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托福 > 正文

【语文规范命题策略的探析】命题策略单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传统以纸笔测试为主要形式的评价方法,其优势与问题同样突出。如何改进命题策略,发挥试卷优势,切实增强考试的实效性,笔者就此作了一翻探析与实践。
  
  一、 以课标为依据,规范试卷编制
  
  课标明确规划了三个维度和五个方面内容的目标框架。如何依标编卷,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1.以细节要求为依托,促进栏目设计的合理化
  课标提出“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如何在纸笔测试中落实?笔者试以“书写天地”栏目的演变进行阐述。
  案例1 书写天地 8%
  1.本卷要求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2.请将句子端端正正地抄在格子里。
  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
  
  案例2 书写天地 8%
  1.本卷要求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2. 听写句子。
  
  二、 听力测试
  
  从1999年开始,书写以8分的分值编进试卷,并通过“请将句子端端正正地抄在格子里”和“试卷写好后,评评自己的卷面,给☆涂上颜色”等要求细节,检测学生书写习惯。在实际检测中,由于学生书写速度的差异,导致做第二题受到影响,于是将抄写和听写进行合并,保留“书写不出格的评价要求”。通过要求细节的反馈,优化栏目布局。
  2.以能力达标为线索,促进题干要求优化
  在试卷的编制上,通过题干要求实现检测能力达标是命题的应有之义。试以案例12为例。
  案例1 仔细听词语,我会把听到的词语用“○”画出来。
  冰雪 水滴 蜂房 笑嘻嘻 万里无云
  懂事 照顾 观看 晒棉被 四面八方
  案例2 仔细听短文,我会把听到的词语用“○”画出来。
  辛苦 幸福 水滴 笑嘻嘻 笑哈哈
  共同 照顾 照看 春暖花开春风拂面
  案例1突出“听词语找认识的字”,将倾听习惯与识字能力检测结合起来;案例2演变成听具体故事找认识的词语,将倾听能力凸显出来。以识字为载体,将“听故事、认词语”与学习习惯的检测合并,实现识字能力检测的优化。
  3.以学情基础为基点,促进具体项目的活化
  命题的导向必须有利于学情学段目标的达成。如为落实课标第一学段“写话”目标,让第一学段学生敢于“我手写我口”,笔者将第一学段教材插图灵活运用,编成案例1,比分为10%~15%,将学生对素材的熟悉感和考试时特有的氛围资源进行整合,在批阅中强调是否有一至两句完整的话。
  
  案例1 第二册写话空间
  仔细观察,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做什么呢?请你用一两句
  话写一写。(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或“o”代替)
  
  二、 以课堂为阵地,促进“教考”互动
  
  考试在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进度的同时,也为改进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依据。因此,如何实现教考统一,实现课堂主阵地的作用?笔者试做以下尝试。
  1.让“问题”设置成为课堂与试卷的桥梁
  “教什么,考什么”,命题应课堂问题移植到试卷上,让学生产生有意义的联想,让教学资源在施考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验证。如第二册期末卷一篇阅读题的问题设置:先给这篇短文标上序号,再数数共有()个自然段。用“▲”做记号的自然段共有()句话;第一句主要写两只小鸟________。此题落实了低段“完整句”和“完整段”的知识,检验了日常教学;而第三个为题的施问,则在强化学习初步的概括能力。总之,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教师在课堂中关注教学问题的指向性和阅读材料的有效参与。
  2.让“材料”选取成为课堂与试卷的焦点
  “教教材”还是“用教材”使“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更具有现实性。在命卷中,阅读理解的材料来源如果忽视教材片段的选取,容易导致忽视教材的挖掘,弱化教材的呈现价值。因此,在《詹天佑》节选“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长200公里,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设计以下问题:
  1.帝国主义者“阻挠”的原因是。
  2.文中“要挟”的意思是“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请结合原文思考:当时清政府的弱点是_____。
  3.请你用20个以内的字,把读这段话的内心感受表达出来。
  本题抓住问题情境,搭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点,呈现考查学生运用已知探究未知并重构认知结构的过程,突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促使学生在品读教材上下功夫,在运用语言上下功夫。
  3. 让“整体”取向成为课堂与试卷的脉动
  语文学习是一个突破课时、单元、学期约束的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命题的过程应是一个沟通新旧课文,引导整体阅读,联系课内外的多维实践过程。如十二册期末命题:
  1.读着他回国说的第一句话,钱学森坚定的爱国信念跃然纸上。请在《别了,我爱的中国》找到支撑像钱学森等人信念的句子,并写下来。
  2.读了《祖国,我终于回来了》和《别了,我爱的中国》两篇课文,让我想起了一句古人强国励志的格言。
  [0]上述两题,在考查阅读积累深刻理解的同时,渗透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引导新旧课文知识掌握和实践运用,使教学的整理回顾与调整成为一种要求。
  
  三、 以主题为支撑,提升命题效益
  
  什么是主题教学?“它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多个文本间的碰撞交融,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通过主题编制,形成试卷的文化组块,使学生语言积累和储存得到有效的提取和运用。如案例1填写古诗改写所用到的应用文。
  话说贾岛在任主簿一职时,为寻找隐者,向太守写了一张___①___,到饲养员那里,写了一张___②___,借了一匹毛驴遍寻名山。一天,他遇到一学童,听说师傅不在家中便写了一张___③___。学童知道他的身份后,急忙写了一则___④___挂在树下,召集其他学童来听学。师傅回到住处,听说贾岛来访,还为学童上课,很是感动,写了一封___⑤___派人寄给贾岛。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
  本题通过古诗改编,提取“请假条”等应用文储存的记忆。检查的不仅是应用文的格式,更有学生准确把握应用文内在的语用功能。其实,学生学习语文课程,与“知识和能力”相关的,还有一个语文积累以及在积累的过程中发展语感、提高品味和审美情趣的问题。上述案例,通过主题组块,让语感在考试中丰富、转化、生成,从而提升考试的价值。
  
  四、 以生活为题库,实现资源扩容
  
  “教材提供的无非是个例子,”将与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引进试卷,引导关注生活,并借此改善学习环境,提升学习水平,是实现资源扩容的重要途径。如据中新江苏网《太湖爆发蓝藻》命题:
  1.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文中“飙升”的大概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让市民“一愁莫展”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家乡一直受水资源短缺困扰,如果水再受到污染,后果将不可设想。请你联系实际,写一则有关生态保护的广告语。
  以上命题重在引导“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如果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多向学生提一些真实的、有一定交际特征并能启发想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问题和材料,则有利于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其实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在用中学,学中考,突出语文学科实践性的特质,可以实现资源的扩张。如根据节日可建生活题库:“清明”含有大地复苏,清朗明净的意思,请想象爱踏青的妈妈会怎么说,爱放风筝的哥哥会怎么说。根据《直升机直抵汶川》可命题: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文中的“吉祥鸟”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从总参的命令中,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这些话题贴近生活,表达有的放矢,不仅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做一次客观上的检测,而且在考试中把最重要的东西留在了孩子们的记忆深处。
  简而言之,新理念下的考试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励师生发展的“水泵”;新理念下的命题不再是简单的考查记忆了多少语文知识,而是借助考试将隐性的语文素养显性化,促进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力养成,为教与学指引号方向。唯有如此,命题才有了其本质的教育价值。

标签:探析 命题 语文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