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演讲稿 > 正文

遵循什么原则,加快走出去步伐【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不要太急】

时间:2019-02-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刘长乐认为,我们的内功练得还不够,所以走出去的步伐不要太急。如果还没准备好,就先准备着。      3月7日下午15:00,北京万达铂尔曼大饭店,全国政协新闻界别的委员们在进行小组讨论。会议间隙,本刊记者就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等话题,采访了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
  
  内地与香港:认同更多
  中国报道:前段时间,内地和香港因为“双非孕妇赴港产子”等问题出现了争论。同根文化出现了一种互相伤害的现象,对此您怎么看?
  刘长乐:事情并没有那么严重。这次的争辩虽然热烈,其实没有必要。有关“狗”与“蝗虫”的争论有些白热化,这是因为媒体放大了事件。
  从客观上讲,跟过去相比,内地与香港民众之间还是相互认同的部分多。我是20多年前来到香港的,这些年来,内地和香港在文化认同上应该是越来越缓和,越来越谐调。当然,不能说完全没有隔阂和矛盾。肯定有,而且现在还被媒体放大了。所以,媒体应该在这中间发挥作用。
  我认为,内地与香港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是存在的,因为大家都是中华民族的后代,都是炎黄的子孙。另外,随着中国内地经济的迅猛发展,大家对中国经济的向心力也在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内地和香港都需要去思考如何让文化修养得到完善和成熟。
  
  中国报道:也有人说,随着内地自由行的游客越来越多,香港人对内地游客的反感已经积聚已久,这次的情绪爆发是迟早的一件事情。
  刘长乐:其实这还是跟媒体有关。过去没有微博这种手段,但是,过去在地铁上的争吵少吗?教授在台上的谩骂也少吗?不见得。这一次,因为通过YouTube这样的媒介传播出去了,然后又通过网上互动迅猛地传播,一时间炒得很热烈。我还是认为,这并不代表一种激化,或者火山爆发,很快就会过去的。
  
  按外国人的胃口做文化饭
  中国报道:您曾经说过,儒家文化是一种弱势文化。中华文化在走出去方面是否并不具备天然的优势?
  刘长乐:我最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文化走出去不要太急。之前也有人问我,中国的电影为什么走不出去?我以印度为例,印度宝莱坞每年拍800多部电影,他们根本不考虑走出去,都是自娱自乐,自己消费。我们有13亿人口,自己的文化市场就很大,可以先慢慢发育着,别着急出去。如果现在就这么着急走出去的话,是脱离现实的。当然,中国的文化产品是需要走出去的,但是不能拔苗助长,不要直接就把“走出去”当作终极目标。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价值观和文化的接轨。如果没有普遍都认同的价值观,语言也不通,怎么能让海外认可?根本就不可能。伊朗的电影《一次别离》之所以能走出去,还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该片对自由、平等、博爱的认同,因为人性化的光辉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也是永恒的话题。因此,文化走出去一定要考虑市场的定位。
  
  中国报道:3月3日至17日,由国家旅游局制作的30秒中国文化旅游宣传片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播出。您怎么看待这种文化输出的方式?
  刘长乐:我想,我们不认同国外的价值观没有关系,但是想让外国人理解中国,理解中国的文化,就必须按照他们的胃口来做文化饭,不能硬塞。在宣传手法和宣传手段上,一定要入乡随俗,不然就事倍功半。外宣绝不能用隔靴搔痒的办法来解决,也不是花钱就能办到的。很有可能钱花得越多,效果差得越远。
  
  中国报道:在对外宣传上,应该如何增加中国的话语权?
  刘长乐:老百姓有一句话,叫做“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就是说要入乡随俗。外宣问题也是这样。在对外推介自己的时候,一定要用别人愿意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来传播我们的文化。为什么影片《功夫熊猫》、《花木兰》那么成功?有些人可能认为太好莱坞化了,但是如果不好莱坞化,别人能接受吗?
  最近,我们拍了一个电影《富春山居图》,导演是孙建军,他说这个影片是“中国故事,世界制造”,即用世界的团队来打造中国的故事。我觉得这个思路非常好。外国团队知道外国人喜欢什么样的口味,但包含的核心文化还是中国的,只是展示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除了话语权,还要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现在,我们的内功练得还不够,所以走出去的步伐不要太急。如果还没准备好,就先准备着。
  
  借力香港走出去
  中国报道:3月4日,习近平副主席会见港澳全国政协委员时,您提到希望香港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平台。请您具体谈谈这个想法。
  刘长乐: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香港的作用。为什么呢?首先,香港的文化是一个国际化的文化,是同国际市场和国际价值观接轨的;其次,文化产业走出去,毫无疑问要按照市场化的规律办事,而香港文化本身就是市场化文化的经典。香港拥有很好的资本市场,因此,文化市场可以很好地去借鉴和借力。
  此外,香港拥有很好的商业管理的舞台和精通市场运作的精英,拥有很好的书市和唱片公司,这些都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可以借力香港,或转到香港,或通过香港,这对文化走出去会有很好的帮助。
  我特别鼓励中国打自己的品牌。同时,到海外去收购、兼并别人现有的品牌是更好的一条路,更直接,也更简便。但是,如果我们直接去收购,由于舆论导向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会有一定的敏感性。但如果通过一个香港的上市公司去收购、兼并,成功率或许就会高一些。内地的企业在里面也可以占有一定的股份,同样能达到走出去的目的。这就是要利用香港这个杠杆、跳板、平台的作用。
  
  文化产业化不是拜金主义
  中国报道: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上,您有什么建议?
  刘长乐:我想,有几个关系需要处理好。一是处理好核心价值和文化多样性的关系。在强调核心价值的同时,不能忽略文化多样性的问题,因为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前提;二是处理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文化事业的社会性和公益性比较强,比如芭蕾舞,而文化产业是需要市场化运作的,比如流行音乐、通俗读物。现在有人批判说文化产业化就是商品化,把文化产业化看作是拜金主义,这是不应该的。所以,一定要区分好两者的定位;三是处理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关系。不能只谈当代文化,忽略传统文化;四是处理好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关系。这几对关系需要处理好,不然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偏差。
  
  中国报道:您提到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积极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
  刘长乐:文化产业的人口中,有2/3的员工是生活、工作在民营企业中的。这个比例会越来越大,产值也会提升很快。文化本身是个体创作的过程,对文化产业中的民营企业的支持,应该比在经济领域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更大,才能带来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标签:走出去 太急 步伐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