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学生评语 > 正文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惟楚有才 于斯为盛意思

时间:2019-01-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大凡深谈一个地区的艺术,势必抛不开这一地域的人文历史和思想风貌。同时,艺术哲学的区域表征也衍生出美学上的特质,进而长期的作用于这一区域的文化群体,它们共生共存,渐变渐化。当然,文化的繁荣离不开政治的影响和经济的支撑,湖南明清以来书画艺术的发展尤其如此。
  
  书法
  湖南自古称南蛮之地,史上曾是谪放之所,汉贾谊、唐柳宗元、宋秦观都曾因流放湖南而留下千古名篇。书法方面,历史上的湖南倒是在唐代出现过将楷书写到极致的欧阳询和“颠张醉素”之中的草书大家怀素,这两人在中国书法史上堪称暗夜长河中的恒星,光耀千秋,影响至今不衰。但此后一千年间,湖南在书法方面影响式微。湖湘文化真正在中国文化中大放异彩,影响中国发展乃是近两百年的事,这一切皆与曾国藩等人在晚清政坛的崛起有关。
  《湖南明清以来书画选集》(以下简称《选集》)所选书画多系湖南省博物馆和湖南图书馆所藏,也有部分来自民间私人藏家。字因人贵,物以人传,故《选集》中尤以湘籍名人书法居多。
  在湖南省博物馆的书画展厅中,明代李东阳行草自书诗卷首当其冲。李东阳(1447―1556),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祖籍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明代中后期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诗人、书法家、政治家。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李东阳行草自书诗卷系绢本,横743.5厘米 ,纵36.4厘米,作于正德八年(1513),作者时年67岁。所录诗有《钱塘江潮歌》《西湖春晓图》《清明日西庄作》《城西省墓归过赵生园池二首》《独酌二首》《一醉二首》。李东阳是明代不多的篆书书法家之一,其楷书师法颜真卿,故此作得篆籀遗韵,通篇充溢者一股台阁大臣的雍容肃穆之气。但凭心而论,此长卷气韵胜于技法,该作结体较平庸,无行草书的简洁与跌宕,使转映带略显僵硬,不够自然畅快,章法更是几无变化。
  李东阳在卷后跋曰:“文玉太史以宁波绢作长卷,请书近作。每遇晴天暖日,径造书室,令家僮磨墨以侍。其赏音好事乃尔,非身有之,岂能亲切有味如此哉!诗皆谢事后所得,故多山林丘壑中语,亦诗家所不讶也。卷后尚余一幅,其同年崔少卿世兴为趣成之。正德八年(1513)十一月四日西涯识。”
  该卷引首“西涯墨妙”四个浑厚苍劲的大字,是近代著名金石书画家吴昌硕所题书,后钤朱文“俊卿之印”和白文“仓硕”二方印。接下来是明代王世贞的题诗及清代沈俊彩绘李东阳肖像。在拖尾上跋文的依次为近代吴昌硕、高时显、金蓉镜、赵时?等著名金石书画家,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湖湘文化自曾国藩始崛起于中国政坛和文坛,故在《选集》所刊书法中以“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的作品最为引人注目。书乃心画,湘军将领本为科举出身,有扎实的书法基本功,因太平军事起而投身戎马,战争的洗礼使得他们的书法摆脱了纯粹的文人书法的气息,也与老成持重的大臣书法不同,气格自胜一筹。
  
