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写物的作文 > 正文

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哪四化 南通片会:努力实现社会管理的“四化”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崇川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全区社会管理创新综合平台   2010年12月,南通市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动员会后,崇川区委、区政府根据辖区社会管理工作实际,创新成立了区社会管理委员会,作为区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领导和协调机构。社会管理委员会挂崇川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牌子,成为全区指导社会建设、统领社会管理、提高全区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综合性实体平台。2011年6月,投资近1500余万元的“崇川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中心办公面积5000多平方米,整合了24个部门职能,90余名工作人员进驻中心办公。
  
  中心由区党委分管领导统一协调,相关部门联动工作。由核心层、紧密层、联动层三个层面构成。中心设置了窗口接待服务中心等10大工作平台,内设30个职能科室。中心实行三个统一,统一标识形象:入驻部门统一使用“南通市崇川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名称和标牌标识;统一信息系统:建立了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专业平台;统一管理制度:中心运行实施同一套管理制度。为了保证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职能的有效发挥,区委、区政府精心谋划,分别从组织资源、专业人员、平台设置、财力物力四个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撑。中心在运行机制上,按照“五大效应”精心设计。一是职能聚合,把24个部门的管理功能和服务职能,有效集中、有机统一汇聚于中心,形成了加强社会管理与服务的全新混合动力;二是一站服务,有效整合入驻机构人力资源和财物资源,化分散为集中,化中转为直接,形成“一条龙”式解决问题的终端机制;三是关口前移,在社会管理环节设计上,注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工作的功能配置和建设;四是有机衔接,中心突出成员单位工作协调配合和职能职责的有机衔接;五是多方联动,中心形成了协调左右、联系上下、协同运作的工作链和结合体。中心主要行使畅通诉求表达、调处社会矛盾、及时应急预警、管理公共安全、创新人群管理、加强网络监管六大职能。
  
  崇川区任港街道任港社区外滩管理服务中心:精细化网格管理样本
  任港街道任港社区是一个集城市老居民、农改居居民、安置居民、外来人口等于一体的新型小区。为了加强对社区的管理服务,2011年5月,由任港街道投入200万元装修、总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外滩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中心遵循全省统一的“一委(社区党委)一居(社区居委会)一站(社区服务站)一办(社区综治办)”的组织架构,按照100户左右划分为一个网格单元,实行精细化管理。中心设有综合服务大厅、社情民意收集室、“十位一体”综治办、新南通人俱乐部、居民议事厅、社区社团孵化培育基地、慈善超市、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等9大类近20个功能区,融管理、服务、
  活动于一体,成为紧贴居民需求、提供公共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强化社会管理的中心和枢纽平台。
  ――社区精细化网格管理:社区划分为20个网格单元,由社区20名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担任网格员;每个网格又从居民中推举产生网格协理员和信息员若干名,并给予一定的工作补贴。网格单元按照“一格多员、一员多能,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的工作模式开展工作,并将日常工作获取的各类信息及时录入社区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网格的精细化、信息化管理。
  ――社情民意收集站:建立了轮值制度,社区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轮流值班,接待群众来访,倾听群众意见,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建立了群众事务党员代理制度;构建了以网格员、网格协理员、网格信息员、楼组理事会为主体的社情民意收集网络体系,关注社情,收集民意,定期收集汇总,有效提升了社区社会管理的针对性。中心成立以来共接待群众586人次,获取各类信息1000余条,党员干部共为居民群众代理事项120件。
  ――“十位一体”社区综治办:建成了集治安防范、纠纷调处、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新市民服务与管理、反邪教、社区禁毒、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国家安全人民防线、普法教育等十项职能为一体的综治工作体系。围绕社会矛盾化解建立了以调解员个人名字命名的“钱洪伶”工作室;针对外来人员相对较多的实际,设立了新南通人俱乐部和少数民族俱乐部,组织开展了社区“十佳新市民”评选活动;设立了特殊人群工作站,对辖区10名特殊人员实行分层次管理;开设了“4:30学校”,组织辖区志愿者在社区小学生放学后,开展课外作业辅导、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兴趣爱好培养、社会实践等活动。
  ――居民议事制度:专门设置了居民议事厅,按照《居民组织法》,成立了楼组理事会,组织居民代表、楼组长议事,对大家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商讨,引导居民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2011年,已组织开展了9场议事会,通过居民议事,在社区成立了房屋出租户协会、形成了红白喜事文明办理规范等多个事项,并写进了居民公约。
  ――社团孵化培育基地:将组建社团作为组织群众参与社区管理有力抓手和有效载体,引入社区管理社会化机制,吸收社团组织培育指导团队进驻社区,指导社团建设,共培育公共管理类社团2个、志愿服务类社团3个、兴趣爱好类社团4个。楼组理事会、纠纷调解团队、平安守望巡逻队等核心社团组织在社区社会管理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促进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管理格局的形成。
  南通市医患纠纷调处中心:专业化调解医患纠纷实现“三个零”
  南通市医患纠纷调处中心作为全市专业调解机制的典型代表,成立于2008年2月,是经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的专业调处医患纠纷的专门性机构。市医调中心秉承大调解机制“三免服务”(免费咨询、免费受理、免费调解)工作特色,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目标,以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为宗旨,代表政府依法履行调处医患纠纷的职能;中心负责受理调处崇川区、港闸区、开发区辖区内发生的患者与医疗机构、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医患纠纷,包括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医疗事件损害赔偿纠纷以及医疗服务合同纠纷等;中心还承担对南通市下属的6个县(市)医疗纠纷调处中心的业务指导。
  ――主体上的中立性:市和各县(市、区)建立的医患纠纷调处中心在隶属关系上独立于医院和卫生行政部门之外,是公益性、专业性的中立机构,以“第三方”的身份独立调处医患纠纷,业务上接受司法、卫生及法院的指导,贯彻依法、自愿、不干涉诉权和调解不收费原则,对医患者双方负责,以中立性赢得当事人的信任。中心成立以来,直接调处的医患纠纷实现了零反复。
  ――机制上的联动力:实行“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牵头协调,卫生、司法业务指导,市、区、医院三级联动,调处中心具体运作、相关部门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调处中心、公安、卫生、司法、法院、医院、保险公司等既各司其职,又齐抓共管,在手段上融纠纷调解、思想疏导、法制教育于一体,综合施策。
  ――程序上的人性化:医患纠纷在调处程序设计上以客观为前提,视公正为生命,最大限度地从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方便解决纠纷、维护医院秩序的角度出发,以程序的公正、方法的公开、结果的公平,赢得医患双方的信任和认可。
  南通市医患纠纷调处中心四大制度
  
