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文明礼仪 > 正文

文明礼仪人民教育第三电子书

时间:2017-05-3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月考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月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38道小题,每小题0分,共0分) 应的。但在生产力已经很发达的今天。这样的观念在我国一些地方依然根深蒂固。这表明:

A.文化不一定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 B.文化具有自身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C.文化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 D.文化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答案及解析:

1.B

2.美国著名思想家爱默生曾经说过:“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由此可知,所谓的文化就是指( )

A.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的总和

B.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人们先天受教育的程度

C.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D.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的内容

答案及解析:

2.C

3.韩国某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星有更多关注,逐渐的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 ②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

③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及解析:

3.B

解析: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再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提高国际文化的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答案为B

4.

200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创作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能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阅读材料,回答18—19题。

18.“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是因为( )

A.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B.文化能够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C.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19.文艺要具有生命力,创作者必须( )

①把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②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把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作为最高价值追求

④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D.③④

答案及解析:

4.18.A19.C

解析:18.本题旨在考查文化的作用

B与题干无关,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C不正确;优秀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D不正确;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故答案为A。

19.本题旨在考查文化建设

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也是最高的价值追求,据此可排除①③;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5.

2014年春季开学起江苏省全面推行《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在全省1700万名未成年人中推进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强调“践礼修德,从小抓起”。此举反映了 ①文明礼仪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A .①②

5.C

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及解析:

【ks5u解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故①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故④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本题材料中“2014年春季开学起江苏省在全省1700万名未成年人中推进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强调‘践礼修德,从小抓起’”,既体现了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也体现了文化对人具有重要的影响,②③两项表述正确且符合材料主旨,故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

6.

随着大运河申遗成功,大运河山东段成为我省继泰山、“三孔”、齐长城之后的第四处世界文化遗产。南起山东与江苏两省交界处的大王庙闸,北到德州德城区第三店,流经我省枣庄、济宁、泰安、聊城、德州5市16个县(市、区),全长643公里。仅2015年春节期间,大运河沿线各大景区共计接待本省游客38.85万人次,直接旅游收入75.89万元,同比上涨22.8%,,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表明

①文化与经济是相互交融的 ②经济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

③人们体味文化离不开特定的活动 ④文化遗产申遗成功会免遭破坏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及解析:

6.C

解析:运河沿线各大景区共计接待本省游客38.85万人次,直接旅游收入75.89万元,同比上涨22.8%,,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是相互交融的,通过旅游体味大运河文化,体现了人们体味文化离不开特定的活动。②没有体现;④说法绝对。选C。

7.日前,全国各地网友发动了系列传递正能量的论坛和微博活动,“每天一条正能量”、“随手转发正能量”,得到网民的积极响应。是因为( )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②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反映社会阴暗面的文化就是糟粕④精神文明能促进社会发展

A.①③

7.B

8.好家风是传家宝。在家庭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受到长辈的思想品德熏陶,长辈一个无意识的举动、一句不经意的话,都有可能影响孩子。这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往往是 ( )

A.潜移默化的 B.深远持久的 c.被动接受的 D.没有目的的B.②④ C.③④D.①④ 答案及解析:

答案及解析:

8.A

9.2014年10月7日晚8点由浙江电视台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好声音》总决赛开播,晚会的举办让民众享受了一场文化盛宴。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②文化促进人的健康发展

③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①③ B.①② C.③④D.②③

答案及解析:

9.C

解析:晚会的举办让民众享受了一场文化盛宴。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有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③④符合题意;①②在材料中没体现。

10.烟台市牵手中国社科院共同建设烟台生态文明示范区,计划于2012年到2015年,重点培植一批生态文明示范村,着力打造以生态农业区、生态涵养区等为依托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示范基地,这将使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得到进一步加强。这表明

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决定经济发展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

答案及解析:

10.D

11.每逢中秋,人们常会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到春节,人们常会感慨。“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遇送别,人们常会勉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国文化就这样浸润着每一个炎黄子孙。这表明( )

A.文化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B.文化决定着人的认识活动和交往方式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

