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谈判技巧 > 正文

【黑马驭“大凤”】 狂凤驭兽

时间:2019-02-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我最早读到马亭华的散文诗是《大荒原》,在2005年。他从沛县将诗寄给我看,我惊异于一个年轻作者驾控如此宏阔场景的能力,及其意境与语言的功夫。我在《散文诗》刊专为他写了推介文章:《荒原上的“黑马”》。他在这章散文诗中写道:“亢奋的荒原,旋转热烈,一株向日葵伸出绳索牵住了太阳。这是内心的战争,一个人与整个荒原。像冥冥中的安排,我扛一杆现代汉语的长矛深入荒原腹地。这中间将耗尽我一生的悲悯。”这样的允诺是令人感动的。时间过去了五年,年轻的诗人勤奋耕耘,不断推出新作,已经成为活跃于当下散文诗坛的一位引人注目的新星。他又一次将近作寄来,请我为他即将出版的集子《大风》作序。“大风”中的“黑马”,成为一种自然的组合,这些诗篇,便是其驰骋的蹄印了。
  他的家乡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里。《大风歌》体现了当年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的一腔豪情。马亭华在他的诗篇中不止一次地提到“大风”,自有一种历史怀念的情怀。然而,他的诗中最为常见,或亦是他最为得心应手的诗情,却是苏北乡村,古黄河边,微山湖畔的清风明月,一种清新秀美的抒情格调,和浓郁的乡情。
  “冬日静止的河流,似阳光的刀刃,清霜一样碎了。”(《河流》)
  “漂泊的游子被一列火车运往大雪的深处。
  风,坐在风里,独饮霜粒,扶住月光,在茫茫归乡的途中。”(《归故里》)
  “风的翅膀和化蝶的神话,抵达春天的梦境,静静的月光渡平平仄仄的前生,这人生的晚秋,薄暮中的苍茫。”(《晚秋》)
  “一次次饮下大风,在泗水亭的秋天,古老的歌谣还在传唱火焰和美,传唱前世的马匹、灯盏和箭。落日徜徉,在静静的微山湖畔。”(《歌谣》)
  这样优美的片段在他的散文诗中俯首皆是,体现了他对于美的事物有着高度的敏感和表达能力,也是人们心目中最期望从散文诗中获得的审美愉悦。当然,有时也难免有用力过度,滑人近似堆砌和炫耀的误区,而这又往往与诗中的思想凝聚力较弱相关。我高兴地看到,他已经意识到了强化思想内控力的重要性,缺乏思想内控力的诗性美,常难免于虚弱。我不妨再举几段成功的例证,感受他诗中的思想光芒。
  他的《杜甫草堂》是一个组诗,总体上写得都不错,试看其中这章《风吹杜甫》:
  风吹杜甫,雨落民间。
  草堂前那片竹林高举着苍茫,小小的茅屋,何止是与一场秋雨对峙。把秋风和残阳饮尽,一个诗人,注定要与整个江山对饮。
  秋风秋雨中高歌的杜甫,正是五律七律中抑扬顿挫的杜甫,让一场雨下到了世界的边缘。浣花溪清濯着大灵魂。
  一座草堂,要给整个民间痰苦押上韵脚。
  逆流而上的杜甫。捂热了大庇天下寒士的心跳。
  面对官场疾风箭雨,你的眼睛一眨不眨,一只白鹭飞过唐朝的天空,一首首御寒的诗篇,在腹中苦吟。
  草木惊心,两鬓如霜的杜甫,正是手持一盏灯火写下山河苍茫的杜甫。
  让一场雪下到唐朝的底部。让诗篇发光,发热,发出圣贤的体温,让秋风中的诗,一万年不朽!
  他突出了诗人与民间的血肉联系,“风吹杜甫,雨落民间”,何其自然而又凝练地概括了这种关联:“一座草堂,要给整个民间疾苦押上韵脚”。或许可以说,美如果仅仅停留在语言层面上的追逐,往往缺少真正的生命力,惟有扎根于思想的深刻和准确,才能真正“发光,发热”。杜甫的诗是明证,马亭华的诗,我希望也能达到这一境界。
  譬如,这一章《前世》:
  “如果回到前世,是否舟楫还在,那一场雨还在。天空漏下鸟鸣和淡淡的蓝。渡船十分钟,我放下所有的功名利禄,看月光照在你我之间。”
  还有:《瓷》:
  “瓷在幽暗的角落里,闪着幽暗的光,一片瓷,像一盏灯,把我心底的月光。点亮。”
  散文诗追求美,也追求思想。这两者应是合二而一的,或者,更准确地说,她们原本是一个整体,思想并非诗的附和,恰是诗的灵魂。语言被思想照亮,思想以诗语言的翅膀而飞翔并熠熠生辉。优美的散文诗,两者缺一不可。马亭华富有才华的散文诗。将会在日益深邃的思想光辉的照耀下,而更臻成熟。
  这是我的期望,也是读者们共同的期望吧。

标签: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