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写人的作文 > 正文

[景点地名翻译原则初探] 会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时间:2019-01-2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内容摘要】外国游客来到中国观光旅游,常常要游览著名的风景名胜古迹。景点地名的翻译就成为必然,如何翻译好它们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对中国景点地名的英译原则做一些探讨。
  【关 键 词】景点 名称 翻译
  
   一、引言
   景点是指风景优美或有古代遗迹等的地方。景点不仅山美水美环境美,而且往往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是游人观光旅游的重点目的地。外国游客来到中国观光旅游,往往要游览著名的风景名胜古迹。因此,景点地名的翻译就成为必然。怎样才能翻译好中国的景点地名呢?
   人们经常发现,中国景点地名有的音译,有的意译。如:故宫the Imperial Palace乾清宫The Palace of Heavenly Purity,坤宁宫The Palace of Earthly Tranquility,而“雍和宫”是Yonghegong Larmasery;天坛Temple of Heaven,天坛公园Tiantan Park;潭柘寺Tanzhe Temple,归元寺Guiyuan Buddhist Temple,甘露寺Sweet Dew Temple;天池Heaven Pool,滇池Dianchi Lake;十八池Eighteen Ponds,八大处Badachu;北海公园Beihai Park,南湖公园South Lake Park。什么情况下音译?什么情况下意译,怎样把握?是否有一些基本原则呢?
   二、地名的结构
   一般来说,汉语地名基本是由专用名和通用名构成。尽管有人把汉语地名结构细分为五种类型:1、“专名+通名”型。2、“专名+通名+通名”型。3、专名型或通名省略型。4、附加型:在通名类语词或专名类语词上附加表方位或数字等成分。5、多层结构型:是两个“专名+通名”型结构叠加而成的,(https://www.省略/Article/Class3/Class6/7099.html)
  尽管汉语地名结构课细分为五种,但是,其本质上还是“专名+通名”的变体。首先看“专名+通名+通名”型地名,如石家庄市,万县市。在这类地名中,第二个原通名,即“石家庄”,“万县”中的“庄”、“县”均已作转化为“石家庄市”、“万县市”这类地名的专名部分了,通名“庄”、“县”已经丧失了它们的指类功能。再看附加型地名。在附加型地名中,表方位或数字的附加成分,必须翻译成对应的英语,如南卡罗来纳South Dakota,北卡罗来纳North Carolina,三峡The Three Gorges.如此来看,汉语地名本质上还是由专名和通名构成。“专名”表示某地的自然地理特征或人文地理特征。“通名”用来指称某地的地理性质和地理类型,如“省、市、街、路、河、山”等。
   三、地名的翻译方法
   地名的翻译方法是,专名按照汉语拼音音译,通名按英文文字翻译,分开书写,如:黑龙江省Heilongjiang Province,石家庄市Shijiazhuang City。如果一个地名的专名和通名都是单音节词,翻译时应将通名看作专名的组成部分整体进行音译,然后再意译通名,分开书写,如:恒山 Hengshan Mountain,淮河the Huaihe River,巢the Chaohu Lake,渤海the Bohai Sea。(连益,1999)
   四、景点地名的翻译原则
   景点不仅风景优美,而且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正因为如此,景点地名的翻译也应不同于一般地名的翻译。季绍斌(2004:1)认为汉语中景点名称的译法主要有:(1)拼音+ 直译如:豫园Yu Garden,龙华塔Longhua Pagoda,漓江Li River,少林寺Shaolin Temple;(2)拼音+拼音+直译,如:太湖Taihu Lake 泰山Taishan Mountain;(3)直译+ 直译,如:玉佛寺Jade-Buddha Temple,虎丘Tiger Hil,钟楼Clock Tower,碑林Stone Forest。(杨晓军 廖莉莎,2010:53)提出,地名的翻译应遵循“音译为主,适当意译,照顾通译”的原则。总的看来,专家们提出的是地名的翻译方法。但什么情况下采用音译,什么情况下采用意译,并没有具体指出。景点名称的类型较多,译文受众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有些景点名称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译名,有些则需要突出反映其内涵,还有些需要顺应受众。既然这样,那么,针对这些不同情况的翻译原则和方法也应不同。什么情况下音译,什么情况下意译,应有一些基本原则。我们认为,景点地名的翻译一般须遵循以下原则:
