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五年级作文 > 正文

论吴镇的艺术风格及对后世画坛的影响 吴镇的艺术风格

时间:2019-01-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中国山水画至元代出现了一次较大的变革,在师承方面敢于吸收众家之长。在中国山水画的画风上有着划时代的贡献,吴镇在山水画方面的贡献在于把诗和画联系起来。为元代绘画以及以后的绘画风格树立了榜样,对后世的中国山水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吴镇艺术风格后世影响
  中图分类号:J20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当时的社会坏境下,吴镇能有如此的成就不愧是一位杰出画家,他广阔的胸怀使他能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社会的动荡,使得长期孕育其中的中国山水画开始其转型阶段,他的绘画也对后世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时代都会以他为顶尖的艺术形式作为其文化的标志。作为那个时代的产物和那个时代的象征。“元四家”在元代山水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吴镇在元代绘画领域起着划时代的地位。他的笔墨符号被后世所继承和发展。他的渔夫情节和竹、梅的绘画思想经历奠定了他不一样的艺术风格。
  一吴镇的生平简介及当时的时代背景
  在中国的山水画史上,吴镇是一位杰出的画家,同时对文人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吴镇(公元1280年-公元1354年)字仲圭,他以梅花自比,因在庭院周围,遍种梅花而自乐其间,自号梅花道人,也称梅弥沙或梅花和尚。浙江嘉兴魏塘镇人(今浙江省嘉善县人)。吴镇性情孤耿,志行高洁、隐居不世不喜接触达官贵显。家贫寒,以算命为生。除读儒书外,还对道、佛的学说颇感兴趣,在当时他与黄公望、王蒙、倪瓒合称“元四家”,其画风对明清山水画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吴镇出生的时候正是南宋灭亡的次年,有南宋的遗民情绪表现得尤为悲壮,由于当时蒙古兵的力量太强大了,所以在高压的政策下,南宋的遗民只能将心中满腔悲愤的情感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即文字和艺术作品。蒙古统治了中原,各族的等级划分很严重,但是,蒙古族人与汉人人数相比毕竟处于少数,所以蒙古族时常害怕有人存有谋反之心。因此为巩固其统治,至公元1286年蒙古统治者下令:禁止汉人、南人私藏兵器和类似兵器的器材,并且还禁止田猎(元朝时还将国人分为蒙古、汉人、色目和南人四类,实行严酷的歧视政策,并阻止汉人和南人掌权直到公元1315年才重开科举)。为了防止汉人和南人通过科举考试担任要职,还在科考时将本民族与汉人和南人的科目难度有意拉大,录取时的比例也有差别,而且汉人和南人录取后所任的官位也和他们本名族的不同,得不到应有的公正待遇,往往是汉人担任次要的职务,而蒙古人民则担任主要职务。在这样的民族歧视下汉人和南人很难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凡事有利也有弊,在当时严重的歧视和孤立之下反倒激发了他们潜心专研学习的兴趣,将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情怀寄托于自然,从而促进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使之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世俗的冷落让他们的才艺无法施展,并压抑着心灵,只有通过绘画作品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样就使元代艺术品所表现的思想在时代的背景下所展现出来。
  汉人对时运艰危感特别强烈,就借助艺术作品来委婉地表露出心中的不平之气,寄情山水则是他们最好的表达方式之一。在元代,由于画家不受重视且难抨击时政,又常以复古为信念,同时又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所以常常在画中表露自己的心思。就“元四家”中吴镇而言,对道、儒、佛家的学说都精通,所以,以他时常把这些思想融入进去从而使作品别开生面,意境深远,给人“画外之旨”。
  因此,时代背景,社会状况和内心的情感都能在吴镇的作品中委婉的展示出来。
  二容百家之长成自我风格
