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通知 > 正文

200多家“世界500强”落户重庆的背后|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重庆

时间:2019-02-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聚焦       优引――打造“五低”环境引进优质企业       ――重庆通过整合重组、集成创新,打造低融资成本、低要素成本、低土地房产成本、低税费成本、低物流成本等“五低”要素环境,培育出有利于市场主体扎根扩张的良田沃土,强力吸引优质企业入渝。
  
  2007年,落户重庆的世界500强企业只有93家。
  今天,这个数字已超过210家。
  四年翻番的背后,是一场环境升级战。
  
  环境之困
  
  2004年,重庆的春天很不像“春天”。
  一声“闷雷”让这个春天有点忧郁。
  “全球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撤出重庆!”这个消息,在落户重庆的外企中炸开了锅。
  撤离重庆的世界500强企业,葛兰素史克并不是第一家。
  1999年,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撤离重庆,将其西南业务全部转至成都。
  2000年,已落户重庆高新区的诺基亚,悄然抽身而去。
  世界500强企业为何接连撤离重庆?
  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社长小林荣三一语道破玄机:“我们非常看重发展环境,遗憾的是,重庆做得不够好。”
  距离海岸线2000公里,物流成本高;没有金融要素市场,融资环境不好……小林荣三觉得在重庆发展成本太高。
  而世界500强企业的取向,历来都是其他企业选择投资方向的风向标。“世界500强企业朝哪跑,其他优质企业就会跟着朝哪跑。反之,它们撤离,其他优质企业就会望而却步。”重庆社科院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吴安说。
  吸引并留住世界500强企业,对一个地方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就在2007年底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上,市委、市政府郑重提出,改革开放是重庆的根本出路,必须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做好大开放的文章。重庆人必须作出科学的定位,有勇气把自己置身于开放的前沿。重庆要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根本出路在扩大开放,最大动力也在扩大开放。这次会议明确要求:“必须开拓视野,抓住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日渐重视国内市场,抓紧布局的机遇,找准合作项目,更好地利用外资和内资。”次年召开的市委三届三次全会提出一个具体的目标:到2012年,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00家以上。
  四年翻一番?这一宏伟目标尽管十分振奋人心,但用一些领导干部的话来说,“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要素杠杆”
  
  2012年1月29日,空港工业园区。
  仁宝电脑集团的车间一派繁忙。
  “五条生产线全部开工。”仁宝负责人卓维垣惊叹,“没想到!没想到!”
  往年在沿海,每年春节后能有60%的工人回来上班就不错了。“没想到在重庆,90%多的工人回来了,创下了仁宝节后复工的纪录。”卓维垣说。
  “保证企业在用工高峰时不缺人。”2010年,正是重庆方面的这句承诺,打动了仁宝。
  保证用工――让仁宝劳动力成本大大降低。
  在沿海,仁宝招一批员工,三年内几乎就会走光。“而在重庆,我们看到了稳定。”卓维垣说。
  重庆是怎么做到的?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农民变市民,形成人力资源储备;职业学校众多,可为企业量身培训人才;大建公租房,使大量劳动力可以安定下来。三管齐下,劳动力资源一下变得物美价廉起来。
  培育“才优价廉”的劳动力,正是重庆打造低要素成本、低土地房产成本等环境的缩影。
  在重庆,打造低成本环境,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建设千万吨级煤炭转储中心,全力保障煤炭供应。
  实现多通道外电入渝,基本做到全年不拉闸限电。
  依托地产集团等平台,对土地成本进行调控。
  …………
  通过一系列大手笔运作,重庆保证了生产要素成本至少比沿海低30%。
  于是,一大批世界500强闻风而来。
  
  “放水养鱼”
  
