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四年级日记 > 正文

【**镇开展“美丽**,生态乡村”,工作实施方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时间:2019-02-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 **镇开展“美丽**,生态乡村” 工作方案 ?  ?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重大活动,是建设“美丽中国”战略在**的具体体现,是党中央提出的“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目标的具体展开,是加快实现**全面崛起168战略计划的重要举措。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美丽**,生态乡村”活动实施意见)及三个配套文件的通知》宁办发〔2015〕6号文件精神,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标 “生态乡村”活动于2015年至2016年集中开展,重点实施“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三个专项活动。到2016年底,“村屯绿化”要实现乡村普遍增绿,绿化美化水平大幅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效益显著提升,营造“一个村屯一座绿岛”的生态美景;
“饮水净化”要实现乡村供水基础设施完备,生活生产用水提质增效,供水用水保障体制机制基本完善,村屯自来水普及率明显提升,饮水安全得到保障;
“道路硬化”要实现乡村道路基础设施普遍改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完善,道路建管养运机制基本建立,村通村提升、村通屯畅通、屯通屯保障、户通户便民,对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农村生态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二、主要任务 开展“生态乡村”活动并不意味“清洁乡村”活动停止。“清洁乡村 ? ”活动是乡村建设重大活动后续三个阶段活动开展的前提和基础,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以“生态乡村”活动的展开为“清洁乡村”活动持续推进提供更大的空间,使“清洁乡村”活动方式不断创新、内容更加丰富、深度广度不断拓展,实现常态化机制化运行。强化“清洁乡村”活动和“生态乡村”活动两个阶段的衔接,确保互促互进、协调推进、同步前进。镇各单位、各村要持续深入推进“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三个专项活动,确保全镇环境卫生面貌发生稳定的、不可逆的根本转变。

(一)村屯绿化 做好村屯绿化规划设计,加快村屯绿化步伐,以村屯周围、道路两旁、房前屋后、农村校园增绿为重点,因地制宜绿化,营造护村林、护路林、护宅林、休闲林区和生态小区,利用农户庭院和房前屋后空间发展“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茶园”等“微田园”,提升乡村绿化果化美化水平。在有条件的村屯,统筹谋划、科学布局乡村绿道试点建设,坚持生态化、效益化、多样化、本土化原则,突出美化、休闲和经济功能,构建乡村绿网系统。按照适地适树、绿化果化相结合的要求,不同树种科学搭配,多种果树和本地树,打造一批以果树、乡土树种、珍稀树种为主的示范村屯。做好古树名木和大树古树移植进城。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相结合,探索实施“谁种谁管、谁种谁有、谁管谁收”等模式、办法,引导群众把村屯绿化与发展林果经济、庭院经济、旅游经济结合起来。力争到2016年,我镇各村屯绿化达标率达到65%以上,建设自治区级绿化示范村屯,以点带面提升 ? “村屯绿化”整体水平,形成“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乡村生态格局,力争“绿化一个村屯、开发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

(二)饮水净化 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沟渠清淤联通工程、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障机制为重点,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水产畜牧养殖污染治理,全面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卫生。加快解决大石山区、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国有农林场等饮水困难问题。科学布局水厂和管网,发展城乡供水联网联通和规模连片集中供水,提高农村自来水入户普及率。全面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工程,禁止破坏性开发,严控养殖污染,治理农村污水,整治村屯周边水体,保障乡村水流通畅,提高水质达标率,确保水源水质安全。建立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体系,完善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机制。实施农村水系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加快水利工程与自然生态、景观建设及文化内涵相互融合,实现农村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力争到2016年,让全镇所有农村居民都能喝上干净水,全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5%以上,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机制基本完善,1000人以上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源保护区划定基本完成,水源保护区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体系初步建立,农村群众饮用水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三)道路硬化 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畅通美观、安全便捷的要求,实施 ? “千村公路通畅”工程,以通建制村沥青(水泥)路建设、村际联网道路、通自然村(屯)道路建设、农村学校周边道路、屯内道路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农村道路网络整体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城乡客运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农村客车通达率,改善农村群众出行条件。强化生态理念,按照低碳、环保、节能要求,因地制宜进行硬化或铺设,尽量做到就地取材、因形就势、优化资源、废料利用,完善排水、排污等配套设施,不搞大拆大建,保持水土平衡,防止破坏环境,屯内非机动车道提倡使用块石、片石、碎石和火砖等乡土材料,实现道路与周边自然景观的和谐协调,充分展现农民习俗、农业特色、农村韵味。探索鼓励能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的“修路奖补”机制办法,引导群众投工投劳,发动沿线受益企业积极参与,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力争到2016年,初步形成等级较高、畅通安全、服务面较广的农村公路网络,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公路通畅率达到100%、建制村客运通达率达到85%以上。

