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小学生作文 > 正文

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小农户策略:农产品供应链

时间:2019-03-0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在农产品供应链中,核心企业一般都愿意与大的农业组织而非小农户合作,小农户在供应链管理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本文结合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小农户流通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农村小农户参与农产品供应、降低流通成本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农产品供应链小农户策略
  农村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底层缩影,农产品物流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增收促销的作用。人口众多的小农户参与,不仅可以丰富农产品供应链的流通环节,而且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市场运行的效率。因此,充分发挥小农户的流通积极性,加快构建农产品双向供应链,有利于繁荣城乡广大市场和增加农民的收入。
  
  一、“二元结构”理论下的小农户界定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胡定寰教授的观点,可以将农产品按“二元结构”理论进行分类:安全优质农产品、普通农产品。它们的区别是:安全优质农产品――零售经营者为现代超市;专门供应商可对其经营的农产品溯源,以控制其安全和质量。普通农产品――零售经营者为个体商贩;经由批发市场供应的农产品,难以保证其质量和安全。
  依据这一理论,我们可以将小农户特指为:农产品的普通生产者和提供商,生产种(养)植规模小,生产投入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相对缺少市场信息,属于农产品生产流通和销售中的弱势群体。合同履行意识、食品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都相对比较淡薄,自身生产资源和物流资源的优化和循环利用率都很低,主要的流通销售场所为广大的批发市场或农贸市场,流动性强,离散度大,技术管理层次较低。
  
  二、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小农户流通现状
  
  农产品的价值最终要在市场上得以实现。小农户的农产品流通是指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零售出去为止所经历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经历一次或多次的“买”“卖”或转手之后才能够完成。小农户是灵活的农产品供应链的参与者,但不是主体参与者,在农产品供应链的主流过程中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我国广大农村一直以来,重生产、轻核算,粗放经营。农民为能获取经济效益,往往只在生产投入和产品销售上精打细算,却往往忽视了物流过程中的潜在利润。小农户往往自己跑运输或自办物流,单打独斗,没有形成相应的供应链整合协调规模,物流成本高,结算下来的利润非常薄。
  小农户的农产品流通的最大问题是各种安全问题和渠道问题,包括双向的农村对城市农产品的供应和农村消费者对种子、化肥、农药和农机等农用物资的需求安全和渠道成本。据我们对四川省绵阳市的综合市场、蔬菜批发市场和自贡川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调查,大的综合农贸市场,年交易农产品可达45~70万吨,年交易额4.5亿元,每天进出的车辆要达100多车次。市场入驻商家大致在340~600余户,他们每天忙着从各地供应商和小农户处收货,再批发给来自各地的小批发商。据市场管理部门介绍,市场内仅水果日交易量就达 600 余吨。主要是单个的个体对自己的产品的运送,以及为小规模采购和长期习惯的老客户的定点购买的直接送货,等等。这些送货都是原始简单的配送关系,人们在凭着长期以往的经验进行着。下表是市场主要农产品的年进出数量统计(单位:万吨)。
  结合我们的城乡市场调查,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小农户流通的主要特点和问题是:
  1.在组成结构方面。小农户往往是分散的小农生产者,是家庭经营而非企业化运作,人均生产规模是几分到一亩地,相互间缺乏合作基础及利益驱动。同时由于受限于市场信息(流通、加工、销售及市场价格等)的传递所限,往往出现盲目生产者居多,产品滞销,或低价销售,整个物流渠道和流向都处于无序状态。
  2.在运输方式工具方面。个体运输业户和小农户的产供销是典型的运输线路松散型,其中以线状拓扑结构为主要的物流和配送网络,甚至沿着公路线进行销售。由于货源在农村田头,其物流几乎均是以农用汽车、大货车、三轮汽车、摩托车等为主要载体,以“裸露运输”的自然物流形式为主体方式,传统“四散”(即散装、散卸、散存、散运)的作业运作方式相当普遍,各种交通安全和对环境的破坏情况都比较严重。运输的主要品种是与城镇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蔬菜、水果、肉类、粮油、活家畜家禽、花卉等其他农副产品,当然还有回流的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民生活消费品。
  3.在食品安全保障方面。由于存在大量小规模经营的农户和小的农民生产企业,食品分级和包装技术水平奇低,不少产品都是凭人工感觉进行处理,致使引发的有机物污染、致病微生物污染、重金属污染的现象比较普遍,溯源管理相当困难。加之缺少严格的市场安全准入管理,并经过多次集散,大量伪劣产品堂而皇之进入不规范小而分散的市场;同时由于规范化管理的企业在食品供应链中的主体地位尚未形成,给小农户以灵活机动的投机空间,食品安全保障非常困难。我们对绵阳市农产品批发市场最近的一次抽查结果显示:
  4.在抗风险的能力和收入保障方面。小农户搞流通的抗拒风险能力是比较薄弱的,货源以自已的种养殖为主,辅之以一些转买倒卖。由于我国的农产品价格一直较低,要想赚钱一定要做到低成本运行,但运费、过桥过路费、燃油费一旦有所变化,对他们利润的冲击是比较强烈的。小农户大都受制于大农户、大的农产品供应商、专业农村物流协会组织,市场一旦被恶意操纵,小农户往往贱卖贵买,血本无归。加之地方保护主义也使得一些地区的工商、质检、食品卫生等部门对进入本地的外地农产品超严执法,对跨地区的农副产品外销设置障碍重重,容易挫伤了小农户的经营积极性和增加了流通成本,物流增值能力十分脆弱。
  
