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通知书 > 正文

2012,一个青年独立导演的诞生:中国青年独立导演

时间:2019-02-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杨梅洲》获第36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大奖,本报独家专访导演陈卓:      “今天接到陈卓从香港电影节颁奖晚会来电,由他导演的电影《杨梅洲》获新秀电影竞赛的火鸟奖,为此项奖项的最高奖。儿子终究没有让我们失望,为我们争了气,也为知青争了气。”几天前,在“湖南知青”论坛中贴出了这样一条喜讯,发布者是获奖者陈卓的母亲,她在回复大家的恭贺时写道:“当儿子的片子被送去香港参展时,我心想让他去闯荡闯荡,见见世面吧,能走出这一步作为母亲来说已经很知足了,电影获奖对我们来说确实也是一个惊喜。我们这一代曾因自己的梦想不能实现而留下许多遗憾,正如同龄人所说,我们这辈子不容易。”
  
  幸运的年轻人
  
  和母亲的梦想相比,儿子的梦想之路显然要顺畅得多。陈卓1978年出生于湖南长沙,童年随父亲习画,十四岁初中毕业,只身一人去了北京。在考前班呆了一年后,历经美院附中、本科、硕士生到留校任教,陈卓迄今为止的人生历程的一多半,都与中央美院这座被誉为“中国美术专业最高学府”的地方密不可分。梦想道路的小调整是,2003年自建筑设计专业毕业后,他转换专业攻读了数字影像研究生。这或许源自陈卓2002年的DV作品《100 VS 100》成功参展日本东京的亚洲数码媒体艺术节,也是自此开始,他开始了在“动画、摄影、实验影像”道路上的奔跑。2004年,其DV作品《弦舞丹青》获得了第十届全国美展银奖。2005年,他和同学黄可一共同创作了动画影视作品《YI》,这部作品改编自民间神话传说《盘古开天地》和《后羿射日》,形式是手绘加上电脑后期,“风格很像中国早期的动画片”,“在糅合了许多传统的情节和元素之后,这些戏曲的配乐和西汉纹饰的画面效果所体现出来的却是非常现代的思维和创意”。《YI》先后获得了不少数码媒体艺术的国内大奖,也正是凭借这个作品,陈卓和黄可一得以留在中央美院任教。
  
  “今天是2006年6月6日,对我们家来讲真的是一个很幸运的日子。我儿子通过激烈的竞争,以校领导全票通过的票数被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留校任教了!”同样是在“湖南知青”论坛里,陈卓的母亲写道:“他发信息告诉我:‘妈妈,今天已签2006年硕士生留京协议,这就意味着我是北京人了。’”
  
  与这个国家数十年来众多拥有电影梦想的年轻人相比,陈卓的机遇要及时和美好得多。2010年7月,陈卓的导师、中央美院油画系教授刘刚成立“北京老虎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注册资金千万,设址北京酒厂国际艺术区,公司主营业务“以原创影视作品创作与发行、高品质CG制作服务为主”,几位中央美院的老师都加入其中,陈卓任总裁和创意总监。“老虎数字传媒”成立伊始,“原创部”将大家的第一步定为“拍摄一部电影长片”,却并未考虑投资多少、类型如何,陈卓自此开始了天马行空的剧本创作―他享受到极大的创作自由―从第一版大纲到剧本成形花去9个月,修改二十多版,除了“贴近生活,表现现实,表现理想的困惑”的核心基调没有改变之外,剧本离最初的模样已是南辕北辙。《杨梅洲》的投资人刘刚原本考虑过发行,看完剧本后彻底放弃了关于“回报”的想法。陈卓说:“他觉得如果我们要按照审批的路子来做,一定是缩手缩脚,很多东西不敢写。他说,算了,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吧,大不了拍成地下电影。”
  
  陈卓说,“老虎数字传媒”的参与者 “都有做电影的梦”,全额投资了200多万的老板刘刚“不求回报,就是想干成这样一件事情”,亦源自“一个多年的向往”。整部影片全靠陈卓“自编自导自剪”,这种机会,对于30岁出头初执导筒的年轻导演而言,算是难得。 筹备一年多之后,2011年6月6日,陈卓的第一部数字长片《杨梅洲》在湖南省湘潭市杨梅洲开机,他带着剧组成员,向当地的革命雕塑禀香鞠躬。身后的“队伍”,都是年轻的面孔。这一天,离当年陈卓留校、留京整整5年―选择这个日子,或许是他希望将属于自己家庭的幸运,也带给《杨梅洲》。
  
