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委托书 > 正文

李开复导师_创业导师李开复:不可复制的VS可以复制的

时间:2019-02-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李开复自己在创业,而他的创业形式就是用尽可能标准化的模式去引导年轻人创业:让年轻人创业成本更低,创业成功率更高,拥有更好的企业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李开复既是技术发展方向的布道者、创业导师,又是精明的生意人。
  
  在
  中国,提及创业导师,我们无法回避李开复。尽管李开复承认成功并不可以复制,但他还是一手打造了创新工场。创新工场的玩法有些另类:李开复自己在创业,而他的创业形式就是用尽可能标准化的模式去引导年轻人创业:让年轻人创业成本更低,创业成功率更高,拥有更好的企业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李开复既是技术发展方向的布道者、创业导师,又是精明的生意人。从2009年9月至今,两年半时间,关于创新工场的争议尽管从未停息,李开复还是做大了:他的人越来越多,从最初的四人帮,到现在兵强马壮,核心团队40多人、工友200多人;钱越来越多,基金从最初的1500万美元,到现在已经到位的1.6亿美元和即将到位的7亿元人民币;地盘越来越大,除了北京海淀区政府提供的位于第三极大厦的2000多平米免租金写字楼外,创新工场还在2011年9月受邀正式进驻上海杨浦区中国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当然,项目也是越来越多、估值越来越高。创新工场投资孵化的项目和公司有39个,其中针对中国用户使用习惯打造的互联网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点心”据称估值已经达到5000万美元,Android手机助手软件“豌豆荚手机精灵”、社交问答网站“知乎”、轻博客社区“点点”也都进入了大多数年轻用户的视线……除了成为李开复的粉丝、创新工场产品的用户外,普通创业者究竟能从李开复身上及创新工场模式中学到什么成功经验?
  
  不可复制的李开复
  
   作为创业者,李开复从起步开始就是特殊的一个,可以说,他是站在云端上创业。他不仅有名校背景,还有在苹果、微软、Google的任职经历,他也深谙新媒体传播能量和传播技巧,并且善于制造话题,持久地吸引媒体的关注。新浪微博还在内测时,他就成了第一批名人用户,如今他已经成为新浪微博平台上商业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商业名人,近1000万粉丝让无数圈内大佬艳羡不已……这些光环背后是巨大的资源,而创新工场实际上就是一个便于李开复整合、腾挪资源的平台。
   2009年9月,在他辞职离开Google不到一个月,创新工场就启动了。他讲讲故事,就可以获得郭台铭、柳传志、俞敏洪等人1500万美元的支持;接着,他讲故事的故事被媒体广为传播;再接着,政府向他伸出橄榄枝……同样依靠讲故事,李开复早已在中国大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了无比丰满的人生导师形象:十几年、300多场演讲,尽管话题并不深奥,甚至时不时重复,他还是用带有台湾腔的普通话向千百万大学生传递了他的真诚。其间,他通过给大学生写公开信的方式成功地布了七次道。粉丝能给偶像带来的不仅是被需要的巨大满足感,还有极富张力的商业价值。创新工场初创时,7000多份简历主要是冲着李开复的名字而来的。
   2000年,在微软中国研究院工作时,由于招聘需要,李开复与中国学生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但初次接触的感觉让他非常不好,许多很聪明的同学会自觉不自觉地把成功与财富、地位和权力画上等号。“那段时间,我内心反复思考着这样一件事:‘近百年来,中国青年终于能够接受先进完整的教育,能够有条件专心读书并成为时代的骄子,他们理应成为融会中西的精英。但可惜的是,他们虽然有幸出生在自由选择的时代,但时代并没有赋予他们选择的智慧!’从那段时间开始,我就开始反复叩问自己的内心:是否应该马上开始竭尽所能地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理想?当一些好心人听到我有这样的想法时,都竭力劝阻我,因为他们担心我会被别人指责为‘多管闲事’和‘好为人师’……”
   作为精明的生意人,李开复创业成功了,至少离成功并不遥远;但作为创业导师,他并没有比同行走得更远。
   “新iPad上市期间,美国科技博客Gizmodo搞了个恶作剧。他们拿着iPad2去采访,谎称这是新iPad,让对方谈谈使用感受。意外的是,拥有诸多苹果产品的受访者们居然无法发现真伪,而是纷纷感慨新iPad速度快、机身轻、屏幕华丽……”李开复不仅转了这个段子,还举了一个类似的例子:“雅虎朋友告诉我:雅虎搜索结果只要挂上谷歌品牌,用户满意度大幅提升,让他们非常郁闷!”同样让李开复郁闷的是,有媒体及行业人士还会时不时表示出类似的担忧:创新工场的团队或项目一旦离开李开复营造的“资源池”,还有竞争力吗?这类担忧并非无厘头。创新工场的第一年其实并不华丽,李开复屡屡凭借自身的资源救场。当年稍微拿得出手的项目就是“点心”。其实国内很多小公司开发过类似的产品。但李开复却能在富士康的推荐下,带着“点心”直接去日本找到夏普公司谈合作。除了他,还有谁有这样的能耐?
  