三、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有力推进活动务实开展。镇直各单位、各行政村要把“生态乡村”活动摆在突出位置,主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负全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把活动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抓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各村、镇直各单位要加强协调,周密部署,统筹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整体推进,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联系,形成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整体工作格局;
各驻村工作队员要深入村屯访民情、增感情,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强化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 (二)强化宣传引导,持续营造活动浓厚氛围 坚持宣教先行、观念先行、动员先行,努力形成立体式、多方位、全覆盖的宣传发动和教育引导大格局,不断加大新闻宣传、社会宣传、文艺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多样载体平台大力宣传“生态乡村”活动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工作举措和进展成效,力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的良好局面,始终保持活动强度、力度和热度,不断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村镇创建评比和各类示范建设评选活动,及时宣传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和做法,深度报道各地层出不穷的群众首创。不断加大科普力度,培育良好生活习惯、清洁卫生、移风易俗、农村环保、生态文明的好风气。广泛深入开展生态安全、饮水安全、道路安全集中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培育文明新风尚,让“生态乡村”活动成为农民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动,持续营造出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监督活动开展的良好氛围。

? ? **镇“村屯绿化”专项活动工作方案 ? 一、工作目标 ? 依法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以村屯周围增绿、道路两旁增绿、房前屋后增绿为重点,扩大生态优势,开展“三林两区一道双发展”行动:营造护村林、护路林、护宅林,建设休闲林区、生态小区,建设乡村绿道,发展庭院经济和生态产业。以“村屯绿化”为抓手推进树种结构调整,提升村屯绿化水平,实现树种丰富、结构优良、林相美丽的绿化多功能效应。

二、主要任务 开展“三林两区一道双发展”行动。

营造护村林,对村屯周围500米范围内的宜林地以及池塘、河流周边进行全面绿化,在充分体现乡村气息、自然生态的前提下,结合村屯周围现有绿化基础,以发展经济果木林为重点,以“见缝插绿”为主要方式,提高村屯周边绿化率,形成集生态、经济等功能于一体的护村林,实现林中有院、院中有林。营造护路林,对入村道路和村屯内主要道路两旁的宜林地进行绿化,根据可绿化用地的多少,建设以果树、花灌木或景观树种为主的护路林。对不能种植乔木树种的路段,设计种植灌木林带;
对已绿化的路段,视情况补种彩叶或开花灌木,将林带加厚加宽。结合实际打造以特色果树、乡土树种、珍贵树种为主的特色路,彰显村屯的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营造护宅林,采取丛状、点状或零星种植的方式,对村屯房前屋后的零星空地进行绿化果化,有条件的在房屋周边种植花灌木。

(二)“两区”,即建设休闲林区、生态小区。对面积较大、人口集中和条件允许的村屯,动员村民以腾挪、置换或调整等方式整合绿化用地,利用村中大块空地,采取乔灌花立体绿化方式,建设公共休闲绿地,供村民休闲游赏。划定村屯周围和房前屋后原有的风景林、风水林、水源林和休闲林等区域为生态小区,实行封山护林责任制并列入村规民约,明确管护措施,严封强管,禁止在生态小区内砍柴、取土、采石、放牧、开垦,避免破坏生态。做好古树名木和大树的保护管理,乡村严禁砍伐、买卖古树名木和大树,禁止大树古树移植进城,加强对大树古树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保护大树古树的自觉意识。

