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学习 > 正文

知乎高考学习方法

时间:2017-03-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好生”与“差生”的差距,从根本上说,并不是一两个学习方法、知识经验、习惯的差距,而是体系性的差距

class="txt">当我开始动笔写作本系列的时候,一个至关重要的根本性问题摆在了我眼前。那就是,与“优生”、“学霸”相比,所谓的“差生”,他们之间的差距究竟在哪里?如果不能从更深层次回答和解决这个问题,后面的论述便无法开展。

首先我必须申明,这里的“差生”绝无任何的贬义,只是一种客观情况的描述。

笔者之所以选择这个体裁,在于笔者的身份特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在“差生”与“优生”之间游走:初中阶段,笔者的学业成绩名列前茅,中考阶段更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本市唯一的一所重点中学的重点班级;高中阶段,笔者的成绩一度处于班级的垫底的位置,高考考入了本省一所二本院校就读法学;在大学阶段,笔者从未获得过任何的学业奖学金,但在有幸在此期间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参加了诸多的课外活动,收获的奖状无数;2012年,笔者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2015年,笔者以第2名的成绩考入了现在的母校就读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研究生阶段迄今,包揽了所有学念的一等奖学金及国家研究生奖学金,获得了省级优秀毕业生的称号。

这种从“优生”到“差生”再到“优生”的经历,让我对两种不同身份的学生感触体会的特别深刻,尤其是后来第二次转化身份的经历,让我坚定地认为,“差生”与“优生”是存在一些看不见的鸿沟,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和不足之处,然而,这种短板和不足绝非不可逾越和克服的。

所以,在我的心里,“差生”只是“后进生”而已,并非天赋、智力所限。即便存在上述的原因,当你认识到此种不足和短板之处,并有意识加以调整和提高,你也一定能做到你能力范围之内,超越现在程度的优秀。

第二,我们须要好好地定义一下“差生”的概念。一个人虽然学习不行,但是体育和其他方面非常擅长,很受同学们和老师的欢迎,这样的同学是不是“差生”?一个同学学习成绩非常好,非常优秀,但是他/她所掌握的所有知识都来源于书本,而对面现实的问题,甚至自己的问题,却一筹莫展。这样的同学是不是“差生”?甚至,我们更极端一点,即便我们在某一个方面非常优秀突出,在小环境下做到了该领域的No.1,但是别忘了,大环境下呢?当我们不断增加参考和对比的样本,我们引以为傲的长处,还能够被称作是“优秀”,我们是不是差生?

所以我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差生”,只是存在维度和程度的差异。让我们抛弃这种难以给出的定义的客观标准,以自我为参考系,以自我为评价标准,假设现在我们就是差生,无论我们各方面做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取得了/没取得任何的成就,以当时、当下、现在的我们作为起点,我们如何超越自己的局限,变得更强?

第三,在分析“差生”根本原因问题时,有一些因素我们必须舍弃。因为这些因素不在我们的控制和可衡量范围之内。比如智力、比如天赋、比如家庭出身、比如成长经历、比如所受的教育经历、比如机会的公平等等,所有的这些,对我们当下的处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的是自我们出生就已经决定的,有的涉及到体制与社会变革的问题。以上种种,我们不做考量,姑且算作制约我们行动的客观环境,加以承认。我们要研究和把握的,是那些我们能够人为控制的可变因素。通过对这些变量施之以影响,以自我为标准,进而使我们的处境变得更好,使得我们自身更加优秀。 明确了以上三点,我们正式开始我们的话题。

正文启:

每天,我都在知乎、QQ和微信上收到大量同学的来信,向我咨询各类型问题。时间一长,我发现所有的问题无外乎归结于两种类型:

第一类问题,是情绪型。反映的是因为种种原因,诸如环境改变(由高中进入大学、由大学进入工作)、升学、恋爱、交际、面试、学习、竞选、读书所带来的困惑、迷茫、失落、焦虑、抑郁。有的,甚至是毫无原因的周期性情绪低落。

