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阳光高考 > 正文

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互动关系与优化路径研究* 企业内部控制五要素

时间:2019-02-0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本文研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两者之间关系密切、相互影响。通过内部控制可以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水平,降低企业社会责任风险;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改善企业内部环境,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效率。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总体要求包括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和全程融合。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内部控制 互动关系 优化路径
  
  一、引言
  2006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要求上市公司按照该指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定期评估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自愿披露公司社会责任报告。200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提出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感。2010年发布的《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即为社会责任,明确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等。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等相关制度的出台,不仅要求企业提升社会责任并规范社会责任管理,而且也表明了企业社会责任已被提升到空前高度。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多。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Jamali(2007)在Carroll的金字塔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3+2”模型,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强制性的社会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自愿性的社会责任(自由决定的策略性责任、自由决定的慈善性责任)。COSO《内部控制―综合框架》(1992)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经营的有效性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李正、向锐(2007)探讨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计量方法以及披露现状,并提出指数法是评价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最佳方法。王清刚(2011)建议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应引入增值表。许家林、刘海英(2010)研究发现较少的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经第三方验证,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多用定性语言,热衷宣传企业的功绩,可读性和可比性都较差。李伟阳、肖红军(2010)提出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并认为相比于传统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具有管理性质定位的全局性、管理责任内容的全面性、管理实施范围的全覆盖、管理体系建设的全融合以及管理预期目标的综合性等特征。高志永等(2008)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的互动机制。总体上,直接从内部控制的视角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成果还较少,但这些研究为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研究提供了思路与启示。从内部控制的视角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和从社会责任的视角来研究内部控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的互动关系分析
  ( 一 )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的作用 (1)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保证。首先,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合理保证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合理化和规范化。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等要素。企业内部控制从总体上透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其有效实施将促使企业经营管理流程的合理化和正规化。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正是将企业内部控制机制运用于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使企业能够结合自身实力、生产经营特点和经营环境状态,识别企业内外部环境中存在的社会责任因素,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执行的决策机制和处理流程,建立相应信息传导、反馈渠道和定期评估制度,充分利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影响,规避或减少企业社会责任的消极影响,从而使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实现合理化和规范化。其次,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有助于识别、评估与应对企业社会责任风险。随着社会进步、社会公众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对公众利益的侵害,以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低于公众预期的表现,都有可能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严重阻碍因素,更有甚者成为企业衰败的决定性因素。企业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有三种观点:一是内部控制包含风险管理,如内部控制模型COSO五要素中有一要素是风险管理;二是风险管理包括内部控制,如全面风险管理模型ERM模型中的要素包括内部控制;三是风险管理就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的控制系统,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应对风险的。因此,笔者赞同内部控制包含风险管理的观点。企业如果不能意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潜在风险,且没有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控,势必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恶果。最后,企业内部控制有助于促进企业履行清洁生产、产品质量安全、社区贡献等方面的责任。在清洁生产、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将积极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内部控制的规制不仅集中在生产领域,而且也包含了生产过程中污染的防治,还要求对使用后的产品和包装的回收利用及处置责任进行干涉,在产品生产前期以及产品消费后期,生产者都要承担责任,保证将其对产品的责任贯穿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通过内部控制可以将企业追求利润的动机与社会绩效进行整合,减少对资源的浪费,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全面社会责任。(2)企业社会责任是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完善的动力。企业社会责任特别关注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专注于企业树立“责任”、“诚信”、“道德”等理念与利益相关者的“综合价值最大化”等价值观,提升了企业文化水准,改善了企业内部环境,为企业内部控制完善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企业社会责任强调经济责任的履行,通过对经济责任的分析,理解经济责任的内涵、结构以及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使企业经营目标更加明确,愿景更加美好。企业社会责任特别关注企业的社会风险,注重战略性与策略性社会责任的运用,企业社会责任的推广与履行能够降低企业的社会风险,给企业带来多方面的实惠,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为企业内部控制完善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动力。