   1.顺应原则。在翻译那些外宾或多或少在国内外媒体中听到或看到,已为受众所熟悉,一般按照“顺应”的原则翻译,采用“约定俗成”的译法,可以音译、意译,或音译+意译。比如天安门、圆明园、北海(公园)、玉渊潭、紫竹院等地方,外国人最初是凭借它们的语音了解它们的,根据“顺应”原则,要音译成Tian’anmen,Yuanmingyuan,Yuyuantan,Zizhuyuan,Beihai;而像天坛、故宫、颐和园、西湖、香山等地方,外国人最初是凭借其外语名称接触它们的,所以要意译成Temple of Heaven,Imperial palace,Summer Palace,the West Lake,The Fragrant Hills.
   2.内涵原则。景点的名字往往还带有一定的含义。对景点来说,人们不仅要知道它叫什么,还要知道它是什么。因此,翻译那些带有含义的景点地名时最好意译。只有意译,才能反映其深刻内涵。例如苏州的拙政园,假如我们把它音译成Zhuozhengyuan Garden的话,译文只不过说明它是个园林,而没有反映其中的内涵,如果意译成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外国游人就不仅知道其性质,同时也了解其名称的含义了。“八大处”仅音译成Badachu,其内涵意义就一点儿也没反映出来,远不如翻译成The Eight Scenic Spots好。(刘忠,2009:3)
   3.针对性原则。在翻译那些外国游客对其印象是凭借其语音形式建立起来的景点地名时,以及广播稿、回答外国游客就地点的询问等针对听觉的材料中的地名时,采用音译为好。因为他们仅知道这些地名的音或者对这些地名的音更熟悉。当他们要去这些地方或了解这些地方时,需要凭借这些地名的拼音形式,如问路,Where is Wangfujing( Tian’anmen)?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建立起对这些地方的联系,或得到准确的答复。这时候,只有采用音译,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同理,中国人到了纽约,要去“百老汇”,他必然要说“百老汇”的英语Broadway,不能说Where is Bailaohui?因为美国人不知道Bailaohui指什么。在翻译仅供视读的文字材料(包括纸质版和网络版)中的景点地名,还是意译为好。比如在介绍北京景点的文字材料中,景点地名“十八池”翻译成Eighteen Ponds就较好地反映了景点的内涵。翻译那些既针对听觉,又针对视觉的材料时,则最好音译加意译。如八大处译成Badachu―the Eight Scenic Spots,不仅能针对游人的听觉需要,而且能反映景点的内涵,对游客的吸引力是Badachu这个音译无法媲美的。而那些语音形式不为游人所熟悉,即不针对听觉需要的地名的翻译,还是意译为好,如“濂泉响谷”翻译成Waterfall & Echo Valley。
   中国景点地名的翻译可以音译,可以意译,也可以音译加意译,完全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翻译目的是让外国游人了解这些地方。由于景点的类型不同,针对的对象也不同,因此,翻译原则和方法也应不同。一般而言,在翻译那些为外国人所熟悉,外宾或多或少在国内外媒体中听到或看到的地名,一般按照“顺应”的原则翻译,采用“约定俗成”的译法;在翻译针对听觉的地名时用音译;在翻译那些需要突出其内涵的地名时,用意译;在翻译“八大处”、“拙政园”这类景点地名时,最好音译的同时加意译。
  参考文献:
  [1]杨晓军,廖莉莎.东西方地名文化比较及翻译策略[J].中国地名,2010(9).
  [2]季绍斌.涉外旅游翻译中地名的英译问题[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3]连益.中国地名英译的几点注意事项[J].中国翻译,1999(3).
  [4]汉语拼音中国地名手册[M].测绘出版社,北京,1982.
  [5]刘忠.必须重视北京地名的翻译――对网络英文版eBeijing中北京地名翻译的调查[J].语文学刊,2009(2).

标签:景点 初探 地名 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