第二类问题,是方法型。比如大学四年的规划、社团是否要参加、如何做读书笔记、如何恋爱、如何在公开场合提升口才和胆量、如果处理学习与社团活动的关系、如何兼顾学习与实习等等。 其实这两类问题往往是相关的。因为缺乏基本的方法,所以才会造成情绪上的波动,而情绪上的不良波动,反过来又阻碍了自己的行动,去学习积累方法。

因而,明面上,我都对所有提问的同学进行了针对性的回答,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然后,一段时间过后,同学们给出的反馈让我十分震惊。

一类同学,在询问得到解答后,马上开始了行动,并在短期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然后非常开心地向我报喜,汇报自己的进步。这类型的同学,无论是情绪还是方法的上的缺失的问题,都没有困扰他/她们太久。在不长的时间内,他/她迅速调整了自己的状态,并取得了进步。也许他们还会有这样、那样的疑惑和苦恼,但是很明显,他们已经走上了良性的轨道,所遇到的问题是发展和进步中的新问题,而他们继续请教的态度,也是一种正面、阳光、积极的。

还有一类同学则不一样。他/她们的问题非但没有因为我的解答而缓解,反而越积累越多,困惑的依旧困惑,苦恼的依旧苦恼,没有方法的,依旧像没头苍蝇一样,感觉周围的事无从下手,不知道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如何去平衡兼顾。

这反倒让我觉得特别困惑,同时也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因为我自己并没有倾向性,他/她们所以提出的问题,其实很多都是高度同质的。比如读书笔记如何去做?我传授给A同学的经验方法与B同学并无任何差别,然而效果却迥异。

在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分析之后,我终于解开的谜底。

问题并不是出在我自己身上,而是出在得到回答的同学自己身上。

两类同学明显表现出了不同的特质。这些不同之处,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二者拉开了差距,在可见的时间内,这种差距甚至会越拉越大。

我以两位同学为例,这里隐去了他/她们的名字。简单称作A同学和B同学吧,当时同为大一的新生,B同学就读的学校还要好于A同学。A、B同学向我同时咨询了同样的问题,都反映自己平时的思维不是特别的清楚,口头表达能力也不行,一说话条理就不清。因为在知乎和空间看过我的文章,觉得逻辑性很强,因此向我请教有什么改善的办法。

我的建议其实很简单,训练思维应当从阅读开始,你们刚从高考的独木桥挤过,平时能够接触的课外书籍非常少,现在大一了,可以开始阅读课外书了,各类型都要读一些。然后,第二步,口才是与思维相联系的,也和你的平时的贮备相关,在阅读之后,尽量写写文章,开始可以写一些读书笔记,读后感。如果熟练了,可以自己进行阐发,然后利用书中的原理去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一定要写下来。慢慢的,你的思路就会清爽很多,因为你有了分析问题的基础和框架,思路清晰就会带动口才,之后就是简单不断重复、总结、提升的过程了。

两位同学都欣然应许。

几个月后,我几乎都已经忘记了这回事。然后A同学有一天很高兴地在私信中向我报喜,说自己的文章在院里的征文比赛中获奖了!说自己参加了辩论赛,虽然最后的成绩不太理想,但是在参赛的过程中,不断地就命题去翻书、查阅资料、准备,写作,感觉自己的思路和口才都提升了不少。

我当然很为他高兴。然后我点进他的空间去看,发现自从上次和我交流之后,他的空间密密麻麻的文章写了一大堆,有的是日记,有的是读书笔记,有的是自己的心得总结。

那天我特别的高兴,比自己得奖了还要高兴。

而B同学一直都没有反映。时不时发的状态,也是在感慨迷茫、困惑、没有方向,特别想家。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在他的状态下留了言:最近状态好一些了吗?有没有坚持写作和读书呀?他回复我:对不起路哥,最近学习和社团活动太忙了,事情太多,总是理不清头绪,心情也不好。等过了这一整子,我一定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写东西。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他的空间此后依旧是哀鸿遍野的状态。

