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小学生周记 > 正文

唐代诗人死亡意识最明显_诗人的时间意识

时间:2019-02-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古罗马哲学家赛纳卡曾说:“一切都不是我们的,而是别人的,只有时间是我们自己的财产,造物主交给我们,归我们所有的,只有这个不断流逝的、不稳定的东西。就连这个东西,谁只要愿意,都可以把它从我们手里剥夺走。”对这一点感触最强烈的是诗人,实际上,诗人的抒情很大程度上就是基于这样一种时间意识。
  阎志便是一位对时间进程十分敏感,且有着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的诗人。这从他把自己的诗集命名为《明天的诗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可以看出来。翻开他的诗集,诸如《今天》、《明天》、《未来》、《岁末》、《夜晚》、《老去》这些直接显示时间进程的题目,以及《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清明》、《端午》等标明季节与节气转换的题目比比皆是。他的组诗《今天》更是展示了丰富的时间形态,每一首均以《1:00》、《2:00》……《0:00》等具体的时间为题,记下了抒情主人公一昼夜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这一天是在烦躁、平庸中度过的,诗人只能把美好的希望寄托于明天:
  今天就这样过去/都将归于寂静/而明天有无限可能
  是的,明天,太阳照常会升起,但不会只是今天的重复;明天,是今天的延续,但也在萌生着新的因子。即使过着平庸的日子。明天也会给人带来憧憬和希望,带来些微的亮色。诗人就这样怀着美好的期待和对明天的向往,孤独地行进着、求索着,发出自己的歌吟:
  那条道路依稀可见/出发吧/朝着未定的前程那是我们的方向/出发吧/……/只有出发才不能停留/只有不停留才能接近/绝对不属于我们的那片原野与金黄
  ――《出发》
  在这里,原野不只是土地,金黄也不只是一种色彩,更是一种美好理想的载体与象征。诗人憧憬着“崭新的土地”、“崭新的人群”、“崭新的精神”,向着那片原野与金黄、向着明天,出发了。在商品经济与大众文化的红尘滚滚而来,人们的物欲膨胀、道德滑坡的时候,诗人发出的这种充满理想主义的呼唤,无疑是弥足珍贵的。
  阎志对时间的敏感,使他在现实人生的谑笑欢歌中,听到了沉重缓慢的死亡的钟声。在《明天的诗篇》中,死亡的旋律反复出现:“我老了/我终究会在一个雨后融进泥土,等待着/若干千年的风化,等待着/一阵风将我吹散在风中摇曳,在风中/看着时间四处飘散”(《清明》);“人类就是这样无能为力,就这样无能为力地老去/让不可收拾地老去,陪伴我们,走进明天”(《老去》)。他甚至为自己写下了一篇墓志铭:
  这里安放着的不是一具灵魂/而是一首诗歌//我正走向遥远的海/我收拾着一路的风与落叶/我为路人打扫着黎明与黄昏//我很宁静/很安静地写着我永远的诗歌/很安静地想着我所爱的一切/然后死去
  墓志铭是一种严肃、精粹的文体,包含对逝者生平的概述与评价。诗人为自己撰写墓志铭,与其说是给自己盖棺论定,倒不如说是用一种特殊的形式来描述自己一生的最大梦想。

标签:诗人 意识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