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心理 > 正文

犯罪心理学小说

时间:2017-05-2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犯罪心理学教案

《犯罪心理学》教案 主编:罗大华(第五版)

第一章 导论

组织教学:

教学目标:理解几组重要概念、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意义等,掌握本学科的研究对

象、研究方法及其知识的主要体系。

教学重点:几组重要概念和知识体系

教学内容:

犯罪现象是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的严重的国际性社会问题之一。形成了犯罪

科学、犯罪学、刑法学、犯罪防治学等。犯罪心理学作为它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

研究什么呢?(犯罪心理结构、犯罪类型、犯罪心理、犯罪行为的特点)资料:

2007年度474.6万起,从比上升1.7%,破获年内案件240.9万起,同比上升8.8%,

重大案件犯罪持续下降。

学什么?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动机、犯罪心理分析与矫治等。

怎么学?多看电视《神探狄仁杰》《犯罪心理第×季》、小说《富尔摩斯》《杂

志新闻》。多想央视8套2009《犯罪升级》陈国军

怎么教?案例教学、讨论教学、视频教学等等

一、几组重要概念

1、非法、违法与犯罪

非法:(与合法相对)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如何做,但也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的去

做。如犯法占有、非法同居、非法集资、非法传销、非法拘禁等。

违法:(与不违法相对)违反了法律明文规定禁止的某种行为。如小偷小摸等。 犯罪:(刑法学的概念)一般定义为危害社会的、触犯了刑事法律的、应受到惩

罚的行为。

资料:如某乡镇企业一名职工深夜撬开仓库门盗走数千元物资,事发后被法

院判了刑;而另一名职工在修仓库暖气时,乘人不备,盗走了近百元的同一物资,

事发后却不认为是犯罪,仅以违法行为处理。这两名职工的行为虽然同属于盗窃,

但由于前一职工的行为社会危害性大,且盗窃数额较大,已经构成了犯罪。而后

一名职工的行为则属于社会危害性较小,盗窃数额不大,情节显著轻微,不构成

犯罪。综上可见,违法并非犯罪,犯罪行为必然是违法,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而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情节和程度不同。行为的情节和对社会

危害的程度是区分违法和犯罪的界限。

2、犯罪、犯罪人、罪犯、犯罪嫌疑人、嫌疑犯、虞犯等

资料:虞犯,即有可能犯罪的人.1,经常与有犯罪习性的人交往者;2,经

常出入不良场所者,3,经常逃学或离家出走者;4,参加不良组织者;5,无正

当理由携带凶器者;6,人格有严重缺陷者.

3、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

犯罪心理: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

犯罪行为:在犯罪心理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社会、触犯刑事法律应受刑法惩

罚的各种行为总称。

4、作为犯与不作为犯

二、研究对象

1、定义

广义: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犯罪对策中

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科学。

狭义: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的问题的一门科学。

2、研究对象

研究谁?犯罪人;一般违法人;刑满释放人员;虞犯等等。

研究什么?犯罪心理结构;犯罪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犯罪对策等。

三、学科性质

1、介于犯罪科学与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2、偏于社会学的综合性学科(生理学和自然科学)

资料:社会经济与犯罪心理 孔丘 “贫穷”管仲“无欲则刚”

人性与犯罪心理:善、忍、性三品论(董仲舒)

后天习俗与犯罪心理: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晋傅玄:近朱者赤,近墨

者黑。出淤泥而不染

3、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学科

4、一门或然性学科

四、研究方法

1.观察法:客观观察法、自我观察法

2.调查法

3.实验法

4.心理测验法

5.案例分析法

6.经验总结法

7.数量统计法

五、历史与现状

(一)中国

1、犯罪原因论述(社会经济与犯罪心理;人性与犯罪心理;后天习俗与犯

罪心理)

2、犯罪预防思想(身教胜于言教;重视家庭教育;重视法律意识与教化;

修身自强)

3、审判心理论述(“五听” “五过”)

4、现状(书籍出版;犯罪心理测验技术)新中国成立前的研究;台湾学者

的研究;大陆学者的研究

(二)西方

1、犯罪心理学产生的研究

2、当代教研概况(犯罪原因、动机;犯罪策略;犯罪预防、少年犯等)

归纳小结

通过本次课教学,学生能从犯罪心理学立场出发,去认识什么是“犯罪”

和“犯罪人”、什么是“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阐述了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

质及研究方法;让学生明白了本学科发展的概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热

情和兴趣。。

思考题

1、试述犯罪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简述犯罪心理的学科性质和应用价值。

3、什么是犯罪心理学的方法论?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4、试述犯罪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 犯罪心理结构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1.什么是犯罪心理及犯罪行为?

