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异地高考 > 正文

贵州异地高考

时间:2017-05-2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1001010110010题目综合:由高考移民看高考制度变迁

1 1

题目:由高考移民看高考制度变迁

关键词:高考移民 高考制度制度变迁

内容提要:本论文以高考移民为锲入点,通过对高考移民的分析,说明现行的高考录取制度已失去昔日的作用,并且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必须进行制度变迁。这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需要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而其中政府的作用是主要的。

This thesis, in order to carve and enter clicking with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mmigrant, through an analysis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mmigrant , have stated the current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dmission system and already lost function in the past, and has brought the serious social consequence , must carry on system changes . The route of this kind of system changes relies on needing the joint efforts of government and people , and the government's function is main among them.

制度经济学

由高考移民看高考制度变迁

一、高考移民的由来

由于我国多年来一直实行以省、市、自治区为单位确定录取名额和划定高考录取分数线的政策,各省区之间高考录取分数线存在着差异。面对各地客观存在的高考“分数差”和不同的录取率,教育发达地区的考生纷纷采用转学、迁移户口等方法到教育欠发达地区应考,这就是所谓的高考移民现象。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就有不少山东、浙江等地“聪明”的考生前往东北、内蒙古、新疆乃至西藏等地参加高考,并且大部分获得了不错的回报。由此,这种民间的自发行为有了示范作用。为了高考而移民的数量逐年攀升,流向地区不断扩展,大体而言,高考移民的移入地区分为三类,一是京、沪等经济水平高而高考录取分数线低的直辖市;二是海南、安徽等经济水平较低且高考录取分数线也低的省份;三是经济和教育水平低而高考录取分数线更低的一些西部省区。

二、高考移民的现状

由于近年来,各省区之间的分数差距更为明显,高考移民问题日渐突显。据新一期《南风窗》报道,在今春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对当下招生配额不公的具体情形,进行了一番精细的分析:据不完全统计,恢复高考制度20多年来,清华、北大在湖北省每校每年招生人数不足百人,在北京市则不低于500人,招生人数两者相差五倍;而湖北省总人口7500万人,

北京市总人口1500万人,即同等条件下,如果湖北省只有一个招生指标,北京市却拥有25个指标!学者张玉林也曾统计过:20年里,清华大学投放北京市的招生名额始终超过江苏、安徽、湖北、四川四省的总和,且今年仍然延续了这一趋势,比例为320∶289,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四省人口总数在三亿以上。另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05年,复旦(转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贵州异地高考)大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3400人,外地生源总数1253人,占36.9%,而上海本地生源比例达63.1%。 同样,浙江大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5500人,在浙江投放招生计划3715人,本地生源比例达67.5%;而中山大学今年本科招生7210人,在广东地区招收4500人,本地生源占62.4%。

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种地域的不公平制度,直接导致了日前愈演愈烈的高考移民热潮。据贵州政协报6月16日报道:2005年海南全省44000多名考生中,就有9000余名高考移民,接近总数的1/4。其他省份的高考移民信息也频频出现报端,这里不再赘述。

三、高考移民的存在基础

趋利避害是所有生物的本能选择,社会设置了不公正前提,同时也就必然产生了人们用另外的方式进行反抗的结果。高考移民也是如此。它是和利益密切相关的,利益位差越大,流通的冲动势能也就越大。同时,客观存在的事物也总有它赖以存在的条件。目前,高考移民的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直接原因,即各地客观存在的高考“分数差”和不同的录取率制度。二是间接原因,主要有:

1、传统心理因素。在我们的国家,历来就有“一切为了孩子”的千年不变的情结。在父母的心中,孩子就是一切,俗话讲的好,可怜天下父母心。

2、经济基础。因为时代进步了,国家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父母的口袋鼓了,钱有了,用于何处?投资于孩子当然是首选目标,更何况高考又历来被认为是孩子以后命运的分水岭。不难预测,今后有经济能力进行高考移民的人数将会越来越多。3、现实可行。近年来,国家的户籍管理制度不再是坚冰一块,而且一些城市或为了招商引资、或为了消化商品化住房等等原因,开列了一系列优惠条件,其中户籍、孩子入学等制度是优先,高考移民似乎有了一定的合法依据。还是以海南为例,按照1999年海南省政府出台的《海南省积压商品房转化为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凡购买25平方米积压商品房的给予1人入户指标。入户对象由购房者择定??在校学生从入户之日起,在普通高等院校入学考试,中小学入学等方面,享受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待遇。”这些无疑为高考移民打开了方便之门。在这其中,间接原因从属于直接原因,即制度是关键,制度不变,高考移民现象也决不会自生自灭。