? (三)“一道”,即建设乡村绿道。选择群众积极性高、周边自然生态较好、人文气息浓厚或具有独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的村屯,试点建设环村绿道或与城镇、景区连接的乡村生态绿道、村中休闲步道和生态小区林间小道,供群众骑车漫步、享受自然、感悟历史、休闲养生,全力构建布局合理、配套完善、人文丰富、景观多样的乡村绿道网。

(四)“双发展”,即发展庭院经济、发展生态产业。动员农民在房前屋后和自家庭院发展“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茶园”,形成一个个“微田园”,田间有院、院间有田。采用攀附藤本结果树种(如葡萄、百香果等)进行遮盖式绿化,或采用乔木果树(如枇杷、荔枝等)矮化技术进行景观式绿化,或乔木型与藤本型混合式绿化,将绿化与蔬菜瓜果种植相结合进行田园式绿化,引导农民经营庭院促增收。根据地理区位、人口规模、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民俗文化等条件,科学选择不同村屯的不同产业发展道路,发展生态经济。大力发展特色林果和林下经济,引导生态农林产业发展,丰富无公害果品和有机果品种类,提高农林产品品位和附加值。结合树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名优果木、乡土树种、珍贵树种等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树种,推动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绿化果化彩化花化相结合,实现绿化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乡村生态环境;
充分挖掘乡土文化、民俗风情和民族特色,提升乡村环境文化内涵,打造乡村旅游的 ? “升级版”,既添绿又增景更增收。

三、实施方式 (一)科学整合绿化用地。各村做好调查摸底和宣传发动工作,动员群众自愿通过腾挪、置换或调整等方式科学整合绿化用地,引导鼓励群众拆除清理无人居住的废弃旧宅基地等用于种果种树。以联营等方式整合村边个人经营和集体经营的地块,种植果树等有经济价值的树种,形成产业化绿色基地。探索完善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政策,合理规划和调整房屋布局,整合村屯土地资源,确保村屯具有一定的绿化面积。

(二)保障绿化苗木供应。由镇林业站负责苗木特别是果树苗木的培育和管理,提早准备,按需组织,加强管理。要根据各乡(镇)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购苗木,以保证全新种植树木的多样性。在大力培育群众愿意且适合在房前屋后种植的果树苗木的基础上,保障乡土树种、珍贵树种苗木的充足供应。进一步健全良种选育推广体系、种苗生产供应体系、种苗行政执法体系和种苗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提高良种壮苗生产能力,提高农村绿化良种苗木使用率。完善苗木供销链,加强苗木生产供销调控,防止苗木价格虚高、供销脱节。加强苗木供求信息收集发布平台建设,紧密跟踪市场行情,适时发布苗木供需信息,确保苗木供应数量充足、种类多样,质量可靠、价格合理。

? (三)合理选择绿化模式。根据可投入绿化资金量、可绿化用地面积和村屯规划情况,采用不同的绿化模式,宜果则果、宜林则林,突出不同村屯的特点和特色,多种大苗,多种乡土树,多种果木。面积较大、人口集中、条件允许的集中型村屯要建设休闲林区,有生态小区的村屯要划界保护。自然生态良好或具备特色优势的村屯,可结合乡村休闲旅游修缮村中休闲步道和生态小区林间小道或建设乡村生态旅游绿道。林果产业有优势、自然风光优美和历史民俗文化浓郁的村屯,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发展生态产业。