别的方面我不敢保证,单单就思维/写作/口才这一块而言,B同学在毕业的时候一定会被A同学甩开几个身位,纵然你的起点、平台比对方要高。

这是我讲述的第一个案例,我还可以再引申一下,这种引申将清晰地揭示出差生与优生之不同。 其实A、B两位同学,我们不妨看作是我们人格中的两面,我们可以把它们极端化一下,称作A面与B面。

A面所代表的思维方式是系统的、积极的、动态的;反映在情绪层面永远是乐观的;反映在行动面,永运是主动的。

B面所代表的思维方式是局部的、消极的、静态的;反映在情绪面永远是悲观的;反映在行动层面,永运是保守的。

A面所代表的是一种广域的思维方式/精神状态/行为模式。就是我看待一个问题,我不仅看到它的局部,我还要看到它与其他问题的联系;不仅要看到现在,还要看到它未来的发展;不仅要看到坏的方面,还要看到好的方面。

譬如,看一本书、写一篇文章、参加一次活动,我觉得没有收获,那么当我看十本书、写十篇文章、参加十次活动呢?哪怕其中任何一次行动的收获都是微不足道或者没有收获的,那么十次叠加起来呢?这个成果是不是就变得稍稍可观一点了?我虽然不能看到四年以后的成长和收益,但是也许我能看到一个月,一个星期以后的进步。这次活动失败了,浪费了时间,没有取得既定的成绩,但是,从反面来说呢?失败的活动是不是提高了我的鉴别能力,使得我未来的选择多了一些理性,活动失败的原因在哪里,弄清楚这些,我是不是同样获得了经验和收获?

你看,这就是一种系统、积极、动态的思维方式。有了这样的思维方式,在情绪上就能保持积极,在行动上就能保持主动。

反过来,B面所代表的是一种狭域的思维方式/精神状态/行为模式。看待问题,永远局限于局部,当时当下或者某个片段。比如参加一次活动,竞争对手太强了,害怕失败,索性就不参加了。——这是只看到对手的强,而没有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特色,同时也没有看到自己哪怕从失败中也能得到经验和提升的一面。比如看一本书,不好看,没兴趣,看不懂。放弃了。——这是没有看到多次与量积累的提升,你多看几遍没准就看出门道,越看越有意思了呢?写一篇文章,写的不好,

别人讥笑你,于是马上放弃了,于是再也不动笔。——这还是没有看到量的积累,夸大了负面评价对自己的影响,从而放弃了自己潜在成长的机会。

局部、消极、静态的思维使得情绪层面的负能量越积累越多;负能量的积累又造成了自己行动的迟缓和保守,一而再再而三地错失甚至自我封杀掉自己成长、成功的机会;这些丧失和被封杀掉的机会反过来又进一步造成了自己思维的狭隘、消极。

A面和B面,是我们人格中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精神状态/行为模式结构。此种结构一旦启动,就讲产生两种效果截然不同的循环,导向我们未来不同的结局。在结构造就的循环中,每种因素都是不断的运动中,积累强化自身并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毫无疑问,我们用价值进行判断的话。A面所造成的A循环,无疑是良性的,这个循环一旦展开,越积累,越发展,结果越对我们有益;反之,B面所早就的B循环,无疑是恶性的,这个循环一旦展开,负面的东西只会越积累越多,最后毁掉我们自己。

当然,A、B两面同时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只是相对而言,谁的比重大一些,谁占据了主导权。