  李东阳行草自书诗卷系绢本,横743.5厘米,纵36.4厘米,作于正德八年(1513),作者时年67岁。所录诗有《钱塘江潮歌》《西湖春晓图》《清明日西庄作》《城西省墓归过赵生园池二首》《独酌二首》《一醉二首》。
  
  笔者认为:“中兴四大名臣”中左宗棠书法天分和成就最高。左宗棠(1812-1885), 湖南湘阴人,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清收复新疆之战)等重要历史事件。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其书法以篆书和行书著称,湖南省博物馆藏其篆书“谊而顺?而?,恭近礼伦近仁”,线条较之传统的铁线篆多了些方笔,起讫处也不追求藏头护尾,用笔刚劲利落,故其篆书阳刚胜于婉约。他崇颜鲁公,又习碑版,行书沉着激迈,笔致瘦劲,清峻的结字和疏朗的章法结合,既有文人的书卷气,又有武将的慷慨,兼得朝廷重臣不威而严的大气。近人评价他的书法称:“文襄公行书出清臣(颜真卿)、诚恳(柳公权),北碑亦时凑笔端,故肃然森立、劲中见厚。”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曾国藩临池极其勤奋,无论是驰骋刀光剑影的沙场,还是赋闲窗明几净的书斋,濡墨挥洒,从不中辍。曾国藩在家书中也多次要求子女练字。曾国藩曾云:“作字之道,刚建、婀娜二者阙一不可。余既奉欧阳率更、李北海、黄山谷之字以为刚健之宗,又参以褚河南、董思白婀娜之致,庶为成体之书。”湖南省博物馆藏其赠长沙易??论书四条屏,行楷杂糅,结字端庄典雅,态闲神逸,用笔简洁含蓄,沉稳灵动,一股刚毅笃实的庙堂之气跃然纸上,颇有名将大儒的气派。民国谭延?题跋称此作“酣恣无意于作书”,而“精力弥满,真合作也”。
  胡林翼(1812-1861),字贶生,号润之,汉族,湖南益阳县泉交河人,湘军重要首领。道光十六年进士。授编修,先后充会试同考官、江南乡试副考官。历任安顺、镇远、黎平知府及贵东道,咸丰四年迁四川按察使,次年调湖北按察使,升湖北布政使、署巡抚。在武昌咯血死。有《胡文忠公遗书》等。其书法受时风影响,由欧阳询、颜真卿入手,参以米芾、赵孟?的体势和行笔,对联“笔写蕉窗钟王点画,词挥雪案班马文章”,雍容端庄,静穆华贵,富丽堂皇。
  郭嵩焘行书联“江上云烟烘米画,淮南?奏入班书”,信笔书来,承王羲之圣教的娴雅,亦不乏米芾的痛快。有“字圣”之誉的黄自元所书对联“养德入神积善余庆,蕴真惬遇即事多欣”,得欧阳询清雅之气,端庄谨严,一笔不苟,惜未得欧阳询蕴藉含蓄之美。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州,晚号?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工经术词章,尤精说文考订之学,旁及金石碑版文字。书法自成一家,行草书尤为一代之冠。晚年以篆、隶法写兰竹石,寥寥数笔,金石书卷之气盎然。偶作山水,不屑摹仿形似,随意挥毫,取境荒寒,得石涛晚年神髓。著有《惜道味斋经说》《说文段注驳正》《东洲草堂诗钞》《东洲草堂文钞》等,有“晚清第一书家”之美誉。何绍基早年曾习欧体,中年以后长期浸淫在颜体和古隶碑帖之中。湖南省图书馆所藏“宋拓鹿脯帖”条幅,将颜体楷书的气质融化到行草书当中,不见其形却深得其神韵,笔意纵逸超迈,恣肆老辣。作品并不刻意追求墨色的变化,但涨墨法的自然运用,使得他的作品满纸烟云,意境苍茫,耐人寻味。何绍基的行草世称“何体”,晚清书坛效仿者云起。