四、高考移民的危害

如果说,八十年代的高考移民还是点点星火的话,那么,在今天,已经是不可轻视的社会问题,它带来的不再仅仅是学生在哪里参加考试的简单问题,已经涉及到教育公平、社会和谐等深层次问题,如果再不积极应对的话,会后患无穷。这不是危言耸听,有例为证。今年5月16日,距离高考仅剩21天,海南省政府突然宣布取消338名有“两地报名”行为考生的高考资格。5月30日清晨,70多位家长脖子上挂着写有“我们要高考”、“孩子是无辜的”的纸牌静静地站到了省政府门口,多年未见的罕见暴雨砸在家长们头上,家长们默默承受着,仅有的一块屋檐被留给家长中年纪较大的人轮流避雨。大雨下了六七个小时,家长们站了整整11个小时。当日无果。

5月31日,雨后艳阳天,一个晒晕了的母亲倒下时还一直念叨着“只有六天了”。

接近中午,开始有人散播消息,海南省教育厅态度强硬,恢复高考资格的希望渺茫,有家长开始哭泣。

在家长们焦急等待的同时,我们的政府官员上至教育部下到教育厅也都没有闲着,海南也承

接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压力。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海南封堵令发出后,家长们开始先后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省教育主管部门,最终向国家教育部、国家信访总局反映情况。教育部的高教管理部门和信访接待部门在海南封堵令发出后,连续接待了河南、山东、湖北、安徽等省的一拨拨学生家长,让海南省教育厅的官员们压力骤增。

5月31日,家长们依然徘徊在省政府门外,迟迟不肯散去,而海南省政府大楼内,海南省高招联席会议正紧急召开,省长及主管教育的副省长、教育厅厅长及公安等其他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会一直开到近中午12点才结束。

会议结束后,政府相关部门便发布了恢复388名考生高考资格的通知。在经过了复杂的多方“博弈”之后,海南省在最后时刻取消了“封堵令”,承认了这些考生在海南的考试资格。 这一事件虽然特殊,却足够典型。许多问题有待思考:

1、 掩卷而思,海南的高考移民事件暂时性平息了,但并没有结束,明年会怎么样?现在是海南省,明年又会是哪些省份?

2、 海南省这一事件足以暴露出对“高考移民”的堵截措施给考生、家长带来的困扰和给教育秩序造成的混乱。在这一事件中,包括海南本地考生、外地“移民”考生、海南省教育部门在内的各个当事方,都有充分的理由采取他们目前已经采取的行动,但是他们之间的对立、冲突却已经构成对双方利益的伤害,对“移民”迁出地、迁入地的教育秩序也已经造成实际的破坏。这种谁的行为都合情合理,而其结果却极不合理,为什么?制度的不合理是最重要的原因。

3、 在我看来,无论是家长还是考生,他们为了获得有利的教育机会,不论采取哪种移民方式,都有其合理之处。有些家长经济条件较好,送孩子自费出国留学,其实也是一种高考移民。为求学出国尚且合法,在国内迁移户口就难以责备了。事实上,我国现行户口制度本身,并不禁止户口迁移。不管是为创业迁移户口,为就业迁移户口,还是为升学迁移户口,只要手续完备,其性质都是一样的。现在管理部门为堵截高考移民现象,费了很多心思。但是,最终还是按下葫芦起了瓢。只要存在录取分数不平衡的现实,考生和家长就会动脑筋。

4、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可以不讨论“高考移民”有没有合理性,但是这种现象如果持续下去,最终将会扩大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更为严重的是,在一个相对周期过去之后,将可能使中国社会成员的基本流动方式日趋对强势集团有利,而处在弱势的大多数中国人向上流动的方式日趋封闭。这样下去,有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精英构成的单一性,而精英构成的单一性对中国社会的进步是不利的,想保持整个社会的和谐也是不可能的。