这是本文得出的第一个重要的结论:“好生”与“差生”的差距,从根本上说,并不是一两个学习方法、知识经验、习惯的差距,而是体系性的差距。根本之处,是两者结构所造就的循环不同。“好生”踩对了自己的循环点,从思维方式/精神状态/行为模式三个点有效地建设起了自己的循环结构,开启了正面良性的循环,使得A面成功地主导了自己的学习、生活,占据了上风。而差生恰恰相反,在思维方式/精神状态/行为模式三个点上,一定存在某个点或者通盘的缺陷,负面的因素不断积累相互影响,最终走向了B循环的路径。

当然,知道这个根本性的原因还远远不够,根本问题之下,是无数具体问题的堆积,是知识、经验的缺失。在这个总体的框架之下,未来我还会就具体的原因及问题进行详尽的分析。

篇二:GRE学习方法(知乎)

还好,语文680 数学800。我的同学一般都是准备半年,总分一千三百多。这么算起来我有点儿亏……

G其实只考两个东西:单词和阅读。

第一步:背单词,背单词,背单词。为什么要说三遍呢?因为我背了三遍……确切说,背了三遍之后可以开始做题,背单词本身是一个不可中断的过程,必须反复复习,一直持续到考试结束。甚至考试结束了都不能断,万一一坨屎(ETS)又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呢?(PS.我用的单词书是新东方的GRE词汇精选,号称红宝书。其实里头有很多错,但基本不影响考试。)

第二步:做散题。像我一样懒的话,可以报个新东方。我读新东方最大的收获就是那一系列黄书。我是说,黄封皮的按题型分类的真题教科书。如果你可以从其他渠道搞到这一堆真题练习,那就开始练吧!不过新G不考类反题了,建议把练习时间匀给阅读。我始终觉得阅读是没技巧拼实力的,需要长期的训练打底子。另外,总的来说,把做题速度提起来生死攸关。注意,一开始练散题的时候就要培养速度观念,毕竟真题有限,没那么多题给你浪费。

第三步:练套题。模拟考试环境,用考试真题,限时搞完,不要自欺欺人。再次提醒,考场上,时间就是生命。碰上不会做的题,乱选;碰上不认识的单词,忽略(没错,你把红宝背穿还是会有成吨的生单词……尼玛GRE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一般的生单词……)。另外,虽然我们是中国人,数学也是要练练的。散题不用练,至少把你能搞到的套题都限时练完吧。

说一下G的作文,本人理科僧,很尽本分的考了个3.0……望提问者以我为鉴,知耻后勇,为国人争光,考他娘个5.5给一坨屎看看!

再说托福。根据本人经验,建议提问者先考G再考托(再次声明我不负法律责任!)好处有二

1.不用再背单词。以新东方出的单词书为例,一本TOFEL单词书每个list大概有十多个词是GRE红宝书里没有的,但是,以我个人经验,背完红宝而不背TOFEL单词书对考试没有影响。因为iBT听说读写四个部分里只有阅读部分有少量纯粹的单词题,而这一部分,我从来没遇到背完红宝还不认识的单词。但是(中文咋就不像英语除了but还有个however呢……),为了提高听力部分的分数,提问者可以找一些分学科专业词汇表熟悉一下。

2.秒杀阅读。个人经验,我TOFEL阅读就练了一周,考了满分。当然,前提是GRE阅读要准备得很扎实。

具体准备步骤

1.在准备G期间,就要开始练听力,打底子。可以每天做半套托福听力题;对照底稿,精听一段VOA。听力和阅读一样,需要长期训练打底子,我不是很清楚有没有短期提升做题准确率的办法,盼高人解答。另外,这其实对背GRE单词也有帮助。比如说,每当我在VOA里听到背过的单词,我就激动得虎躯一震……

2.G考完后,还是像我一样懒的话,可以报个新东方。这次连黄书都没捞着……新东方的老师确实讲了很多实用技巧,尤其是口语——但是口语正好是我考得最差的(22……我都鄙视我自己)所以,私以为,要是没有一定实力,连用技巧的资格都没有。