  吴镇胸襟宽广且为人洒脱磊落,外在不平之势在作品中都有所表现,吴镇喜爱渔父、墨竹之类的体裁,他所做的《渔父图》有好几卷,天空水阔,几只渔舟活动于天水之间。诗人有酒相伴,独钓寒江,江面平静。画家随意点染,意境深幽开阔整个世界好像在围着他转,变化颇多,画面动势栩栩如生。这既是画家心态的反映,也是画家在乱世的情感表达,更是当时热血男儿情绪时代化的体现。
  在师承方面吴镇深受董、巨然的影响。其中董源并不是文人画家,因为生活在江南,则表现江南的山川创造了平淡天真、苍茫浑厚的山水艺术画风。他能很好地表现山川气韵,但这种气韵也正是宋代以后的文人画家所梦寐以求的。从米芾开始,董源、巨然的画风才受到了大家的推崇。元代力求以董源、巨然的韵外之致为归依。
  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必须正确的去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背景和风俗概况以及师承来源对其作品进行分析。社会的不平等和地位促使了艺术家的精神和灵魂的感悟,使艺术品也在精神层面上有所创新。他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这和他自己的师承关系是分不开的。他十几岁时便开始学画,早年常临摹董源、巨然、李成、郭熙等名家的作品。五十岁以后,由于自身的勤奋努力,使他的画风逐渐成熟,自成一派。所以,其山水画意境苍茫对董源,巨然是下过很深的功夫,他自己则说董源画《寒林重汀图》笔法苍劲,世所罕见,因观其真迹,摹其万一近现代山水画家黄宾虹称:“吴仲圭多学巨然,易紧密为疏落,取法少异,要以董源,巨然起家,成名后世。”这充分证明了吴镇的才气与努力研习董源的山水画并形成自家的目的。除去董源、巨然外吴镇还继承了荆浩、李成、范宽一系列乃至南宋院体的山水画风。吴镇最大特点是他不仅取法荆浩、关仝,而且还吸收了当时一致排斥的的马远、夏圭的画风。当代著名的山水画家鉴定家谢稚柳先生曾说:“元朝的画派中只有吴镇组合了极端不同的技法,容纳了当时画坛都排斥的南宋骨体。”南宋院体画在整个元代倍受打击,特别在文人画中很少有继承院体画。但夏圭的边角式构图在吴镇的早期作品中也时有发现。如1338年的《松泉图》,1334年《秋江渔隐图》,还有《芦滩钓艇图》所表现的构图最为典型。可见吴镇对学问追求的炙热精神和他的广阔胸襟容百家之长,形成了清凉、蕴藉平实的艺术风格。
  三吴镇对山水画的贡献
  吴镇的广阔胸怀和求知的精神令人叹服,在文人画发展方面,吴镇擅画山石、竹石,且画大都自己题诗词。被后人称为三绝。
  吴镇的笔墨非常有神韵,他注重师法自然。公元1350年,吴镇为佛奴作《墨竹谱》,谱第十九说:“昔游钱塘吴山之阳,元妙观方丈后池上绝壁有竹一枝,而仰因息斋道人(即李干)写其与屏上,至今遗墨在矣。忆旧游笔想而成,以系奴,以广游目云。”是元初著名画家,他画竹不仅注意观察竹子的种类,而且还十分注重竹子的四季变化。吴镇还看李干的竹谱对其进行研究这种求真的精神,对吴镇画竹有很大的变化。吴镇画竹时,用墨之浓淡、干湿、粗细,将竹竿节,枝叶繁而不乱。一竿潇洒,得我真情,特别是用墨法,把墨分为七色,将竹表现得淋漓尽致。吴镇非常擅长用绢表现其酣畅的笔法。他的作品真正做到了“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又照顾到气魄”(清:吴昌硕语)在吴镇的画中,借鉴前人的经验和具有自己心灵特性的湿笔来表达心灵的山水,充分发挥水墨的特性。吴历评吴镇的画是“五墨齐备”盖仲圭擅长,非后学者所能指手“五墨齐备”是吴镇用墨的高超之处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其墨韵,这很好地表现了吴镇绘画的特色。观吴镇的作品,最大的成就还是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诗书相连
  元四家在绘画中创作追求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也是宋人提出“诗画一律”的师承。元四家精于画、能于书又工于诗,诗与画的结合在他们的创作中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画家凭借自己的丰富情感和对诗境的领悟,运用精炼的笔墨营造意境。如吴镇《松泉图》就是诗与画相结合的完美体现,是最典型的代表。近景是一片坡从树,中景是横空从世的松树与泉水,而远景则以草书古风诗城背景。整幅画的画风奔放写意,书风自由潇洒,画面主体形象,与诗融为一体。而题于画上的诗也起到了拓宽画面的作用,引发欣赏者的联想诗曰:“诗画相连,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诗情贯注于画意之中是相辅相成的,以这种绘画形式抒情,成为元人山水画写意精神的已达特点。
  2诗书画结合