(四)建立市场化增绿机制。结合实际,因村制宜,落实林权,明晰产权,签订管护责任协议,明确农村公共用地绿化果化管护与收益关系,做到“林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确保种得下、管得好、护得住、能致富。运用市场机制,采取政府招商、部门支持、公司经营、农户参与的方式,将村中村边集中连片的空地承包给企业作为园林苗圃基地,建立企业与农户间全新的互利共生关系。促进村屯绿化美化、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有机结合,探索分包管理模式,按照“谁种植、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把农户房前屋后的苗木交由农户管理,所有权归农户。鼓励农村经济组织和有实力的业主承包经营管理公共地块的园林苗圃。

? (五)加强专业技术指导。由镇林业站在树种选择、绿化模式、种植技术、管护技术上加强培训指导,提高种植和管理技术水平,确保村屯绿化质量和效果;
优化果树配置,提升村屯绿化效果和经济效益。

四、建设要求 (一)绿化标准。按自治区规定执行,绿化用地不占用基本农田。

(二)树种选择。树种以经济果木树种、珍贵树种和乡土树种为主,其中珍贵树种占绿化树种的30%以上。树种搭配以适地适树、绿化果化相结合为原则,突出村屯特点和特色。

(三)苗木规格。绿化乔木米径3厘米以上、树高1.5米以上;
果树地径大于0.8厘米、树高0.6米以上,带冠栽植。

(四)用地要求。做到“三不两保留”(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保留农村传统民俗风情、保留农村田园风光),绿地、树木、河道、池塘、建筑等体系自然衔接。

(五)质效要求。村屯整体呈现出“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乡村生态格局,形成充满生机、自然和谐景象。

(六)管护机制。制订有绿化管理制度或村规民约,落实专人管护2-3年,形成管护长效机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成立“美丽**·生态乡村”村屯绿化活动领导小组,认真研究,周密部署,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全面推进村屯绿化活动的开展。

? (二)科学编制规划。在编制规划工作中,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体现群众主体地位,发挥群众的主人翁作用。要充分宣传发动,认真调查摸底,优先选择户数较多、群众积极性高、自愿参与种植和管护、绿化用地较多的村屯来实施。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调动群众积极性和发展生产力的好机制、好做法,按“谁种植、谁管理、谁受益”等办法推进村屯绿化,确保实施一个成效一个。

(三)积极筹措资金。在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市、**县财政支持的基础上,我镇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村屯绿化资金投入。要动员全社会力量特别是乡村的经济能人和有号召力的人参与村屯绿化建设,带头捐资捐物、投工投劳,多渠道筹措资金。财政部门要加强对绿化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

(四)加强技术服务。镇农业推广站、林业站在树种选择、绿化模式、种植技术、管护技术上要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种植和管理技术水平,确保村屯绿化质量和效果。选派技术干部进驻乡镇、村屯,参与村屯绿化用地落实、作业设计、施工建设和检查验收等方面的指导工作。按照全面集中推进乡村绿化的计划确保苗木供应,引导传统绿化苗木苗圃培育大苗,使之成为绿化大苗的重要来源和补充。

(五)抓好示范建设。示范点要结合饮水净化、道路硬化以及树种结构调整,整村推进,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选择条件较好的村屯,高标准建设绿化示范村屯,探索经验、树立样板,然后以现场会的形式进行推广,以点带面,推动村屯绿化顺利开展。

? (六)广泛宣传动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和全社会对村屯绿化重要意义的认识,充分动员群众广泛积极参与。大力宣传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推动村屯绿化工作又好又快开展。

(七)强化督查考评。将村屯绿化工作列入年度绩效考评内容,建立村屯绿化检查考评制度,加强村屯绿化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确保村屯绿化工作顺利开展。建立奖惩制度,对按时完成任务,成效显著的乡镇以及在实施村屯绿化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工作推进滞后,完成质量差,存在问题多,不积极整改的乡镇和单位,给予通报批评。

? ? ? ? ????????????????? **镇人民政府 ??????????????????? 2015年4月8日 ? ? ? ? ? ? ? **镇“饮水净化”专项活动工作方案 ? 为切实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开展“美丽**·生态乡村”专项活动的部署,按照自治区水利厅“饮水净化”专项活动工作指南,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我县“饮水净化”专项活动工作指南。

