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学习 > 正文

2018实体书店扶持政策【靠什么“扶持”民营实体书店】

时间:2019-01-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薛原,《青岛日报》编辑、《读天下》杂志专栏作者。著有《闲话文人》等,编有《独立书店,你好!》《如此书房》《带一本书去未来》,策划出版有《枕边书系列》等。   
  香港旺角的那些“二楼书店”,更是在狭窄的空间里以自身的坚持生存着的,显然不是大都市鲜亮的一角,只是一扇扇“角落里”的寂寞人文风景,但却吸引着爱书人的脚步。这些台北和香港的“二楼书店”,对我们来说,也许有着隔岸的参照意义。
  
  从2011年春天编选《独立书店,你好!》出版至今,有两个没想到:其一是目睹见证了许多民营实体书店倒掉,其二是今年1月《独立书店,你好!》一书还出了续集,也就是“第二季”。说起来吊诡,一本关于民营实体书店的书引起了许多媒体和读者的关注,不是因为这本书本身,而是因为这本书所记录的独立书店,在不断地倒闭。
  记得《独立书店,你好!》出版后,收到许多读者的邮件,其中最多问题是,为什么在书中没有他们所在城市的民营实体书店,或者说,为什么他们所在城市的民营实体书店没有进入了编者的“法眼”,等等。我当时的回答是:不是遗漏了这些城市的民营实体书店,也不是说某某书店达不到收入的标准,而是因为没有作者写这些城市的民营实体书店。其实,之所以许多城市的民营实体书店没有收入书中,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作者愿意写。约稿时,许多作者的回答大同小异:要么是现在已经没有逛书店的兴趣了,平常都是在网上买书;要么是感慨自己所生活的城市根本就没有好的民营实体书店……
  当然,也有许多城市的读者发来关于所在城市的民营实体书店的消息,于是,便有了《独立书店,你好!》的续集――《独立书店,你好!(第二季)》。和第一本一样,第二季刚出版,就传来了消息:书中所收入的几个书店已经关门。不同的是,媒体对这些书店的倒闭已经“见惯不怪”了。正如在2012年1月北京订货会上举行的《独立书店,你好!(第二季)》的首发式上,有资深民营实体书店经营者所说:当下,民营实体书店倒闭是正常的,不倒闭的民营实体书店反而让人惊讶。
  特别关注民营实体书店的倒闭,这也许正是因为主编《独立书店,你好!》的缘故。许多书友问我对民营实体书店的生存与未来的看法,其实,就像我回答之所以编《独立书店,你好!》这本书的缘由一样:我是喜欢逛书店的人,对于书店情有独钟,但是,不得不说,我对书店的未来是持悲观态度的。
  民营实体书店之所以面临困境,原因很多,但大家的看法基本一致:网络图书销售的冲击、房租涨价、书店人工成本增加以及读者阅读习惯和买书方式的改变,等等。
  与此同时,出现了不少呼声:政府应加大对实体书店尤其是民营实体书店的扶持,尤其是在政策和资金上应该给予切实的帮助和资助,例如在税收和政策上给予减免或补贴,等等。对于这种寄希望于政府政策性支持和帮助的说法,我是不以为然的,甚至可以说,是不敢苟同的。
  先说一件往事:五六年前,我曾参加过一次城市未来文化规划提议的讨论会,参会的有城市规划专家、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也有我们这样在媒体一线的“文化工作者”。当时对未来的文化规划,大家的建议非常多,最后临到我发言,我说,大家谈了半天,却没有一位提出在未来的城市文化建设中,对书店尤其是民营书店有过什么样的规划和支持。然后,我列举了一番应该重视民营实体书店的理由,如民营实体书店是城市的文化窗口,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体现,等等。但是,我的发言很快被大家否决了,否决的原因主要是两条:其一是书店的建设是市场行为,有需要自然会产生这样的书店,不需要政府特意去做;其二,更主要的是,政府已经在一片新开发的城区有了关于书店的规划:要建立一座图书大厦。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新华书店不是已经有了一座“书城”了吗?难道我们这座城市还需要两座这样大型的“书城”?那位专家介绍,是在一处新区,规划建立一座更大规模的“图书大厦”。当时我提了若干负面意见,觉得与其再建一座图书大厦,不如在各个城区里建设若干家有特色的民营实体书店,尤其是还不需要花费巨资。但很显然,大家对我的“小儿科”的意见不以为然,几位负责领导更是宽厚地笑笑,就转移了议题。