  在具体纠纷的性质认定、责任划分、理赔数额等敏感环节上,做到循序渐进、沟通调解、逐步趋同,严格标准和计算方法,严格规范赔偿程序,既维护患者的权益,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力求患方、医院、保险公司三方共同认可,扭转“大闹大赔、小闹小赔”的现象,体现责任公平和社会正义。中心成立以来,工作人员实现了零投诉。
  ――实体上的权威度:医患纠纷调处权威度来源于中立性、独立性、公平性与援助性的本质内涵。市一级专门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为正副组长的医患纠纷调处工作领导小组,直接领导医调工作。各级医调中心从纠纷受理、收集整理相关证据,到审阅资料、责任初议、专家咨询组责任评定,拟定调解方案、沟通调解、签署调解协议、兑付理赔、履行协议回访等环节,建立一整套严格规范、衔接有序、科学合理的程序,每个程序都制定详细的工作措施和要求,以程序的规范化确保调处工作的权威度。
  南通市公安局社会管理智能化指挥中心:公安领域社会管理和现代警务先驱
  南通市是公安部、科技部联合命名的“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南通市公安局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信息化在公安打击破案、治安管理、执法管理、警务活动等方面的运用,警务信息化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2010年以来,南通市公安局以信息化为引领,主动承担起社会管理主力军职责,大力整合内部信息和社会面信息资源,研究开发了社会管理智能化指挥平台,组建了社会管理智能化指挥中心。中心以社会管理智能化指挥平台为依托,以地理信息(PGIS)、GPS卫星定位和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全面整合社会面视频监控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实有人口信息系统、房屋信息系统、案件警情系统、情报收集研判系统、城市网格化巡防系统、互联网管理系统、网上为民服务系统等九大系统的数据信息,实现了“人、地、物、事、案”等五大社会管理要素的汇聚关联和可视管理,形成了公安领域社会管理和现代警务机制的核心支撑,发挥了社会管理智能化指挥平台整合资源能力强、信息化水平高、服务实战效能佳、社会管理层次深的核心功能作用。
  ――矛盾纠纷整合汇聚功能:优化升级“公调对接”信息管理平台,根据矛盾纠纷属性及当事人风险系数,自动加权积分,实施分色预警,智能分析研判,推动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整合汇聚、预警评估、分流处置、跟踪反馈”一体化运作体系,公安机关感知矛盾、化解矛盾的能力明显增强。2010年以来,平台共汇聚各类矛盾纠纷1.9万余起(现场调解除外),化解1.8万余起,成功率达96.2%,民转刑案件同比下降9.3%。
  ――社会治安的动态掌控和治安乱点的实时排查功能:将公安机关自建监控探头和社会面监控探头等监控信息资源,整合1.2万余套进入平台,成立专业队伍开展图像研判、轨迹分析、视频侦查工作,实现了对社会面治安动态的实时掌控。平台对治安刑事案件数据库、场所行业数据库、矛盾纠纷数据库、流动人口数据库、特殊人群数据库的2000余万条信息,实时分析比对,自动完成治安重点地区的排查,首创四色预警机制,针对性开展打击整治。
  ――实有人口管理自动分析预警功能:平台完成了315.4万条人房关联信息标注上图,可以实时掌握辖区人员信息和活动轨迹。平台具备实时查询与特定个体相关联的房屋、车辆、职业、活动轨迹等各类信息的功能。平台可对在册重点人口、特殊地区外来人口等重点特殊人群,自动关联其旅馆住宿信息、网吧登记信息、银行消费信息、航空信息、社会关系信息、车辆信息等各类信息,按照预设的危险系数,自动累计分析,实现特殊人群每个个体的网上自动积分档案,达到一定分值,平台自动报警,并自动向基层单位和民警下达管理指令。