3.分项、集中练习。最具参考价值的练习题是19套TPO(不知现在有几套了?)。

阅读,一周。

听力,在有基础的基础上,集中、大量的做TPO和其他你能找到的靠谱练习题,三周。

口语太差,不敢说经验。不过提示一下,除了两道主观小题,其他题型都和听力结合得很紧密。三周。

作文,似乎题库里有两百多道题,但我考的题目不在题库里……每道题都写写提纲,想好例子,考场可以节省时间。新东方的老师给了我们一个模拟软件,随机抽题,限时训练,对我帮助很大。集中练的时间是三周,但可以抽零散时间提前练几篇,找找感觉。

4.模拟训练。每天一套TPO,基本的。再次啰嗦,时间就他妈是生命。

祝好运。

发布于 2011-12-21 12 条评论 已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赞同44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李健,CS在读

坂田银时、图小亦、呜呼 等人赞同

LZ是最近考过新G,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攒攒人品,希望对你有帮助。

单词肯定是第一关,红宝“感觉”实用性不大了,个人没用过,不做评论了。我用的是再要你命3000。 但我觉得没必要背个滚瓜烂熟才开始做题。

用杨鹏17天的方法用最快的时间把3000过一遍。直接开始做陈圣元的填空吧,蓝皮的。

填空的时候,你也许会错很多个。第一单词不认识(只过了一遍而已),第二逻辑出错误(没做过题),或者两者都有问题。做完题后一定看解析,把不认识的单词写在书上空白处,拿韦氏字典去查一下。把这本书做一遍下来,你就会积累了很多你不认识的单词,恭喜你,你的填空书变成了一本个性化定制的单词书了,而且每个单词都是你不认识而且在真题里出现过的,非常具有实战性。把这本书做一到两遍后,填空题再坐起来就清车熟路了。再去做一下OG 和 PP2的样题,熟悉一下两空、三空和六选二的题目。

阅读去看一下陈虎平老师出的一本备考GRE阅读的书吧,认真读一下这本书,多读几遍。然后就是阅读36套了,多做几遍。

作文,我也是理科僧啊,觉着申请3或3.5就够了。考试之前我就打算跪求3分了,argue和issue总共写了不到8篇就去考试了。然后考完果然是3。看一看别人的范文,或者北美范文,上考场敲够400个词,不出现大的问题,感觉3或者3.5就有了。当然定位比较高的话,建议你还是多写一些文章,去寄托或者尚友找G友改改。

数学,把OG和PP2的题做了然后对对答案,应该问题不大了。认识常用的数学词汇就行。

大一就开始准备的,赞一个。

加油。good luck

发布于 2013-06-19 3 条评论徐大卫

张三、AlexC、徐沐寒 等人赞同

贴一个自己原来写过的经验总结吧。最终成绩163+170+4.0

郑州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城市,而且在这里你可以体会到中国人到底有多 ~多~~~坐在文化路旁的咖啡厅,看车来车往,刚才的GRE考试就好像梦里一样。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作文了,考试的时候由于电脑是14还是15存屏幕,界面全屏以后显得作文字数很多,现在想想界面应该是和pp2的一样,所以,我的作文字数很可能不够多(当时我还觉得自己写得好多啊!!)。最后看到分数是163+170还是很激动的。现在写一篇小结,不涉及作文部分,希望能对以后准备GRE的童鞋们有点作用,也攒攒人品,希望作文分数能说得过去吧。一战,不再战。

一、 准备时间

我的准备战线拉得有点太长了,2012年暑假上新东方强化班,开学以后才开

始背红宝书,大二上学期几乎只限于背红宝书了,其他基本没看,寒假的时候才真正开始做题,阅读和填空各用了大概8天吧,开学以后上课几乎不听,自己看单词,可以说是等于脱产准备了一个月,这也是我当初选择在3月23日到郑州考试的原因。考前一周模考了几次,今天终于考完了。个人觉得如果时间充裕的话最好2到3个月持续准备,花20天左右把单词搞得差不多之后开始做题。

