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阳光高考 > 正文

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 [论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模式]

时间:2019-01-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目前,我国高校在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方面,普遍存在着刚性化管理模式的现象。在这样一种经营管理体系下,无论是作为管理者的辅导员还是处于被管理者的学生群体,都会感到某种无形的压力与不自由。那么,鉴于这些现象的存在,我们能够正视问题,在积极地应对中,提倡一种人性化的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辅导员;管理;人性化
  作者简介:曹银(1982-),女,辽宁鞍山人,鞍山师范学院文学院助教,硕士。
  胡涛(1978-),男,辽宁海城人,鞍山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讲师,硕士。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6-0150-01
  综观全国各高校的辅导员构成情况,基本上以80后的青年辅导员为主体,辅导员队伍总体上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而与此同时,在校学生群体也开始集体进入90后。这样,当曾经备受社会舆论热议的两大群体在大学校园中相遇时,80后的辅导员与90后的大学生要如何定位彼此的身份?又要如何建构属于他们之间的师生平台?那么,面对高校学生工作主客体所呈现出来的这些新特点,我们应该在加快思维转变的同时,努力构建新型的人性化管理模式。
  一、目前学生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差,人性化软性管理的缺失。
  大学校园中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们拥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间。而有时伴之而来的确实“放纵”后的茫然与不安全感。在一部分未能成功转变角色的学生中间,开始弥漫着一股焦躁与自卑、冷淡与抑郁的不安定情绪,甚至患上了所谓的抑郁症与恐慌症等。那么,有这样的迹象发生时,辅导员都会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然而,这样的心理疏导多少还是流于表面化程式化,未能从根本上缓解学生情绪上的波动,这部分学生往往慑于老师的权威表面上表示接受,但内在的心结依然坚固。
  (二)管理/被管理模式已根深蒂固,学生潜伏对抗意识。
  一方面,虽然管理主体曾经也是叛逆的一代,但他们很快回归了主流。即使在情感上表理解于被管理者,但始终没能正确处理好“教育―管理―服务”三者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我国现行的管理体系还过于刚性化,忽视了对“人”的情感接受一面的尊重。如学生宿舍卫生大检查学校下达的通知令学生不是滋味:“下午卫生大检查,不合格者给予通报批评处分”;其实完全可以换个说法:“为了我们有一个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请同学们注意清扫,检查合格者给予表扬。”这些管理中的小细节,都会造成学生的些许对抗心理。
  (三)工作繁杂和发展压力大,辅导员日常疲于深层管理。
  辅导员每天所要处理的事务的确可以用事无巨细来形容,从奖助学金的评定与发放、社团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到深入宿舍解决学生间矛盾纠纷,往往与学生的沟通仅止于表面。此外,由于对学生管理工作重要性存在认知偏差,使辅导员群体始终处于弱势化,职业发展空间窄压力大。特别是青年辅导员,为谋求更好的个人发展空间,疲于应对考博而无暇顾及学生的日常寝食与思想动态。同时,高校中关于辅导员的队伍建设也尚有待于进一步的建设,专职辅导员过少且不被尊重。这些都是来自学生工作管理主体上的一些缺失,它们都会直接降低辅导员的工作热情,那么,作为关系链终端的学生的利益也就会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二、以人为本,构建人性化管理模式
  所谓“人性化管理模式”就是基于重视大学生人性的丰富和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体系。其核心就是在德育过程中要注意方法得当,在师生之间互相尊重的良性氛围中,使制度权威与个性自由完美结合。
  (一)寻求多渠道沟通,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近年来,高校积极落实“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不断强化人性化管理措施,关注大学生心理状态,重视情绪管理,努力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针对部分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缺失的状况,一方面是由于自身性格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没能及时受到正确的引导与培训。那么,对于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其途径是多方面的。如QQ的聊天模式就具有很大的私密性和亲切感,这样的谈话更容易使辅导员老师突破学生的心理防线。同时,80后的辅导员也可以通过博客、人人网、QQ空间、微博等途径,搭建一个传输院系动态、展现个人魅力的网络平台。这些都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自我个性的建立,使不安定的情绪得到及时的释放;同时也完成了辅导员对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
  (二)向服务型管理者转变,构建有幸福感的管理环境。
  当我们已经寻找到了多渠道的沟通模式之后,更要在细节处赢得学生的好口碑。摒弃那种“我提出建议你必须接受”式的管理方式,代之以人性化的管理。这样就要求我们要将关心落到实处,而不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而走形式,使关心变味、扶贫变质,只有坚持用真心换真心,才不会好心办差事,造成学生对学校行为的腻烦对抗心理。然而,我们也不能一味地顺从学生,在坦诚接近、倾听其心声的同时,辅导员也要适时地树立威严,奖惩张弛有度。过分地惩罚会令学生感觉不是滋味、心灰意冷,而过分地呵护又会造成学生不听从管理、任意妄为。这种师生之间的复杂而微妙的关系,的确是一些80后的辅导员不能轻易掌控的。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刚柔并济的人性化管理模式,还只能用任重而道远来形容了。
  (三)贯彻以人为本的校长理念,使管理与教学互为支撑。
  人性化管理不仅是针对学生的需要,而且也要考虑到辅导员的需要。实施人性化管理的高校校长及领导层,只有切实满足了教师的要求,特别是他们的精神层面的需求,才能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唤起他们的创新精神、责任感与使命感。那么,就要首先正确定位辅导员的工作性质与职责。到目前为止,在高校中还是普遍存在着一种认知的偏差。认为辅导员的管理工作相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无足轻重,至少是处于辅助地位。然而,凡是亲身从事过辅导员工作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切实体会: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和教师的教学活动,对于一所高校来说,都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热情和学习氛围,那么,这些积极的情绪就会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就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热情,而教师的教学热情高涨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洋溢着激情的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汪娟娟.以学生为本,构建高校人性化管理体系[J].法制与社会,2009.2(中).
  [2]、常晓琼.论高校人性化教育的实施策略[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6,12(4).
  [3]、张琼瑶.高校辅导员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初探[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9.3(3).
  [4]、陈建国.以人为本,刚柔并济――略论高校的人性化管理[J].河南社会科学,2004.9(5).

标签:辅导员 管理模式 人性化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