  探讨男人的责任
  
  电影以《杨梅洲》命名,因为拍摄地点就在杨梅洲。选择杨梅洲作为拍摄地,是因为陈卓的老家长沙早已不是他年少离家时的模样,虽然仅仅只20年光阴,但中国城市的改变实在太快。在记忆与现实之间寻来找去,最终让陈卓找对感觉的杨梅洲,是长沙向南50公里湘潭市内湘江上的一个洲屿,洲上有350户居民、1000多人,大多数是原湘潭船舶厂的职工,船厂破产后,他们留了下来。近8年,他们一直免费饮用湖南翔鹏船厂提供的井水,因为洲上至今未通自来水。他们被时代遗忘的同时,却也保留了陈卓记忆中的时光。
  
  陈卓特别提到了杨梅洲上他钟爱的一个场景,它 “完整地呈现出我记忆中家乡江边的印象” ,也是电影《杨梅洲》中的一个主场景:“那条倾斜着搁浅在江岸上的石船,我想我选择它作为主画面,是因为我能看到一个倾斜的现实,隔江远眺钢铁厂的烟囱和货轮,似乎能体会到当下社会关系中人和人之间的分崩离析、沟通不良,以及人性的错位与迷失。”
  
  用来诠释“错位、隔离、迷失以及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的《杨梅洲》剧情, 最初只有一条“关于歌手、理想和现实”的线索,它改编自真实的故事原型,但最终成型的剧本则是一个Y形结构:两个女孩撑起两条故事线,落点放在了一个男人的角色上。《杨梅洲》的英文片名为“The Song of Silence”(《沉默之歌》),这更能够概括故事希望表达的内容:张昊阳,一个科级警察干部,离异。他的女儿小静自幼聋哑,被判给母亲抚养。小静不愿与继父相处,也不愿意再去上学,她在舅舅李嵩的渔船上找到了避风港,为主动回报舅舅对她的心灵慰藉与关爱,小静滑向了伦理的边界。 张昊阳只得将女儿接回身边生活,同时带回了已有自己身孕的酒吧女歌手小梅,他深深地迷恋她。自此,两个年轻的女孩和一个中年男人,在一个空间内共同生活,维持着微妙而奇特的关系。小梅和小静从陌生排斥走向情感的交集,并互相产生了改变,一切看似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张昊阳希望建立新的家庭,却始终感觉无法真实地将小梅握在手中,但小梅促使父亲慢慢转变了对女儿的情感。小梅离开后,女儿小静给了父亲久违的家的关怀。不久,小静流产,“张昊阳必须去重新审视自己,自我膨胀的他终于看清自己的面孔,也终于解开心结”。故事的结尾是张昊阳独自走在江边,隔江远眺着遥远的城市。
  
  陈卓坦承,这个故事算不上新鲜出奇,他觉得《杨梅洲》的最大的特点是通过两个小女孩的故事探讨了一个男人的责任。影片最终去向何方?“故事的面向很多,但最终线索都落在了这个男人身上,因为张昊阳社会责任的缺失,导致了所有的事情”, 陈卓说:“我想通过电影警醒观众,责任的缺失在我们这个时代是很可怕的事情。小的家庭折射的是整个社会的现实状况,我对中国社会有一种担忧,中国人现在很多时候没有责任感,这带来了许多可怕的问题。这些问题你能意识到,又无能为力。所有这一切纠结在一起,就构成了这部片子希望表达的东西。”英文片名The Song of Silence不仅分别对应哑女小静和歌女小梅,更多是在描述如陈卓所言的“像一个哑巴有苦说不出,又渴望呐喊”的现实状态。
  