2.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应用价值 。教学目标:

1、理解犯罪心理结构与心理现象结构、个性心理结构的关系

2、了解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和形态变化

3、理解犯罪心理结构的成因和发展变化

4、理解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

教学难点: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犯罪心理结构及其要素

一、概念

(一)含义: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

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它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

中社会缺陷的总和,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

(二)理解要点

为什么要用“犯罪心理结构”而不是用别的概念

存在状态;惯例;系统论观点;动态变化;国外观点类似

(三)关系

1、心理现象结构

2、个性心理结构

3、犯罪心理结构

二、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

(一)动力结构的组成要素

1、反意识 精神支柱

资料:某些人在网络上散布支持台独的观点;

某些人认为中国应该像前苏联

一样让各省独立成为具有国家功能与性质的国家;一夫多妻制应该推广;换妻俱乐部应该合法。

2、强烈的畸变的需要 内在驱动力

资料:被媒体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卖官案”的主角马德,在担任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副市长、绥化地区行署专员、绥化地区地委书记、绥化市市委书记期间,利用提拔任用干部等职务便利,大肆卖官,疯狂敛财2385余万元,所涉及的领导干部达260多人;内蒙古赤峰市原市长徐国元贪污受贿案在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市长,6年间涉嫌狂敛钱财约3200万元;因为女儿在竞聘考试中落败,阜阳某高校女大学生高某的母亲竟铤而走险,雇凶将其女儿的同学李某双腿砍伤;某乡级干部趁拜年之机给主管领导送去100万元想买副县长一职。

3、犯罪动机 直接动力

资料:两女子深夜在回家途中,被一青年男子抢劫手机后,又遭该男子性侮辱。几天后,刑警中队民警将犯罪嫌疑人李志鹏抓获。经查,年仅21岁的李志鹏竟然是一名兰州某高校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审讯中,李志鹏告诉记者:自己曾连续被劫,“为什么别人就可以抢劫我,我要把别人抢我的钱都抢回来”; 南京市3名干部用公款嫖娼被开除党籍和撤消职务;为“搞”钱冒充警察 拎把纸枪去抓“卖淫嫖娼”; 四川一教授嫖娼出手大方 欲包养发廊小姐被劫杀。

4、不良兴趣

资料:经济学家、复旦经济学院院长陆德明因嫖娼辞职;因为和大声斥责自己的父母争论了几句,16岁的小朱一气之下,闷头冲出家门,整晚没回家。一周后,警察找上门来,小朱在夜不归宿的那天抢劫了6名学生。原来,小朱离家出走之后在网吧里通宵上网,但又没有钱,于是他就把手伸向了同学;16岁的高中生王某对学习不是很感兴趣,经常和朋友出入网吧和游戏厅,逐渐发展到旷课逃学。一天,他们在一家游戏厅玩,由于没有钱买游戏币,在向一个衣着光鲜的少年讨要不成后对其拳脚相加,最后将其衣兜里的钱全部抢走;中学生小林趁邻居家没人,连续几次翻墙入院撬门盗窃,偷走邻居的现金5000余元,最后法院以盗窃罪判处小林有期徒刑。开庭审理前,法官找来被告人的母亲谈话,想了解被告人犯罪的原因。这位母亲说,小林从小时候起就经常偷偷从家里拿钱,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

(二)调节结构的组成要素

1、不成熟或歪曲的自我意识(重要成分)

资料:一个6名少女纠合成的“陪侍女”犯罪团伙,使用拳打脚踢,燃烧的烟头和打光机,烧灼以及关押不准回家等极其残忍的手段,强迫一名不满14岁的少女“坐台”卖淫。”