一、工作目标 到2016年,我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5%以上,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机制基本完善,1000人以上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源保护区划定基本完成,水源保护区养殖污染有效控制,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体系初步建立,农村群众饮水用水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二、主要任务及时间要求 (一)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解决**镇农村饮水安全“十二五”规划内剩余的农村人口(包括农村中小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时间:2015年12月前。

(二)建设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升级工程。对建设标准低的农村饮水工程进行配套改造、升级联网,继续推进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时间: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

(三)实施沟渠清淤联通工程。以冬春水利建设为平台,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开展渠道、水沟的防渗清淤,做好水源工程的截污沟、排污沟清淤联通,防止污染源流入水源。时间:
? 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

(四)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到2016年基本完成划定1000人以上农村集中供水工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有条件的划定500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时间:2016年12月前。

(五)限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产畜牧养殖。整治清理水产畜牧养殖污染,对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农民人口集中区等区域内建设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基地进行全面整治清理,严禁在水库、河流、山塘、沟渠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投饲料养鱼。时间: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

三、主要措施 (一)科学编制农村饮水安全规划。根据区域社会发展、人口分布、自然条件等,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以村为单位整体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升级改造,充分利用当地现有蓄水、引水、提水等水利工程,优化配置水资源,合理布局,以供定需,兼顾长远,打破行政区划界限,重点发展集中连片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城—乡、乡—乡、乡—村、村—村联通并网工程,提高供水保障水平。

(二)合理选择工程模式。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优先满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需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与乡情美景有效结合,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体现人居环境之美。对人口密集地区,应优先利用现有水库水和优质地表水作为水源,大力发展集中供水和城乡扩网联网供水工程,优先实施重力流输水,提高供水质量和保障水平;
自然生态环境好,山泉水、山溪水丰富、水质良好的地区,应完善净化设施确保雨季水质干净卫生。在大石山区缺水地区,积极开展找水打井工作,寻找适合的地下水源建设集中供水。水源严重匮乏地区建设分散式集雨工程,完善配套集雨场、沉沙、过滤等设施。

? (三)动员引导群众全程参与。“饮水净化”活动的实施采用专业队伍和农民群众参与相结合的方式,项目建设全过程应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积极性。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从项目选点、建设方案、运行管理、水费收取等方面充分听取受益群众的意见建议,尊重群众意愿和民族习惯;
在实施阶段,实行项目建设公示制度,由群众推举群众监督员,广泛接受群众的监督,做到公开、公平、透明,真正把好事办实。规模以上集中供水工程,技术要求高、施工工艺复杂的,实行专业化、标准化建设。村屯级或分散式供水工程,由受益村民“一事一议”组建劳务队伍、工程承包施工队等自行实施,水利部门做好技术指导和监督工作。

(四)多渠道增加投入。要考虑项目资金整合化、资金多元化,尽量做到少花钱多办事。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市、**县加大对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落实本级财政配套资金。积极筹措资金投入“饮水净化”活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筹集资金,以弥补政府资金的不足。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对能产生经营效益的上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要考虑引入社会资本、银行贷款等筹措工程建设资金,积极采取代建制等建设模式推进。积极引导社会经济能人或企业捐助支持村屯小型供水工程建设,实施爱心工程、爱心水柜建设等,同时引导组织受益群众筹资投劳参与工程建设,形成国家投一点、地方筹一点、银行贷一点、社会捐一点、群众支持一点的多元化、多层次资金投入模式,齐心协力共同推进 ? “饮水净化”活动。

四、示范项目建设 (一)建设标准。示范工程应根据地方特点,突出特色,工程规划设计理念新颖,水源保证率高,功能设施配备齐全,厂区面貌好。建设质量高、供水到户、运行管理规范,积极使用生物慢滤技术、太阳能水泵、一体化净水等新技术。规模以上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使用自动化、信息化进行管理和监控,具有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成为先进典型和标杆的工程。示范工程要求供水人口200人以上,优先推选“千吨万人”规模以上集中供水工程。

