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学习 > 正文

知青食趣|穿成知青女配

时间:2019-04-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1975年的夏秋之交,带着少许狂热与惊喜,多半的迷惘与不解,我和许多高中毕业的同学被上山下乡的余波卷到了晋东南的一个山村的知青团,开始了上山下乡的“革命生涯”。这个点的知青有40多名,年龄不一。北京、天津、云南、四川的均有,但大部分是当地的知青。大家不分南北,不分你我,很快地抱成了一团。
  虽然说,晋东南是山西较好的地区之一,出产丰富,但是对于来自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和南方的知青来说生活十分不便。特别是农村的1日3餐,令知青们难以适应。单调无味、油腥不见的饭食使大家十分厌烦。早上吃水煮的玉米团2~3个,当地称为“疙瘩”,喝点玉米汤,不到中午就饥饿难忍,加上不好消化,胃中返倒酸水,觉得更加难受;中午和晚上大都是小米粥加入几根面条,熬成稀粥,有时加入少许新鲜豆角与白菜叶,用点香油、葱末、盐炝锅,加入调味,喝上2碗,当地人称为菜汤。而吃所谓好的如“改善生活”,也不过是小米饭、面条,用一点四季豆、北瓜、黄花菜做成烧菜,当“浇头”(臊子),如果用少许猪肉点缀一下,便是如同过年一般。在这种环境下,还要坚持“学大寨”,坚持“两个6点半”,即早上6点半天不亮就下地干活,晚上6点半天全黑回家。可想而知,嘴馋的知青时常想着大吃一顿美味佳肴,一饱口福。于是,这些知青便上演了许多关于吃的故事,可谓悲喜交加。
  
  故事一 团鱼与知青断手
  
  知青点虽在矿区,但又紧邻漳河。关于漳河,过去只是在电影《小二黑结婚》中看到过,在歌声“清粼粼的河水蓝格茵茵的天,小芹我一人来到河边……”有所感受。现在看来,漳河同南方的河流比起来,只能算是“一条小溪”,河道不宽,水流较慢,有的地方形成了深潭,四周水草丰盛,潭中鱼虾很多,但深不可测。每到太阳高照之时,便有鱼儿游乐,尤其是常常有团鱼上浮觅食。要知道,那是正宗的野生团鱼,重0.5~1 kg,是经过多年生长才有这么大的。由于当时当地的老百姓不吃团鱼,知青们便想方设法来捕获团鱼吃。知青们在一老农那里获得一秘诀,用野生青蛙肉做诱饵,最好捕捉。记得最好吃的是,团鱼焖萝卜。抓上几只野青虾,将之宰杀,砍成小块,投入潭中,不一会,便有几只团鱼浮上觅食。这时候用事先备好的炸药瓶,点燃导火线,投入,只听到“轰”的一声剧响,潭面便掀起几米高的水柱,几只团鱼便肚朝天浮在水面,用鱼网捞起,装入水桶。回家后,将团鱼宰杀,去内脏,砍成块,用当地的红萝卜、猪油烧好,其味香鲜美味,糯嫩利口。也可将团鱼洗一下,将之放入冷水锅中,活活煮死,捞出冷后,剔下肉,切成丝,用醋、酱油、香油、精盐、葱花、蒜泥拌匀食用,浓香可口,咸鲜细嫩。那美味真是难以表述,可惜,至今再也吃不到那种美味的团鱼了。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吃团鱼引起一场悲剧。一天中午,一名姓张的知青叫上我,一起去炸团鱼。恰好,当地的一名年龄最小(才15岁)的知青爱民,也同我们一起驾上拖拉机前往,由于匆忙,事先装炸药瓶子未找到。到了河边,找到一个深潭,只见几只团鱼正好一沉一浮,正在觅食。小爱民将炸药2~3根卷一捆,每捆中间插入一个雷管连一节导火索,我和小张正在脱衣服,只听到“轰”的一巨响,火光一闪,我们扭头一看,只见爱民躺在地上满脸是血,外衣上面有许多蜂窝洞,还冒着烟,他的右手已被炸掉,断骨头淌着血,像一节残断的树枝,他哇哇大叫,我吓得提着裤子一动也不敢动。小张急忙跑过去,扶起他并冲我喊到“快去叫人,爱民炸着了!”我飞快地跑回村去……于是,大队和知青点对我和小张进行了处罚,将我和小张派往医院每人一天护理爱民,不计工分。后来,当爱民除去纱布时,右手已经完全截肢,变成一根肉棍,左手也只剩下大拇指和中指,实际上已经是残废了,吃饭只能用汤匙。他的脸上有许多红色的肉点,慢慢地脱落,成了“麻子”。后来,据小爱民回忆当他看见几只团鱼浮起来时,便激动了,点燃了导火索,但转眼一想,想找一砖头捆在火药上,可没找到,一拿起来刚要往水中扔,便炸了!
  直到现在,对这件事我都历历在目,仿佛发生在昨天,每当我吃团鱼菜肴时,便会想起这件事,想起小爱民。26年了,不知小爱民现在何处?
  