篇二:大学生犯罪心理学

共处屋檐下,相煎何太急——从寝室杀人案浅析当代大学生犯罪心理 十年寒窗,终有一日蟾宫折桂。我们本是自苦寒而来的梅香,是千锤万炼而出鞘的宝剑,在大学,有一个属于我们的辉煌。然而,在我国大学高等教育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子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背景下,却隐藏着大学生犯罪率日益增长这颗定时炸弹。今天,我们通过一起寝室杀人案来浅析大学生犯罪心理,为大学生犯罪这个疑难杂症开一剂良药。 犯罪,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其发生、发展和完成是受到人的特定心理活动支配和制约的,大学生的犯罪行为是在其犯罪心理的支配和控制下进行的。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息息相关。外界消极因素经过量的积累,在犯罪心理的催化下发生质变,由此产生犯罪行为。下面我们抛砖引玉,通过震惊全国的复旦投毒案来将犯罪心理对犯罪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

2013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中毒身亡,而涉嫌投毒的犯罪嫌疑人恰恰是被害人舍友林森浩。名校、投毒,这两个元素组合起来的种种案件新闻迅速引发社会关注。4月25日,黄浦区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林森浩批准逮捕。

事情的起因更是让人瞠目结舌。林森浩与黄洋因琐事引起不和。2013年3月29日,林森浩看到黄洋笑得很得意,便联想起其他学校用毒整人的事件,便计划投毒“整”黄洋,让同学难受。这样的一件小事,毁了两个风华正茂的青年,而黄洋的母亲因绝望而自杀,更毁了两个美满幸福的家庭。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事件的起因,在林森浩的性格中,自尊、上进、好强、善良的一半,始终没有停止与苦闷、自责、充满挫败感的那一半的战争。他以自己的方式努力与外界沟通,却始终难觅出口。这场一个人的战争最终以毁灭的方式结束。

恩格斯曾说过:“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他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及人脑的产物。”所以犯罪心理的产生与各种负面情绪的扩张息息相关。复旦投毒案中,林森浩正是被负面情绪所左右,才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那么这些引发犯罪的负面情绪是怎样形成的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心理脆弱,无法应对挫折。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而大学生活大多远离父母,对挫折缺乏应有的心理承受能力。

(2) 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改变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马克思指出:“人本

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也就是说市场经济带来的物质、精神上的冲击,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产生大学生犯罪心理的温床。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攀比、享乐腐化着大学生纯洁上进的思想,市场经济在日益繁荣的同时,金钱也引导着价值观的错位。马克思针对由货币导致的拜金主义的社会现象深刻指出:“它把坚贞变成背叛,把爱情变成恨,把德行变成恶行,把恶行变成德行。”因势诱导下,有些大学生对金钱的地位产生疑惑,做出违法犯罪行为。

(3) 学校制度不健全。教育体制的落后和教师素质问题以及校园暴力都会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破坏性的影响。一些学校只抓升学率,而缺乏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健康心理的培养。一些大学招生规模逐渐扩大,但管理方式没有跟上招生规模的步伐,导致个别学生自觉性变差但缺乏管制,在各种诱惑的误导下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4) 受家庭的影响。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及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深刻地影响着子女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家庭教育的缺陷对子女的个性完善具有极大的不良影响。而某些家长的消极教育方式,容易造成子女性格中消极的一面,这使得子女的小鸡的一面在将来的生活中极易被无限放大,诱发犯罪。所以,家庭教育的不健全或缺失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因素。

(5) 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优秀文化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而落后、腐朽文化则会使人堕落,阻碍社会文明的进步。在如今的文化领域,封建迷信思想还顽固的存在于不少人的脑中,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屡禁不止。大学生由于意志比较薄弱,容易接受外界的不良影响。一些电视剧、小说、电影又不同程度地通过大众传媒传播着不良文化,这就大大扩大了不良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而当代大学生热衷于接受新文化,从而很容易受社会不良文化的诱惑走上犯罪道路。

所以,在这些负面情绪的背后,是缺失的家庭温暖,社会制度的漏洞和不良文化的侵蚀,但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心智不成熟、自控能力差、法律观念不强。要想减少大学生犯罪率,首先就要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包括心理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以下就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给出几点建议:

(1) 完善性格。首先要对自己的性格缺陷有着清晰的认识。鲁迅说过:“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自己。”其次,要加强对性格修养的坚持性,要对性格的完善充满热情。要有坚定的意志,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约束自己的言行,

在日积月累的坚持中逐渐改变自己的不良情绪。

(2) 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指导社会实践。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大学生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更应该自觉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在社会实践中坚持正确的方法和端正的作风。

(3)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升华人生。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状况如何,主要以社会实践来检验。社会实践不仅是智慧的源泉,更是道德的源泉。马克思曾说过:“人来世间,既没有带着镜子,也不像费希特派的哲学家那样,说什么我就是我,所以人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说明人要从认识别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认识和评价自己。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提升自身的素质,才能找到正确的行为方式和处事方式。

(4) 积极学习法律知识,知法、懂法。自觉守法,认同法律的至上权威,自觉自愿服从法律,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正确地处理各种矛盾,把法律当作唯一的是非标准和行为准则。在法律的约束下做出正确的选择处理各种矛盾。

另外,导致大学生犯罪的内因固然重要,但人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受到外界的影响。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和不良风气极易侵蚀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而大学生犯罪的防治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努力。只有实现以学校为中心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防治,才能在大学生提高自身自控能力以及法律意识的同时,形成一种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最后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所以外界环境的整治对防治大学生犯罪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学校是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的教育制度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就措施我也给出了两点建议:

(1) 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改变以往只注重成绩的做法,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尤其是要引导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要引导学生去尊重他人、包容他人。

(2) 强化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法制教育要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增加法律知识的实用性,要鼓励大学生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风气。

并且,人所受到的教育主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而家庭作为第一教育,对人的成长影响重大,所以家长的教育对减少大学生犯罪率十分重要。

首先,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其次,家长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引导,纠正孩子的错误观念和错误思想。最后,家长要更正只注重孩子成绩的做法,既要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又要关心孩子的道德素质、适应社会能力的提高和心理健康状况。

大学正处在一个接触社会的重要时期,大学生逐渐踏入社会,然而社会上还存在着许多不正之风。所以为减少大学生犯罪率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那么。可以在那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呢?

(1) 政府应加大力度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净化网络环境,整顿娱乐场所,配合学校对其周边环境进行管理,引导大学生将精力集中在学习和健康的娱乐活动上,从而将大学生犯罪率降到最低。

(2) 全社会共同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文化娱乐场所经营者要加强自律,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守法意识和职业道德,杜绝违法经营行为。全社会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培育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正之风。例如,2003年3月28日南京市浦口区检察院率先成立了全国首家在校大学生犯罪预防中心,并对主观恶性小、可改造性大、没有造成严重社会危害、能真诚悔罪的大学生实行暂缓起诉制度。这些措施对防止犯罪大学生二次犯罪有着重要意义。社会各界应当直面大学生犯罪率逐渐上升这一社会问题,对大学生心理问题伸出援手。