(二)项目评定。示范项目实行先建后补,由镇水利站结合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实施情况统筹考虑进行选点,要有不少于1个示范项目。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后,按程序向水利部门申报,水利部门组织专家按《“饮水净化”专项活动示范项目验收标准》进行审核,其中现场审核不少于50%,筛选排序后上报县、市、区水利部门。

? 五、工作要求 (一)落实优惠政策。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农村饮水优惠政策,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用地优惠政策,将其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列入县年度新增用地计划,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用地供应;
落实用电优惠政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用电价格按照农业生产电价执行,输变电设备及安装按成本价收费。城市自来水管网向农村扩网供水的,免收开口费,实行优**价,并免收城镇污水处理费。落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12〕30号”税费优惠政策,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用地免征土地相关税费、自来水销售收入免收增值税等。

(四)加强项目监督管理。实施项目建设过程五公开:即上级补助资金和筹集资金公开,项目建设标准和投资总额公开,招投标过程公开,项目申报和审核公开,工程队的确定公开。加强建设项目质量监测与管理,组织质量监督机构参与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和完工验收工作。让受益群众参与从项目议定到完工验收的全程监督,形成“政府监管、群众监督、专业抽检、施工自检”的质量保证体系。

(五)加强饮水安全教育。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展示宣传片、散发宣传单、宣传画,张贴标语、现场解答等方式,在县、乡、村广泛开展饮水安全教育。特别是在农村学校大力加强饮水安全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改变旧的饮水用水观念,提升群众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农民主体意识教育和对农村水系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使农民群众树立主人翁精神,形成良好的保水节水生活习惯。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人员的技术和业务培训,提升供水管理人员的素质,努力提升供水工程管理水平。

? ? **镇“道路硬化”专项活动工作方案 ? 一、工作目标 ??? 到2016年,力争全镇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道路通畅率达100%,村际联网道路技术等级显著提高;
建立较完善的城乡客运管理体系,提高农村客车通达率,建制村通班车率达到85%;
20户以上自然村屯道路通行条件进一步改善,村屯内道路硬化比例明显提高。初步形成等级较高、路况较好、服务面较广的农村公路网络。

二、主要任务 2015-2016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村屯道路硬化大会战活动,力争取得“一通二改善三提高”的效果。

(一)“一通”,即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通过加快通建制村沥青(水泥)路建设,统筹推进村际联网道路建设,进一步打通乡(镇)与村、村与村之间的断头路、瓶颈路,优化、整合、提升村镇道路网络资源,实现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率达 ? 100%。

(二)“二改善”,即改善屯内道路通行环境,改善农村客运环境。优先支持50户以上自然村屯通屯道路建设和屯内道路硬化;
完善道路排水设施,改善屯内通行环境,逐步建立较完善的城乡客运管理体系,建制村通班车,实现具备通客运班车条件的建制村通班车率达到85%以上。

(三)“三提高”,即提高通村道路安全保障水平,提高通自然村屯道路通达率,提高农村道路网络化服务水平。推进道路安保工程建设,改造农村公路四、五类大、中桥危桥,加强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全面提升乡村道路安全保障水平。优先支持50户以上位于主要通道沿线、重要旅游经济区、城乡周边人口密集区等重点区域村屯的通屯道路、屯内道路硬化建设。优先支持施工条件良好、群众积极性高、经济带动性强的村屯实施村际联网道路、通自然村屯道路建设,完善道路附属设施,改善自然村屯道路通行条件,大幅度提高自然村屯道路通达率。新建建制村便民候车亭,做到路、站、运同步规划和建设,提高农村客运班车通达深度,为广大农民出行创造更方便舒适的出行条件。农村道路网络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三、责任分工 (一)镇政府:负责牵头做好通建制村沥青(水泥)公路年度建设项目计划的申报及落实工作;
根据项目建设要求,负责行业管理、指导工作,协调项目建设的进度、质量、安全工作。统筹协调项目推进中的重大问题,负责审核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年度建设计划,并会同交通部门上报**市、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门;
负责申报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检查投资计划的实施情况;
负责申报以 ? 工代赈屯级路修建补助资金。