  从北宋至元代是从“画法”走向“写法”的过程,在注重笔墨和造型的能力之外还注重本人对作品的情感表达,然而情感的注重使画家的主观能动性成了在创作中的主宰,这样画画使画家的自由性大为增强,写法取代画法,点、划不但是形式,更是画家心灵的表达。诗书画的结合更能增强画面的丰富韵味和美感。使作品富于内在的文人气质,表现出“空静”的灵性。与此同时,吴镇又是书法大家,尤其草书的线条激情回荡,犹如挥云转石,似游尤无端在结合他的诗句,就像是从高山上流下的泉水显得异常华美清新。
  3作品其内在的理气
  中国的山水画到元代经历了一次大的变革,元人画画开始注重笔上功夫,再加上诗书画在作品中的变现是作品不在像以前那么单纯,而是从绘画转移到移情寄兴的手段,借此表露出画家的自我个性。在吴镇看来:书画须在形似的基础上融入情感,方能得物之“真趣”,进入较高的境界“意”,因为,“真趣”与“意”、超逸与笔墨之外,更值得画家追求。而吴镇由于生活背景和对他追求一种“无人间烟火”的境界的影响,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和于万物之中“醉后挥毫写山色,岚霏云气淡无痕”(倪瓒题吴镇山水画),就是画作内在理气的表露。所以,观赏吴镇的画时,除清空山水阔的画面外,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达到忘我与相容的境界。
  四吴镇对后世画坛的影响
  在中国山水画的历史长河中,吴镇对后世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在当时,吴镇的绘画是不受人们的看重的,董其昌在《容台集》中有一段记述:“吴仲圭本与盛子昭比门而居,四方以金帛求子昭画者甚众,而仲圭之门阗然,妻子颇笑之。”(盛子昭即盛懋,嘉善籍,也是元著名画家,现故宫博物院内存其作品)可见当时吴镇门庭冷落。连妻子都笑他,好的艺术往往在孤独中产生,是永远也不会被人埋没的。“苍苍莽莽有林下风气”的独特画风在其身后。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提高和对艺术的理解,经过时间的考验,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到了明季,屠隆的《画笺》、王世贞的《艺苑卮言》和项元汴的《蕉窗九录》等论著中,都提出了赵孟、黄公望、吴仲圭、王蒙为“元四家”之说,明显突出了吴镇在中国画史上的地位。后因陈继儒、董其昌等人不满赵孟变节仕元就让倪瓒替换了赵孟,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元四家”。在明清到民国的画坛大家中,几乎所有的画家都师从过“元四家”,被称为“明四家”之首的沈周晚年独推崇吴镇,称“梅花庵主是吾师”其中文征明也对吴镇特别尊崇,技法画风也深受吴镇影响。到了清代,著名的有“清六家”、“四王”都学过吴镇的技法并临摹过其作品。清代著名画家石涛、石溪、弘仁、朱耷亦受到过“元四家”的影响,近代画坛宗师黄宾虹先生学画也是从石溪、石涛入手的,他对“元四家”非常推崇,曾讲“论古今画者,多在江南,元季四家登峰造极”。现代绘画大师张大千对吴镇心驰神往,早年在吴镇故里魏塘居住三年,在1931年张大千兄弟和黄宾虹、熊松泉还在吴镇墓前留影以示“高山仰止”的敬仰之情,他的为人、画风和对艺术精神的执着与追求对后世的巨大影响不可磨灭。他的辉煌和光芒仍然照耀着世人前行。因此,对吴镇山水画艺术的成就董其昌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在题《临荆浩渔父图并题诗卷》中写道:“梅花道人画都仿巨然,此又自称师荆浩。盖画家酝酿顾无所不能。与古人为敌乃成名家也。”因此,他走过的足迹引领了后人。
  “碑碣斜阳外,风流异代看”这句是清代郭频伽《梅花庵仿吴圭墓》诗,他道出了后世人们对吴镇的无限崇敬之情。
  
   参考文献:
   [1] 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2] (清)吴起贞:《书画记》(卷六),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3] 张春记:《谢稚柳谈艺录》,河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4] (清)吴历:《墨井画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5] 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之十九),中国书画全书(第七册),1682年版。
  
   作者简介:梅金星,男,1987―,河南固始人,河南师范大学美术院美术学专业2010级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中国画山水画技法与理论。

标签:画坛 后世 艺术风格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