  到民国初期,湖南又出了一位写颜体的大家,此人就是曾任国民政府主席的谭延?(1880-1930),字祖安、祖庵,号无畏、切斋,湖南茶陵人,曾经任两广督军,三次出任湖南督军兼省长兼湘军总司令,授上将军衔,陆军大元帅。今存广州黄埔的“陆军军官学校”就是谭延?的手笔。谭延?将《自书告身帖》饱满的线条与颜真卿宽博大度的结体融合,所书醇厚深沉,大气磅礴,力能扛鼎。民国初年,南方匾额、楹联的写手多受其影响。对联“绛幔未经亲宋母,黄尘垂老得何郎”现藏湖南省图书馆。
  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湖南人在辛亥革命中功不可没,除了宋教仁的篆书对联“何地不羲皇,此心无楚越”,黄兴挽刘道一的中堂颇值得一书。刘道一是同盟会会员为革命捐躯的第一人,黄兴(1874-1916),汉族,字克强,一字廑午,号庆午、竞武。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湖南省长沙府高塘乡人。辛亥革命时期,与孙中山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著作有《黄克强先生全集》《黄兴集》《黄兴未刊电稿》及《黄克强先生书翰墨绩》刊行。其挽刘道一诗曰:“英雄无命哭刘郎,惨澹中原侠骨香。我未吞胡恢汉业,君先悬首看吴荒。啾啾赤子天何意,猎猎黄旌日有光。眼底人才思国士,万方多难立苍茫。”此作引首钤朱文印“浩气”两字点题,落款:“?道一弟作,兴”,四周题跋累累,乃刘道一的胞兄刘揆一邀请郑沅、梁启超、陈嘉言、罗??、程崇信、章士钊等13位仁人志士所题。这些题跋,或追思刘道一的英雄事迹,如夏明翰的外祖父陈嘉言的“英雄万古伤心泪,劫后空余酒一樽。湘水自流人自杳,黄墟如此况刘墩”;或盛赞黄兴、刘道一深厚的革命情谊,如章士钊的“黄刘交谊非寻常,当年歃血我在旁。五十六字岿然在,使我对之增感伤”;也有对革命的遗憾,如唐乾一的“当时患难应同死,君竟成仁愧我生。建国九年国犹此,抚兹不觉涕纵横”。今天视之,弥觉珍贵!
  《选集》还收录了毛泽东草书《满江红?和郭沫若》。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是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毛泽东草书《满江红?和郭沫若》现藏湖南省图书馆藏。在中国现代史上的书法大家中,毛泽东当为影响最大的一位,这里所指的影响,不是指他作为政治家的影响,而是特指他的草书艺术流布甚广,爱好研习者之多却迄今无人能及。此作书于1963年,当时的毛泽东草书技法已非常娴熟,回顾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他激情澎湃,恣意挥洒,作品大气磅礴,意境雄浑苍茫,其势若惊雷闪电,其行若龙蛇盘行,筋骨内含,自然流美。晋王僧虔曾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而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此件作品汪洋恣意,任意挥洒,真正做到了诗词与草书艺术的高度统一,可谓神采兼备,既可远观神采,又可近赏其笔情墨趣。
  有人说,毛泽东即便不是大政治家,也算得上大书法家,笔者不敢苟同,书乃心画,毛泽东书法的意境源于他浪漫主义气质、豪放婉约的性格、博览群书的学养,以及革命经历铸就的政治家博大胸怀,促使他选择了草书来抒发豪情壮志,而他过人的天资与勤奋,最终促使他的草书艺术达到了雄踞于古今大家的行列当中。没有这些,他如果一辈子呆在韶山冲练书法,不可能达到独步当代、笑傲江湖的高度。