  三、小农户参与农产品供应链的策略
  
  供应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链条中各环节是利益共同体,是相互合作的伙伴,而小农户基本上是各自为政,他们要参与农产品物流过程,就必须要适应这个协作特点,并朝这方面努力引导。帮助农民增收是壮大农产品供应链的主要目的,尽管小农户不是供应链的实力角色,但也要防止利用某些政策的制定和不正当竞争,将小农户排斥在了价值链之外。应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农产品的供应链中来,并适应和熟悉其中的运作管理规则。
  1.不断调整和增强小农户参与市场供应的素质能力。一般来说,小农户对市场的获取,不是靠品牌和特色,而是习惯于利用自己的运输灵活性和低价倾销中低档位的产品来获得对市场份额的占领,参与心态以短期获利了结为主。
  农副产品的市场份额竞争是比较激烈的,而农村物流市场一直以来是以城市(镇)为中心的。小农户要参与这块农产品的供应市场,必须首先注重遵循地区市场交易的规则,改善运输条件,充分发挥自身灵活机动的优势,密切注意各大供应商的动向,没品牌但最好能突出自己的特色。并充分利用内外关系和中介桥梁的信息,运用一些技术工具来减少市场的不确定性,不断调整和增强参与市场供应的能力。
  2.小农户参与市场供应,首先不应想到的是去竞争,而是寻求共谋与合作。一般来说,小农户搞供应物流是在夹缝中生存和发展的,他们是不具有与专业农产品供应链商相抗衡的资源、资金、市场关系、生产加工能力和营销能力的。他们多数仍将目标定位于农村分散的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游离于城市超市或专业化的供应链市场之外。其主要原因,一是资源竞争力弱,二是不熟悉城市贸易的渠道。
  合作是竞争的必经之路。中小农户要进入城市市场,进入农产品的供应链过程,首先应该想到的不是去和专业的农产品供应商相竞争,而是应该去寻求合作,共谋参与。小农户参与农产品供应市场的最好的途径就是首先利用供销社、合作社、产品协会作为桥梁,甚至还可借力各种市场关系,尽快实现与农产品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的洽谈与合作。
  3.寻求大供应商的兼并和指导管理,成为供应链的下游商家和源产基地。小农户要有效率和有效益地参与农产品的供应链,还可以通过参股、被收购、被兼并等方式参与到专业供应商的经营管理中去,成为流通企业的生产基地和下游供应商。有专业企业的标准运用和现场指导,必将激发小农户在农产品的品种、营养、色泽、口味、保鲜、包装等方面全面改进和资金投入,开拓出更加广泛的盈利空间。在利益机制上,我们推崇实行农民增收与技术人员获取报酬相结合,并突出小农户的利益。但据我们调查,在目前在受过培训的农民中,90%以上学的是种、养殖业技术,而受过农产品加工、营销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的则更少,甚至不到10%。说明这方面的潜力还很大。
  4.将一定区域内小农户结成外销联盟,实行一条龙运作,达到“薄利多销”的共赢目的。由于地域、习俗和规则的限制,小农户并不一定总是能够得到供应商的支持和联营。可以以乡、村、社甚至多个家庭为发起的区域边界,以集约型运输供应为目标,组织分散经营的小农户联合进入大市场,形成一定规模和影响的农产品外销联盟,通过“农户+农户”、“家庭+家庭”、“收购站+农户”、“产品专业协会+农户”等形式,并可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指导和参与,资源共出,联合作业,实现家庭、田间地头与市场的一条龙运作,达到渠道共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5.小农户应以规范的市场和城市超市为目标,确保农副产品上市的质量安全和地方特色,通过配送中心参与农产品供应链市场。近年来,超市正逐渐成为消费者与优质农产品的对接平台。更多的农户和农业企业也更注重选择超市作为销售农产品的渠道。据我们调查,一些大型的超市仅年生鲜类农产品销售就占整体销售总额的五分之一。农产品的出路一定要以超市为目标,才能获取更大的利润。超市是靠产品的质量和品牌来维持其生存的,小农户必须克服这两点致命的缺陷,形成“小农户+配送中心+超市”、“基地→加工→规范的市场”等的模式,以配送中心为桥梁,建立零售商与农户之间双向的信息交流,保障运输链的完整快捷,并为“订单农业”打下良好的市场基础,要体现循环物流经济的特色。这是帮助小农户增收的最优选择。
  6.政府及相关管理机构应充分体现出扶农职能,为小农户的农产品流通开辟方便捷径。一方面,政府在制定物流产业政策的时候,应给予中小农户必要的扶持和政策优惠;另一方面,要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搞好农产品市场的配套服务,如装卸、贮藏、包装、加工基础设施建设,在粮食、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集中产销区,改、扩建一批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逐步引导和整合小农户走社会化专业化之路。同时,政府应积极发展适宜小农户的新型流通组织,完善市场流通环节的农药残留检验检测设备、信息发布、电子结算以及污水垃圾处理设备设施的建设,鼓励小农户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环节实施“绿色证书”,搞科技入户直通车,对来自小农户的产品食物作标准要求和处理。
  
  四、结束语
  
  总之,农户是农村供应链物流的起点,特别是小农户更是一个庞大分散的供应源。单靠小农户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是难以改变在供应链中的弱势地位的。既要鼓励,还要扶持,更要规范。基于供应链系统思维下的各种力量(核心企业、政府、农民组织、产品协会及超市等)的支持是对小农户的一种资源投入,它能帮助小农户增强市场适应性,提升竞争力,并凭借供应链的优势使农民达到增收的目的。当然,这种资源和政策的投入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小农户的思想意识和营运方式的转变。

标签:农户 农产品 策略 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