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邀请函 > 正文

[无性别的视野]性别视野

时间:2019-02-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根据自己的体会,我把诗定义为:诗是追索存在本质、体验心灵澄明的语言艺术。而存在本质就是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最纯粹最真诚的关系,也就是文学所反映的人性与人道。
  这里的自我就是意识上的我,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本我是生理上的,自我是理性的。从诗的角度来说,“我”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本我(自然状态)、自我(有意识状态)和超我(有抱负、神性、诗性的状态)。我们追寻诗歌精神的过程就是一个从自我向超我无限接近的过程。
  至于从女性角度来谈创作,我认为女性首先要做好一个生活中独立自主的自然人,她的创作才能体现出作为一个“人”的独立性、丰富性和人在社会中的历程与成长,诗歌所呈现出来的诗人情怀也将蕴含着豁达坦荡和宁静深远的特质。正如公民社会的崛起需要社会各个个体首先树立起公民意识,一个人的社会行为取决于其精神高度,精神高度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诗歌境界。
  女性往往忠于自己的内心而默默写作,不和男性一样喜欢“占山为王”、“臧否天下”。女性触觉也往往比男性触觉更细腻入微,因而女性写作通常被指称小情小调,其实男性写作通常也易犯大而无当、味同嚼蜡的弊病。女性天生比较感性,就像男性天生比较具有逻辑性,这只是性别触觉的相对局限。这种性别触觉上的相对差异只是感知(观察)事物的触觉(视角)而不是视野。无论男女作者,如要写出更好的作品,首先要超脱性别触觉和一己的局限,努力拓展无性别、无界限的宽阔视野,使作品在所指与能指中有更多维度的呈现而释放出动人的生机。放眼宽阔的世界,吸蓄厚实的学养,创作才能有浑厚的底气,文:本就像一个人体,没有心灵力量这股气贯穿其中,那就只是空有其壳的行尸走肉了。
  女性也无需为求作品的大气而刻意回避女性题材或别人眼中的小题材,只要有自己的思考与见识,就算写女性题材,也不会囿于女性社会角色的被弱化(小女人)或被强化(女强人),小题材也可以写出大境界:反之,大题材也可能被写出小格调,关键在于诗人心灵境界的高低和表达技艺的磨练,而不在于性别的差异。
  在每个人的写作中,必然有自己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是一路走来不断积累、总结出来的参照系,各人都有自己写与不写的东西。诗人和他的诗歌是一直在成长中的,不断明晰的价值观和成长中的诗人便渐行至新的自我,乃至超我。苏格拉底说过:“未经省察的人生毫无价值。”诗人正是用诗歌对生活进行深入的省察,从而让人生的旅程因诗意的宽阔而心灵丰盈。让宽容、平等、融洽、尊严这些美好的词语贯穿人生,让诗歌感动更多的人。
  
  [林馥娜的诗]茶麋
  
  1
  一把壶,一个茶海,三只杯
  功夫茶具的经典搭配
  就像她一家,三五成群地圆满
  
  绣花,育儿,待夫归
  是她茶饭清香的日子
  她何曾预想。生命就像瓷器
  圆满只是缺陷的开始
  
  这一天茶壶崩炸,陨石坠地
  男人的墓志铭刻着:
  他被他饲养的耕牛所杀
  他回到他半生开垦的土地
  
  夜静如死。她跨过栏杆,扑向永昼
  她碰到一个人鄙夷、痛惜、忧伤的眼神
  那人来了,从镜里:
  哦,我没死。我已死过
  她抱着自己,嘤嘤地哭
  
  不分你我的人,没有预期便断然分离
  花、草、树木泾渭分明却安然同生
  缺陷是人生的真实啊
  在天空与道路的深处
  她成为最接近土地的人
  
  2
  汗水浇灌青菜、禾苗、瓜果
  绣针磨薄的指尖下百花开放
  当针尖在灯光下刺出鲜血,她轻唱:
  十五年来――未上――梳妆台……
  
  儿女们像杨桃树一样长大、结果
  有的香甜,有的微酸
  
  她不再摇摇晃晃走在田径上
  土地被她搬回了家
  她不再用老花眼穿针引线
  沃土上种满鲜花
  
  这些蟹兰、芍药、茶花、石榴、千日红、
  紫背天葵
  就像儿孙们回乡般
  挤满檐前、屋后、阁楼、窗户、阳台
  
  拖儿带女的孙女们
  这些与她当年一样鲜美饱汁的女人
  窃窃私语着:
  外婆更美了,像那蔷薇科带刺勾的花
  
  她接过她们递来的茶
  雍容、缓慢地啜饮
  就像品味或吞咽着
  她一步一步经历过的人生

标签: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