  除却湘籍官员和革命人士的书法,《选集》还收录了历史上大量书法名家的珍品,如祝允明行草书卷、董其昌行书册页、曹学?行书卷、张瑞图七言律诗扇面、智舷行草册、陈鹏年行书轴等。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精小楷,尤以狂草受世人赞誉,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 祝允明行草书手卷横838厘米,纵29厘米, 现藏湖南省图书馆,卷尾有文彭、文嘉题跋,卷首有祝允明题写的“翰墨游戏”四个颜体大字,笔墨淋漓,生猛老辣,内中为其挚友了庵书录自作诗、词,前段以小草《秋日斋院杂题》,温文尔雅,笔墨精妙;后段大字行草录《眼儿媚》《凤凰阁》《凤衔杯》,似长枪大戟,痛快酣畅。
  董其昌(1555-1636),明代后期著名画家、书法家、书画理论家、书画鉴赏家,“华亭派”的主要代表。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8开行书册页横15.2厘米, 纵24厘米,起首处有“石渠宝笈”和“乾隆御览之宝”两印,该册页系董其昌临帖之作,计有颜鲁公《乞米帖》《鹿脯帖》,杨凝式《韭花帖》等,此临帖本意临成分居多,已可窥董其昌自家潇洒飘逸之姿,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董其昌行书章法的来源,是研究董其昌书法不可多得的资料。
  曹学?(1574-1646),学者、藏书家,闽中十子之首。福建福州府侯官县洪塘乡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任四川右参政、按察使、广西参议,以撰《野史纪略》得罪魏忠贤党,被劾去职,家居二十年。唐王时在闽中称帝,授礼部尚书。清兵入闽,自缢殉节。曹学?精通音律,擅长度曲,曾谱写闽剧的主要腔调逗腔,因此也被认为是闽剧始祖之一。曹学?行书卷,横168厘米,纵34.5厘米,受同期董其昌影响,潇洒流美,气韵散淡,有方外之象。
  曹学?行草手卷
  曹学?行书卷,横168厘米,纵34.5厘米,受同期董其昌影响,潇洒流美,气韵散淡,有方外之象。
  行草书手卷 祝允明
  祝允明行草书手卷横838厘米,纵29厘米, 现藏湖南省图书馆,卷尾有文彭、文嘉题跋,卷首有祝允明题写的“翰墨游戏”四个颜体大字,笔墨淋漓,生猛老辣,内中为其挚友了庵书录自作诗、词,前段以小草《秋日斋院杂题》,温文尔雅,笔墨精妙;后段大字行草录《眼儿媚》《凤凰阁》《凤衔杯》,似长枪大戟,痛快酣畅。
  
  郭嵩焘行书联『江上云烟烘米画,淮南?奏入班书』,信笔书来,承王羲之圣教的娴雅,亦不乏米芾的痛快。
  
  有『字圣』之誉的黄自元所书对联『养德入神积善余庆,蕴真惬遇即事多欣』,得欧阳询清雅之气,端庄谨严,一笔不苟,惜未得欧阳询蕴籍含蓄之美。
  谭延?将《自书告身帖》饱满的线条与颜真卿宽博大度的结体融合,所书醇厚深沉,大气磅礴,力能扛鼎。
  
  绘画
  湖南的绘画艺术在中国绘画史上并未出现具有重大影响的流派,也未见具有开创意义的绘画群体,但并不是说湖南的绘画艺术不足为世人所重。湘人之画往往是坚刚峻拔的风骨和天真纯雅的浪漫并存,气质大部分是刚性的,原因是关联着南楚之地“巫史文化”的原初野性。当一种文化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的推演嬗变而后,它的纯度、韧性,也会渐趋淡化。如此,只有具备本初野性的文化才能有机会重振活力。
  野性必然表现为外露的硬朗,湖南人刚正的笔墨气格全然展现于中国绘画以线作为造像移情的手法中,点线的质感和蕴含的精神内核很大一部分上决定着中国画的格调。湘人喜欧、颜书风,因为欧、颜书风中体现出的庄严肃穆和威武铿锵正与他们的笔墨气质相合。湘人之愿是独领风骚不惧云涌浪奔的担当,而非吟花弄月规避俗世的风雅。
