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演讲稿 > 正文

本己的力量 力量

时间:2019-01-2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内容摘要:丹尼尔?克尔曼的小说《测量世界》在国内得到的关注并不多,仅有的一篇评论也只是从外部形式上加以论述,本文对小说文本进行了细读,主要分析“死亡”作为一种不可摆脱的力量,对两位科学天才的影响,并试图寻找科学是否能解决死亡的答案。
   关键词:测量世界 死亡 影响 科学 答案
  
  一、引言
  2005年德语文学又迎来了一部优秀的作品――《测量世界》。这部由新锐作家丹尼尔?克尔曼创作的作品一经问世就得到了广泛关注,并且一举挺入2005年法兰克福书市首届“德国图书奖”决赛圈,被《法兰克福周报》盛赞为“一本伟大的书,一部天才的作品”。
  《测量世界》结合史实与虚构的故事情节,描述了十八世纪末德国两位最重要的科学天才――自然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及数学、天文学家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两人各自研究丈量世界的过程。故事很简单,将两人的经历分成两条线平行展开,最后交汇在柏林的相遇。然而回溯两人探寻世界的初衷,笔者发现“死亡”这个主题一直或隐或现,贯穿着他们的历程。以下本文就这个“死亡”主题对两位科学天才的影响进行探究,并试图寻找科学是否能解决死亡的答案。
  二、最本己的力量
  海德格尔认为死亡“绽露为最本己的、无所关联的、超不过的可能性”[1],人生最原初的意义是生存,与之相对应的是死亡,人从出生那一刻就注定了死亡,没有人能超越死亡,克服死亡,当死亡来临时人们马上会对死亡产生恐惧,同时会产生一种精神的解脱。
  1.高斯与“死亡”的纠缠:数字
  高斯从小多愁善感,不停地叹气,对于他那个年纪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份与年龄不符的忧伤。高斯的悲伤是为何?“也许是因为他在看着他母亲死去。也许因为这世界表现得太令人失望。”[2](P42) 现实是残酷的,无时无刻都有死亡的危险,高斯意识到了死亡的紧迫性。这种对死亡的感受,对年华易逝的哀伤感源自他对母亲特殊的感情。
  从文中我们能看到母亲之于高斯的特别意义。“他难以形容地爱她。如果她出了什么事,他宁愿死。”[2](P37) 高斯的这种近乎俄狄浦斯情结的感情左右了他以后的生活,影响了他去探究世界,研究数字,了解死亡的可能。因为当他看到母亲的变化,岁月在她脸上的印记,他心里难受,可是“他眼看着她消逝,什么阻止的办法都没有”[2](P38)。他无法想象母亲被岁月肆虐,被死亡夺去下自己的生存处境。然而“死亡是一种此在刚一存在就承担起来的去存在的方式”[1](P310),死亡作为一种无法逃离的存在不是偶然产生出来的,只要人存在,他就已经被抛入这种可能。但是“作为向其死亡的存在者,此在实际上死着,并且只要它没有达到亡故之迹就始终死着” [1](P294)。人作为向其死亡的存在者,死是人的必然归宿,任何逃避都无济于事。既然如此,那就只能正视死亡。高斯可能就是在这样一种无法规避中看到了数字所带来的希望。“既然不得不活在世上,你也可以尝试着做出些成就。”[2](P63) 由此他开始了他的数字之旅。
  高斯确实是个天才,他在数字中离死亡的本质越来越近,他发现空间是不平的、弯曲的、奇怪的,如果能够改变时间和空间,那么是否也能改变死亡?然而他与生俱来的多愁善感和对于死亡的敏感,使他不止一次地认为自己离死亡很近了,于是他想“死亡会来得更快,他必须赶紧工作”[2](P68)。就这样在死亡感的不断驱使下,他完成了著作《算术研究》,并且给约汉娜写了第二封求婚信,他试图在死神光临自己前把自己想做的事、该做的事都解决了。做完这些后,他开始了他的死亡的等待。在他准备死亡时,“他一点不害怕……那样他的死亡将是游戏中新的一步棋。”[2](P73) 他想到了末日审判,想到无法实现的一切,想到连时间和空间也都被草率对待了。然而死亡没有光顾他,约汉娜竟然同意了他的求婚。
  正当他积极生活的时候,死神却降临了,约汉娜因生孩子去世了。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他一时间无法接受,在意识混乱中他和约汉娜进行了一场清楚得可怕的“交谈”:“她问他是不是必须死,他迟疑一下点点头。” [2](P125) 高斯认为死亡是必然的,既然死亡已经光临了,那她不得不死。于是约汉娜“要求他别伤心太久,生活,然后死去,就是这么回事”[2](P125)。这里借约汉娜之口说出了高斯对死亡的理解,就是这么回事:生活,然后死去。人一生下来就意味着终有一死的命运,任何人都逃不过这个结局。所以对人来说所面临的最大敌人不是死亡,而是对死亡的恐惧。
  既然对死亡已经无所畏惧了,那么只能继续生活了。在了解到这点后,高斯很快就恢复过来了“就这样……必须生活,虽然一切都过去了。安排,组织;每天,每时,每分钟。好像还有意义似的”[2](P125)。为了更好地了解死亡,他进行了死亡统计学的研究。后来他的死亡统计出了结果,他认为自己“如果数上一小时从天文台旁边走过的人们,就能估计其中有多少在一年、三年、十年之后会入土”[2](P222)。高斯认为也许死者不再讲话,因为他们处于一个更强的真实中,“死亡将作为非现实的一种认识到达。那时他就会理解什么是空间和时间,什么是一条线的本质,什么是数字的本质。或许也会理解他为什么一再觉得自己是个不完全成功的被发明的东西,像一个真实得多的人的复制品,被某个软弱的发明家放置在一个奇怪的二流宇宙里。”[2](P223) 死亡作为一种非现实的认识到达,在此变成了理解数字、理解时间空间、理解人本身的钥匙。