  ( 二 )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关系 (图1)所示,企业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管等要素。(1)企业社会责任的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公司治理结构旨在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股东大会、董事会及管理层应明确各自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决策中的权限,并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企业对于不同社会责任,应根据其内容、类型、产生环节及影响范围,确定内部职能部门的处理权限。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对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监督检查,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报告。在人力资源政策方面,企业要选择和培养一批富有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修养高和专业胜任能力强的员工,并不断提升员工素质。在企业文化建设上,企业及个人应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强化社会责任风险意识。(2)企业社会责任的风险评估。企业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企业识别社会责任的内部风险,应关注生产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是否出现不利状况。企业识别社会责任的外部风险,应关注经济因素、法律因素、社会因素、科学技术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等是否对企业社会责任提出了现实和潜在的要求与挑战。(3)企业社会责任的控制活动。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活动应建立在对社会责任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是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对于常规性的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应制定相关规章制度,通过内部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等手段,确保此类社会责任的切实履行。对于突发性企业社会责任,应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预算管理是将企业的目标及其资源的配置方式以预算方式加以量化,并使之得以实现的企业内部控制活动或过程的总称。企业社会责任预算是保证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结构运行质量的监督手段。企业应科学制定常规性社会责任预算与突发性社会责任的预算,使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能够在预算激励与约束下有效地执行。(4)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与沟通。企业应当建立社会责任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促进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企业应当将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在企业内部各管理级次、责任单位、业务环节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客户、供应商、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等有关方面之间进行沟通和反馈,发现问题,应当及时报告并加以解决。(5)企业社会责任的监控。内部控制监控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内部控制监控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持续监控活动和个别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内部监控除通过组织设计、制度创新、监督检查、会议讨论等持续监控活动外,还应定期和不定期地对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审核,以便及时调整相关内部控制措施和方法。
  ( 三 )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实施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失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导致的。企业社会责任是推动内部控制工作的发动机,不仅支撑着整个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框架,而且是企业管理风格与企业文化的基础。因此,通过培育与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可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1)明晰法律责任,提升合规性控制效果。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着诸多风险,其中包括法律风险,而其他风险最终也可能转化为法律风险,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企业违反法律法规而导致的不利后果。在企业社会责任中,法律责任是企业最基础的责任,也是企业社会责任底线(Carroll,1999)。企业要增强其社会责任,首先应该履行好法律责任,定期、全面地开展合规性评价,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企业行为与法律法规的差异。合规性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项核心内容,也是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合规性控制是指企业通过设置相应的合规管理部门或者合规岗位,制定和执行合规政策,开展合规监测和合规培训等措施,预防、识别、评估、报告和应对合规风险的行为。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对企业各类经营行为、管理制度进行审查,有助于风险的预防和评估。同时,还应当识别和分析执行哪些法律法规的有利性,如环境保护、新产品、科研一些优惠规定等,争取企业权益最大化。(2)积极履行经济责任,提高内部控制经营效果与效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指出,“企业有一个并且只有一个社会责任―使用它的资源,按照游戏的规则,从事增加利润的活动,只要它存在一天它就如此,也就是说,在一个公开自由的环境中竞争,没有阴谋和欺骗。”表明了企业履行经济责任的重要性。经济责任是公司股东要求投资的合理收益;员工要求稳定且收入相当的工作;客户要求产品质量好且价格公道等。经济责任是企业作为经济单位生存与发展的根本理由与原因,也是履行其他责任的基础。Philip L. Cochran和Robert A. Wood研究也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效率之间的为正向关系。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相关的实证研究结论并不一致,研究结论有正向的影响、负向的影响和中性的影响。Michael L. Barnett(2007)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两者关系是不同的。企业经济责任的加强,有利于受托责任的加强,从而增加企业的治理效率;企业经济责任的加强,有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明确化,有助于企业提高经营的效率与效果。(3)提高管理者与员工的素质与品行,提升企业内部环境。企业管理者与员工的素质和品行不仅仅是指知识与技能,还包括操守、诚信、道德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各个方面。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对管理者及员工的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不仅关心员工的物质生活,也关爱他们的精神生活;不仅培训其专业技术,还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不仅关心人,而且发展人。