  文化的野性基因还有另外的一层魅力――浪漫情思。浪漫之于普通人可能显得有些“泛情”,可一旦与艺术相合,势必创造出不朽的巨制。屈原的诗开了浪漫主义的先河。当人们读到屈子假以“神鬼”向天发问之时,不禁感叹那份离奇缥渺、玄思瑰丽。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恍如梦境的神思,人们才得以体验到心灵解放的快意,有了它艺术才不至于单调乏味。所以,老子说“无中生有”,刘勰称“刻镂无形”,虽为隐喻,极为中的。然而,不论何种神思,它们的产生都应具备一定的空间存在。如果连“思”的余地都没有就更谈不上什么格调了。什么是“思”的余地呢?在中国画里就是“留白”。中国画是“留白”的典范,也可以说“留白”成就了中国画,它是中国人在绘画中放置奇思妙想的“自留地”,更是源自湘人浪漫神思的空间观。
  思必有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情到极处,往往化为一种艺术精神,而这样的艺术精神,又总是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故而能成为极品、神品。情到至处,又往往以幻为真,真幻互化。“庄周梦蝶”,不亦此谓?湘人将浪漫主义的情思移植到绘画之中,将天马行空般的无拘想象和绚烂无比的火热激情合而为一,物化出生机勃发的景象和绚烂多姿的色彩,我们品读齐白石的画作,洋红墨叶、鸣虫飞羽、虬松劲梅,无不扬溢着童真般的天趣、激跃样的情感。白石翁树起了当时文风颓唐大气候下刚直与浪漫双辉的里程碑,将湘人千年之久的绘画艺术和文化传统总结和推升于至高无上的巅峰。
  湖南地处湘江流域,洞庭沅水,气候湿润,群山环抱,连绵揖让。碧水青山中滋养了文人骚客的画意诗情。山水画家用墨彩描绘着大山大水,体味着一丘一壑。她经过了模山范水、描影图真,穷尽世间理法的写实;又经过了遣性移情、援书入画、不为物象所囿的写意之后,开始走向了明代晚期玩弄程式的极端。笔墨固然高妙却脱离了现实。幸而“四僧”一出,全改颓唐。
  “四僧”之中,石溪的笔墨迥异,苍茫浑穆,“风物森森”,深得江南山川之绵厚、草木之华滋。石溪屡次复明,失败后以逃亡为生,历尽艰辛,有着强烈的遗民情节。他笔下莽莽苍苍的墨迹,和气节是分不开的,也和湖南人那份原始野性不无关联。他雄浑凝重的气格震慑了久已柔糜的画坛,泽被后世。学习石?的画家不少,能够略得其精髓者清末同乡萧俊贤可列其中。
  萧俊贤(1865-1949),字?泉,号铁夫,别署天和逸人,斋名净念楼,湖南衡阳人。早年师从苍崖法师学画三年,后拜山阴沈翰为师十载。又按董其昌画理,以古为师。先从“董巨”入手,直至 “四僧”“四王”。心摹手追,终日不辍。后尊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名训,遍游山川胜境,将云烟峰壑网罗腕底,以至书画技艺超群。民国初年移居北京,并任国立北平艺专教授。又任南京美专国画系主任,学滋南北,桃李竞辉。陈师曾、吕凤子、胡小石、马万里、胡佩衡、张善仔等皆出其门下。与萧谦中并称“北京二萧”,又与名震京城的湘籍画人冯臼、齐白石合称“冯萧齐”。
  湖南省图书馆藏萧俊贤《溪山访道图》,布局开阔,意境幽邃。画面以卧溪巨石起势,渐次升腾。主峰兀于画幅之右,且回首?抱与左侧远山相合。巨石之上有苍松偃仰,虬枝低垂。水屋数间隐现于溪口石侧。亦有高士出没,或驻足于山阴小道,或凭栏而远望。峰壑间云雾升腾,以虚写实,巧妙自然。全画以短披麻为皴,层层积渍;又以逆锋打苔,遍遍点染。秃笔渴墨间草木繁茂,纵横捭阖里峰峦竞秀。赋色以青绿为主,墨彩并重。全画皴擦互用,苍中含润,参差披拂,极富生机。
  湘人善山水者还有张世准、张宜尊二人。