  2007年开始进行当代艺术实践的陈卓,不可避免地在《杨梅洲》中嵌入了许多隐喻。除了主场景“倾斜的现实”外,他用“鱼”和“船”作为电影中最主要的两个道具,各有几种呈现的方式:小静手中编织的鱼、鱼缸中的鱼、鱼缸上画的鱼、江中被电死的鱼;舅舅的渔船、折纸的船、梦境中着火的船、搁浅在江边的大石船。这两大隐喻元素不断出现在陈卓尽量冷静的画面当中,它们是抽象的,性质也随时在转变当中:“船在这里似乎具有安全感,在舅舅的渔船上,小静确实曾经得到片刻的美好,而对于江中的鱼来说,这条船就是一个狩猎的工具,鱼与小静,船与舅舅,在影片的前半段构成一种密不可分的关联。而后半段的故事,更多的暗喻其实承载在那个鱼缸上,小梅手中把玩的折纸船却无意中触动小静心中那个属于私人的记忆,而砸碎在鱼缸上的吉他才真正暴露了强势外壳下小梅的脆弱,如果船真的象征安全感的话,它却那么容易就会在火光中付之一炬,对于小静和小梅来说,家就像一条纸船,随波逐流,脆弱不堪。”
  
  立志做业余导演
  
  《杨梅洲》参加的第一个影展竞赛就是第36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第一场放映完毕后,评委们的反应让陈卓看到了得奖的希望。“当时监制就对我说,评委们对你这么热情,得奖应该跑不了。”最终,《杨梅洲》击败入选该竞赛单元的其他七部电影,收获“火鸟大奖”。评委们的意见是:“虽然题材并不新,但是切入角度和表现方式上还是有它新颖的地方,而且很细腻,表现手法比较美丽,比较冷静。”也有评委建议陈卓缩短片长,精简一些。但无论如何,《杨梅洲》让评委们眼前一亮,它和以往中国独立电影所呈现出的沉闷截然不同,从中亦可看到第六代导演之后中国独立电影的新状况。
  
  在一个完整好看的故事和通过宣泄表达情绪之间,陈卓更重视前者。陈卓学习美术出身,无法忍受难看的画面,这为《杨梅洲》披上了一层富有质感的色泽。“没有找特别刺激、特别的各应题材,只讲述一个平淡的家庭故事”,这也是陈卓一开始就想好的冷静态度。像张良、张艺谋、贾樟柯的某些作品的抉择一样,《杨梅洲》采用的也是非职业演员。主因并非是因为费用问题,而是因为在四个多月的选角过程中,他发现专业演员在质感上无法达到自己的要求,“这是导不出来,也演不出来的”。最终,四个主要角色起用了这样几位演员:饰演小静的是传媒大学电视制片专业的一年级学生尹雅宁,当身材瘦小表情固执的她低着头叼着烟很快地从陈卓身边擦肩而过时被发现了。饰演小梅的吴冰滨很早就确定下来,她也是片中主题歌《雪白透亮》作者姚路的女友,是湖南人,又在酒吧当过歌手,陈卓说“故事中的一部分,就是她的真实经历与生活”。舅舅的角色则落在了陈卓的表弟余宣身上,因为“他天生有表演天分,面对镜头无比自然”。湖南省话剧团的男一号李强饰演父亲张昊阳。在《杨梅洲》最终版本的海报上,四位非职业影视演员面朝镜头,透过他们的眼神,好似能读到无穷尽的人生故事。
  
  陈卓希望自己今后能够像这四位演员的身份一样,作为一个业余导演存在。提及国内能够刺激(影响)到自己的导演,陈卓给出的答案是姜文―严格来说,姜文其实也是业余导演,这是《太阳照常升起》票房失利之后,姜文自己一再强调的。陈卓说,和《让子弹飞》相比,他更喜欢《太阳照常升起》。
  
  30出头的陈卓,也许并不能代表当下中国新一代“独立电影导演”或“业余导演”的面貌,但和中国前六代导演相比,陈卓和电影之间的关系有了很大不同。他说:“做老师完全能够养活我自己,我们公司也会做一些商业项目。做电影,如果不是我想表达的我不会去做。我也不会去做特别苦逼的地下导演、地下艺术家,首先要在生活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再去做创作。在当下社会中,达到这种平衡要比以前容易。”《杨梅洲》的获奖自然吸引了一些投资人对陈卓的关注,他说虽然社会很浮躁(他自己也免不了浮躁),但最好能够走慢一些,他现在最愿意做的事情,是帮助身边的朋友去实现电影梦想,陈卓说,他正在着手组合自己身边的朋友,成立一个电影民间组织,有点类似贾樟柯当年的“青年电影训练营”计划,目的是让“大家一起来”。

标签:导演 诞生 独立 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