  2008年4月27日,一个寻常日子。但重庆决策层的一个行动,却让这一天变得不寻常起来。
  这一天,重庆向中央提交了12条政策申请――当天,温家宝总理将此申请批转给国务院相关部委。
  重庆的想法非常大胆――既然要为全国探索统筹城乡的新路子,就应该获得一些先行先试的政策。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12条“奇思妙想”应声出炉。
  2008年6月21日,国务院派出45个部委的官员和专家组成调研组,悄然入驻重庆――对12项政策申请进行调研。
  2008年12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重庆的申请。2009年1月26日,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这就是对推动重庆科学发展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国发3号文件。
  就在国发3号文件下发的当月,小林荣三悄然赴渝。陪同小林荣三赶赴重庆的,是负责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各项业务的16名高管。
  “伊藤忠回来了!”这个消息在重庆引起巨大反响。
   “我们要在这里寻找光荣和梦想。”小林荣三说,“我们将在物流、能源等方面与重庆进行深度合作。”
  伊藤忠为何回归?
  “毫无疑问,冲着3号文件给重庆带来的巨大机遇而来的。”吴安说,“举例来说,比如企业所得税政策,东部沿海执行的是25%,西部地区执行的是15%,但这个优惠将在2010年到期,而3号文件使重庆得以延续优势――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延续到2020年。”
  紧接着,重庆取消3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于是,一个低税率、广优惠的财税环境应运而生,又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心动了。
  
  金融创新
  
  进入2011年4月,市金融办主任罗广的日程安排异常紧凑。
  4月6日,参加重庆与英飞尼迪投资集团的签约――该集团私募基金入驻两江新区。
  4月12日,参加重庆与华硕集团的签约――华硕将中国第二营运总部及结算中心落户重庆。
  4月14日,参加重庆与全球信托翘楚荷兰怡信集团的签约――怡信将中国第二个办事处落户重庆。
  …………
  一个个签约,让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版图日益清晰。
  罗广记得,在2011年一次高端论坛上,有人质疑:重庆有必要成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吗?
  很有必要。
  2010年9月25日,重庆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第五届年会召开,22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总裁或副总裁与会。
  会议的主题,就是为重庆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支招。
  为何世界500强企业总裁这么热心?“对企业而言,金融要素资源和平台越聚集,融资交易成本就越低。”总裁们道破玄机。
  这正是重庆全力以赴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原因所在。
  利用3号文件赋予的先行先试权,重庆展开了一系列创新。
  走差异化之路,打造担保、租赁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中心。
  利用区域性条件,打造农村土地交易所、航运交易所等七大要素市场。
  创新制度,突破体制性制约,打造结算型金融中心。
  三步并走,一个低融资成本金融高地应运而生,不少世界500强企业应声寻来。
  
  新“丝绸之路”
  
  2010年春节一过,沐华平就忙得不可开交。
  一连串战役,正等着他这个市经信委主任。
  2010年5月,沐华平直飞德国柏林――与俄罗斯、德国和哈萨克斯坦铁路部门的代表商谈渝新欧列车通关方案。
  由于准备充分,战役取得大捷。
  来不及喘气,沐华平又投入到下一场战役的准备中。
  四个月后,“渝新欧”五国六方联席会议在渝举行。“五国六方就通关问题达成一致。”沐华平说。
  会议一完,沐华平又奔跑起来。
  2011年5月11日,中欧安全智能贸易航线试点计划工作会在渝召开。
  因有两个“大捷”铺路,在这次会议上,重庆获得大惊喜――重庆港成为安智贸中国首个内陆试点港口。
  “从此,重庆海关上货,新疆海关不查,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也不会查了。”市长黄奇帆说。
  而就在这次会议之前,市领导带队直奔北京,向海关总署、铁道部递交了定起点终点、定运行路线、定运行时间、定运输内容、定运输价格的五定班列请求。
  请求很快获批。
  安智贸协议+五定班列,重庆“创造”了一条新“丝绸之路”――“渝新欧”铁路。
  2011年6月30日,一辆满载笔记本电脑的列车驶出重庆。经过13天奔波,火车顺利到达德国杜伊斯堡――困扰重庆千年的出海困局被“渝新欧”突破。
  “渝新欧”开通前,重庆产品出口欧洲,需先运到深圳港或上海港,装船南下,穿马六甲海峡到欧洲,整个行程需要一个多月。“致使重庆的物流成本比沿海高了很多。”沐华平说,“这让世界500强望而生畏。”
  “渝新欧”开通后,沿海产品出口欧洲,反而要到重庆来中转。“因为走‘渝新欧’,不但省钱,还省时。”沐华平说。
  因为“渝新欧”,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抢滩重庆。
  全力打造“五低”环境,重庆将“四年翻一番”这一目标变成了现实。

标签:多家 重庆 落户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