5、 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应该是社会的平衡器、稳定器,如果教育都出现了不合理、不平等,那么会加速和凝固社会的不平等。这种地区间的不平等,最后逐渐转化为阶层间的不平等,将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严重。

所有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源都直指高考的录取制度,录取制度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关口。

五、 高考制度的由来

何为制度?按照T W 舒尔茨的定义:制度就是一种行为准则。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实际上,就是一个规则即制度问题。历史上的任何制度,都是当时人们的利益及其选择的结果。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如制度的形成。

我国的现时期高考制度,起始于1977年。在当时,十年动乱之后,百废待兴,人才奇缺。为了快出人才,在邓小平的直接领导下,开始了在高中毕业生中统一高考制度。这在当时的大社会环境下,无疑是英明之举,既为社会的发展培养了人才,储备了人才;同时,这种打破往昔种种限制,准许符合条件的考生都可参加的考试制度,深入人心。

六、高考制度的其他弊端

反思当时国家利用户口、地区限制高校招生制度的初衷,可能主要是在当时的计划经济大环境下,为了避免地区差异太大,保证一些教育相对落后地区的人才培养,同时,大学生就业也由国家统一分配到“需要的”地方去。而在今天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实际上这一政策的作用已经非常非常有限,它虽然确保了入学时的人数比例,但是就业时的人才流向现在则完全在市场的调节之下,越是优秀的毕业生越容易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这也是今天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教育水平低下状况难以改变的主要原因。因此,国家按地区分配招生名额的做法表面上看维护了落后地区的利益,实际上根本奈何不了人才的整体流通趋势。其次,在今天这种制度所产生的后果,除了上述高考移民外,还有一是管理风险很大。这种统一在信息化时代有一个不可克服的巨大风险:一(个考)点不慎,满盘皆危。在试卷的出题、上网、印刷、保管、运送、发卷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盗题或漏题,由于手机与网络的普及,全社会(国家或省)就将付出巨大成本。二是全民总动员。一年一度,高考总是如期成为初夏时节最热门的社会话题和新闻热点。如报载:“西安启动高考‘绿色通道’,考生车辆优先放行”、“山东高考考场全部装上电子眼”、“石家庄高考监考人员一科一调换,抽签定考场”、“监考老师要穿平底鞋”、“高考试卷昨天抵达各考区,职守人员24小时视线不离试卷”??来自各地的新闻勾勒出围绕高考而 “全民总动员”的盛况。如果进行一次专项“经济普查”,围绕高考而投入的综合成本,一定十分惊人。三是现行教育博弈虽然有点差劲,但总应该有某一博弈方是获益的吧?这样才会有某些人积极地坚持这个游戏。但想来想去却惊讶地发现,这似乎是个“人人皆输”的离奇游戏,其中的所有参与方,从国家政府到老师和学生、还有家长,全都苦不堪言,全都在受害。而尤其令人悲哀的是,我们现在似乎缺乏智慧或没有能力真正改变这个状况。

1977距今已经28个年头了,这期间,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地提高。在其他领域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处于上层建筑的制度、组织等都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今天的高考制度却依然如故,因此,高考带来种种弊端也就见怪不怪了,但由此带来的恶果却不能等闲视之。

七、高考制度的变迁

制度经济学将制度变迁的路径分为两种基本的类型: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前者是指通过政府的行为或立法措施等来引入和实施制度变迁,后者是指由个人或者一群人自发倡导组织和实施的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具有制度供给速度快、易于实现预期目标和节约权利博弈成本的优点。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优点在于各利益主体之间通常会有更好的合作,主体之间的交易费用较低。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为了便于人们的理解,不妨把强制性制度变迁称为供给型制度变迁,即自上而下的,由上级政府部门发起;诱致性制度变迁称为需求型制度变迁,即自下而上的,由民众发起的。而任何一项制度变迁若想取得满意效果,则必须有两者的结合。以我国的农村改革为例,当初是既有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为代表的自下而上的需求型制度变迁,也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自上而下的供给型制度变迁,两者结合,开创了我国农村体制改革的新天地。