二、 资料选择

单词:杨鹏的《17天搞定GRE单词》,红宝书,再要你命3000

填空:绿皮书(这个不用说了,必备),琦叔的七套题(许多与绿皮重复,后期做做还可以)

阅读:陈虎平36套PDF,陈虎平的“分层结构“那本书

数学:新东方的《数学高分快速突破》

模考:pp2v2,OG,巴朗,kaplan

其他我买过但是没有用过的:杨鹏的长难句(好多句子与36套重复,我后期才买,那些句子都看过了,基本不成问题),乱序(那本绿的,当时亚马逊满减活动一冲动就买了),太傻单词(也是亚马逊活动买的)

三、 准备方法

单词:个人觉得还是先背红宝书比较保险吧,有人说直接背3000就可以了,这点我没有试过,也不好评价,但是后来确实是有些词是3000没有的。个人严重推荐杨鹏老师的《17天搞定GRE单词》这本书,里面的背词方法很值得借鉴,而且看了有打鸡血的效果。由于平常学习时间比较紧张,里面的背词计划可以稍加调整,由于中期一天可能要复习十几个List,所以可以在背一周后不再背新单词,或者每天新背1个list,但是复习一定要坚持,否则效果会大打折扣。红宝书的前21个List建议精背,寒假快结束的时候我前21个list大概记得70%~到90%。另外网上有excel版的红宝书,可以在背红宝的后期用excel来检验,会的就删掉,剩下的单词打出来再专门背。红宝书后面的list我也背了,不过具体掌握情况没有

检验,大家

知乎高考学习方法

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调整。之后就可以背传说中的“再要你命3000”了,我的方法是先把每个list的中文意思记住,之后在考前2周,我几乎把整本书过了一遍(同义反义例句英文解释等),大概在考前1周完成,本来是把不熟悉的同反义单词用笔画出来准备再看一遍,后来时间不够了,也没有执行。

此外,推荐用手机有道词典来辅助背单词,在填空和背单词的时候遇到不会的词可以用有道查,然后添加到单词本,设定“添加单词时加入复习计划”,之后有道会自动根据记忆规律在手机通知栏里现实有多少单词需要复习,现在我的单词本里有1451个单词,通知栏显示还需要复习91个单词。。。用有道的好处就是帮助我们抓紧平时闲散的时间多记几个单词,当你拿出手机想要上网或者玩游戏的时候,看到还有xx或者是xxx个单词要复习,你还会浪费时间么?同时,你记不住的单词会一次次出现,这样也避免了许多无用功。

填空:填空可以在大概掌握红宝书前21个list之后进行。如果掌握了单词,那么填空就会简单许多,除了个别三空题逻辑有些绕,其他填空题基本上理解了句意认识了单词就可以轻松地做出来。虽然当初上了新东方,听了杨子江老师很生动的课,不过我后来没复习,基本就忘了老师讲的方法了,个人觉得老师总结的某某人的特征某某物的特征什么的并没有特别大的用处,主要是理解句意,然后抓住转折或者同意的特征词。如果有实体的绿皮书,可以先做一遍,做完对答案然后把不会的单词查出来写在书上,之后再用PDF过绿皮书,至少4个exercise为一个单位,做完对答案,然后看书上自己写过的解释,如果还不懂就看翻译。绿皮书过了3遍以后答案可能就记下来了,这时候可以再快速地过一遍,主要注意每道题的逻辑和转折。其实填空一方面是考单词,一方面就是让你像ETS一样思考问题。每种考试不可避免地向应试者输出出题人的思维方式,虽然这个说法不太好听,但是能像出题人一样思考的考生确实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阅读:阅读训练对单词的要求没有填空高,个人觉得阅读主要是考察你的速度以及对信息的定位能力。同时,阅读能力提升以后发挥会相对稳定,所以可以在准备填空之前进行。陈虎平老师的那本“多层结构”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建议从头到尾阅读老师的方法,认真的做书里的每一个分析例子,学会略过不重要的信息和抓要点。书后提供的10套联系我建议在做完36套以后再做,因为这10套题和真实考试的难度很接近,适合后期联系掌控时间培养感觉,而36套的难度要略高一些。看完陈虎平老师的书以后就可以做36套了,建议每一套都要掐时间,每两套为一组一起练习,时间大概是每套15到22分钟,17分钟较为合理,正确率争取70%以上。“多层结构”后面的题每两个练习尽量在30分钟做完,到最后正确率达到80%。每个阅读练习做完后都要总结,可以先看网上有人写的解析,弄懂错的题,之后每篇每段分析结构,找ts,kw等等,在心里列出虎平老师书上写的要点总结,之后每道题进行考位分析。