  可以复制的李开复
  
   李开复的另一面,是可以复制的,可以复制的这一面成就了他不可复制的另一面。作为创业导师,这些也是他传递给创新工场团队的理念。
   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对前三次跳槽原因的解释,李开复总是这样告诉媒体,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在知乎上回答关于创新工场的愿景时,李开复这样说:我希望能够让中国的创业创投环境更有利于创业者的环境,而不是让天使投资人占他们便宜的环境;另外一个是能够打造若干个走向世界、有价值的中国公司。
   微创新:谁都知道创新重要,但任何创新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微创新,是在充分研究现有产品或需求基础上的局部改进。所以面对外界对创新工场不创新的质疑,李开复总显得很淡定,他更务实地鼓励团队找到这个市场里用户遇到的问题或痛点。
   工作效率要高:创新工场在招聘时,面试官多次提的一个问题是,如何避免自己开发的项目被诸如腾讯这样的企业复制?几乎成了标准答案的回复是,以最快的速度做出用户满意度高的产品。在创新工场内部有严格的时间管理制度。比如,给进入“助跑计划”的年轻创业者的时间为3个月。严格的时间管理制度是对抗拖延症、提升效率的有力武器。
   诚信:2011年11月,方舟子对李开复在母校任教时的职称提出了质疑,并成了当时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十几年来,被方舟子打假的名人无数,鲜有不伤筋动骨的。李开复最终坦诚地认错,不仅化解了污名危机,还给更多人树立了诚信印象。
   要有自己的团队:创业者一定不能唱独角戏,而要组建起相对稳定的团队。如何组建团队?李开复的搭档汪华给出的建议比较中肯。第一,要对自己的项目有信心,“如果只有一个人的团队,去找到合作伙伴,就是从‘杀熟’开始,一定要在你的熟人里找到。如果你连自己的同学、朋友都忽悠不了,你不要想忽悠大街上的人”。第二,越是难“忽悠”越是好事,一拍脑袋就加入的人要考虑他能坚持多久。
  对趋势的判断:创新工场的投资方向是如今最热门的领域:移动互联网、消费互联网、电子商务和云计算。在上升的行业,蕴含的机会通常会更多。
  
  不可复制的李开复
  海外学历:
  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博士
  政府关系:
  政府需要科技及创新概念,轻资产技术密集型公司符合各地产业升级需求,加上李开复的品牌,各地政府会以极其优惠的条件欢迎创新工场。因此如果在美国做一个一模一样的基金和孵化器,人工成本会比在中国多三四倍。
  商业资源:
  与平台级企业的高管关系、与投资人及机构的良好关系
  自媒体平台:
  1100万粉丝、5本励志书,300多场校园宣讲、“我学网”等立体传播平台
  从业经历:
  苹果、微软、Google的从业经历
  
  
  创新工场的模式
  
  你是技术牛人;手头有正在做或至少有相对成型思路的项目;但你缺这缺那,没有成熟的团队、缺钱、缺经验;带着你的项目进入创新工场后,你就可以选择团队成员、获得资金及技术支持;前提条件是,你自己及你的项目被接纳,同时愿意给创新工场一定比例的项目股份。

标签:复制 导师 李开复 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