(三)镇财政所:牵头负责协调落实农村公路(包括村级、屯级及屯内道路)上级补助资金、地方建设财政预算资金、农村公路贷款等建设资金;
负责以“一事一议”方式申请屯级路修建补助资金。

(四)镇民政办:牵头负责落实屯级道路建设资金,并指导组织项目实施。负责向上级民委部门争取更多的国家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监督指导实施屯级道路硬化工作。

(六)镇国土、住建所:牵头负责落实屯内道路建设资金,并指导组织项目实施。配合做好屯级道路及屯内道路年度建设计划,并协调安排建设资金,指导组织项目实施。配合做好屯级道路、库区道路及屯内道路年度建设计划,并协调安排建设资金,指导组织项目实施。

要集中力量多渠道筹措和整合部门资金,确保自筹落实的建设资金如期到位。要严格按照工程标准和要求,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切实抓好项目建设和管理,依法依规管好用好建设资金,确保按期按质按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四、实施方式 (一)科学合理谋划。要根据建设需要出台农村道路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落实配套资金,明确资金使用方向、资金管理、使用要求和前期工作要求等 ? (二)合理划分任务。镇直各单位及村委会各负其责,层层细化任务。镇政府负责审核、汇总各村上报项目,并向**县、**市和自治区主管部门申请项目及资金;
镇1政府负责组织协调、项目实施,制定便于操作的道路硬化工程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办法等,规范各项程序,指导基层开展工作;
镇政府负责组织各村群众召开会议,发动政策宣传,通过一事一议,商讨确定施工地段,协调处理供料、供电、供水等问题及工程管理等事项的具体措施;
村委会具体负责带领群众筹资投劳、协助施工,处理纠纷、质量监督等事项。通过上下联动,层层落实,确保项目如期实施、工程有序开展。

(四)创新活动机制。充分挖掘当地人力资源,积极探索以专业队为主导、农民投工投劳,能人带头、全民参与,村民自发组建劳务队伍、农民成立工程承包施工队参加竞标、引入各种新机制、新办法,善于借力,巧妙借势,推动建设进程。充分利用 “一事一议”政策,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鼓励农民群众支持用地、拆迁、提供石料场、投工投劳等行动参与道路建设。

五、示范点建设 (一)建设要求。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及交通运输发展实际,选取部分群众积极性高、代表性强、建设需求强烈、示范作用大的建制村开展“道路硬化”示范点建设,采取“整村推进”的模式,打造出一批“责任落实好、管理规范好、工程质量好,环境保护好、制度建立好 ? ”的示范点。

(二)建设标准。示范点道路应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对农村道路的相关建设标准实施,做到示范点内建制村村民主要聚居地通沥青(水泥)路、50户以上自然村(屯)通等级公路、村屯联网道路畅通、屯内主要干道全面硬化、道路排水设施基本完善、便民候车亭设置合理、建制村有客运班车通行,能够较好满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出行需求,实现村屯道路“畅、洁、绿、美、安”的目标。

(三)申报评定。示范点实行先建后奖,由县人民政府组织人员负责对示范点具体建设项目进行竣工验收。各建设项目验收合格后,县人民政府对建成的示范点进行初步验收,将通过验收的示范点上报**市、自治区交通运输部门,由上级交通运输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核定。