此外还要补充一个推荐“多层结构”的理由:这本书绝对不仅仅是仅限于考试方法的。虎平老师煞费苦心地在书后补充了考试之外的文章,而且书中的阅读方法确实适用于许多文章(至少是学术英文)。寒假刚开始的时候,我打印了导师布置的两篇英文论文,每篇大概有5到6页,看了几次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寒假快结束的时候我基本完成了阅读训练,再用虎平老师的方法,略去论文中不熟悉的数学内容,只用了大概2小时,就搞清楚了文章的逻辑结构。正如陈虎平老师在课上讲的“考好GRE以后就打开了英文阅读的大门(大意是这样的)”,童鞋们,准备GRE,训练自己的阅读水平吧!

数学:由于当时觉得时间很可能不够了,我就没有刷新东方那本绿皮书,现在看来这个决定还是对的,理工科的同学们在数学知识上都没有问题,就是要注意掌握相关单词和表达方式,今天考试的时候第二个section出现了一个词就是靠猜蒙对的。所以数学单词要背好,时间紧张的话不用刷太多题,做做《高分快速突破》里的例题和练习,细心点就好。

模考:在前三项准备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模考了,模考软件前面已经介绍了,一开始可以先做一套巴朗,因为巴朗包括作文,是完整的,所以适合先体验一下,最好做到和真实考试时间一样(上午10点开始)。我第一次模考做的是巴朗第一套,分数大概是155+168。之后可以做kaplan的verbal,大家都说kaplan的出题思路和ETS不太一样,所以可以用来调整时间,记记单词,不用太在意结果。我做的时候大概每个section会剩10分钟左右用来检查,做了5个section,正确率大概50%到65%不等。在觉得一切都准备得差不多了以后,可以用pp2 v2来检验一下复习成果,尽量在真实考试同样的时间做模拟,test1的填空有些是绿皮的,所以我觉得参考价值没有test2大。我在考前一周做了两个模拟,分数分别是159+170和160+169,verbal每个section大概有7分钟检查。当时觉得pp2可能与真实考试难度还是有差异,不过今天感觉还是很接近的,verbal的3个section分别还是有大概7分钟检查。这里提醒大家用好mark的功能,一些不确定的题可以先mark,做完回头再仔细推敲。OG的填空许多在之前都做过了,但是阅读还是新题,所以可以在考前一周做一做保持感觉。

时间及饮食:由于GRE考试大概是上午10点到下午2点,所以有午睡习惯的童鞋最好提前调好作息,下午如果没课可以把午睡推到3点或者4点,或者不睡,习惯了就好。模考的时候也检验一下考试时的早餐安排。我的早餐是150g面包+一条母亲牛肉干+一盒特仑苏+2块盒装的德芙,中