  ――重点要害单位安保功能:系统完成了市区100余个重点要害单位及周边相关数据的采集和录入,可提供重点要害单位附近监控点位分布情况、正在附近巡逻的警车和执勤警力情况、单位及周边治安状况、单位及周边的特殊人群分布等情况的实时查询,为重点要害单位的保卫和守护提供了及时详实的资料。
  ――指挥调度扁平化管理功能:平台通过整合移动警务通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图像整合系统、接处警系统、有线无线调度系统、三维全景系统等数据,实现了对重大警情的指挥调度、一键式布控、快速启动三道“关城门”预案等应急处置措施,有力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
  ――互联网综合管控功能:自主研发并投入使用了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互联网综合管控分平台,实现了网民档案的自动建档、网上重点人员管控、网络负面信息的护城河工程、有害信息“一键搜”自动预警等。强化互联网的综合治理工作,建立了网络警务室,积极开展网上警务活动;成立了互联网协会,规范互联网服务单位的服务管理活动;开辟了网上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及时化解网上矛盾纠纷;实施对机关、学校、版主、企事业单位网站的实名制管理;组织开展对网络用户单位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程;建立网络“红军”、网络舆情引导员、网络发言人队伍,有效的实现了网络舆情导控。
  ――在线为民服务办事功能:升级网上公安局“南通警民e家”,建成了覆盖市局、9个县(市)区(分)局、186个派出所、1798个警务室的四级网站群,设置了户政、治安、网安等10大类118项网上办事项目,其中67项实现网上在线办理,51个简化流程事项服务指南,全方位提供网上预审核、预受理、办事指引等服务,让群众足不出户便可享受网上受理、审批、查询、反馈、支付、监督等“一站式”服务。目前,在线办结业务30万余件,在线解答群众咨询3万余人次。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四海家园:流动人口“三集中”社区实现“三个百分百”
  2008年,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一期投入2.5亿元,建设占地1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936万平方米、可容纳2万余外来人员居住的四海家园“三集中”(集中住宿、集中服务、集中管理)集聚区。配套建设餐厅、洗浴场所、商业用房、职工活动中心、休闲中心,并设立话吧、超市、阅览室、教育培训室等公共便民设施。随着开发区的大发展,二期投资5.8亿元新规划的以现代都市精品酒店式公寓房为主要套型的外来人员集聚区五湖家园(12万平方米),作为开发区社会管理创新首批32个重点项目之一近期即将开工建设。
  四海家园在管理组织上实行“三管一体”,采取“政府主导、社区管理、企业参与”的方式,由街道政法书记任中心主任,派出所副所长、集聚区所在社区负责人和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人任中心副主任,外来人员所在企业配备1名管理联络员,在居住地和工作地之间形成管理对接。在工作平台上,实行“三室一体”,建立集警务室、调解室、综合服务室于一体的平安服务中心,履行居住登记、物业管理、法律服务、纠纷调解、党团事务、劳动保障、园企对接等职能,实现整体联动、优势互补。在管理队伍上,实行“三队一体”,集专职保安联防队伍、外来人员协管员队伍、物业管理队伍于一体。在服务力量上,实行“三员一体”,集外来人员法制宣传员、法律援助联络员、劳资关系监督员于一体。通过“三集中”管理模式,园区实现了“三个零”,即外来人员犯罪率为零、民转刑案件为零、投诉率为零;“三个百分之百”,即外来人员登记发证率100%、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100%、满意率100%。

标签:南通 努力实现 四化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