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学习方法 > 正文

[语文教学中“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整合]

时间:2019-01-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讲主要有两种:接受式和探究式。“接受学习”是一种最基本、最基础、最常用的学习方式,就是教师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通俗地说,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布置,学生训练”这一类的学习方式。所谓“探究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探究学习”有优势,也有弱点,“接受学习”有弱点,也有优势。“探究学习”能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但机械的“探究”也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接受学习”的最大价值在于学生不必从零开始学习活动,他们可以通过直接接受前人与他人的认识成果而加速个体的认识发展过程,从而使用有限的生命个体能够更从容地面对无限的知识海洋与大千世界。因此,要想培养出具有乐于接受传统文化精髓、开拓创新和终身能力发展的新型人才,就应该把这两种学习方式有效地整合起来。那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该如何把这两种学习方式进行有效整合呢?
  一、让学生课前接受外来信息,做好探究铺垫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不是一种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过程。在教学中,为了使课堂上探究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我常让学生在学习内容之前自己根据需要去查找有关资料。例如:在学习《蚕姑娘》一文时,先布置学生查找蚕的相关资料,这样为课堂上探究“蚕的成长过程是怎样的?”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让学生接受文本信息,激起探究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鲁纳则明确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一些教育学者认为,兴趣可以使学习者具有积极的精神状态,让人积极地探索、想象、记忆、提出问题,使人有真切的情绪感受和接受美的熏陶。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形式,把文本信息巧妙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接受探究前的信息,使其激起探究兴趣和欲望。例如:在上《狐狸和乌鸦》一文时,教学一开始我就播放动画:一只乌鸦从远处飞来,嘴里还叼着一片肉,就在这时一只狐狸走过来……动画这时突然停止,我问学生:“狐狸和乌鸦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此时此刻,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研究兴趣和欲望,迫不及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初读课文后,学生就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引导自主探究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累积有限,人生阅历不深,很多时候需要教师讲解,需要接受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应教给学生获取知识、探求知识的方法,必要时应先给予恰当的示范讲解,然后再让学生自主探究。如:在学习《美丽的丹顶鹤》一文第二自然段时,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图文对照,朗读感悟,抓住了“洁白”“鲜红鲜红的”等词语,体味出丹顶鹤的颜色美。接着我们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第三自然段,学生同样能通过抓住重点词语“逗人喜爱”“引吭高歌”“高雅”等,在朗读课文感悟的基础上,体味出丹顶鹤的姿态美及人们对它的赞美、喜爱之情。这就是学生在接受了教师教给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感悟的结果。
  四、接受教师的点拨,开展合作探究
  在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探究的效益,使探究由浅入深,我充分发挥了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想、去说,教师在一旁适时“点拨”,通过“评价”给学生的思维以正确的引导,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蜗牛的奖杯》一文第三自然段时,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小组探究:“蜗牛得了奖杯以后是怎样做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前一个问题学生不难得出答案,但后一个问题则要帮助学生体会蜗牛从此不思进取,每时每刻都在想着炫耀自己,把荣耀看得很重很重的心态。词语“很大很重”,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不仅是讲奖杯本身的“大”和“重”,而且还暗含着在荣誉面前骄傲自大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阻碍自己前进的寓意。学生在接受了教师“点拨”后,就会在脑海里形成蜗牛得奖后所做所为的表象,再加上自己的探究,就能更好地体味出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道理。
  五、课堂巧设作业,课后延伸探究
  为了使学生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得到延伸,我精心设计了课堂作业。如:在学完了《美丽的丹顶鹤》一文后,我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有关丹顶鹤的资料,再了解我国还有哪些珍稀动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这样既拓展了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实现了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总之,“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是有意义学习的两种基本方式,它们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效地整合,我们的教学过程就能在“接受”中发现问题,在“探究”中解决问题,也就能在“探究”中产生新的问题,在探究解决新问题过程中“接受”新的事物。这样,课堂上定会迸放出奇异的个性火花,教学效果一定会取得新的突破。

标签:学习 探究 语文 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