间休息稍微喝一点水,再吃两块德芙,仅供大家参考。

有关郑州GRE考场:考场在河南省招生考试图书中心,7到9层,ETS的确认信里写的考场是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大家千万别搞错了!百度地图里河南省招生办公室是另外一个地方,我昨天检查的时候才发现搞错了地方,赶紧重新订宾馆。考场整体环境还是不错的。西安的童鞋如果没有考位可以到郑州来考,高铁大概两小时就到,还是比较方便的。考场附近有锦江之星,另外有河南省博物院,稍远还有河边的公园可以在考前一天去散散心。

篇三:知乎之人为什么不想学习

arn

来源:知乎

因为对一些人来说,学习缺少足够的正反馈。 如果你清楚,做完这张卷子,你明天考试就会拿满分,同时获得奖学金,你能忍住不做吗? 同理,如果你看完这个知识点,你就更受人尊敬一个层次,就好像联盟上王者,网游拿神器,你能忍住不看吗?

这就是正反馈。

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就算刷完这张卷子也不一定考过班里的学霸,甚至都不一定对我的学习成绩有什么作用。而我现在偷懒一会,也不会对我的成绩有什么大的危害。

所以,他们就会放下学习,去做能让他们感觉兴奋的事。

对于这些人来说,学习是一种煎熬,是一种回报极低、投入极高的行为。

而对于学霸,天才来说,学习就和吃饭喝水一样简单自然,别人看一个小时的知识点,他们看10分钟就懂,别人怎么学也难以考出好成绩,他们只要按照自己早已培养出来的学习习惯,就能轻松取得好成绩,这样的正反馈就十分充足。

可怕的不是没机会努力,而是努力了也没机会。

一个本身不爱学习,成绩也不好的人。需要找到强烈促进学习的动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准时学习的习惯,这才是唯一能坐下来学习的方法,不然,只凭一腔热血,两三天就无法坚持了。

想要增加正反馈,举个真实好懂的例子,跑步。

跑步不难,人人都会,但是养成每天坚持跑三公里的习惯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了。因为这个时候,跑步已经不需要毅力,而不跑步才需要毅力。

当你有一天没有跑步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心里空落落的,感觉很不习惯。而这份习惯的养成,也是需要一个很痛苦的阶段。

刚开始跑步必定是痛苦的,因为虽然有一腔热血,但却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应对技巧。

跑步时会遇见两个极限点,一个是主动有意识的跑到无意识的跑时,另一个是接近终点,人的疲惫达到了高峰时。这两个时间点,是最痛苦的阶段。

而且跑完之后就像刚去鬼门关转了一圈一样,四肢乏力,腿部肌肉酸痛,大脑缺氧,感觉头晕眼花,快要窒息。

第二天,第三天,也会经历这些痛苦的过程,很多人就是在这些时候放弃的,所以这个时候,需要极强的毅力,足够的动力。

在一个星期之后,跑步就容易接受多了,你会发现,自己的极限点出现的时间越来越靠后,出现极限点时,你也能有效克服,甚至,你还会总结出一些克服生理疲惫的妙招,比如深呼吸,转移注意力,微微减慢速度等。

两个星期左右,你从技术上已经趋于完美,你会清楚记得自己所要跑的路的每一个细节,你可以准确预知自己极限点出现的时间,你对于跑步有了自己的理解,比如晚上没睡好,跑步时脑袋就会发晕,饭没吃好,肌肉就会乏力。

但这个时候,却会出现心里疲惫,你会感觉跑步没意思,虽然你能做到,但是却不想做,因为你找不到开始与生理极限相搏斗的乐趣,你也没形成不跑步就会死的习惯,所以,这个时候,有一些人会放弃。另一些人,却会给自己变换花样,比如变速跑,增加全程速度,改变路线,最后冲刺,听燃的音乐等等。

在一个月时,跑步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你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也愿意去做,不需要理由,不需要督促,自然而然的就能坚持下来。

学习也是这样的,开始需要坚持,中途需要变通,最后养成习惯。

真正的学霸,从来不需要逼着自己学习,也不用喜欢学习,就像人不需要逼着自己呼吸,也不用喜欢呼吸。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