(四)奖励制度。经考核被评定为全区“道路硬化”示范点的乡镇,自治区本级财政在下一年度安排奖励资金,用于支持该示范点所属县(市、区)的“道路硬化”建设项目前期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按照主次优化项目设计。在项目安排上,按照轻重缓急原则,优先安排涉及群众较多、群众修路积极性较高的村屯;
重点硬化建设产业路、通村路,优先建设受益面广、受益人口多、带动作用大、社会经济效益明显的道路。并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规划农村道路建设布局;
通村道路、村屯道路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要结合不同路段地形、地质条件、行车等需要因地制宜使用不同的材料,尽量采取经济技术合理、安全可靠、施工养护方便的路面修筑技术方案。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尽量少占耕地,少拆迁,以老路拓宽硬化为主,减少投资总量。便民候车亭做到路、站、运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实现路通车通。

? (二)因地制宜规范建设。各地根据不同地形、路段、人口密集度、交通量等情况可分段采用不同技术等级,优先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农户拥有车辆不断增多的需要。村级道路原则上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的四级公路标准,路基宽不应小于6.5米,路面宽不应小于4.5米。屯级道路原则上路面宽不小于3.5米,根据安全需要合理设置错车道,有条件的可设置停车场所。自然村屯内道路可因地制宜采用水泥混凝土、片石、块石、火砖等路面硬化形式。道路运输按照《**壮族自治区农村便民候车亭建设标准及要求》规定执行。道路硬化建设同时应合理设置排水系统,因地制宜在山区陡岩、急弯、沿河等危险路段增设安全防护设施,提高行车安全性;
有条件的地区要逐步完善农村公路标牌、标线,逐步解决农村公路和村屯内硬化路肩培护和排水问题,提升农村公路服务质量和水平,以减少后期维修养护成本。

(三)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要把绿色理念、生态理念贯穿于每条道路的硬化建设中。注重对原有生态环境的保护,道路选线尽量做到依山就势,减少填挖和对山体破坏。建设过程中尽量保持水土平衡,实现植被就近移植,避免对古屋、古树、古迹破坏。有条件的村屯可结合 ? “村屯绿化”活动,沿道路两旁种植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效益的林木果树,“绿属公共、果属群众”,既有效加固路基、保护路肩,又为道路沿线增加绿色。通过引入生态概念,将道路和自然环境有机结合,把道路建成行车安全、运输便利、路景相融的乡村生态路。

(四)加强项目监管。强化项目监管,严把工程质量关。项目建设过程要做到“五公开”:即上级补助资金和筹集资金公开,项目建设标准和投资总额公开,招投标过程公开,项目申报和审核公开,确定工程队公开。监管做到“四到位”,充分发挥各级质量监督机构的作用,让受益群众参与监督,从项目议定、实施到验收,村民代表、理财小组、村务监督委员会都全程参与,即做到“政府监管到位、群众监督到位、专业抽检到位、施工自检到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全力铺筑放心路。资金做到“两专门”,规范资金管理,制定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办法,即对批准实施的项目及村、屯筹资部分应足额交到乡镇财务专门账户;
县人民政府按施工启动后、施工阶段、竣工验收合格后、质保期后分四个阶段分批划拨项目资金,确保资金专门使用。

(五)完善道路养护机制。转变农村道路重建轻养的观念,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的理念。各地要创新管理方式,建立和理顺村屯道路的管理和养护机制,制定农村道路管理的村规民约。合理划分各村屯的养护任务,明确各村屯的管理地段。让广大农民群众成为村屯公路管理、养护的主体,实现民路民建、民管、民养、民享。县、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成立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工作队,负责协助村屯道路管理、养护等行业管理、技术指导,充当村屯道路养护、管理的监护人,促进农村硬化道路建、管、养一体化协调全面发展。同时大力宣传活动中的突出亮点、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提高农民群众爱路护路意识,营造 ? “爱护道路、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交通安全教育。通过宣传专栏、图片展览、横幅标语以及乡镇集市集中宣讲、召开村民专题座谈会等形式,深入开展乡村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农村群众的交通法规意识和常识,引导农民群众文明出行、平安出行。

本文来自https://www.zaidian.co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