  后来我问新华书店的一位朋友,在新区建图书大厦,有那么多读者吗?岂不会赔钱?朋友笑了,说:你真是书生之见。你知道我们费了多大力气才获得这个项目?这是政府在政策上的特殊照顾,既是建设城市文化,也是给我们新华书店系统的扶持。原来所谓的图书大厦,其实更是一项城市开发项目,图书大厦的大部分,不会是用来开书店,而是写字楼、酒店等等,“图书”只是一个理由。
  其实,这也道出一个现象:各地的新华书店,尽管也面临网络图书销售的冲击,但是,依然不影响“新华书店”的生存,各地商业黄金地段的新华书店,尤其是一些二三线城市的新华书店,出租柜台和多种经营已经成了不二的选择。即便是有些城市的新华书店的门市“关闭”,也不会影响新华书店的业绩,无非是换一种经营内容,或者干脆直接出租营业场所。
  因此,在谈实体书店的困境时,我所谈的只是民营实体书店,而不涉及新华书店系统,因为两者之间实在没有可比性。
  在这个认识基础上,再来看“政策”对民营实体书店的意义。
  什么样的“政策”有益于民营实体书店?
  其一,税收。有读者提出,对民营实体书店,最好免税。其实,对于一家规模不大的民营实体书店来说,如果不是有相当营业规模或同时做图书中盘批发的话,税收的压力可以忽略不计。免税当然很好,但现在对于一般的民营实体书店来说,每年缴税的负担,绝非大问题。与其说在税上减免,不如在书店房租等问题上给予扶持。
  其二,房租。对于民营实体书店来说,若不是得到当地政府或房地产公司商业地产开发项目或其他房屋产权机构的“政策”性优惠和房租上的减免扶持,一般纯商业意义的房屋租赁关系,房租是民营实体书店最大的“隐痛”。许多书店往往是在前一个房租租赁合同到期后,面对不断上涨的房租望“租”兴叹,民营实体书店的倒闭往往与无法再承受上涨的房租有关。如果政府在民营实体书店的经营场所上能给予支持或说扶持,让民营实体书店免于上涨房租之忧,对民营实体书店来说,当然是最大的利好。但是,当地政府或相关机构该给哪些民营实体书店以如此的支持,如何来选择,又由谁来经营,恐怕是个无法绕开的问题。如果依靠政府行为,相关单位如出版社和文化机构以及新华书店系统难道就不会根据政策的设定推出绝非民间个人资本经营的“民营实体书店”吗?这与上面述及的民营实体书店,显然不是一个概念。
  其三,资金。由当地政府出资,支持一些有特色的民营实体书店,但这与上一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处:如何选择?如何界定那些书店应该给予资金的支持?或说白一些,为使一些有特色的民营实体书店持续生存下去,以保持其在当地文化地标的意义,也是为了摆脱困境,干脆由政府“包养”下来,但这样一来,它还是民营实体书店吗?不如由各地的新华书店集团统一收购“打包”经营更为方便。
  其四,人员。对民营实体书店来说,抛开现在越来越硝烟弥漫的网络图书销售不说,房租和人工成本是两大压力,如果说政策上能给予民营实体书店从业人员以工资上的补贴,接踵而至的问题就是,新华书店的员工不需要补贴吗?这种由政府买单的行为,显然是背离市场经济原则的。
  其五,法规。能否从当下最严重的网络图书销售对实体书店的冲击出发,由政府制定严格的法规,即网络图书销售与实体书店销售以何种价格上的“一致”或价格上的“平衡方式”来保护实体书店或民营实体书店的生存。但这样的法规若真出台,就能杜绝网络图书销售的降价大战吗?
  基于以上几点,我对寄希望于政策对独立书店的拯救抱着怀疑和质疑的态度,尽管在我心里,独立书店有着永远生存的理由。民营实体书店的出路何在?我没有资格开出药方,但相信,民营实体书店改变以往的单纯图书销售的模式,步入多元经营的年代,应该说,已经到来了。例如广州的“方所”,当然,已经不是一家书店了,但其形态仍有着书店的外貌。不管“方所”未来的演变如何,至少“方所”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民营实体书店未来发展的可能道路之一。
  另外,还想补充一点的是,在《独立书店,你好!》和《独立书店,你好!(第二季)》中,分别收入了中国台北和香港地区的那些非常有特色的人文书店,台北的书店以诚品书店为“旗帜“,但更多的还是散布各地的一些小书店,而香港旺角的那些“二楼书店”,更是在狭窄的空间里以自身的坚持生存着的,显然不是大都市鲜亮的一角,只是一扇扇“角落里”的寂寞人文风景,但却吸引着爱书人的脚步。这些台北和香港地区的“二楼书店”,对我们来说,也许有着隔岸的参照意义。

标签:民营 扶持 靠什么 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