与大学生犯罪的斗争将是一场漫长的较量。寝室这样的方寸之地,容得下莘莘学子的葱茏青春,容不下阴狠歹毒的血色凶光。

最后希望大学生从自己做起,给未来一份承诺,家庭、学校、社会齐心协力,给国家一份承诺。

篇三:对爱伦坡侦探小说犯罪心理的分析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犯罪心理学小说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中美饮食文化差异及其相互影响 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论奥斯丁女性主义观点在《爱玛》中的体现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老友记》中的幽默 观《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教育失败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Black English from Social Perspectives 中文商标英译研究 身势语在演讲中的重要性和运用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负迁移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礼貌原则在商贸信函中的应用 爱伦?坡的《乌鸦》中的浪漫主义分析 中西饮食文化的对比 Analysis of the Personality Changes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Grapes of Wrath The Two Mrs.De Winters of Manderly─ The comparison between “I” and Rebecca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的创伤和治愈 Miss Havisham: an Imprisoned Woman in Great Expectations 超验主义在《瓦尔登湖》中的应用及其对现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文化差异视域下英语报刊硬新闻的翻译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象征主义的研究 浅论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及其女性主义意识 从《恋爱中的女人》看劳伦斯的男性霸权意识 从消费社会学探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美国梦的幻灭 永恒的精神追求—《天使,望故乡》的精神主题分析 《生活大爆炸》言语幽默语用分析(开题报告+论) A Study of Narrative Strategies in Beloved 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对比分析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区别 苔丝的悲剧成因浅析 An Analysis of Middlem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s 论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红色英勇勋章》主人公刻画手法分析 初中英语读写技能综合教学模式研究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奶妈与《西厢记》中红娘的人物形象对比 《青春》中的孤独主题分析 《名利场》利蓓加?夏泼和《简?爱》简?爱的对比研究 《雾都孤儿》中的反犹主义 从旅游看中美核心文化差异 《恋爱中的女人》人物及其人物关系的象征分析 《威尼斯商人》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归化和异化策略在《红楼梦》文化负载词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

43 《厄舍屋之倒塌》中的哥特元素分析

44 浅析初中生英语写作问题及对策

45 浅析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补偿策略

46 论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47 从《透明的东西》探讨纳博科夫的时间意识

48 探究哈利波特的英雄成长之路

49 解析《永别了,武器》中亨利的人物形象

50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he Light of the Skopostheory:A Case Study of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51 On the Character of Scarlett O’Hara and the Transition of American Society

52 边缘人群的孤独与无奈——对《夜访吸血鬼》中路易斯的研究

53 A Magic World: A Study of Magic Agents in Harry Potter

54 学生写作中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及其改进方式

55 《简爱》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从温和的女性主义视角分析

56 On the Application of Polysystem Theory In the Two Versions of Hamlet

57 《美国悲剧》中的对比手法运用研究

58 Advertising and Its Application

59 哥特元素在《宠儿》中的运用

60 中西方快餐的文化差异

61 解析《红字》中清教主义对人物性格的塑造

62 清教思想在《失乐园》中的体现

63 论谭恩美《喜福会》中文化身份迷失与探寻

64 孤独的神秘与永恒的自由追求——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

65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主人公的成长危机

66 论《金色笔记 》中的象征手法

67 《恋爱中的女人》欧秀拉和古迪兰的性格对其爱情观的影响

68 存在主义与海明威的“硬汉形象”

69 简析《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原因

70 中西婚姻文化差异

71 浅析MSN交谈中的话语标记语

72 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对比研究——以“死亡”委婉语为例

73 翻译中的性别--《简?爱》几个中译本的女性主义解读

74 用批评性语言分析中美主要矛盾

75 科技英语语篇中被动语态语篇功能的分析

76 从华裔女性文学看东西方女性主义的发展与融合—— 以华裔女作家林湄及其作品《天望》为例

77 探讨《根》中黑人与美国人的根

78 分析文化差异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影响

79 《宠儿》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80 浅析哈克贝利的叛逆精神

81 汉民族节日名称英译中的文化价值取向研究

82 从《老友记》探究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83 礼貌原则在国际商务信函中的运用

84 学生不同个性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85 高中英语听力课中的文化教学

86 论伊恩?麦克尤恩作品《赎罪》中的道德观

87 试析英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

88 解析电影《黑暗骑士》中的美国个人英雄主义

89 论爱伦坡小说中的哥特式风格

90 研究网络语言的特点,影响以及其规范性

91 不同国家的商务谈判风格及其对策

92 从目的论角度比较研究《彼得?潘》两个中文译本

93 英语商务信函的文体和语言特点

94 《红字》中珠儿和相关元素的象征涵义

95 美国俚语的文化特征及社会功能

96 圣经对J.K.罗琳创作《哈利?波特》的影响——对《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的写作手法及其宗主题的研究

97 The Interpretation of A Rose for Emi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98 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99 章回体小说开篇叙事标记语翻译初探——以四大古典名著为例

100 (英语系经贸英语)电子商务bc运营模式——以亚马逊为例

101 美国战争电影的人性和文化透视--以《拯救大兵瑞恩》为例

102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英汉动物习语的互译

103 交际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04 浅析《红字》中的象征意义

105 试析修辞技巧在英语广告中的应用

106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对《小妇人》的两个中文译本的比较研究

107 商务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

108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109 A Study of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Barn Burning