  张宜尊(1760-?),字少伯,号少伯山人,又号小癫居士,十万松园主人。其山水不求形似,在黄子久、沈石田间,并以枯淡取胜。
  曾见张宜尊一幅山水立轴,纸本墨笔。以丛树起势,挺拔多姿,点法多变,繁枝密叶间又绘古木槎?,极见功力。中景坡岸环抱,巨石覆顶,层次分明。岸下大江横陈,孤舟泛于其上,极尽烟江浩渺之态,远峰相承,鳞次延伸,隐于画外。全画多取大痴笔意,亦有咫尽千里之势。兼善花卉,湖南省图书馆藏其一幅《牡丹图》,有南田遗风,清新雅致,秀丽可人
  张世准(1823-1891),字叔平,号二酉山人,祖籍沅陵。道光二十六年中举,任刑部员外郎,后弃官从艺,遍历名山,画承家学,后深得刘庸指点,造诣日深。绘事以山水花卉居多。其中一幅赠友人的山水轴上书联语曰:“不证仙源游福地,哪知尘世劳人,梦里荣枯如云之幻;待寻佳处占精庐,又恐山灵恼我,夜来风雨拨宅而飞。”可谓散淡清雅,仙气逼人,有此气格,画风自然脱却尘俗。与其山水相比,吾更喜其花卉,笔墨率真,一任性灵。尤以画梅闻名,劲枝疏花,相得益彰。
  说到画梅,湘人彭玉麟不可逾越。
  古代绘者,大都深具梅之情结,这种难分难解的情愫来自梅之奇特:凌寒而开,覆雪犹胜绘者因喜梅而画,因慕梅而画,更因怜悔、伤梅而画,画的不是梅花而是自我。正如朱自清先生咏荷花“那开的不是洁瓣,而是心瓣”一样,中国文人早以将“自心”融于这“外物”之中了,这种“兴寄”的传统早就在《诗经》中得到定格,成为中国人面对自然时的一种态度、一种胸怀。
  古人画梅,格调不一。有人爱“凌寒独自开”的孤傲,更有人爱“老梅新花”的机巧。而彭氏绝对不会,他爱的是疏密皆花的生机和劲虬似铁的耿介。彭玉麟―生疆场叱咤,金戈铁马。又久居堂庙而心系林泉,以对知已红颜的梅姑一生的眷恋画下梅花万幅,真个“剑胆琴心”的真性情。
  湖南省博物馆有彭氏巨幅墨梅一轴,虬枝老干,回环盘曲。嫩枝如剑,直指天际。繁花密蕊,暗香若浮。上不结顶,少云天之仰覆;下无根脉,去土石之衬托。苍苔似甲胄披肩,好一派将军气象。他的梅作,在中国绘画史上还称不上神品,却与郑燮的“墨竹”合称“双绝”,原因无他,皆情之所至也。
  中国画坛,迨至晚清,一股以“碑学”为依托的画风也应运而生。先是赵之谦的北碑笔法,继而李瑞清的“金石书画”,最后吴昌硕以石鼓篆籀与绘画完美融合,而臻于顶峰,这些艺术家皆是诗书画印全精的多面手,而且很多是大学者。这时的中国绘画开始走向一个真正贯通的大境界,它的精神承载力和文化依托力已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在这些艺术家中,曾熙不可不提。
  曾熙(1861-1930),初字嗣元,更字季子,号俟园,晚号农髯。光绪二十八年中进士,任兵部主事,旋又兼任提学使、弼德院顾问。宣统元年,担任湖南咨议局议员、副议长,并任湖南教育学会会长,参与君主立宪活动。民国期间居沪上鬻书卖画为生。曾熙是典型的以学养取胜的艺术大家。在书学上,他虽然研习北碑,但不被门户所囿,沈曾植评其日:“沟通南北,融汇方圆。”康有为则将其与何绍基并论:“道州八分体峻,农髯先生体逸,体峻者见骨气,体逸者见性情,阴阳刚柔,各见其妙。”可以说,曾熙的书风在碑学体系中是“以碑化帖”派的代表。线条圆熟平和,不激跃,不张肆,温文尔雅,含永蕴藉,在当时他被誉为“今之蔡中郎”。六十岁开始学画,自言绘画师万物,山水、松石在程嘉燧、戴本孝笔意间。曾熙晚年喜作墨梅,以魏碑笔势入画,老干以渴笔挥写,极尽沧桑之气。嫩枝柔条不取劲拔而追虬曲,回旋密布,生姿绰约。花瓣圆熟,不求变幻,别有韵致。其书风婉约,画风亦平和,渐老渐熟,造于恬淡。曾熙的书画正是有了这份清新醇和才能被世人所重。谭延?评价道:“农髯以画示世人,数年前事耳……平日所游名山大川,所见吉金乐石、古今剧迹,一旦喷薄而出,奔赴腕下,宜其邈然高绝,不可追攀。此不当于画求之者,而画之工莫是过矣。”