  2.洪堡对“死亡”的理解:生命
  洪堡开始他的科学生涯追踪溯源还得回到对死亡的理解上。在大会发言上,洪堡说,“死亡是什么呢?从根本上讲,不是生命熄灭前的那几秒钟,而是之前的长期衰退,那种历时经年的萎缩;你还存在同时又不存在、你的伟大虽早已结束、却还假装它还在的时间……大自然就这样谨慎地安排我们的死亡。”[2](P208) 这种长期衰退,历时经年的萎缩正是高斯所害怕的,在上文就提到过高斯对母亲老去的哀伤。正因着洪堡的理解,所以要了解死亡就必须先了解大自然,了解生命。
  然而洪堡对于死亡也是充满恐惧的,这从他小时候的经历中可以看出。从小沉默寡言,体质虚弱的洪堡在哥哥天使般的形象下备受压抑。哥哥将洪堡关进偏僻房间的橱里,致使洪堡晕倒;洪堡在自己的饭菜里发现老鼠药而不敢声张,因为没人会相信他。甚至在他掉入结了冰的湖里,在他明白只剩几秒钟时,哥哥也只是站在岸上,身体后倾,双手插在口袋里,直至洪堡爬出来才伸手将他扶起。这三次经历让洪堡对死亡产生了恐惧,在发过烧后,他改变了,在他进入让人害怕的房间睡了一晚后,在他额上出现第一道垂直皱纹后,他对黑暗,对死亡不再害怕了。“他要研究生命,理解那包围着地球的奇怪的顽强的生命。他要探究它!”[2](P16)因为生命是死亡的开始,只有研究了生命,死亡才能了解。
  加缪说过:“面对这个宣判着死亡的世界,宣判着生存之境一般的黑暗世界,反抗坚持不懈地提出自己对生命的要求,异己对彻底透明性的要求,这种反抗不自知地在重新寻找一种道德和某种神圣地东西,它虽然盲目,却是一种苦行。”[3](P69)洪堡的不惜上山下海远征热带雨林,探索生命存在的意义,不得不说也是一种对于未知死亡的反抗。他几乎不吃不睡,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写信给他哥哥说,“他身上有什么东西让他害怕,自己正在失去理智。”[2](P20) 在这种“无理智”下他进行了超越死亡的挑战。他用自己做人体试验,从而创作出为他奠定科学声誉的论文;他钻进从没考察过的小洞中昏厥,垂死中看到了热带攀缘植物;他在蚊虫叮咬中依然坚持科学实验;以身犯险尝箭毒。
  他有两次以为自己要死亡了,第一次是在他们的船被卷走,他们被困在岩石上时,洪堡想到的是“他们要是死了谁也不会知道他们”[2](P108),这是对他原先想让世界知道他的愿望的打击。另一次是在他去攀登雪山时,他认为此去必定无回了,强烈建议每人写一封诀别信,因为如果没有结束语就死去很不得体。在爬山过程中恶心、眩晕等高原反应一直缠绕着他,然而他依然存活了下来。他对科尔蒂斯寺庙遗址中发现的那个“面孔”很感兴趣,同时他感觉到很不安,这种不安似乎是因为他嗅到了死亡的气息,一位工人说出了这个“面孔”的历史,为了寺庙的落成献祭的人有两万,“等待死亡的队伍一直排到城市边缘。”[2](P157) 对此洪堡认为在一天之内在一个地方杀掉两万人难以想象,这让他震惊,他难以想象如果真的发生这种事情那么宇宙也将会毁灭的,怀着这种对死亡的极度不安他请教了亲王,然而亲王也不能给他合理的解释。因此这个除了大自然不想服从任何人的洪堡继续进行了他的探究,他“除了寻找造物主的那些公开的真理,没有寻找过其他的秘密” [2](P170)。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死亡”在两位天才科学家的研究生涯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他们都试图找到一种办法来了解死亡,解决死亡,洪堡从了解宇宙生命的本质入手,高斯从数学的角度入手进行死亡统计,两人都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是我们依然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正如洪堡在大会中所提出来的,“科学将带来一个福利的时代,谁知道它有一天会不会自己解决死亡的问题呢?”[2](P187) 科学真的能解决死亡问题吗?
  参考文献:
  [1]德.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M]陈嘉映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87-300.
  [2]德. 丹尼尔?克尔曼. 测量世界[M]朱刘华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
  [3]法. 加缪?西西弗的神话?荒诞的自由 [M]杜小真译.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69.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责任编辑:宋玉秀
  

标签: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