附加值提高的方向转变。“十二五”期间,在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信息平台等软件设施已经完善的基础上,加快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硬件设施的开发建设,力争“十二五”期末,海关查验场站投入使用;二要大力开展保税物流业务。加快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吸引跨国生产商、贸易商以及物流企业设立区域性物流中心,形成物流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力争将出口加工区建设成为一个服务区域物流、国内物流、国际物流的物流集散中心,满足东陇海产业带、苏北、鲁南等地区物流发展的需求。
  3、突破龙头项目引进,尽快形成特色支柱产业
  全力以赴引进具有较强支撑、拉动作用的龙头项目,充分发挥核心企业的带动作用,拉动配套产业,形成企业群体规模。加强对世界500强等大企业在我国投资的信息收集和跟踪调查,及时掌握和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投资意向等,建立世界大企业投资意向项目库,建立与500强企业之间有效的信息沟通和服务机制,主动出击,吸引世界大企业前来落户。
  4、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园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加工区成立以来,通过多年的招商运作,已初步形成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新型材料为支撑的产业结构体系。“十二五”期间,依托加工区已形成的产业群体,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加大定向招商的力度,进一步优化园区产业结构,形成园区独具特色的产业格局。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方针,积极支持区内研发――生产型企业的发展,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落户园区。重点发展风力塔架、半导体设备等先进制造业,加快关联企业的引进,快速提新型材料、电子产业的比例;积极引进一定数量研发型企业落户加工区。通过资源整合,定向招商,切实推进园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形成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作者简介:
  沈浩法 男,1962年生,大学文化,现任新亚欧大陆桥国际信息中心国际部部长

标签:连云港市 发展方向 海关 现状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