教育制度变迁的方向,一般应与经济和社会变迁的方向具有一致性。今天的高考制度的改革,同样需要两者的结合。

那么,有没有自下而上的民众需求?18日在京发布“2005年春夏季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7月18日新华网)高考移民位居其中,不难说明公众对高考制度的关注,其实改革的呼声早有之,可谓经久不衰。为什么一直没有改?如果说,单纯是政府不作为也是不公的,政府也一直再进行着供给型制度变迁,如早在1984年,高考开始实行“保送生”标 准,1995年“3+2”考试模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执行;1998年下半年教育部提出“3+X”的高考科目,设置改革方案,新方案在1999年逐步推广至全国;接着在2000年1月,北京、安徽等省市开

始实行春、夏两季高考招生。但可惜的是,经历了风雨未见彩虹,局面没有根本性的改观。这说明了改革没改在”点”上,这个点就是要改革录取制度,制度是根源。计划经济体制都能改变,它派生出来的招生体制,还不该与时俱进地改革吗?

变是早晚的事。虽然也见报载某些曾令全国人民景仰的、国家知名重点大学校长,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那么令人失望,总为维持现状找出种种借口。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想,现实的确不错——头上有教育部这把伞,高考有任何问题都是教育部的,自己只管收费。但制度的变革总不会因为几个人的阻挠而停步,更何况解决这个问题主动权不在大学,也不在地方,而在中央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对政府来说,眼光还是要放远,要下“决心”和“狠心”。 毕竟,没有不能改变的现实,只有不想放弃的利益。退一步说,绝对的公平当然并不现实,但相对的公平却是必须。即使暂时从根本上改变以省、直辖市、自治区为基本单元的招生体制还有困难,也可以采取一些微调措施,缓解明显的不公正。比如,定出一个几年的计划,逐年向分数线过高的省份增加重点大学的招生名额,也可使录取线的差距逐渐缩小。再比如,先定某几所重点大学自主招生等,办法总应该比困难多。先做增量部分改革,再做存量部分改革,循序渐进,借用经济学的术语,由“帕累托改进”达到“帕累托最优”。最关键的是要让民众看到希望,有了好的预期,才会有现实的和谐基础。

1\招生体制不应是人人皆输的游戏--------赵汀阳

2、 统一高考模式的五大软肋-------顾海兵

3、 制度经济学教科书

篇二:2013年第二学期市质检模拟考试

2013年第二学期市质检模拟考试

思 想 品 德 试 卷

(满分:100分;完卷时间:90分钟;考试形式:开卷)

班级____ 姓名___成绩___

一、(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2年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获得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A.郑哲敏.王小谟 B. 莫言王小谟C. 吴斌王小谟 D. 莫言. 郑哲敏

2、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 )的报告。

A.《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B.《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C.《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D.《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3.第30届奥林匹克运动当地时间8月12日晚,伦敦奥运会举行闭幕式。中国体育代表团表现出色,收获了_________枚金牌、_________枚银牌、22枚铜牌,取得了在国外历次奥运会最好成绩。国务院向奥运会中国体代育表团致贺电。()

A. 38 27 B. 2738

C. 22 38 D. 4827

4、本届奥运会上,邓琳琳作为中国女子体操队的队长,在女团决赛中,第一个出场的邓琳琳在第一串空翻后就掉了下来??中国队在强项平衡木上损失了不少分数,最终只获得第四名。观众依然给了她足够的理解。下列对观众的这种宽容认识正确的是 ( )

①多一些宽容就多一份友爱 ②为人宽容能补人之过,谅人之短

③宽容是难以达到一种境界 ④为人宽容能带来心灵安宁和满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5、2012年10月19日,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唯一入围第25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的华语影片《万箭穿心》,宣布正式退出东京国际电影节,原因是日本政府非法“购买”中国领土钓鱼岛,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对此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表明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②导演履行了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③导演的行为损害了中国在国外的形象 ④导演的行为体现了中国人的爱国情怀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 ②③④

6.201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作报告时,再次重复了中央领导集体近20年持续认同的“三大历史任务”其中有任务之一是“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说明( )

A.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 B.我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国家

C.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始终敞开 D.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7、2012年11月13日,在十八大报告谈讨论中,夏天敏代表说:“不要被目前的一些数字所迷惑,沉醉于已有成绩。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参与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去。”这说明我国:( )

