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托福 > 正文

[浅谈阅读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时间:2019-02-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进行创造性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潮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此,现代课堂不仅要使学生多渠道获得稳定和不稳定、静止和不静止的知识,同时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强调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文就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创造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作初步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与语言文字的学习相结合
  创造思维的产生和培养要有相应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没有坚实的基础,进行创造是不现实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把阅读教学的过程转换为学生主动从课文中吸取各种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过程中丰富知识、拓展视野、积累经验,才能为创造能力的培养开辟广阔的空间。所以,阅读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不理解语言文字,就抓住某个情节“发散”,那看似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则游离了语言文字的学习活动。
  其次,学生的创造活动,离不开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旧知识,离不开联想和想象。所以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联想和想象,促使学生根据阅读的信息,联系过去的经验,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把课文中的文字符号转换为生动感人的画面。如学习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可以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离别诗,想象王勃在写此诗的情景,或者联想到别的格言或警句来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诗的含义。这样学生既要检索已有的知识,又要发挥想象,对新旧知识加以重组,从而形成新的信息。
  二、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问
  现代教育的主题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善于发问。爱因斯坦曾说过:“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喜欢刨根问底的追求问题罢了。”这句话一语道破了创新的真谛:好奇心,问题意识和锲而不舍的探求是成功的前提。因此,我们要真正把创新教育落到实处,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培养学生敢问,善问。心理学证明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运用,不迷信课本,不崇拜权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突破传统观念,培养创造能力。况且“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十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出。在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指导学生以“能学―该学―愿学”为依据,提出问题,作学习的真正主人。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边读边思考:要提出什么问题,能提出什么问题,该怎样回答,这样激发学生的欲望,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活跃,主动学习获得知识,解决问题,亲身体验成功的乐趣,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尊重学生的观点,善于发现和发挥学生的特长
  创造性教学,是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以培养其创造力为目标的。在教学中,教师一般采取边缘指导的方法,即将学习的主动权、主要事件都交给学生,教师只是提出一些要求和方法指导。因此,教学中首先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鲁迅曾把学习比作蜜蜂采花酿蜜,认为学生学习过程是其自身思维加工制作的过程。一个善教者正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思考去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在解决问题时,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时间提出自己的设想,尝试解决方法。在这里,学生由于受阅历和知识所限,他们提出的设想和方法可能是幼稚的,甚至是荒唐的,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学习,恰恰相反,独特的、创新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潜力。心理学家斯坦博格教授在谈到创造力个性时指出:“有创造力的个体不是自动地接受已被接受的观点,而是愿意冒险去尝试新的观点,设想与过去有相当大差别的未来可能性。”在学习活动中,对于学生异想天开的想法,应尊重和鼓励,根据学生自身的特长,善加引导。这样学生感到自己的想法得到尊重,独特的思考得到赞扬,会使他们异常兴奋,特别是那些学习一般的学生,他们在这里也有充分发言的机会,有了自我表现的场所,因而受到所有学生的喜爱,促进了他们创造力的提高和智力的发展。
  其次是引导求同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现代教学观认为语文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是新型的师生关系,语文教育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它既不是教师要求学生绝对服从教师,也不是教师只能迁就学生,围着学生转。而应谁说的有道理、谁对就听谁的。在阅读教学中,尽管学生由于自己的知识、经验不同,提出的问题五化八门,就因此淡化语文教学的目的,而应把学生朝着正确的目标引导,在学生的探究中达到我们的目的。例如,对《拳打镇关西》的教学,学生只看到鲁达的勇武,而看不到镇关西的霸道,甚至认为鲁达无法律意识,而没有意识到《水浒》的目的,可根据课文的学习,联系学生日常的阅读及看过的电影、听到的故事来理解“官逼民反”这一主题。
  四、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来
  尽管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标准就是让学生提问题,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来。自学能力是其他各科能力的核心,具有自学能力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因为任何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知识,尽管“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不会自然转化为能力,知识再多也是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创造力的活体。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由教师在教学中有意用渗透或明示的方式,主动向学生介绍学习方法,使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逐步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自我索取知识的能力,达到教为不教的目的。美国一位未来学家曾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只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作为基础,才能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发挥创造力。
  当然,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还要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训练。因此,教学中要善于把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等各方面联系起来,变封闭的学校生活为开放式的教学,尊重学生的理解,促进他们自觉学习的悟性,认真做好“平等中的首席”,鼓励学生勤于动脑,积极参与,共同享受学习过程的快乐,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学生的创造力。

标签:浅谈 创造力 培养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