110 残酷的现实与审美愉悦——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崇高美

111 《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探究

112 归化与异化策略在字幕翻译中的运用

113 澳大利亚英语词汇和澳大利亚文化

114 英汉委婉语比较研究

115 解析《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必然性

116 从社会习俗角度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117 Perception of the Beat Generation through John Lennon

118 在文化教学中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19 Comparison of Color Word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

120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技巧

121 从中美商务谈判语言看中美文化差异

122 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分析

123 中学英语课堂中的情感教育

124 《黛西米勒》中道德冲突的表现分析

125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Chinese and British Wedding Culture 126 《论语》中“孝”的英译——基于《论语》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127 论女性主义对翻译标准的影响

128 A Study on Developing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129 残酷的现实与审美愉悦——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崇高美

130 西方饮食文化给中国餐饮业经营者带来的若干启示

131 济慈六大颂诗的意象

13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33 英汉“去除”类运动事件表达异同的对比研究

134 从跨文化角度对商标翻译的研究

135 论《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人物性格

136 从认知角度看“水”的一词多义现象

137 中美商务接待文化差异

138 《红字》中霍桑的女性观

139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对比分析

140 《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夏洛克性格分析

141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看餐桌礼仪

142 关于《哈利波特》中对种族主义批判的研究

143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与《失乐园》中的撒旦的反叛者形象比较

144 《呼啸山庄》爱情悲剧的原因探析

145 论《荆棘鸟》中人性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冲突

146 《还乡》中哈代的自然观

147 从合作原则谈影视翻译策略——以《功夫熊猫》为例

148 电影字幕英汉翻译中网络流行语的现象研究

149 英汉同义词对比及翻译

150 英语动画片中的中国元素探究

151 功能对等理论透视下的影视片名翻译

152 旅游广告资料翻译探讨

153 中美大学生课堂讨论话语性别差异对比

154 浅析《警察与赞美诗》中欧?亨利的写作风格

155 体态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156 《紫色》所体现的“黑人性”

157 A Diachronic Study on Sexism in English Lexicon

158 体育新闻英语文体特点分析

159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看餐桌礼仪

160 Angel and Devil: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Heroe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161 模糊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功能研究

162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空间隐喻认知分析——以前后为例

163 模糊语在英语广告中的语义分析

164 高中英语“后进生”产生的原因以及补差方法研究

165 公示语英译错误分析

166 On Social Function of English Euphemism Expression

167 透过七夕和情人节看中西文化差异

168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红楼梦》颜色词的英译

169 A Study of Hawthorne’s Notion of Science as Shown in “Rappaccini's Daughter”

170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浅谈商标翻译

171 广告中的熟语模因探析

172 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News Headlines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

173 奥斯卡?王尔德《快乐王子及其他》的唯美主义

174 英语会话中间接拒绝语的语用研究

175 Translation of Gududeqi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ian Zhongshu’s Realm of Sublimation 176 北京奥运官网英译:功能主义视角

177 中西方家庭教育对比研究——从《傅雷家书》和《致儿家书》的对比

178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

179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on Politeness

180 浅析《小妇人》中的女性价值观

181 从历届美国总统访华演说探讨其对中国所传递的价值观

182 《宠儿》女主人公赛斯人物形象分析

183 浅谈英语在未来的国际地位

184 论关联理论在商业广告翻译中的运用

185 目的论下的修辞手法翻译: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两个汉语译本为例

186 对《红字》中完美人性的求索--浅析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的自我思想较量与精神升华 187 《老友记》中幽默的翻译

188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s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189 英汉礼貌原则的比较分析

190 组织学习障碍及相应的对策

191 论《格列佛游记》的社会意义

192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叔叔的性格分析

193 简?奥斯汀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194 论关联理论在商业广告翻译中的运用

195 《魔戒》中的女性人物

196 《呼啸山庄》中女主人公人物分析

197 浅谈非语言交际中的手势语

198 对爱伦坡侦探小说犯罪心理的分析

199 浅谈英语“根据”表达法

20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标签:心理学 犯罪 小说 犯罪心理学论文 关于心理学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