A.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还是世界上很落后的国家

B. 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D.人民生活还处于温饱水平

8.如果把iPhone比作是一个“苹果”,那么美国的苹果公司提供了种子(创意),而德国、日本、韩国的企业提供了肥料(核心零件),而中国的富士康则负责把它组装起来。“苹果”的成功在于追求创新。这说明 ( )

①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②发展离不开合作,合作是我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③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④我国必须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9.2012 6月24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新突破,神舟号航天员成功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之一。6月30日,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7000米级(7062米)海试取得圆满成功;由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目前中国最先进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9月29日在青岛正式交付使用,中国海洋科学考察能力实现了新的突破,迈入国际先进行列。中国取得一系列成就背后支撑是()

A. 我国已步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B.中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

C.我国人民生活已达到全面小康水平D.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10.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决定》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公民个人电子信息,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电子信息。材料体现了( )

①法律保护公民个人的隐私权②全国人大享有立法权

③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体现了有法可依的要求 ④公民个人要自觉维护隐私权

A. ①②③B ①②④.C.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11.全国目前除西藏外,其余30省(区、市)不同程度地公布了“异地高考”方案。开放异地高考,进一步解决外来务工子女的升学问题,使更多外来务工子女能够更好地享受父母务工所在地的教育资源,让非户籍地考生享有与本地考生相同的高考资格。各省市出台“异地高考”方案细则( )

①体现教育的公平与公正②体现关爱社会,关爱社会弱势人群 ③受教育是我国公民应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④侵犯外来务工子女的人格尊严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2.有评论家认为,莫言先生的作品用满怀的红色意象托举着伟大的民族精神。《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等作品中的“红色”深深地牵引着每个读者的心灵。“红色意象”的核心是( )

A.勤劳勇敢 B.自强不息C.爱国主义 D.爱好和平

13. 自2009年2月1日起,“家电下乡”在全国全面推广。“家电下乡”的品种包括彩电、冰箱等,农民购买时可获得产品价格13%的财政资金补贴。“家电下乡”活动( )

A.能从根本上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说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已经实现

C.能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D.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14. 为创建平安校园,各学校制定了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开设营养与健康课,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加强校车安全管理??这些措施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社会保护 B.家庭保护 C.学校保护D.司法保护

15..理想是指路的航标,是奋进的动力。现阶段推进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共同理想是

A.民主法治、自强不息、诚信友爱、人与社会和谐相处

B.努力建设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C.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优化结构、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繁荣文化、安定社会

16.2011年12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我国不同区域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如右表所示。材料表明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88.1% 77.7% 71.4% 82.3%

A.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B.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是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C.我国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

D.由贫困到温饱的跨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

17.2012年2月3日至4日,温家宝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国内经济一些体制上的问题,特别是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不少,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依然是改革开放。上述材料说明改革开放是

A.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国策 B.解决我国当前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C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D.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18.香港回归祖国15年来,历经了两次金融危机的考验,继续保持繁荣和稳定,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更加稳固。这充分证明了(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改革开放基本国策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19..2011 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60年来,西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民族团结不断巩固,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藏发生巨变

的原因有

①各民族结成了平等、团结 、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②坚持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各民族地位实现平等,民族差别已经消除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0. 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中国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D.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21..苏州市大力推进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和提升。个体私营经济不仅在经济总量中实现了与公有制经济、外资经济的三足鼎立,而且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升。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因为它

A.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

B.控制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

C.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D.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2、2012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会议听取并通过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这说明全国人大具有 ()

A、任免权 立法权B、任免权 重大事项决定权

C、监督权 重大事项决定权 D、监督权 立法权

2012年,中央电视“3.15”晚会曝光了一些行业内幕。麦当劳和家乐福因销售过期食品成为晚会曝光的大牌企业。据此回答23--24题

23、麦当劳和家乐福因这种销售过期食品的行为是() ①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②违背了诚信的守则和要求