《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指出应该关注人力资源风险:人力资源缺乏或过剩、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源激励约束制度不合理人才流失;人力资源退出机制不当等风险。由此可见,企业对管理者及员工的责任能够降低企业人力资源风险。有时内控制度再好,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因为工作人员的专业不胜任或者败德行为,必然会导致控制程序失效。企业很好地履行了对员工的责任,不仅可以提高人员专业胜任力,而且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道德与诚信水平,从而改善或者提升企业内部环境。(4)通过社会责任理念与社会责任行为,增强企业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现代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是全面的,如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自然风险等直接的或间接的等。社会责任风险是指企业行为给社会带来的可能损失,或者是由于企业没有或不当承担社会责任而导致企业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社会责任风险因素包括生态环境、人力资源、产品、技术、贸易等。企业也受到来自社会各利益相关方越来越重的压力,企业若处理不当自己与环境、员工、消费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则有可能招致企业声誉和价值受损等一系列风险。通过社会责任理念与社会责任行为,科学合理地制定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弥补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不仅可以避免或者降低社会责任风险,也增强了企业风险意识,提升内部控制系统的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
  三、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互动优化路径
  ( 一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人员”要求:全员参与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各部门所有员工和外部利益相关方最广泛的全员参与:(1)管理层和全体员工要牢固树立履行社会责任意识,转变思维模式和改变行为方式。企业要帮助员工树立利益相关方视野、系统思考观、长远利益观、合作共赢发展观、节约环保意识和守法合规意识等;(2)履责胜任能力是全员将履责意愿转化为履责行为的基本条件,企业要积极推进全员社会责任培训、加强社会责任管理制度建设、开展重大社会责任活动、研发应用社会责任管理工具等,提升全员履行社会责任综合能力;(3)企业要为员工培养责任理念、提高履责能力和促进履责行动提供财务支持,为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提供人员保障,通过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为全员参与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制度和文化支持。
  ( 二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边界”要求:全面覆盖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将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全面融入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从思想、战略、组织、制度和考核上形成全面覆盖:(1)通过深入理解综合价值最大化的社会责任理念,提出融入社会责任理念的企业使命和愿景,优化甚至再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2)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应充分考虑政府和社会的期望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综合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培育动态的企业能力优势,对企业发展战略进行重塑;(3)要把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融入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源管理、科技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和风险控制体系等企业职能管理支持体系,形成完整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支持体系;(4)利益相关方参与不仅可以保证利益相关方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而且可以促进企业信息沟通、相互印证与补充,提高信息质量,建立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系统。
  ( 三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流程”要求:全程融合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将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与企业日常运行机制全程融合:(1)企业应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的要求融入采购、生产和运营等价值链管理的全过程,优化企业生产运营流程,形成融合社会责任理念的生产经营体系;(2)企业应把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融入资产购置、资产运行和资产处置等资产生命周期管理全过程,形成融合社会责任理念的资产生命周期管理体系;(3)企业应把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全面融入企业日常运行机制,实现履行社会责任要求对价值观确定、战略制定、全面预算编制、绩效考核和全员绩效管理等日常管理过程的全覆盖,形成全过程的履责控制机制,为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奠定机制基础。
  
  *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投资者保护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0YBB042)、湖南省高等学校研究项目“新时期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理论与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0C0076)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美〕COSO制定发布,方红星主译:《企业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乔治?斯蒂纳、 约翰?斯蒂纳著,张志强、王春香译:《《企业、政府与社会》,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3]李正、向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会计研究》2007年第7期。
  [4]王清刚:《增值表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第4期。
  [5]许家林、刘海英:《我国央企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6]李伟阳、肖红军:《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新的企业管理模式》,《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第1期。
  [7]王加灿:《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企业经济》2006年第5期。
  [8]Jamali D. The Case For Strategic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Business and Society Review,2007.
  [9]Carroll A. B.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Evolution of a Definitional Construct. Business and Society, 1999.
  [10]Philip L. Cochran,Robert A. Woo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1984.
  ( 编辑 聂慧丽 )

标签:互动关系 内部控制 路径 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