  上文提到齐白石,他的地位和影响已不言而喻。但要为他定一定坐标,真的有些困难。细思冥想下勉强做这们的定位:深具农民气质而兼有士夫人格的耕读画家。这里边杂糅着思想、气格、行为、身世等多重因素。农民气质,是与他颠沛流离、寓居北京、故土家园难舍的“乡土情结”有关,也和他身处变革大潮而终能独处的性格相连。即使在京卖画为生也不忘自耕自种、闭门独处。并且,儿时的欢愉也久久不能弥散。捕鸟捉蟹、听虫赏花,即使是牧牛的孩童也成为他的“玩伴”,稚心难泯,天真无邪。他画中的水族花草、山水田园,能够鲜活可亲即是来源于此。在他“避祸远走”期间,看到军阀混战、匪盗四起的动荡社会,不由得萌生感叹,怜己忧民之心油然而生。这是传统士大夫的人文情怀,虽然在他的身上体现得不那么突出,但也是抛不开的气质。“五洲一笑国非王,同室之中作战场,稻槁邻犹关痛痒,城焚鱼亦及灾殃。”便是他体会了战乱的滋味而做出的强烈反应。他经常绘一帆无人孤舟飘零于沧海之上,心之所寄,可见一斑。对安定生活的希翼和故国家山的留恋,使他的山水画也特立独行。娇艳润泽的色彩、平实朴茂的景象,白石翁用最减省的笔意表达出“画中大胆还家去,稚子雏孙出户迎”的真切宿愿。齐白石因其身世构成上的多重因素,让他的绘画独树一帜,沁人心脾。
  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群虾图》是白石翁水族画的代表。白石绘虾,以写生为基。其常将河中捕捞到的小虾置于案头观摩,又取对虾的特征与之相合,创造出即灵动可爱又骨体强健的虾米形象。画中虾米三五成群,游动追逐。以淡墨绘虾身,焦墨点睛及虾线,透明凝润。阔笔写出的虾体与勾勒的足钳形成面与线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形式构成。尤其是虾须的描绘,柔巧飘逸,似微微颤抖,一触即活。真个得心应手,与神为徒。大写意到了白石翁的时代,一种特质开始凸显,即“笔墨结构”,画家在千万次的锤炼之后,将笔墨特定为符合自我性情和物像特征的固定程式,多一分则繁冗,少一毫则不全。白石翁笔下的很多形象都是“笔墨结构”的精彩展现。
  湘人画家中以花鸟为能事者,还有高希舜,字爱林,别号一峰道人、清凉山人,生于1896年,卒于1982年。毕业于北平国立艺专,曾在国立艺专师范大学任教。1949年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并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从事中国画研究,湖南当代的中坚画家中多出其门下。绘画亦讲求情趣,注重笔墨韵味上的功力,画风受吴昌硕、齐白石的影响兼有对西画的汲养。
  湖南省图书馆有高希舜荷花作品,为其八十四岁时所作。其尤以“一笔荷”著名。他为了突破画荷的技艺,于手腕之上配带五斤半重的铁圈,一画半日,经年不辍。是幅荷花伟岸高洁,遒劲畅快。荷叶自心而外饱写酣泼,擎天而立。荷杆在浓墨之豪中注水,实中有虚,一笔而就。红花如灼,娇艳欲滴。间以苇叶浮萍相衬,极尽笔墨之变。因其受西画影响,笔墨间又照顾物态的透视和体感,更增强了画面的韵味。文革期间,他曾以名作《牡丹下的哈巴》进呈毛泽东,以画谏言,希望毛泽东“亲贤臣,而远小人”,一时传为佳话。
  孔子说:“据于德,依于人,而游于艺”,湖南人以雄壮的气魄担当着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同时,也将艺术作为立世的心性实践,形成了独特的书画风貌,为中国的书画史书写下了绚烂的一笔。伟哉,湘人!
  

标签: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