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常行为④必须加强监管、依法惩处

篇三:贵州华电

贵 州 华 电

华电—贵州大方发电厂

一、企业简介

1、地理位置

贵州大方发电有限公司位于贵州毕节地区大方县,距省会贵阳186公里,距大方县城8公里。

毕节市位于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之称,是黔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川、滇、黔接壤地区商品集散地;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枢纽城市。毕节地区是典型的岩溶山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东部和南部与本省遵义市、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接壤,西部和北部与云南省、四川省毗邻。

2、交通条件

铁路:毕节是不通火车的,现在的威宁草海却已通火车。昭通到六盘水、宜宾到贵阳、昆明到成都的列车都从草海经过。

公路:现已建成贵毕高速公路(贵阳至毕节),从毕节沿321国道可至四川泸州,沿326国道可至云南曲靖。

二、企业发展

1、企业历史

2003年8月13日,贵州大方发电有限公司成立。

2006年7月22日,1号机组投入运行。

2006年12月底,2号机组投产。

2007年6月和10月,3、4号机组计划投产。

2、企业规划

该厂一期工程新建4台300MW火力发电机组,是贵州省第二批“西电东送”项目。规划总装机容量2400MW。

三、企业现状

贵州大方发电有限公司是“十五”期间“西电东送,黔电送粤”的贵州省重点工程之一,也是贵州电力系统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大型火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之一。贵州大方发电有限公司是由中国华电集团公司、贵州中水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和山东兖矿集团三家分别投资45%、30%和25%建设的大型火力发电企业。

1、发电设备

华电贵州大方发电厂一期建设4台300MW火力发电机组。1号机组已于2006年7月22日投入运行。2号机组于2006年12月底投产。3、4号机组计划将于2007年6月和10月投产。

2、装机容量

华电贵州大方发电厂规划总装机容量2400MW。

华电—贵州大龙发电厂

一、企业简介

1、地理位置

贵州大龙发电有限公司位于贵州省东部的铜仁地区玉屏侗族自治县大龙镇北3km,距离铜仁市区约57km,玉屏县城约15km,距大龙火车站约1.2km,距320国道3km,交通便利。铜仁市位于贵州省东北角,地处武陵山脉中部,紧邻湖南省、重庆市。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是铜仁地区行署所在地。改革开放强劲东风推动下,铜仁市决心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沿着“依托城市夯实基础,强工、重农、促商、科技教育兴市”的奋斗目标,充分利用资源丰富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尽快把铜仁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商贸、旅游、文化等综合发展的现代化城市。

2、交通条件

铁路:湘黔复线铁路贯穿玉屏县境内,设有玉屏、大龙两个火车站,正在兴建中的渝怀铁路将贯穿我区铜仁、江口、松桃三个县市,设有10个站,2004年建成通车。

公路:玉(屏)铜(仁)高等级公路峻工通车,320国道高速公路年内开工建设。水路:水上航运直下长江。

二、企业发展

1、企业历史

2004年4月1日,大龙发电公司2×300MW机组开工建设。

2006年3月19日,首台机组已正式建设投入商业化运营。

2006年10月16日,2#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并移交试生产。

2、企业规划

该厂一期工程2×300MW机组,并留有4×600MW的扩建场地。

三、企业现状

贵州华电大龙发电有限公司2×300MW建设工程是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在贵州投资建设的第一个火电电源项目。属于贵州省第二批“西电东送”重点电源建设后续项目之一,总投资达26.5亿元。该工程按照环保“三同时”要求,烟气脱硫系统同期建设,全力打造环保型电

厂。

大龙发电公司2×300MW机组顺利建成投产发电,结束了铜仁地区无大火电厂的历史,截止到目前,两台机组已累计完成发电量14亿千瓦时,大大缓解了贵州东部铜仁地区用电的紧张局面,为地区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电源保证,提高了电网的供电质量。大龙发电公司作为贵州东部电网末端唯一的电源支撑点和路口电厂,现有厂址留有4×600MW的扩建场地。

1、发电设备

华电贵州大龙发电厂发电设备扩建工程设计安装两台30万千瓦燃煤机组。

2、装机容量

华电贵州大龙发电厂目前总装机容量600MW。

华电—贵州清镇发电厂

一、企业简介

1、地理位置

贵州华电清镇发电有限公司位于贵阳市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红枫湖畔。

贵阳市是贵州省省会,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东部,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被誉为“高原明珠”。

