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写物的作文 > 正文

学生素质教育平台登录 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培养优秀舞蹈人才

时间:2019-01-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职业舞蹈艺术应实现新的跨越,教改的核心目标是加强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的密切结合。应通过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并通过艺术实践对教学效果加以检验,以此提高学生的基本艺术素质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舞蹈教学,实践,结合,训练,方法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职业艺术学院的舞蹈教学怎样提高效果与质量,为社会需求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是我们必须攻克的核心性课题。笔者长期从事舞蹈教学工作,通过对表演与实践的探索思考后深深体会到:精心排练舞蹈教学的剧目,并加强学生实践锻炼极为关键。本文仅对此谈两点粗浅的认识。
  1.舞蹈教学必须加强与表演实践的结合
  舞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设法缩短排练室与舞台的距离,一定要在重视技巧训练的同时,重视学生对于舞蹈所表现内容的理解。从刚入学,学生上第一堂舞蹈课时就要培养他们热爱舞蹈的感情。在教学内容中,教师要运用某部分动作多编一些表演性组合,以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为将来的舞台实践奠定基础。例如“揉背组合”,就是以赞颂草原、热爱家乡为主题思想内容的表演组合;“单项指与周身各部位混合训练”,就是表现在黑暗的压迫中挣扎、渴望着光明、祈祷幸福为主题思想内容的表现组合等。
  1.1 教学剧目与教学进程紧密结合。为了能更有效地实施教学剧目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还必须了解它的一些特点。如果课堂教学是横线前进的话,那么剧目训练就是纵向深入。可以从剧目总体风格要求、人物形象的外在造型、内在性格、情感发展、特定服饰道具、舞台空间等许多方面向学生加以说明、分析,加深他们的理解;对剧目要求的特殊舞步、技巧进行专门的训练。这种多方面的、集中的训练只有在剧目排练中才能达到。
  1.2 应注重教学剧目排练的科学性与完整性。学生要完成剧目表演必须涉及诸多因素,一是表演技巧的专门训练;二要改变音乐只是训练伴奏的概念;三是通过各种剧目训练了解和掌握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舞蹈;四是在剧目的训练、演出过程中,对一个剧目从课堂编排到舞台演出的各种环节程序,以及对服装、道具、布景、化妆、舞台设施等都要有一个亲身经历实践的过程,使学生提前逐步地了解和掌握舞蹈表演艺术的特定性,增强编导、演员以及舞台工作人员的合作概念,为将来的舞台实践打好基础。
  1.3 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舞台感。要让学生明白,教师站立的一面就是观众,在训练中的一招一式、一起一伏、一反一正都是将自己最美的舞姿和造型选择最恰当的角度展示在观众面前,要注意自己的情绪与观众的呼应相一致。因此,在课堂上,笔者要求自己的示范动作要一丝不苟、严格准确、力求完美,唯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钦佩、羡慕的心理,从而增强他们追求、模拟的欲望和对舞蹈艺术的兴趣与热爱。应当明确,我们学生学习的目的决不是做一个掌握了舞蹈技巧的匠人或艺人,而是要成长为具有较高艺术修养和较强表现力、创造力的舞蹈艺术人才。只有注重利用艺术实践的机会,才能较快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舞蹈教学必须强化剧目表演中的动律训练
  一个民族的舞蹈之所以能够独立存在,是以其动律为基础的。动律是舞蹈风格的核心,动律是这个舞种与其它舞种区别的根本标志。如蒙古族舞蹈主要有六种动律,即:圆绕动律、扭揉动律、横摆扭动律、起伏动律、反射动律、点顿动律。如果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了这些动律的特点,那么也就掌握了蒙古族舞的风格。在教学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2.1 应使学生明确动率来源。讲清楚每种动律的来源,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圆绕动律,就可以从草原牧民的生产、生活、习俗中找到舞蹈中圆绕动律的例证。学生有了理性的认识,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每种动作的特征。
  2.2 应强调内外统一,防止单纯做动作。在教授动作时,教师应积极启发学生,调动他们的内在感觉。例如,笔者排练蒙古族《顶碗舞》中,编导运用了横摆扭动律,它很好地体现了蒙古族悠扬、深情的性格特点。“横”是指动律方位始终都在横线的左右方向上;“摆”是指双手在横线上左右、上下摆动;“扭”是指腰随双手的摆动而左右扭动。合起来就叫“横摆扭动律”。这一动作,稍会舞蹈的人谁都会做,但又不是谁都能做好。在教授这一动律时,要用语言去启发学生,让他们用动作和神情去体现蒙古民族所具有的那种含蓄、稳健、端庄的美。
  2.3 要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反复进行。动率训练应从单一动作开始直到各种组合动作,严格精心的进行训练,使学生逐步达到动作准确规范、从容自如、潇洒优美,让内心的感觉传达到身体的各部位,直至手指尖都应充满音乐感。比如学习《顶碗舞》的学生来自各个地区,他们的训练水平、演技状态高低不同,有的也没有蒙古舞的训练基础,因此,我们就应该引导他们明确:为什么要排这个作品?为什么要你们来演这个角色?此时为什么要热情洋溢?为什么这个呼吸必须不断地上长?为什么这个动作要打开胸膛、手指尖不断地延伸?为什么这儿要完成连续的“跪地转”?为什么那儿要突然僵直地控制不动?解决学生情感的疑惑,打消他们对剧目、角色的陌生感,对角色亲近起来,此时的学生才能进入主动配合与二度创作状态之中。解决了以上“为什么”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稚气未脱的学生,他们既没有舞台表演实践,又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更没有复杂的情感经历。面对这样的“学生演员”,笔者在排练过程中,将人物的形象、性格以及此剧中的行为,以讲故事的形式尽可能生动地加以描述,再进入动作训练。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基本上都能在不同的年龄段上发挥最好的水平,经过这样的剧目训练之后,学生在综合理解能力提高的同时,对动作的理解思路增多了。
  综上所述,培养高质量优秀的舞蹈人才需要对学生全方位的磨合与训练,路是漫长而艰辛的。我们舞蹈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跟上时代的脉搏,提高艺术修养,改进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不仅具有高超的舞蹈技能、技巧,而且有高度的可塑性,能塑造各种艺术形象的优秀舞蹈艺术人才,对此,我们必须进行大胆的探索与不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论》(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
  [2] 于平.《舞蹈形态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8月.

标签:素质教育 舞蹈 培养 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