  故事二 玉米与鸡
  
  山西是玉米的主产区之一,尤其是我当知青的所在地的玉米特别好。由于饱满、味美,是当地人的主食。主要品种有“黄玉牙”、“白玉牙”等,特别是嫩玉米,烧、炒、烤均佳。因为当时还受“极左思潮”影响,偷几节嫩玉米,可能也要遭遇“挂牌游村”之难,一般农民不敢,只有知青才敢一试。每到嫩玉米成熟的季节,村里便派民兵连夜看守。一般是在大片的玉米地边上搭一栅子,作为看台,并配有火药枪。但是,知青们都知道,火药枪是吓唬人的,老知青告诉大家,火药枪是朝天开的。为了吃到嫩玉米,一天夜里,我们一行4人,便潜入玉米地里。每人穿一件紧身的茄克,用绳子扎好,边走边扳嫩玉米,一一装入茄克中,一会儿,便一个个变成了“大肚子”。可能是动作太大,弄得玉米枝叶哗哗直响,只听得玉米地上的草栅传来一声叫喊:“狗日的,我看见你们了!”我们4人一下爬在地上,一动不动,草栅那边又传来一声:“快滚出来,不然我开枪了!”我们仍然一动不动,突然“轰”的一声,紧接着铁砂洒到玉米枝叶上,“沙沙”声直响。过了一会,大家一看没有事,知道是朝天开枪,便撒腿就跑,一口气到家。接着就将所有的知青召集在一起,点燃炭火,先煮几节嫩玉米,再烤几节带壳的玉米,大吃一顿;然后剥下玉米粒,第二天再用肉丁、辣椒同玉米炒当菜肴。
  其实,嫩玉米剥下后,除一饱口福外,还有其他“用途”,这便是用它钓鸡,这也是老知青教授的。将粒大的嫩玉米放入酒中泡1~2天,捞出稍晾一下,便可用了。鸡,在山西农村,一般是不吃的,母鸡用来生鸡蛋卖钱,公鸡是报晓的工具,老乡们十分珍爱。可是,这些鸡常常变成了我们这些不懂事的知青的美味。嫩玉米制成醉玉米后,便用鱼钩一一钩好,每到傍晚,我便同几个知青带上钩好玉米的鱼钩,并带上一些玉米,先在院中撒一些醉玉米,让鸡吃一会儿,稍饱后,鸡也欲醉,再抛出带鱼线的醉玉米,当鸡吃下后,便用力拉,这时候鸡叫也叫不出声,被拉出矮墙外,便装入口袋中。回到宿舍,一人杀鸡,一人烧火,一人到村口小卖部买一瓶老白干酒。鸡宰杀后,用铜盆加热水烫过、去毛及内脏,砍成块,用铜盆当锅,在门外拔几根大葱,洗净切节,同姜块、花椒、香油、红糖、酱油炒香,加入水,烧开,打去浮沫,用小火烧熟后,大家便围着盆子,边吃肉边饮酒,边吹牛,直到天明才东倒西歪睡去。至于农家的鸡如何丢失的,人们也许不知道,还以为是被黄鼠狼或狐狸叨走了呢!当然,所谓的口刁鸡“经验”是,不要留下痕迹,特别是玉米粒。其实,知青点处的鸡毛与内脏便是证据,特别是常常引起村中狗的抢夺,只是乡民没有注意到罢了。
  
  故事三 筛子、麻雀与大火
  
  山西农村的麻雀很多,但食用者甚少。特别是当每年秋收场上堆满如山的谷子(小米)时,麻雀便常来吃食,这便是捕获的好时机。于是,当正午或傍晚收工时,场上人已散去,我便和一、二个知青将过粮食用的大筛子,放在场中干净地上,里面撒些谷子粒,用一根高粱秆撑着,上面拴上一绳子,我们藏在场边的小房中,拉着绳子的一头,当数只麻雀进去吃食时猛然一拉,便可以扣住几只。然后再装入一布袋中,回家连布袋按入水中,将麻雀溺死,再取出,烫毛,去内脏,可以用洋芋同烧,但最佳的办法是将麻雀逐一穿上铁丝,刷上香油,在火上烤香,蘸上用盐、花椒面、葱末、味精等拌匀的调料粉,下酒最过瘾。
  但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吃烤麻雀却引起了火灾,烧死了一名知青。那是我下乡第二年的秋天,天气已有一丝寒意。正午,我正在地里割谷子,一老乡捎口信说,北京知青小王叫大家收工后回家吃烤麻雀。可是,不到下午收工,便听人讲,知青点着火了,小王烧死了。我发疯似地跑回家,只见一大堆人围在平房前,小王的房间已剩下残垣断壁,冒着几丝青烟,盆中的净麻雀已同柴灰混合,一股刺鼻的油味弥漫在空气中,小王的残体已被拉走,我感到大脑一片空白,眼泪脱眶而出……据公社治安员和县知青办、公安局的人员分析,可能是他在准备烤麻雀前,因炭火不大,拿汽油桶往炉火浇油助火,不慎将汽油倒在炉边或身上,引燃了自己,不知是一次偶然的灾难,还是老天对食用麻雀这一生灵的行为的报应呢?不得而知。从那时起,不知什么原因,知青们再也不吃麻雀了。
  知青岁月离我们已经比较远了,是当时的时代与环境,让知青这个独特群体,加之食物单调与物质匮乏,“演绎”了吃的趣事。在有趣的同时,也含有几多悲哀,至今令我难以忘怀,值得深思。

标签: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