2、交通条件

铁路:贵阳是中国西南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川黔、贵昆、湘黔、黔桂4条铁路干线交汇于此,其中川黔、贵昆、湘黔3条铁路干线已实现电气化。电气化程度居中国之首。公路:市域内现已形成以两条国道(上海到昆明321、广州到成都210)线,五条高等级公路(贵阳——黄果树、贵阳——遵义、贵阳——毕节、贵阳——新寨、东北绕城环线)及五条省道(贵开、贵修、花磊、占织、久铜)为骨架的市域公路交通网络。

二、企业发展

1、企业历史

1970年,贵州华电清镇发电有限公司(清镇发电厂)始建。

1965年至1989年先后建设三期共8台机组。

1993年以来,获得40多项省部级及以上荣誉称号,主要有:省和电力部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贵州省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贵州省红旗文明单位,全国一流火力发电厂,先后荣获贵州省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1995年以来受到先后到厂视察的党中领导吴邦国、钱正英、胡锦涛、田纪云、邹家华以及省、部级领导的表扬。

2007年6月30日,为了积极响应国家“上大压小”、“节能减排”的政策,贵州华电清镇发电有限公司2×65MW机组正式关停。

2007年08月15日,一至二期工程共6台机组爆破拆除。

2、企业规划

清电公司异地技改工程将拆除两台投产于1976年和1978年的国产65MW机组,建设

2×600MW机组异地技改项目,工程总投资50亿元。计划2007年底前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2008年3月开工建设,2009年底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

三、企业现状

现有火电装机53万千瓦,在职职工1700多人,离退休职工600多人,以前是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的内部核算电厂。

根据国家“上大压小”政策和集团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清电公司异地技改工程将拆除两台国产65MW机组,建设2×600MW机组,该项目为煤、电、铝一体化,属坑口电厂。

1、发电设备

华电贵州清镇发电厂清镇异地建设2台单机为600MW的高效、环保超临界机组。

2、装机容量

华电贵州清镇发电厂一、二、三期工程共有8台机组658MW,目前已经拆除,在建项目为2×600MW机组。

华电—贵州桐梓发电厂

一、企业简介

1、地理位置

贵州华电桐梓发电有限公司位于贵州省桐梓县。

桐梓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属革命老区遵义市市辖县,与重庆市接壤,素称“黔北门户”、“川黔锁钥”。

2、交通条件

铁路:川黔铁路。

公路:210国道和渝湛高速公路纵贯县境。

二、企业发展

1、企业历史

2005年5月25日,桐梓电厂筹建处在桐梓县挂牌成立。

2005年7月15日顺利通过由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组织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

2007年开工建设,计划2009年投产发电。

2、企业规划

该厂总装机容量为240万千瓦,一期工程将完成120万千瓦。

三、企业现状

该厂为遵义发电总厂异地搬迁项目,并列为贵州省第三批电源项目。暂由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乌江电力公司、桐梓县娄山能源发展中心共同投资。电厂建成投产后,遵义发电总厂将根据相关程序进行关停。项目总投资50亿元。

桐梓电厂建设成为煤、电、铝、化工联营的发电厂。

1、发电设备

华电贵州桐梓发电厂2×60万千瓦氢冷超超临界发电机组。

2、装机容量

华电贵州桐梓发电厂一期建设规模为1200兆瓦。

华电—贵州遵义发电厂

一、企业简介

1、地理位置

贵州华电遵义发电有限公司位于历史名城贵州省遵义市南郊洛江河畔,距市中心1.3公里。

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属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湖南丘陵地带过度的东斜坡北段,南面与省会贵阳市接壤,东面与本省铜仁地区和黔东南自治州相邻,西北部与四川接壤,西南和东南面分别与本省的毕节地区和黔南自治州相邻,北面与重庆直辖市接壤。中心城区南到省会贵阳市153公里、北达重庆市308公里。

2、交通条件

铁路:川黔铁路纵贯全境。

公路:210国道与326国道在遵义市交汇。贵遵高速公路连接贵阳和遵义。

二、企业发展

1、企业历史

1958年始建,原为遵义发电厂。

标签:高考 贵州 异地 贵州异地高考政策 贵州异地高考最新消息