D.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答案及解析:

11.A【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中国文化就这样浸润着每一个炎黄子孙,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A符合题意;B知识性错误,文化影响着人的认识活动和交往方式,而非“决定”;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12.“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

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从上述观点中可见

①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人创造了文化,优秀的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③文化能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④文化能培养健全人格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及解析:

12.C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是决定,①说法错误,排除;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不是决定因素,④说法错误,排除。②③正确材料章反映了文化和人的关系,人创造了文化,优秀的文化也在塑造着人,文化能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②③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3.研究表明,中国电子阅读器市场到2015年的总出货量有望达到246万台的水平,同时销售额将突破3.2亿美元。巨大的产业蛋糕给电子书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这体现了

A.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B.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

D.为经济发展服务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答案及解析:

13.C

14.有人认为,偌大的中华,如果没有一种道德的凝聚力,那么各种啼笑皆非将俯拾皆是,一个没有独立文化的民族犹如一盘散沙,只能在屈辱中生存,在解体、灭亡的边缘徘徊。这一观点说明( )

A.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C.文化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B.文化的力量熔铸于民族的凝聚力之中 D.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 答案及解析:

14.B

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

一个没有独立文化的民族犹如一盘散沙,只能在屈辱中生存,在解体、灭亡的边缘徘徊。这一观点说明文化的力量熔铸于民族的凝聚力之中,B正确;其余选项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

15.目前,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正在逐步实施。丝绸之路古已有之,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贸易之路、和平之路和发展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之路,在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这充分体现了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③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篇二:2014版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时提升卷 新人教版必修3

【全程复习方略】(通用)2014版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

文化发展课时提升卷 新人教版必修3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阿拉伯人有长衫、印度人有纱丽、日本人有和服、越南人有奥黛。中山装曾作为中国人一度推崇的常式礼服,离我们的生活虽然有点遥远,但其文化的密码却在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得以保存下来,如人权思想、革命精神和民族复兴精神,它同时也承载着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感。这说明

( )

①文化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具有传承性和民族性

A.①②

C.③④B.①④ D.②③

2.作为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南宋就有《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后来民间流传最广的是《老鼠娶亲》的年画。民国初年,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发展成如今的挂历。这反映了( )

A.传统文化源于民间艺术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C.传统文化能够因时而变

D.中华文化推动社会发展

3.《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法律的形式加强对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文艺、传统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国之所以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是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

①是维系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②是我国民族身份和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④印证了人类文明的演进和趋同的历史趋势

A.①②

C.①③

B.②③ D.③④

4.下边漫画启示我们 (

)

A.继承文化遗产需要弘扬文化价值

B.保护文化遗产需要提高文学修养

C.繁荣文化需要创新人际沟通方式

D.发展文化需要搁置争议博采众长

5.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倡议:减少一点谋术文化,增加一点大爱文化;减少一些民粹文化,增加一些理性文化;减少一点复古文化,增加一点创新文化。为文化做这样的“减加法”,有助于( )

①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

②彻底改变传统文化

③传统文化顺应时代的变迁

④改变文化的多元状态

A.①③

C.②③B.①④ D.②④

6.下图中“教”字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教”字的右边象征一只手拿着一根“教鞭”(棍棒),左下是一个“子”字,左上两个是被“教鞭”抽打的象征符号,金文、小篆只是甲骨文略加变形而已,演变至楷体,字形变化较大。宋朝朱熹依据“教”的楷体字形训话字义:“‘文’‘孝’谓之‘教’。”这一演变告诉我们(

)

A.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要在继承中发展传统文化

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7.2013年2月,在文化部主办的“传统节日文化论坛”上专家们就传统节日空洞化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专家认为,节日和人一样,都是有灵魂的,“春节文化是一个典型的教育,祭祖、尊老爱幼,通过一系列仪式来完成。失去信仰,这个节日就名存实亡。”专家的观点强调了对传统文化中_______的继承。()

A.传统习俗

C.传统文艺 B.传统建筑 D.传统思想

8.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这给我们的文化启示是(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发展方向

