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通讯稿 > 正文

[发掘体教结合新内涵,明确体育教师新责任]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基本内涵

时间:2019-01-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本文从深刻理解“体教结合”新内涵、重视学生运动员的资源作用、升华体育教师的工作职责三方面,探讨了“体教结合”的发展模式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指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学校体育的广泛开展。学校应形成相应的管理机制,加快体育教师的能力提升,探索不同阶段体育教育的内容、形式和实施途径,推进体教结合事业稳步发展。
  【关键词】 体教结合;内涵;体育教师;新责任
  
  体教结合是一个老话题。在1986年7月召开的全国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工作会议上,对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的工作任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宏观调控大前提下,采取办学兼训练制度形式,努力形成从小学到中学、大学的一条龙办学体制,使所有的运动员既是优秀运动员,又是某个层次学校的学生。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需要文化课理论的储备,更要有强健的身体。体育作为学校的对外宣传展示,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代表学校赢得体育项目荣誉,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获得知名度,还能够在一定情况下提高学校的升学率。这也是越来越多的重点中学、高中学校普遍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创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原因。然而,高水平运动队进驻校园后,随之带来的管理问题也摆在了学校领导的面前。如何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师资源,科学合理地抓好高水平运动队的常规管理和训练工作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深刻领会“体教结合”体制的新内涵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建立了高度集中和封闭的从“业余体校→省市体工队→国家队”的运动员培养“三级训练体制”。伴随着政治、经济体制不断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三级训练体制”造成的学训矛盾、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等诸多问题日渐显现,主要表现在:忽视文化教育导致运动员片面发展、学历层次低、成材率低、出路不畅、后备人才短缺等等。基于此,国家提出了“体教结合”的方针政策。其主要措施:一是体工队学院化;二是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三是加强体校与普通中小学的合作;四是加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五是加强体育特色学校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使得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以及以这种体制为基础建立的“体教结合”模式所依附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且带动相应的体育经济面向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在这种形势下,新的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必须符合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新的体制既要考虑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更要考虑运动员个体的需求。青少年竞技体育应当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文化教育与运动员训练和成长过程全面结合;通过中小学学校的教育来造就和培养竞技人才;实现学生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和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体教结合”的新内涵及其发展方向应该是:体育部门主办、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协办,共同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相互扶持相互结合的共同体。
  二、切实重视学生运动员的基础作用
  根据现阶段中国体育部门与教育行政机构分置的国情,借鉴“体教结合”的成功经验,构筑在政府支撑的宏观调控下,结合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的优势,两者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实现以教、体两家为主体,社会、企业、市场多方打造的纵贯小学→中学→大学,横跨学校→社区俱乐部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和谐体系。学校体育是构建竞技体育的基础。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中小学学校体育的普及开展。广大的学生是竞技体育人才基础资源,那些富有天赋的可塑之才往往首先进入学校体育中的课余训练队伍接受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如果不依靠学校体育中的课余训练,就丢失了最广泛的体育人才基础,也就丢失了尽可能早的竞技人才准备。因此,体育局和教育局聚焦的共同着力点是青少年学生运动员。
  三、明确体育教师的工作职责
  体育教师作为学生运动员的直接管理者和负责人,不仅针对学生运动员的个性特点进行区别对待,还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努力探索符合实际的运动项目,建立健全课程计划、严格执行。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大力推进带有方向性的体育事业还需要体育教师根据自身条件,创新工作和贯彻落实工作职责。
  一要科学训练,解决学训矛盾。体育教师面对的既是在校学生,又是运动员。因此要求体育老师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效率,强化科学训练。在其管理方面,针对对象的个性特点,进行区别对待。学校应成立专门的管理组织,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
  二要不断增加特色体育教育的投入,加强体育设施的配套建设,以适应体育特色教育的发展。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环境的不同,训练条件的不同,运动员能力的不同,设计多条人才培养路径,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择最适合自身个性发展的成才轨迹。
  三要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代,提高自身科研、教学能力。选调、充实专业教师队伍,学校积极与高等院校联系,借助高校的师资力量,聘请专家、教授定期来校辅导。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培养专业教师,优先选派优秀教师到高等院校接受再培训。使体育教师队伍尽早适应特色体育项目教育的需要。
  四要完善竞争激励机制。传统的“论资排辈”会给“体教结合”机制带来不利影响,因此要对贡献多、成绩突出的教师,在其工资、待遇方面体现出来。应将高质量,好教研、优科研的成果与教师的工资、待遇直接挂勾。定期进行考核,建立人才流动制度,形成一个健康的竞争和激励机制。
  四、结论
  中国的体育要想全面发展,必须重视教育。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学校体育的广泛开展。学校体育是构建竞技体育的基础,广大学生群体是竞技体育人才发掘的基础资源。学校应形成相应的管理机制,加快对体育教师能力的提升,探索不同阶段体育特色教育的内容、形式、和实施途径。大力推进体教结合事业,实现我国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促进人、竞技运动和社会三者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建中.大力推进“体教结合”―在清华大学体教结合:国家视野中的认识与行动高层论坛上的发言.体育科学,2005.02.
  [2] 邱晓强.体育教师在学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与管理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09.4.
  [3] 郑婕,杨桦.“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新体系构建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02.
  
  ?
  (上接第162页)?
  
   [2] 国内外目前社区服务青年志愿者理论研究、组织及活动概况.https://wenku.省略/view/baadd32f0066f5335a812170.html.
  [3] 黄冲,韩妹.人力资源调查显示:西部计划志愿者就业竞争力超应届生.https://zqb.省略/content/2010-05/06/content_3216596.htm.
  【作者简介】
  单承龙(1990-)男,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人,德州学院在校生.

标签:发掘 内涵 体育教师 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