B.实现我国文化发展就要根本改革现有生产关系

C.要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促进思想运动

D.文

文明礼仪人民教育第三电子书

化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摒弃传统文化的过程

9.2012年8月15日正式出炉的《2011年广东省居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广东省18至70周岁城乡居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0.5%,高于传统纸质书报刊阅读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1个百分点,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4.03本。上述材料说明( ) ①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成为现代文化传播主要手段

②新传媒在文化传播中日益取代旧的传媒,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加快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④现代传播媒体促进了我国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A.①③

C.②③B.①④ D.③④

10.(2013·太原模拟)潮汕文化既有海纳百川、敢为天下先的精华,也有急功近利、精明过度的糟粕,它使汕头经济特区三十年的建设,既有骄人的成绩,也有严重的不足,它还将在一代代的汕头人身上延伸下去。这种现象告诉人们( )

①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

②传统文化对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有决定作用

③文化具有遗传性

④每个人都需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

A.①②

C.①④

B.③④ D.②③

11.多年前,单身老人再婚,被视为给子女找麻烦;现在支持单身老人再婚,被写进了“新24孝”标准中。这表明( )

①孝文化的基本内涵已发生根本性改变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③要为孝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④进行孝文化创新必须博采众长

A.①②

C.②③B.②④ D.③④

12.2013年4月1日正式实施的《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对“百戏之祖”的昆曲、口口相传的吴歌、雄浑古朴的紫砂壶、憨态可掬的惠山泥人、精美绝伦的南京云锦、淡雅素净的南通蓝印花布等各具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作出了针对性的规定。这启示我们()

A.要发挥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影响的作用

B.要发挥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C.要对传统文化加以甄别、改造、剔除

D.要坚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6分)“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某校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建立张丽莉的专门网站及时介绍张丽莉老师的最新信息,不少师生在网站上参与讨论。张丽莉是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的青年女教师,在2012年5月8日的一次交通事故中,为救学生而受重伤,致使双腿截肢。2012年5月14日,教育部授予张丽莉“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要求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以张丽莉为榜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严谨笃学,勇于创新,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 运用教育在文化生活中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以张丽莉为榜样,向张丽莉学习的意义。

14.(26分)材料一 《道德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思想深邃,言简意赅,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无穷魅力。它不仅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块绚丽夺目的瑰宝,而且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1世纪的今天,古老的《道德经》所蕴涵的理念与主张,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其新的内涵。当然《道德经》里面也有一些消极的道理和理论,如不提倡竞争和主动学习等。

材料二 “君子和而不同”“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千百年来,“和”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而今,中国领导人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既扎根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又赋予了

其崭新的时代内涵,和谐社会理念不仅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理想追求与价值认同,而且也彰显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特色”的原则与取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非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严格等级制度下的“和谐”,而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并致力于共同富裕的新“和谐”。

(1)结合材料一说明如何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3分)

(2)阅读材料二回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与传统的“和”文化有怎样的关系?(13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民族服饰“承载着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感”,体现了文化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中山装“离我们的生活虽然有点遥远,但其文化的密码却在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得以保存下来”,体现了文化具有传承性;不同民族,服饰不同,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①④符合题意。②③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2.【解析】选C。月历与年画结合发展成挂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发展,C项正确。文化源于实践,A项错误;

B、D两项与题意不符。

【变式备选】儒家主张“仁爱”,有利于人与人的和谐;道家追求“天人合一”,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禅宗推崇“即心即佛”,有利于人的内心和谐??这些国学思想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由此可见(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国学思想应成为我国当代文化的主旋律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应被全部传承

【解析】选A。古代国学思想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A项符合题意。我国当代文化的主旋律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B项观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传统文化的民族性,C项不符合题意。D项中“全部传承”说法太绝对,应排除。

3.【解析】选B。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因为文化遗产的重要作用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②③正确。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①错误;④“趋同”观点错误。

【知识链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截至2011年,我国共有

标签:电子书 人民教育 文明礼仪 人民教育出版社电子书 文明礼仪教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